專利名稱::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在多個移動終端與基站之間實施無線通信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在被稱為第3代的通信方式中,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寬帶碼分多址)方式從2001年起在日本開始商業(yè)服務。此外,開始了通過在下行鏈路(個別數據信道、個別控制信道)追加分組傳輸用的信道(HS-DSCH:HighSpeed-DownlinkSharedChannel,高速下行鏈路共享信道),從而實現使用下行鏈路的數據發(fā)送的進一步的高速化的HSDPA(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高速下行鏈路分組接入)的服務。進而,為了使上行方向的數據發(fā)送進一步高速化,針對HSUPA(HighSpeedUpLinkPacketAccess,高速上行鏈路分組接入)方式也開始服務。W-CDMA是通過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標準化組織的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ftx)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而制定的通信方式,在版本8的標準書中進行了歸納。此外,在3GPP中,作為與W-CDMA不同的通信方式,針對在無線區(qū)間中包含“長期演進”(LongTermEvolutionLTE)、核心網(也單稱為網絡)的系統(tǒng)整體結構,正在研究被稱為“系統(tǒng)框架演進”(SystemArchitectureEvolutionSAE)的新的通信方式。在LTE中,接入方式、無線的信道結構、協議與現在的W-CDMA(HSDPA/HSUPA)完全不同。例如,接入方式在W-CDMA中使用碼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相對于此,在LTE中,下行方向使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復用),在上行方向使用SC-FDMACSingleCareer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單載波正交頻分多址)。此外,帶寬在W-CDMA中是5MHz,相對于此,在LTE中是在1.4/3/5/10/15/20MHz中能夠按每個基站進行選擇。此外,在LTE中,不像W-CDMA那樣包含線路交換,而僅是分組通信方式。由于LTE使用與W-CDMA的核心網(GPRS)不同的新的核心網來構成通信系統(tǒng),所以被定義為與W-CDMA網不同的獨立的無線接入網。因此,為了與W-CDMA的通信系統(tǒng)進行區(qū)另IJ,在LTE的通信系統(tǒng)中,將與移動終端(UE:UserEquipment,用戶設備)進行通信的基站(Basestation)稱為eNB(E-UTRANNodeB),將與多個基站進行控制數據、用戶數據的交換的基站控制裝置(RadioNetworkController,無線網絡控制器)稱為EPCXEvolvedPacketCore,演化分組核心)(有時也稱為aGW:Access(Gateway,接入網關)。在該LTE的通信系統(tǒng)中,提供單播(Unicast)服務和E-MBMS服務(EvolvedMultimediaBroadcastMulticastkrvice,演進的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E-MBMS服務是廣播型多媒體服務,有時也單稱為MBMS0對多個移動終端發(fā)送新聞、天氣預報、移動廣播等大容量廣播內容。將其也稱為1對多(PointtoMultipoint)月艮務。在3GPP的與LTE系統(tǒng)中的整體的框架(Architecture)相關的現在的決定事項記載在非專利文獻1中。使用圖1針對整體的框架(非專利文獻1第4章)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統(tǒng)的結構的說明圖。在圖1中,如果對于移動終端101的控制協議(例如RRC(RadioResourceManagement,無線資源管理))和用戶面(例如PDCP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分組數據集中協議,RLC:RadioLinkControl、無線鏈路控制,MAC:MediumAccessControl、媒體訪問控制,PHY:Physicallayer,物理層)在基站102^determinated)E-UTRAN(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演進的通用陸地無線接入)通過1個或多個基站102構成。基站102進行從MME103(MobilityManagementEntity,移動管理實體)通知的尋呼信號(PagingSignaling,也稱為尋呼消息(pagingmessages))的調度(Scheduling)和發(fā)送?;?02通過X2接口而相互連接。此外基站102通過Sl接口連接于EPCXEvolvedPacketCore,分組核心演進),更明確地是通過S1_MME接口連接于MME103(MobilityManagementEntity,移動管理實體),通過S1_U接口連接于S-GW104(ServingGateway,服務網關)。MME103進行向多個或單個基站102的尋呼信號的分配。此外,MME103進行待機狀態(tài)(Idlestate)的移動性控制(Mobilitycontrol)。MME103在移動終端是待機狀態(tài)和活動狀態(tài)(Activestate)時,進行跟蹤區(qū)域(TrackingArea)名單的管理。S-GW104與1個或多個基站102進行用戶數據的發(fā)送接收。S-GW104在基站間的切換(handover)時,成為本地的移動性的錨定點(MobilityAnchorPoint)。進而存在P-GW(PDNGateway),進行每個用戶的分組過濾、UE-ID地址的分配等。移動終端101和基站102之間的控制協議RRC進行廣播(Broadcast)、尋呼(paging)、RRC連接管理(RRCconnectionmanagement)等。作為RRC中的基站與移動終端的狀態(tài),有RRC_Idle、RRC_C0NNECTED。在RRC_IDLE中,進行PLMN(PublicLandMobileNetwork,公用陸地移動網絡)選擇、系統(tǒng)信息(Systeminformation、Si)的廣播、尋呼(paging)、小區(qū)再選擇(cellre-selection)、移動性等。在RRC_C0NNECTED中,UE具有RRC連接(connection),能夠進行與網絡的數據的發(fā)送接收,此外,進行切換(Handover,H0)、鄰接小區(qū)(Neighbourcell)的管理等。在3GPP的與LTE系統(tǒng)中的幀結構相關的現在的決定事項記載在非專利文獻1(5章)中。使用圖2進行說明。圖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tǒng)中使用的無線幀的結構的說明圖。在圖2中,1個無線幀(Radioframe)是10ms。無線幀分割為10個相等大小的子幀(Sub-frame)。子幀分割為2個相等大小的時隙(slot)。在每個無線幀的第1個和第6個子幀中包含下行同步信號(DownlinkSynchronizationSignal:SS)。在同步信號中有第1同步信號(PrimarySynchronizationSignalP—SS)禾口第2同步/[言號(SecondarySynchronizationSignal:S-SS)。以子幀單位進行MBSFN(MultimediaBroadcastmulticastserviceSingleFrequencyNetwork)用和MBSFN以外的信道的復用。以下,將MBSFN發(fā)送用的子幀稱為MBSFN子幀(MBSFNsub-frame)。在非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MBSFN子幀的分配時的信令例。圖3是表示MBSFN幀的結構的說明圖。在圖3中,按MBSFN幀(MBSFNframe)的每一個分配MBSFN子幀。調度MBSFN幀的集合(MBSFNframeCluster)。分配MBSFN幀的集合的重復周期(R印etitionPeriod)。在3GPP的與LTE系統(tǒng)中的信道結構相關的現在的決定事項記載在非專利文獻1中。假設在CSG(ClosedSubscriberGroupcell,閉合用戶群小區(qū))小區(qū)中也使用與non-CSG小區(qū)相同的信道結構。針對物理信道(Physicalchannel)使用(非專利文獻1第5章)圖4進行說明。圖4是說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tǒng)中使用的物理信道的說明圖。在圖4中,物理廣播信道401(PhysicalBroadcastchannel:PBCH)是從基站102向移動終端101發(fā)送的下行信道。BCH傳輸塊(transportblock)被映射到40ms間隔中的4個子幀。沒有40ms定時的明確的信令。物理控制信道格式指示信道402(PhysicalControlformatindicatorchannel:PCFICH)從基站102向移動終端101發(fā)送。PCFICH針對為了PDCCHs而使用的OFDM符號的數量從基站102向移動終端101通知。PCFICH按照每個子幀進行發(fā)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403(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PDCCH)是從基站102向移動終端101發(fā)送的下行信道。PDCCH對資源分配(allocation)、DL-SCH(作為圖5所示的傳輸信道的1種的下行共享信道)相關的HARQ信息、PCH(作為圖5所示的傳輸信道的1種的尋呼信道)進行通知。PDCCH對上行調度準許(UplinkSchedulingGrant)進行輸送。PDCCH對作為對上行發(fā)送的響應信號的ACK/Nack進行輸送。PDDCH也稱為Li/L2控制信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404(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PDSCH)是從基站102向移動終端101發(fā)送的下行信道。作為傳輸信道的DL-SCH(下行共享信道)、作為傳輸信道的PCH映射到PDSCH。物理多播信道405(Physicalmulticastchannel:PMCH)是從基站102向移動終端101發(fā)送的下行信道。作為傳輸信道的MCH(多播信道)映射到PMCH0物理上行控制信道406(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PUCCH)是從移動終端101向基站102發(fā)送的上行信道。PUCCH對作為對下行發(fā)送的響應信號(response)的ACK/Nack進行輸送。PUCCH對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信道品質指示符)報告進行輸送。CQI是表示接收的數據的品質、或通信路徑品質的品質信息。此外,PUCCH對調度請求(SchedulingRequest:SR)進行輸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407(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PUSCH)是從移動終端101向基站102發(fā)送的上行信道。UL-SCH(作為圖5所示的傳輸信道的1種的上行共享信道)映射到PUSCH。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408(PhysicalHybridARQindicatorchannel:PHICH)是從基站102向移動終端101發(fā)送的下行信道。PHICH對作為對上行發(fā)送的響應的ACK/Nack進行輸送。物理隨機接入信道409(Physicalrandomaccesschannel:PRACH)是從移動終端101向基站102發(fā)送的上行信道。PRACH對隨機接入前導(randomaccesspreamble)進行輸送。在下行參照信號(Referencesignal)中,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已知的符號插入到每時隙的最初、第3個、最后的OFDM符號。作為移動終端的物理層的測定,是參照符號的接收功率(Referencesymbolreceivedpower:RSRP)。針對傳輸信道(Transportchannel)使用(非專利文獻1第5章)圖5進行說明。圖5是說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tǒng)中使用的傳輸信道的說明圖。圖5A表示下行傳輸信道和下行物理信道間的映射。圖5B表示上行傳輸信道和上行物理信道間的映射。針對下行傳輸信道,廣播信道(Broadcastchannel:BCH)對其基站(小區(qū))全體進行廣播。BCH被映射到物理廣播信道(PHCH)。對下行共享信道(DownlinkSharedchannel:DL-SCH)應用根據HARQ(HybridARQ)的再發(fā)送控制。能夠向基站(小區(qū))全體進行廣播。支持動態(tài)或準靜態(tài)(Semi-static)的資源分配。準靜態(tài)的資源分配也稱為持續(xù)調度(PersistentScheduling),,為了移動終端的低功耗化而支持移動終端的DRX(Discontinuousrec印tion,不連續(xù)接收)。DL-SCH被映射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尋呼信道(Pagingchannel:PCH)為了能夠實現移動終端的低功耗,支持移動終端的DRX。請求向基站(小區(qū))全體的廣播。向能夠動態(tài)地在業(yè)務中利用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那樣的物理資源,或者其它的控制信道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那樣的物理資源映射。多播信道(Multicastchannel:MCH)在向基站(小區(qū))全體的廣播中使用。支持多小區(qū)發(fā)送中的MBMS服務(MTCH和MCCH)的SFN合成。支持準靜態(tài)的資源分配。MCH向PMCH映射。對上行共享信道(UplinkSharedchannel:UL-SCH)應用根據HARQ(HybridARQ)的再發(fā)送控制。支持動態(tài)或準靜態(tài)(Semi-static)的資源分配。UL-SCH向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映射。圖5B所示的隨機接入信道(Randomaccesschannel:RACH)限于控制信息。有沖突的風險。RACH向物理隨機接入信道(PRACH)映射。針對HARQ進行說明。HARQ是通過自動再發(fā)送(AutomaticRepeatreQuest)禾口糾錯(ForwardErrorCorrection)的組合來使傳輸路徑的通信品質提高的技術。具有對通信品質變化的傳輸路徑通過再發(fā)送,也有效地發(fā)揮糾錯功能的優(yōu)點。特別是在再發(fā)送時通過將初次發(fā)送的接收結果和再次發(fā)送的接收結果進行合成,能夠獲得進一步的品質提高。說明再發(fā)送的方法的一例。在接收側不能正確地對接收數據進行譯碼的情況下(CRCCyclicRedundancyCheck錯誤發(fā)生的情況(CRC=NG)),從接收側向發(fā)送側發(fā)送“Nack”。接收了“Nack”的發(fā)送側對數據進行再發(fā)送。在接收側能正確地對接收數據進行譯碼的情況下(CRC錯誤沒有發(fā)生的情況(CRC=OK)),從接收側向發(fā)送側發(fā)送“Ack”。接收了“Ack”的發(fā)送側對下一個數據進行發(fā)送。作為HARQ方式的一例,有“Chase合并”(ChaseCombing)。Chase合并是在初始發(fā)送和再發(fā)送中發(fā)送相同的數據序列,在再發(fā)送中通過進行初始發(fā)送的數據序列和再發(fā)送的數據序列的合成從而提高增益的方式。這是基于如下考慮,即,在初始發(fā)送的數據中即使有錯誤也包含部分正確的數據,通過對正確的部分的初始發(fā)送數據和再發(fā)送數據進行合成,從而能夠更高精度地發(fā)送數據。此外,作為HARQ方式的其它例子有頂(IncrementalRedundancy,遞增冗余)。頂是使冗余度增加的方式,是通過在再發(fā)送中對奇偶校驗位進行發(fā)送,與初始發(fā)送組合起來增加冗余度,通過糾錯功能使品質提高的方式。針對邏輯信道(Logicalchannel)使用(非專利文獻1第6章)圖6進行說明。圖6是說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tǒng)中使用的邏輯信道的說明圖。圖6A表示下行邏輯信道和下行傳輸信道間的映射。圖6B表示上行邏輯信道和上行傳輸信道間的映射。廣播控制信道(Broadcastcontrolchannel:BCCH)是用于廣播系統(tǒng)控制信息的下行信道。作為邏輯信道的BCCH向作為傳輸信道的廣播信道(BCH),或下行共享信道(DL-SCH)映射。尋呼控制信道(Pagingcontrolchannel:PCCH)是用于發(fā)送尋呼信號的下行信道。PCCH在網絡不知道移動終端的小區(qū)位置的情況下使用。作為邏輯信道的PCCH向作為傳輸信道的尋呼信道(BCH)映射。共享控制信道(Commoncontrolchannel:CCCH)是用于移動終端與基站之間的發(fā)送控制信息的信道。CCCH在移動終端與網絡之間不具有RRC連接(connection)的情況下使用。在下行方向中,CCCH向作為傳輸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DL-SCH)映射。在上行方向中,CCCH向作為傳輸信道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映射。多播控制信道(Multicastcontrolchannel:PCCH)是用于1對多的發(fā)送的下行信道。是為了從網絡向1個或數個移動終端的MTCH用的MBMS控制信息的發(fā)送而使用的信道。MCCH是僅在MBMS接收中的移動終端中使用的信道。MCCH向作為傳輸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DL-SCH)或者多播信道MCH進行映射。專用控制信道(Dedicatedcontrolchannel:DCCH)是發(fā)送移動終端與網絡間的專用控制信息的信道。DCCH在上行中向上行共享信道(UL-SCH)映射,在下行中向下行共享信道(DL-SCH)映射。專用業(yè)務信道(DedicateTrafficchannel:DTCH)是用于用戶信息的發(fā)送的向專用的移動終端的1對1通信的信道。DTCH在上行/下行中均存在。DTCH在上行中向上行共享信道(UL-SCH)映射,在下行中向下行共享信道(DL-SCH)映射。多播業(yè)務信道(MulticastTrafficchannel:MTCH)是用于網絡向移動終端的業(yè)務數據發(fā)送的下行信道。MTCH是僅在MBMS接收中的移動終端中使用的信道。MTCH向下行共享信道(DL-SCH)或者多播信道MCH進行映射。GCI是全球小區(qū)標識符(GlobalCellIdentity)。在LTE和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ystem,通用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導入CSG小區(qū)(ClosedSubscriberGroupcell,閉合用戶群小區(qū))。針對CSG在以下進行說明(非專利文獻4第3.1章)。CSG(ClosedSubscriberGroup)是操作者能夠特別指定可利用的加入者的小區(qū)(特定加入者用小區(qū))。特別指定的加入者被允許接入PLMN(PublicLandMobileNetwork,公用陸地移動網絡)的一個以上的E-UTRAN小區(qū)。將允許特別指定的加入者接入的1個以上的E-UTRAN小區(qū)稱為“CSGcell(s)”。其中,對PLMN有接入限制。CSG小區(qū)是廣播固有的CSG標識符(CSGidentity:CSGID,CSG-ID)的PLMN的一部分。預先利用注冊、被允許的加入者群的成員使用作為接入許可信息的CSG-ID接入CSG小區(qū)。CSG-ID通過CSG小區(qū)或小區(qū)而被廣播。在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存在多個CSG-ID。而且,CSG-ID為了使CSG相關的成員的接入變得容易,通過終端(UE)而被使用。在3GPP會議中討論將通過CSG小區(qū)或小區(qū)而廣播的信息代替CSG-ID而采用跟蹤區(qū)域碼(TrackingAreaCodeTAC)。移動終端的位置跟蹤以由1個以上的小區(qū)構成的區(qū)域為單位來進行。位置跟蹤為了即使在沒有通行的狀態(tài)(待機狀態(tài))下也能夠跟蹤移動終端的位置,進行呼叫(移動終端被呼)。將該用于移動終端的位置跟蹤的區(qū)域稱為跟蹤區(qū)域。CSG白名單(CSGWhiteList)是記錄有加入者所屬的CSG小區(qū)的全部的CSGID的、儲存在USIM中的名單。移動終端內的白名單通過上級層而被賦予。由此,CSG小區(qū)的基站對移動終端進行無線資源的分配。針對“適合的小區(qū)”(Suitablecell)在以下進行說明(非專利文獻4第4.3章)?!斑m合的小區(qū)”(Suitablecell)是UE為了接受通常(normal)服務而駐留(CampON)的小區(qū)。在這樣的小區(qū)中,(1)小區(qū)是被選擇的PLMN或注冊的PLMN、或“EquivalentPLMN名單”的PLMN的一部分,(2)在通過NAS(non-accessstratum,非接入層)提供的最新信息中進一步滿足以下條件,(a)該小區(qū)不是被禁止(barred)的小區(qū)。(b)該小區(qū)不是“用于漫游的被禁止的LAs”名單的一部分,至少是1個跟蹤區(qū)域(TrackingArea:TA)的一部分。在該情況下,該小區(qū)需要滿足上述(1),(c)該小區(qū)滿足小區(qū)選擇評價基準,(d)該小區(qū)關于作為CSG小區(qū)而通過系統(tǒng)信息(SystemInformation:Si)特別指定的小區(qū),CSG-ID是UE的“CSG白名單”(CSGWhiteList)的一部分(在UE的CSG白名單中包含)。針對“可接受的小區(qū)”(Acc印tablecell)在以下進行說明(非專利文獻4第4.3章),這是為了UE接受被限定的服務(緊急通報)而駐留的小區(qū)。這樣的小區(qū)滿足以下的全部條件。也就是說,在以下表示E-UTRAN網絡中用于開始緊急通報的最小設置條件。(1)該小區(qū)不是被禁止的(barred)小區(qū)。(2)該小區(qū)滿足小區(qū)選擇評價基準。當在小區(qū)駐留(campon)時,UE完成小區(qū)選擇/再選擇(cellselection/reselection)處理,UE是選擇監(jiān)視系統(tǒng)信息和尋呼信息的小區(qū)的狀態(tài)。在3GPP中,正在研究被稱為Home_NodeB(Nome-NB、HNB)、Home-eNodeB(Home-eNB、HeNB)的基站。HNB/HeNB是UTRAN/E-UTRAN中的、例如面向家庭、法人、商業(yè)用的接入服務的基站。在非專利文獻6中公開了向HeNB和HNB接入的3種不同模式。是開放接入模式(Openaccessmode)和封閉接入模式(Closedaccessmode)和混合接入模式(Hybridaccessmode)。各個模式具有以下那樣的特征。在開放接入模式中,HeNB、HNB作為通常的操作者的正常小區(qū)而被操作。在封閉接入模式中,HeNB、HNB作為CSG小區(qū)而被操作。這是僅有CSG成員能夠接入的CSG小區(qū)。在混合接入模式中,是同時允許非CSG成員也接入的CSG小區(qū)?;旌辖尤肽J降男^(qū)換句話說是支持開放接入模式和封閉接入模式的雙方的小區(qū)?,F有技術文獻非專利文獻非專利文獻1:GPPTS36.300V8.6.04章、5章、6章;非專利文獻2:3GPPR1-072963;非專利文獻3:TRR3.020V0.6.0;非專利文獻4:3GPPTS36.304V8.4.03.1章、4.3章、5.2.4.2章、5.2.4.3章、5.2.4.6音71音7?音·、丄、么,非專利文獻5:3GPPR2-082899;非專利文獻6:3GPPS1-083461;非專利文獻7=TR36.814VI.0.05章;非專利文獻8:3GPPR1-090860;非專利文獻9:3GPPTS36.331V8.5.06.2.2章、6.3.2章;非專利文獻10:3GPPR2-093104;非專利文獻11:3GPPR2-092180;非專利文獻12:3GPPR2-093204;非專利文獻13:TS36.321V8.5.0;非專利文獻14:R2-100812;非專利文獻15:TS36.331V9.1.0;非專利文獻16:TR36.912V9.1.0;非專利文獻17:R2-101423;非專利文獻18:R2-100531。
發(fā)明內容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考慮在長期演進后續(xù)(LongTermEvolutionAdvanced:LTE_A)系統(tǒng)中,支持比LTE系統(tǒng)的頻帶寬度大的頻帶寬度。用于通信速度提高。在現在的3GPP中正在討論LTE-A系統(tǒng)的頻帶寬度變?yōu)?00MHz以下。各地域的頻率利用狀況是各種各樣的。由此可想到存在不能連續(xù)地確保100MHz的頻帶寬度的地域。此外,在LTE-A系統(tǒng)中考慮LTE對應移動終端的互換工作。伴隨于此,在現在的3GPP中考慮將頻帶(載波)分為被稱為分量載波(部分載波)的單位。在現在的3GPP中,計劃LTE對應移動終端能夠在本分量載波上進行工作。此外,作為LTE-A系統(tǒng)的通信速度提高,考慮通過使用對分量載波進行聚合(集中)而制作的集合載波來實現。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移動通信系統(tǒng),能夠對應于集合載波實現通信速度提高,高效率地進行通信控制。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本發(fā)明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個別地使用多個部分載波或者使用將所述多個部分載波集中起來的集合載波,對應于上述部分載波的移動終端或對應于所述集合載波的移動終端與基站進行無線通信所述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特征在于,在對應于所述集合載波的移動終端和基站使用所述集合載波進行無線通信的情況下,按構成所述集合載波的所述多個部分載波的每一個,對分割傳輸信道而生成的多個傳輸塊進行發(fā)送,將對應于所述集合載波的移動終端和基站之間的無線通信相關的控制信息,以對應的部分載波的物理信息能夠識別的方式進行發(fā)送。發(fā)明的效果根據本發(fā)明,將對應于所述集合載波的移動終端和基站之間的無線通信相關的控制信息,以對應的部分載波的物理信息能夠識別的方式進行發(fā)送,因此能夠高效率地進行通信控制。圖1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統(tǒng)的結構的說明圖。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統(tǒng)的結構的說明圖。圖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tǒng)中使用的無線幀的結構的說明圖。3^^7^MBSFN(MultimediaBroadcastmulticastserviceSingleFrequencyNetwork,多播廣播單頻網路)幀的結構的說明圖。圖4是說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tǒng)中使用的物理信道的說明圖。圖5是說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tǒng)中使用的傳輸信道的說明圖。圖6是說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tǒng)中使用的邏輯信道的說明圖。圖7是表示當前在3GPP中討論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整體的結構的框圖。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移動終端311的結構的框圖。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基站312的結構的框圖。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MME的結構的框圖。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HeNBGW的結構的框圖。圖1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tǒng)中移動終端(UE)進行的小區(qū)搜索的概略的流程圖。圖13是表示當前在3GPP中討論的用于載波聚合的下行層2結構的圖。圖14是表示當前在3GPP中討論的用于載波聚合的上行層2結構的圖。圖15是說明實施方式1的第3解決對策中的表示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的第1具體例的圖。圖16是說明實施方式1的第3解決對策中的表示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的第2具體例的圖。圖17是說明實施方式1的第3解決對策中的表示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的第3具體例的圖。圖18是說明實施方式1的第3解決對策中的分量標識符的編號的具體例子的圖。圖19是表示實施方式1的第3解決對策中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工作的順序圖。圖20是表示實施方式2的第3解決對策中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工作的順序圖。圖21是表示在實施方式2的變形例1中公開的用于載波聚合的下行層2結構的圖。圖22是表示在實施方式2的變形例1中公開的用于載波聚合的上行層2結構的圖。圖23是說明實施方式3的第2解決對策中的表示調度分量的信息的第1具體例的圖。圖M是說明實施方式3的第2解決對策中的表示調度分量的信息的第2具體例的圖。圖25是說明實施方式3的第2解決對策中的表示調度分量的信息的第3具體例的圖。圖沈是實施方式3的第2解決對策中的在分量調度塊中進行的分量索引和調度分量的對應的概念圖。圖27是表示實施方式3的第2解決對策中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工作的順序圖。圖觀是表示實施方式4的解決對策的概念圖。圖四是表示實施方式4的解決對策中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工作的順序圖。圖30是表示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1的解決對策中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工作的順序圖。圖31是當前在3GPP中討論的對設定的分量載波和相同頻率上的測定對象進行比較的情況下的概念圖。圖32是當前在3GPP中討論的對設定的分量載波和不同頻率上的分量載波進行比較的情況下的概念圖。圖33是說明實施方式5中解決的課題的概念圖。圖34是表示實施方式5的解決對策中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工作的順序圖。圖35是表示實施方式5的解決對策中的服務基站和周圍基站的狀況的概念圖。圖36是表示實施方式5的變形例2的解決對策中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工作的順序圖。圖37是表示實施方式5的變形例3的解決對策中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工作的順序圖。圖38是表示實施方式5的解決對策中的基站3308的結構的框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方式1圖7是表示當前在3GPP中討論的LTE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全體的結構的框圖。當前在3GPP中,正在討論包含CSG(ClosedSubscriberGroup)小區(qū)(e-UTRAN的Home-eNodeB(Home-eNB,HeNB),UTRAN的Home-NB(HNB))和non-CSG小區(qū)(e-UTRAN的eNodeB(eNB)、UTRAN的NodeB(NB)、GERAN的BSS)的系統(tǒng)的全體的結構,針對e-UTRAN,提出了圖7(a)、(b)那樣的結構(非專利文獻1、非專利文獻3)。針對圖7(a)進行說明。移動終端(UE)71與基站72進行發(fā)送接收?;?2分類為eNB(non-CSG小區(qū))72-1、和Home-eNB(CSG小區(qū))72-2。eNB72-l通過接口Sl與MME73連接,在eNB和MME之間對控制信息進行通信。對1個eNB連接多個MME。Home-eNB72_2通過接口Sl與MME73連接,在Home-eNB和MME之間對控制信息進行通信。對1個MME連接多個Home-eNB。接著,針對圖7(b)進行說明。移動終端(UE)71與基站72進行發(fā)送接收?;?2分類為eNB(non-CSG小區(qū))72-1、和Home-eNB(CSG小區(qū))72_2。與圖7(a)同樣地,eNB72-l通過接口Sl與MME73連接,在eNB和MME之間對控制信息進行通信。對1個eNB連接多個MME。另一方面,Home-eNB72-2經由HeNBGW(Home-eNBGateffay)74與MME73連接。Home-eNB與HeGW通過接口Sl連接,HeNBGW74和MME73經由接口Sl_flex連接。1個或多個Home-eNB72-2與1個HeNBG4連接,通過Sl對信息進行通信。HeNBGW74與1個或多個MME73連接,通過Sl_fIex對信息進行通信。使用圖7(b)的結構,在通過將1個HeNBGW74與屬于相同的CSG-ID的Home-eNB連接,從MME73對屬于相同的CSG-ID的多個Home-eNB72-2發(fā)送例如登記信息等的相同信息的情況下,通過暫時向HeNBGW74發(fā)送,從那里向多個Home-eNB72-2發(fā)送,從而與對多個Home-eNB72-2分別直接發(fā)送相比,能夠提高信令效率。另一方面,在各Home-eNB72-2分別與MME73對專用信息進行通信的情況下,雖然經由HeNBGW74,但不在那里對信息進行加工而僅使其通過(透過),由此Home-eNB72-2和MME73就如直接連接那樣進行通信。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移動終端(圖7的終端71)的結構的框圖。說明圖8所示的移動終端的發(fā)送處理。首先,將來自協議處理部801的控制數據、來自應用部802的用戶數據向發(fā)送數據緩沖部803保存。在發(fā)送數據緩沖部803中保存的數據被向編碼器部804傳遞,實施糾錯等的編碼處理。存在不實施編碼處理而從發(fā)送數據緩沖部803向調制部805直接輸出的數據也可。在編碼器部804進行了編碼處理的數據在調制部805進行調制處理。調制了的數據在被變換為基帶信號之后,向變頻部806輸出,變換到無線發(fā)送頻率。之后,從天線807向基站312對發(fā)送信號進行發(fā)送。此外,移動終端311的接收處理以下述方式執(zhí)行。來自基站312的無線信號通過天線807接收。接收信號在變頻部806從無線接收變頻到基帶信號,在解調部808中進行解調處理。解調后的數據被傳遞到譯碼器部809,進行糾錯等的譯碼處理。在被譯碼了的數據中,控制數據向協議處理部801傳遞,用戶數據向應用部802傳遞。移動終端的一連串的處理通過控制部810而被控制。由此,控制部810雖然在圖中省略,但與各部(80廣809)連接。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基站(圖7的基站72)的結構的框圖。說明圖9所示的基站的發(fā)送處理。EPC通信部901進行基站72和EPC(MME73,HeNBGW74等)之間的數據的發(fā)送接收。其它基站通信部902進行與其它的基站之間的數據的發(fā)送接收。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分別與協議處理部903進行信息的交換。來自協議處理部903的控制數據、來自EPC通信部901和其它基站通信部902的用戶數據以及控制數據向發(fā)送數據緩沖部904保存。在發(fā)送數據緩沖部904中保存的數據被向編碼器部905傳遞,實施糾錯等的編碼處理。存在不實施編碼處理而從發(fā)送數據緩沖部904向調制部906直接輸出的數據也可。編碼了的數據在調制部906進行調制處理。調制了的數據在被變換為基帶信號之后,向變頻部907輸出,變換到無線發(fā)送頻率。之后,通過天線908對1個或多個移動終端71對發(fā)送信號進行發(fā)送。此外,基站72的接收處理以下述方式執(zhí)行。通過天線908接收來自1個或多個移動終端311的無線信號。接收信號在變頻部907從無線接收變頻到基帶信號,在解調部909中進行解調處理。解調了的數據被傳遞到譯碼器部910,進行糾錯等的譯碼處理。在被譯碼的數據中,控制數據向協議處理部903或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傳遞,用戶數據向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傳遞?;?2的一連串的處理通過控制部911而被控制。由此,控制部911雖然在圖中省略,但與各部(90廣910)連接。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MME(MobilityManagementEntity)的結構的框圖。PDNGff通信部1001進行MME73與PDNGff間的數據的發(fā)送接收。基站通信部1002在MME73禾口基站72之間進行利用Sl接口的數據的發(fā)送接收。在從PDNGW接收的數據是用戶數據的情況下,用戶數據從PDNGW通信部1001經由用戶面處理部1003向基站通信部1002傳遞,向1個或多個基站72發(fā)送。在從基站72接收的數據是用戶數據的情況下,用戶數據從基站通信部1002經由用戶面處理部1003向PDNGff通信部1001傳遞,向PDNGff發(fā)送。在從PDNGW接收的數據是控制數據的情況下,控制數據從PDNGW通信部1001向控制面控制部1005傳遞。在從基站72接收的數據是控制數據的情況下,控制數據從基站通信部1002向控制面控制部1005傳遞。HeNBGW通信部1004在存在HeNBGW74的情況下設置,根據信息種類,進行利用MME73和HeNBGW74之間的接口(IF)的數據的發(fā)送接收。從HeNBGW通信部1004接收的控制數據從HeNBGW通信部1004向控制面控制部1005傳遞。在控制面控制部1005的處理的結果經由PDNGW通信部1001向PDNGW發(fā)送。此外,在控制面控制部1005中處理的結果經由基站通信部1002通過Sl接口向1個或多個基站72發(fā)送,此外經由HeNBGW通信部1004向1個或多個HeNBGW74發(fā)送。在控制面控制部1005中,包含NAS安全部1005-1、SAE荷載控制部1005_2、空閑狀態(tài)(IdleMate)流動性管理部1005-3等,進行對控制面的全部處理。NAS安全部1005-1提供NAS(Non-AccessStratum)消息的安全等。SAE荷載控制部1005-2進行SAE(SystemArchitectureEvolution)的荷載的管理等??臻e狀態(tài)移動性管理部1005-3進行待機(LTE-IDLE狀態(tài),也僅稱為空閑)狀態(tài)的移動性管理、待機狀態(tài)時的尋呼信號的生成和控制、隸屬下的1個或多個移動終端71的跟蹤區(qū)域(TA)的追力卩、刪除、更新、檢索、跟蹤區(qū)域名單(TAList)管理等。MME通過向屬于注冊(registered)有UE的跟蹤區(qū)域(trackingAreaΤΑ)的小區(qū)發(fā)送尋呼消息,從而著手于尋呼協議。連接于MME的Home-eNB72-2的CSG的管理、CSG-ID的管理、白名單管理在空閑狀態(tài)流動性管理部1005-3進行也可。在CSG-ID的管理中,管理與CSG-ID對應的移動終端和CSG小區(qū)的關系(追加、刪除、更新、檢索)。例如,是在某個CSG-ID中用戶接入注冊的1個或多個移動終端和屬于該CSG-ID的CSG小區(qū)的關系也可。在白名單管理中,管理移動終端和CSG-ID的關系(追加、刪除、更新、檢索)。例如,在白名單中,存儲某個移動終端進行用戶注冊了的1個或多個CSG-ID也可。與這些CSG相關的管理在MME73中的其它部分中進行也可,但通過在空閑狀態(tài)路流動性管理部1005-3中進行,能夠高效地進行現在在3GPP會議中討論的、代替CSG-ID使用跟蹤區(qū)域碼(TrackingAreaCode)的方法。MME313的一連串的處理通過控制部1006而被控制。由此,控制部1006雖然在圖中省略,但與各部(100廣1005)連接。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HeNBGW的結構的框圖。EPC通信部1101在HeNBGW74和MME73之間進行利用Sl_flex接口的數據的發(fā)送接收。基站通信部1102在HeNBGW74和Home-eNB72-2之間進行利用Sl接口的數據的發(fā)送接收。位置處理部1103對經由EPC通信部1001傳遞的來自MME73的數據中的注冊信息等,進行向多個Home-eNB發(fā)送的處理。在位置處理部1003中處理了的數據被傳遞到基站通信部1102,經由Sl接口向1個或多個Home-eNB72-2發(fā)送。不需要在位置處理部1003中的處理而僅通過(透過)的數據從EPC通信部1001被傳遞到基站通信部1102,經由Sl接口向1個或多個Home-eNB72-2發(fā)送。HeNBGW74的一連串的處理通過控制部1104而被控制。由此,控制部1104雖然在圖中省略,但與各部(110廣1103)連接。接著表示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的一般的小區(qū)搜索方法的一例。圖1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tǒng)中從移動終端(UE)進行的小區(qū)搜索到待機工作的概略的流程圖。當在移動終端開始小區(qū)搜索時,在步驟ST1201中使用從周圍的基站發(fā)送的第1同步信號(P-SS)、第2同步信號(S-SS)取得時隙定時、幀定時的同步。對包括P-SS和S-SS的同步信號(SS),分配與按每個小區(qū)分配的PCI(PhysicalCellIdentity,物理小區(qū)標識)是1對1對應的同步碼。PCI的數量現在討論504種,使用該504種的PCI取得同步,并且檢測(特別指定)取得了同步的小區(qū)的PCI。接著對取得了同步的小區(qū),在步驟ST1202中,檢測出從基站按每個小區(qū)發(fā)送的參照信號RS(ReferenceSignal),進行接收功率的測定。在參照信號RS中使用與PCI是1對1對應的碼,通過以該碼取得相關,由此能夠與其它小區(qū)分離。通過根據在ST1201中特別指定的PCI來導出該小區(qū)的RS用的碼,從而能夠檢測RS,測定RS接收功率。接著在步驟ST1203中,從到ST1202為止檢測出的1個以上的小區(qū)中,選擇RS的接收品質最優(yōu)的小區(qū)(例如,RS的接收功率最高的小區(qū),也就是最優(yōu)小區(qū))。接著在ST1204中接收最優(yōu)小區(qū)的PBCH,獲得作為廣播信息的BCCH。包含小區(qū)結構信息的MIB(MasterInformationBlock,主信息塊),加載到PBCH上的BCCH。作為MIB的信息,例如有DL(下行鏈路)系統(tǒng)帶寬(也禾爾為發(fā)送帶寬設定(transmissionbandwidthconfiguration:dl-bandwidth))>^送天線數、SFN(SystemFrameNumber,系統(tǒng)幀數)等。接著在1205中,基于MIB的小區(qū)結構信息接收該小區(qū)的DL-SCH,獲得廣播信息BCCH中的SIB(SystemInformationBlock,系統(tǒng)信息塊)1。在SIBl中包含與向該小區(qū)的接入相關的信息、與小區(qū)選擇相關的信息、其它的SIB(SMk;k>2的整數)的調度信息。此夕卜,在SIBl中包含TAC(跟蹤區(qū)域碼)。接著在ST1206中,移動終端對在ST1205中接收的TAC、和移動終端已經保有的TAC進行比較。如果比較的結果是相同的話,在該小區(qū)進入待機工作。在比較相異的情況下,移動終端通過該小區(qū)向核心網絡(CoreNetwork,EPC)(包含MME等)為了進行TAU(TrackingAreaUpdate)而請求TA的變更。核心網絡基于TAU請求信號和從移動終端發(fā)送來的該移動終端的識別號碼(UE-ID等),進行TA的更新。核心網絡在TA的更新后,向移動終端發(fā)送TAU受理信號。移動終端以該小區(qū)的TAC對移動終端保有的TAC(或TAC名單)進行改寫(更新)。之后,移動終端在該小區(qū)進入待機工作。研究在LTE、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ystem,通用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導入CSG(ClosedSubscriberGroup,閉合用戶群)小區(qū)。如上述那樣,僅允許在CSG小區(qū)注冊了的1個或多個移動終端進行接入。CSG小區(qū)和注冊的1個或多個移動終端構成1個CSG。對這樣構成的CSG賦予被稱為CSG-ID的固有的識別號碼。再有,在1個CSG中有多個CSG小區(qū)也可。移動終端對任一個CSG小區(qū)注冊的話,就能夠接入該CSG小區(qū)所屬的CSG的其它的CSG小區(qū)。此外,在LTE中的Home-eNB、在UMTS中的Home-NB有時作為CSG小區(qū)而被使用。注冊到CSG小區(qū)的移動終端具有白名單。具體地白名單存儲在SIM/USIM中。在白名單中載有移動終端注冊的CSG小區(qū)的CSG信息。作為CSG信息,具體考慮CSG-ID、TAI(TrackingAreaIdentity)、TAC等。如果CSG-ID與TAC對應起來的話,是任一方即可。此夕卜,如果CSG-ID、TAC與GCI(GlobalCellIdentity)對應起來的話,是GCI也可。如上所述,不具有白名單(在本發(fā)明中,也包含白名單是空(empty)的情況)的移動終端不能接入CSG小區(qū),僅能接入non-CSG小區(qū)。另一方面,具有白名單的移動終端能接入注冊了的CSG-ID的CSG小區(qū),也能接入non-CSG小區(qū)。在3GPP中,討論將全部PCI(PhysicalCellIdentity)分割為CSG小區(qū)用和non-CSG小區(qū)用(稱為PCI分割)(非專利文獻5)。此外,討論PCI分割信息以系統(tǒng)信息從基站對隸屬下的移動終端進行廣播。公開使用了PCI分割的移動終端的基本工作。不具有PCI分割信息的移動終端需要使用全部PCI(使用使用全部504個碼)進行小區(qū)搜索。相對于此,具有PCI分割信息的移動終端能夠使用該PCI分割信息進行小區(qū)搜索。如在非專利文獻7和非專利文獻8所公開的那樣,在3GPP中,正在進行作為第10版的“長期演進后續(xù)”(LongTermEvolutionAdvanced:LTE_A)的規(guī)格制定。在LTE-A系統(tǒng)中,考慮支持比LTE系統(tǒng)的頻帶寬度(transmissionbandwidths)大的頻帶寬度。因此,考慮LTE-A對應的移動終端同時接收1個或多個分量載波(componentcarrier:CC)??紤]LTE-A對應的移動終端具有用于同時對多個分量載波上的接收和發(fā)送、或僅是接收、或僅是發(fā)送進行載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的能力(capability)。分量載波的結構按照當前的3GPP(版本8)規(guī)格的話,LTE對應的移動終端僅能夠在單獨的分量載波上進行接收和發(fā)送。LTE對應的移動終端也能夠另稱為3GPP版本8對應的移動終端。也就是說,認為LTE對應的移動終端在LTE-A系統(tǒng)上能夠工作、能夠互換。在非專利文獻8中記載有LTE-A系統(tǒng)中的系統(tǒng)信息的廣播方法。此外,針對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的、單載波錨定(Singlecarrieranchor)和多載波錨定(Multicarrieranchor)進行了公開。在單載波錨定中,能夠進行LTE對應的終端的接收和發(fā)送。在單載波錨定中,通知表示多載波錨定的載波。在單載波錨定中,廣播當前的3GPP(版本8)的系統(tǒng)信息(Systeminformation:SI)。另一方面,在多載波錨定中,也能夠進行LTE對應的終端的接收和發(fā)送。在多載波錨定中,也廣播當前的3GPP(版本8)的系統(tǒng)信息(Systeminformation:SI)。在多載波錨定中,廣播多載波的系統(tǒng)信息。此外在非專利文獻10中,提出了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是小區(qū)也可)中,將在RRC連接狀態(tài)(RRC_C0NNECTEDstate,也僅稱為RRC_C0NNECTED)中能夠進行與UE的數據發(fā)送接收的1個或多個分量載波的組,設為候選分量載波組(CandidateComponentCarrierSet)0此外,也提出了將實際進行數據發(fā)送接收的1個或多個分量載波設為調度分量載波(SchedulingComponentCarrier)。此外在非專利文獻11中,公開了在支持載波聚合的基礎上,在實際進行數據發(fā)送接收的每個分量、換句話說每個調度分量中存在1個傳輸塊(TransportBlock)、1個HARQ實體。此外,公開了傳輸塊僅映射到1個分量。再有,在之后,分量有時表示為分量載波,或表示為CC。此外在非專利文獻12中公開了用于載波聚合的層2結構。圖13中表示非專利文獻12中公開的下行層2結構,圖14中表示非專利文獻12中公開的上行層2結構。在圖13中,1301、1302、1303、1304表示無線承載(RadioBearer)。1305,1306,1307、1308表示ROHC(RobustHeaderCompression,魯棒性報頭壓縮)實體。ROHC是進行報頭壓縮的算法。1309、1310、1311、1312表示安全實體。1313被稱為PDCP(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分組數據匯聚協議)層。1314、1315、1316、1317表示進行分割(segment)、再發(fā)送處理(ARQ)等的實體。1318表示邏輯信道BCCH的實體。1319表示邏輯信道PCCH的實體。1320被稱為RLC層。1321、1322、1323、1324表示邏輯信道。1325表示進行調度、優(yōu)先位次的控制的實體。1326、1327表示進行每個移動終端的分量單位的分割的實體。1328、13四、1330、1331、1332、1333表示HARQ實體。1334、1335,1336、1337、1338、1339、1340、1341表示傳輸信道。1342被稱為MAC層。在圖14中1401、1402表示無線承載。1403、1404表示ROHC實體。1405、1406表示安全實體。1407被稱為PDCP層。1408、1409表示進行分割、再發(fā)送處理等的實體。1410被稱為RLC層。1411、1412表示邏輯信道。1413表示進行調度、優(yōu)先位次的控制的實體。1414表示進行分量單位的分割的實體。1415、1416、1417表示HARQ實體。1418、1419、1420表示傳輸信道。1421被稱為MAC層。針對在實施方式1中解決的課題進行說明。在各個傳輸塊僅被映射到1個分量的情況下,產生以下的課題??刂菩畔?、作為具體例子是RRC消息在RLC層中被分割,映射到邏輯信道、例如DCCH或CCCH。在MAC層中多個邏輯信道DCCH、CCCH被復用,映射到傳輸信道DL-SCH。在被映射到傳輸信道DL-SCH時,被分為1個或多個傳輸塊(對應于MACPDU(Protocoldataunit,協議數據單元))。如果各個傳輸塊被映射到1個分量的話,作為結果,對某個分量的控制信息、例如RRC消息被映射到多個分量,被發(fā)送接收。例如使用下行RRC消息針對接收側的處理進行說明。移動終端對1個分量上的物理信道PDSCH進行接收、解調/譯碼,結果獲得傳輸信道DL-SCH的1個傳輸塊??紤]在發(fā)送側、即基站在映射到傳輸信道時分為多個傳輸塊的情況。移動終端通過對分為映射到1個或多個分量上的傳輸塊的數據進行處理,從而獲得1個傳輸信道。也就是說,RRC消息和發(fā)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沒有1對1的對應。由此,產生如下課題,即不清楚使用映射到該傳輸信道的DCCH、或CCCH而通知的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不能進行使用了RRC消息的控制。此外,在各個傳輸信道僅被映射到1個分量的情況下,產生以下的課題??刂菩畔?、作為具體例子是RRC消息在RLC層中被分割,映射到邏輯信道、例如DCCH或CCCH。在MAC層中多個邏輯信道DCCH、CCCH被復用,映射到1個或多個傳輸信道DL-SCH0如果各個傳輸信道被映射到1個分量的話,結果作為對某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RRC消息被映射到多個分量,此外,作為對某個分量、例如分量A的控制信息的RRC消息可能以該分量、例如分量A以外的分量被發(fā)送。例如使用下行RRC消息針對接收側的處理進行說明。移動終端對1個分量上的物理信道PDSCH進行接收、解調/譯碼,結果獲得1個傳輸信道DL-SCH,獲得使用映射到該傳輸信道的DCCH、或CCCH通知的RRC消息。可是,RRC消息和發(fā)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沒有1對1的對應。由此,產生不清楚接收的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課題。上述課題,是將頻帶分為某個單位、在LTE-A系統(tǒng)中被稱為分量,對這些分量進行聚合(集中)而使用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特有的課題。在以下表示本實施方式1的解決對策。在以下示出第1解決對策。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使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使RRC消息的內容對全部分量是共同的。由此,即使RRC消息和在發(fā)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沒有1對1的對應,也能夠判斷在接收側接收的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消息。能夠獲得在載波聚合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能夠進行使用RRC消息的控制的效果。在以下示出第2解決對策。考慮在RRC消息中存在對全部分量是不是共同的、如果采用分量單位的話是有效率的控制信息。以LTE系統(tǒng)的RRC消息為具體例子進行說明(參照非專利文獻9第6.3.2章)。考慮RRC消息的無線資源相關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等如果按每個分量進行控制的話是有效率的。其原因在于,因為考慮在各分量進行發(fā)送接收的移動終端的數量不同,所以各分量的負載狀況不同。進而作為具體例子,認為按每個分量來控制如下信息的話會更有效率,這些信息是“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對物理層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PhysicalconfigDedicated,,,或"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PhysicalconfigDedicated”中包含的PDSCH相關的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pdsch-configdedicated",5:"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中包含白勺"PhysicalconfigDedicated”中包含的“pdsch-configdedicated”中的參照信號的發(fā)送功率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eferenceSignalPower”等。其原因在于,由于各分量的載波頻率不同,所以認為無線的傳播特性也不同。由此為了在各分量使覆蓋范圍控制為大致相同的范圍,考慮需要個別地控制各分量的參照信號的發(fā)送功率。此外,考慮與RRC消息的無線鏈接失敗相關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adiolinkfailurerelatedaction”或與測定相關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Measurement”等按每個分量來進行控制是有效率的。其原因在于,由于各分量的載波頻率不同所以無線的傳播特性不同,因此考慮個別地進行控制是有效率的。因此在使用第1解決對策的情況下,由于不能以分量單位進行RRC消息的控制,所以產生不能進行與分量的負載對應的控制,或者不能進行與分量的載波頻率的無線特性對應的控制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在第2解決對策中,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設將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1個RRC消息以1個分量進行發(fā)送接收,或者將多個RRC消息以1個分量進行發(fā)送接收。也就是說,不使RRC消息在多個分量進行分割來發(fā)送接收。此外,將RRC消息映射到的邏輯信道、例如DCCH、CCCH映射到1個傳輸信道、例如DL-SCH。也就是說,將RRC消息映射到的邏輯信道、例如DCCH、CCCH不分割為多個傳輸信道、例如DL-SCH。此外,將RRC消息映射到的邏輯信道、例如DCCH、CCCH加載于1個傳輸塊。也就是說,不將RRC消息分割為多個傳輸塊,而映射到1個傳輸信道、例如DL-SCH。此外,將在發(fā)送側發(fā)送的RRC消息映射到該RRC消息控制的分量。此外,在接收側接收的RRC消息是與接收的分量相關的控制信息。由此,能夠實現如下效果,即在接收側能夠實現發(fā)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和RRC消息的對應,具體來說能夠識別與RRC消息對應起來的分量的物理信息(頻率等),在載波聚合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能夠高效率地實現使用了RRC消息的通信控制。進而,在第2解決對策中,能夠進行分量單位的RRC消息的發(fā)送接收。由此,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能進行與分量的負載對應的控制,進行與分量的載波頻率的無線特性對應的控制。在以下示出第3解決對策。以1個傳輸塊能夠發(fā)送接收的信息量依賴于無線環(huán)境。也就是說,如果基站和移動終端之間的無線環(huán)境良好的話,以1個傳輸塊能夠發(fā)送接收的信息量變大,如果無線環(huán)境差的話,以1個傳輸塊能夠發(fā)送接收的信息量變小。由此在使用第2解決對策,不依賴于無線環(huán)境而以1個傳輸塊對RRC消息進行發(fā)送接收的情況下,產生必須將RRC消息的信息量限制為以1個傳輸塊能夠發(fā)送接收的最低位的信息量的問題。由于使用第2解決對策,產生將在當前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使用1個RRC消息來發(fā)送接收的控制信息必須以多個RRC消息來進行發(fā)送接收等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復雜性增加的課題。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在第3解決對策中,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在RRC消息中或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element),追加表示該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換句話說,追加識別對應的分量載波的物理信息的信息。或者,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設置與RRC消息不同的區(qū)域,對該不同的區(qū)域追加表示該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不同的區(qū)域在RLC層中附加或復用也可,在MAC層中附加或復用也可。作為不同的區(qū)域的具體例子,有報頭、腳注(footer)等。作為報頭的具體例子,有對RLCSDU附加的報頭(RLCheader)、對MACSDU附加的報頭(MACheader)、對MAC控制區(qū)域(MACControlElement)附加的報頭(MACheader)等。作為腳注的具體例子,有MAC控制區(qū)域等。由此,能夠實現如下效果,即在接收側能夠實現發(fā)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和RRC消息向的對應,具體來說能夠識別與RRC消息對應起來的分量的物理信息,在載波聚合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能夠高效率地實現使用了RRC消息的通信控制。進而,能夠進行分量單位的RRC消息的發(fā)送接收。由此,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能進行與分量的負載對應的控制的,能夠進行與分量的載波頻率的無線特性對應的控制。進而,能夠獲得不需要對RRC消息的信息量設置限制,回避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復雜性的效果。在以下示出表示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的具體例子。作為第1具體例子,有分量載波頻率。使用圖15進行說明。1501到1507表示在該基站中能夠進行載波聚合的分量載波。Π到Π0表示各分量的分量載波頻率。在第1具體例子中,作為表示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使用圖15所示的分量載波頻率。作為具體例子,在是對圖15的分量1504的控制信息的情況下,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分量載波頻率f6的信息。本具體例子因為映射絕對的值,所以具有對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載波頻率變更能夠靈活地應對的優(yōu)點。在圖15中橫軸表示頻率。在FDD中,DL的頻率和UL的頻率不同,但為了簡單化,在相同軸上記載DL的頻率和UL的頻率。同樣為了簡單化,使下行的分量(下行CC、DLCC)和與各DLCC對應的(成為成對頻帶,pairband)上行的分量(上行CC、ULCC)相同,其均作為分量1501到1507在圖中表示。但并不局限于此,下行CC和與其對應的上行CC在頻率軸上的配置的順序不同也可。再有,在本說明書中,沒有特別說明的話,將下行CC和與其對應(是成對頻帶)的上行CC一起稱為CC。作為第2具體例子,有分量標識符。使用圖16進行說明。與圖15相同的參照符號是相當的部分,因此省略說明。1501到1507,以及1601到1603表示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使用的分量。在第2具體例子中,作為表示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使用圖16(b)所示的分量標識符。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例如作為LTE-A系統(tǒng)將使用的分量(1501到1507以及1601到1603)的物理信息的載波頻率與分量標識符對應起來(圖16(b))。作為具體例子,在是對圖16的分量1504的控制信息的情況下,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分量標識符“CC#6”。在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接收了分量標識符“CC#6”的接收側中,基于圖16(b)的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使用的分量的載波頻率和分量標識符的對應表,獲得“CC#6”表示分量載波頻率f6。與第1具體例中對絕對的值進行映射相比較,第2具體例對標識符進行映射。由此第2具體例中,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而追加的信息量、即信息比特數少即可。這具有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圖16(b)所示的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使用的分量的載波頻率與分量標識符的對應表,從網絡側向移動終端進行通知。作為通知方法的具體例子,由基站向移動終端使用廣播信息、具體是BCCH(MIB或SIB)進行通知。通過從網絡側向移動終端通知對應關系,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維持對于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載波頻率變更能夠靈活地應對的優(yōu)點,并且能夠削減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而追加的信息量。此外,將圖16(b)所示的在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使用的分量的載波頻率與分量標識符的對應表在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靜態(tài)地決定也可。由此,不再需要從網絡側向移動終端通知對應表,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再發(fā)生伴隨無線通信的通信錯誤。作為第3具體例子,有分量標識符。使用圖17進行說明。因為與圖15相同的參照符號是相當的部分,所以省略說明。在第3具體例子中,作為表示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使用圖17(b)所示的分量標識符。使在該基站中使用的分量的載波頻率與分量標識符對應起來(圖17(b))。作為具體例子,在是對圖17的分量1504的控制信息的情況下,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分量標識符“CC#4”。在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接收了分量標識符“CC#4”的接收側中,基于圖17(b)的作為分量的載波頻率和分量標識符的對應表,獲得“CC#4”表示分量載波頻率f6。與第1具體例中對絕對的值進行映射相比較,此外與第2具體例中將對于移動通信系統(tǒng)能夠取得的分量載波頻率的標識符進行映射相比較,第3具體例中將對該基站能夠取得的分量載波頻率的標識符進行映射。由此第3具體例中,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而追加的信息量、即信息位數少即可。這具有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圖17(b)所示的分量載波頻率與分量標識符的對應表從網絡側向移動終端進行通知。作為通知方法的具體例子,由基站向移動終端使用廣播信息、具體是BCCffiMIB或SIB)進行通知。通過從網絡側向移動終端通知對應信息(對應表),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維持對于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載波頻率變更能夠靈活地應對的優(yōu)點,并且能夠削減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而追加的信息量。在以下示出分量標識符的編號的具體例子。作為第1具體例子,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或作為LTE-A系統(tǒng),或作為該基站對分量進行連續(xù)的編號。作為連續(xù)的編號的具體例子,如圖18(a)所示,從低頻率起升序地或從高頻率起降序地進行。作為第2具體例子,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或作為LTE-A系統(tǒng),或作為該基站,按每個頻段對在該頻段中包含的分量進行連續(xù)的編號。頻段由1個以上的分量構成,表示相對于全部分量的部分集合,是物理特性或無線特性共同的分量的集合。在UTRA、LTE、LTE-A等的系統(tǒng)中,以在上行、下行中均在由數個連續(xù)的頻率構成的頻帶中工作的方式而設計。將這些各個頻帶在以下稱為頻段(frequencybands)。作為連續(xù)的編號的具體例子,如圖18(b)所示,按每個頻段從低頻率起升序地或從高頻率起降序地進行。在該情況下,在表示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中使用上述第2具體例或第3具體例中示出的分量標識符的情況下,通過頻段和分量標識符來表示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圖19表示工作的一例。在以下作為表示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使用第3具體例子進行說明。在步驟ST1901中,基站將在該基站使用的分量的載波頻率和分量標識符的對應表、例如圖17(b)對隸屬下的移動終端進行廣播。在步驟ST1902中,移動終端從基站接收在該基站使用的分量的載波頻率和分量標識符的對應表。在步驟ST1903中,作為分量單位的控制信息即RRC消息中的要素,基站追加表示該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例如,在是對圖17(a)的分量1504的控制信息的情況下,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分量標識符“CC#4”。在步驟ST1904中,基站分割RRC消息(RLCPDU),映射到邏輯信道、例如DCCH。在步驟ST1905中,基站對1個或多個邏輯信道進行復用,分割為1個或多個傳輸塊(MACPDU)。在步驟ST1906中,基站將分割了的傳輸塊(MACPDU)映射到1個或多個傳輸信道DL-SCH中的1個信道。在步驟ST1907中,基站將各個傳輸塊映射到1個分量(也稱為CC)上的物理信道PDSCH0在步驟ST1908中,基站向該移動終端發(fā)送PDSCH。在步驟ST1909中,移動終端接收各分量上的PDSCH。在步驟ST1910中,移動終端進行解調/譯碼,獲得傳輸信道SL-SCH的1個傳輸塊。在步驟ST1911中,移動終端通過對映射到傳輸信道DL-SCH的傳輸塊所被分配的數據進行處理,從而在步驟ST1912中,移動終端獲得DCCH。在步驟ST1913中,移動終端獲得映射到DCCH上的RRC消息。在步驟ST1914中,移動終端獲得RRC消息中的分量標識符。例如,獲得圖17的分量標識符“CC#4”。在步驟ST1915中,基于在步驟ST1902中接收的在該基站使用的分量的載波頻率和分量標識符的對應表,獲得該RRC消息控制的分量的分量載波頻率。例如,基于通過圖17(b)在步驟ST1914中獲得的分量標識符“CC#4”,獲得對應的分量載波頻率“f6”。在步驟ST1916中,移動終端對在步驟ST1915中獲得的分量載波頻率執(zhí)行在步驟ST1913中接收的RRC消息指示的控制。此外,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在RRC消息中存在分量單位的控制信息和對該基站保有的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情況下,產生以下的問題。在將上述實施方式1的解決對策應用于對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情況下,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例如需追加表示全部分量載波頻率的信息。由此,表示該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變?yōu)榇笕萘?,產生不能謀求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問題。在以下表示對其的解決對策。第1解決對策是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在RRC消息中,或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element),在表示該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之外,追加表示該RRC消息是對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或者,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設置與RRC消息不同的區(qū)域,在該不同的區(qū)域中在表示該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之外,追加表示該RRC消息是對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因為不同的區(qū)域的具體例子與上述相同,所以省略說明。由此,除了能夠判斷在接收側接收的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還能夠防止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而追加的信息量增加,并且能夠判斷接收的RRC消息是對全部分量的信息。此外在第2解決對策中,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在RRC消息中,或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僅追加表示該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而且,在該RRC消息是對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情況下,在該RRC消息中,或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不附加表示該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由此,如果在接收側接收的RRC消息中沒有附加表示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的話,就能夠判斷該RRC消息是對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與第1解決對策相比較,第2解決對策不需要新設置表示RRC消息是對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因此能夠獲得回避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復雜性的效果。此外,能夠獲得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在實施方式1中,以下行RRC消息為中心進行了說明,但實施方式1同樣地也能夠應用于上行RRC消息。對于傳輸信道DL-SCH,除了以控制信息映射邏輯信道DCCH、CCCH之外,也映射邏輯信道MCCH、邏輯信道BCCH。實施方式1也同樣地能應用于MCCH、BCCH。通過實施方式1,能夠獲得以下的效果。在RRC消息中或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表示該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換句話說,通過能夠識別與RRC消息對應的分量的物理信息,在接收側能夠判斷使用映射到傳輸信道的DCCH或者CCCH通知的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由此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能夠高效率地實現使用了RRC消息的通信控制,不需要利用別的消息的控制,能夠獲得回避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復雜性的效果。實施方式2針對在實施方式2中解決的課題進行說明。在各個傳輸塊僅被映射到1個分量的情況下,產生以下的課題??刂菩畔ⅰ⒆鳛榫唧w例子是MAC消息被映射到傳輸信道、例如DL-SCH。在被映射到傳輸信道DL-SCH時,被分為1個或多個傳輸塊。如果各個傳輸塊被映射到1個分量的話,作為結果,對某個分量的控制信息、例如MAC消息被映射到多個分量進行發(fā)送接收。例如使用下行MAC消息進行說明。移動終端對1個分量上的物理信道PDSCH進行接收、解調/譯碼,結果獲得傳輸信道DL-SCH的1個傳輸塊。考慮在發(fā)送側、即基站映射到傳輸信道時分為多個傳輸塊的情況。移動終端通過對分為映射到1個或多個分量上的傳輸塊的數據進行處理,從而獲得1個傳輸信道。也就是說,MAC消息和發(fā)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沒有1對1的對應。由此,不清楚映射到該傳輸信道的MA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產生不能進行使用了MAC消息的控制的課題。此外,在各個傳輸信道僅被映射到1個分量的情況下,產生以下的課題??刂菩畔?、作為具體例子是MAC消息被映射到傳輸信道、例如DL-SCH。如果各個傳輸信道被映射到1個分量的話,結果,作為對某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被映射到多個分量,此外,作為對某個分量、例如分量A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可能以該分量、例如分量A以外的分量被發(fā)送。例如使用下行進行說明。移動終端對1個分量上的物理信道PDSCH進行接收、解調/譯碼,結果獲得1個傳輸信道DL-SCH,獲得映射到該傳輸信道的MAC消息??墒牵琈AC消息和發(fā)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沒有1對1的對應。由此,產生不清楚接收的MA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課題。上述課題,是將頻帶分為某個單位、在LTE-A系統(tǒng)中被稱為分量,對這些分量進行聚合(集中)而使用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特有的課題。在以下表示本實施方式2的解決對策。在以下示出第1解決對策。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使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MAC消息的內容對全部分量是共同的。由此,即使MAC消息和在發(fā)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沒有1對1的對應,也能夠判斷在接收側接收的MA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消息。能夠獲得在載波聚合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能夠進行使用MAC消息的控制的效果。在以下示出第2解決對策??紤]不使MAC消息對全部分量是共同的,存在如果采用分量單位的話變得有效率的控制信息。以LTE系統(tǒng)的MAC消息為具體例子進行說明(參照非專利文獻13)??紤]表示MAC消息的信道編碼/譯碼、交織、速率等的組合的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Transportformat""Transportformatset”等如果按每個分量來進行控制的話是有效率的。其原因在于,由于各分量的載波頻率不同,所以無線的傳播特性也不同。由此為了在各分量選擇最優(yōu)的“Transportformat”,考慮在各分量需要選擇不同的“Transportformat,,。此外,MAC消息的移動終端對基站在移動終端的最大發(fā)送功率和UL-SCH的發(fā)送中使用的估計發(fā)送功率的差的報告中使用的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PowerHeadroomreporting”等按每個分量而不同。其原因在于,由于各分量的載波頻率不同,所以無線的傳播特性也不同。由此能夠認為按每個分量在移動終端的UL-SCH的發(fā)送中使用的發(fā)送功率也不同,因此考慮需要能夠在各分量報告不同的“PowerHeadroomReporting".,由此在使用第1解決對策的情況下,因為不能以分量單位進行MAC消息的控制,所以產生不能進行與分量的載波頻率的無線特性對應的控制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在第2解決對策中,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設將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1個MAC消息以1個分量進行發(fā)送接收,或者將多個MAC消息以1個分量進行發(fā)送接收。也就是說,不使MAC消息在多個分量進行分割來發(fā)送接收。此外,將RRC消息映射到的傳輸信道、例如DL-SCH映射到1個傳輸塊。也就是說,MAC消息映射到的傳輸信道、例如DL-SCH不分割為傳輸塊。此外,將在發(fā)送側發(fā)送的MAC消息映射到該MAC消息控制的分量。此外,在接收側接收的MAC消息是與接收的分量相關的控制信息。由此,能夠實現在接收側進行發(fā)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與MAC消息的對應。換句話說,能夠識別與MAC消息對應的分量的物理信息。由此,能夠獲得在與載波聚合對應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能夠高效率地實現使用了MAC消息的通信控制的效果。進而,在第2解決對策中,能夠進行分量單位的MAC消息的發(fā)送接收。由此,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能進行與分量的載波頻率的無線通信對應的控制。在以下示出第3解決對策。以1個傳輸塊能夠發(fā)送接收的信息量依賴于無線環(huán)境。也就是說,如果基站和移動終端之間的無線環(huán)境良好的話,以1個傳輸塊能夠發(fā)送接收的信息量變大,如果無線環(huán)境差的話,以1個傳輸塊能夠發(fā)送接收的信息量變小。由此在使用第2解決對策,不依賴于無線環(huán)境而以1個傳輸塊對MAC消息進行發(fā)送接收的情況下,產生必須將MAC消息的信息量限制為以1個傳輸塊能夠發(fā)送接收的最低位的信息量的問題。由于使用第2解決對策,產生將在當前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使用1個MAC消息來發(fā)送接收的控制信息必須以多個MAC消息來進行發(fā)送接收等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復雜性增加的課題。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在第3解決對策中,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在MAC消息中或作為MAC消息中的要素(element),追加表示該MA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換句話說,追加識別與MAC消息對應的分量的物理信息的信息?;蛘撸谳d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設置與MAC消息不同的區(qū)域,對該不同的區(qū)域追加表示該MA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其它的區(qū)域在MAC層中附加或復用也可。作為不同的區(qū)域的具體例子,有報頭、腳注等。作為報頭的具體例子,有對MACSDU附加的報頭(MACheader)、對MAC控制區(qū)域(MACControlElement)附力口的報頭(MACheader)等。作為腳注的具體例子,有MAC控制區(qū)域等。由此,能夠實現在接收側進行發(fā)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與MAC消息的對應。換句話說,能夠識別與MAC消息對應的分量的物理信息。由此,能夠獲得在與載波聚合對應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能夠高效率地實現使用了MAC消息的通信控制的效果。進而,能夠進行分量單位的MAC消息的發(fā)送接收。由此,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能進行與分量的載波頻率的無線通信對應的控制。進而,能夠獲得不需要對MAC消息的信息量設置限制、回避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復雜性的效果。表示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的具體例子能使用與實施方式1同樣的方法。因此省略說明。分量標識符的編號的具體例子能使用與實施方式1同樣的方法。因此省略說明。圖20表示工作的一例。作為表示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使用第3具體例子進行說明。在圖20中,因為與圖19相同的參照符號的步驟執(zhí)行相同或相當的處理,所以省略相同參照符號的步驟處的說明。在步驟ST2001中,作為分量單位的控制信息即MAC消息中的要素,基站追加表示該MA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例如,在是對圖17的分量1504的控制信息的情況下,作為MA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分量標識符“CC#4”。在步驟ST2002中,基站將MAC消息分割為1個或多個傳輸塊(MACPDU)。在步驟ST2003中,移動終端獲得映射到DL-SCH上的MAC消息。在步驟ST2004中,移動終端獲得MAC消息中的分量標識符。例如,獲得圖17的分量標識符“CC#4”。在步驟ST2005中,移動終端對在步驟ST1915中獲得的分量載波頻率執(zhí)行在步驟ST2003中接收的MAC消息指示的控制。此外,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在MAC消息中存在分量單位的控制信息和對該基站保有的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情況下的課題解決對策能夠使用與實施方式1同樣的方法。因此省略說明。在實施方式2中,以下行MAC消息為中心進行了說明,但實施方式2同樣地也能夠應用于上行MAC消息。對于傳輸信道DL-SCH,除了以控制信息映射邏輯信道DCCH、CCCH之外,也映射邏輯信道MCCH、邏輯信道BCCH。實施方式2也同樣地能應用于MCCH、BCCH。通過實施方式2,能夠獲得以下的效果。通過在MAC消息中或作為MA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表示該MA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從而在接收側能夠判斷使用該傳輸信道通知的MA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換句話說,通過追加識別與MAC消息對應的分量的物理信息的信息,從而在接收側能夠識別與MAC消息對應的分量的物理信息。由此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能夠高效率地實現使用了MAC消息的通信控制,不需要利用別的消息的控制,能夠獲得回避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復雜性的效果。實施方式2的變形例1用實施方式2的變形例1解決的課題,與實施方式2相同,因此省略說明。在以下表示本實施方式2的變形例1的解決對策。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采用如下MAC層結構(structure),即,將插入作為分量單位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的部分、和插入作為對該基站保有的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的部分分離。在以下示出分離MAC層結構的方法的具體例子。針對下行MAC層結構在圖21中表示,針對上行MAC層結構在圖22中表示。在圖21中,與圖13相同的參照符號是相當的部分,因此省略說明。在圖22中,與圖14相同的參照符號是相當的部分,因此省略說明。將作為在發(fā)送側的分量單位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插入處所,設為每個移動終端的分量單位的分割后。在圖21的2101以及圖22的2201中圖示作為分量單位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插入處所。此外,將發(fā)送的MAC消息以利用該MAC消息控制的分量進行發(fā)送的方式對MAC消息進行插入。將作為在發(fā)送側的對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插入處所,設為每個移動終端的分量單位的分割前。在圖21的2102以及圖22的2202中圖示作為對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插入處所。將在接收側能夠以1個分量上的物理信道PDSCH接收的MAC消息判斷為是分量單位消息。此外,能夠判斷該分量單位的MAC消息是對接收了該MAC消息的分量的控制信息。另一方面,將在接收側能夠以多個分量上的物理信道PDSCH接收的MAC消息,判斷為是作為對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通過實施方式2的變形例1,能夠獲得與實施方式2同樣的效果。在接收側能夠識別與MAC消息對應的分量的物理信息。由此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能夠高效率地實現使用了MAC消息的通信控制,不需要利用別的消息的控制,能夠獲得回避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復雜性的效果。此外與實施方式2相比較,不需要追加對與MAC消息對應的分量的物理信息進行識別的信息,因此能夠獲得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回避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復雜性的效果。實施方式3針對在實施方式3中解決的課題進行說明。在使用實施方式1的解決對策的情況下,解決了不清楚在接收側接收的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問題。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對于移動終端,根據無線環(huán)境的變化,作為具體例子是根據移動終端測定的CQI、測定(Measurement)結果,對1個或多個分量進行調度。由此,對于移動終端,調度的分量隨時間變化。在實施方式1的解決對策中,上位層、作為具體例子是控制RRC消息的層需要把握向移動終端的分量的調度結果。由此,在向移動終端調度的分量載波變化的情況下,在實施方式1的解決對策中,產生控制RRC消息的層不追隨分量載波的調度的情況。由此,也產生以RRC消息中的表示該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指定的分量沒有被包含在實際向移動終端分配的分量中的情況。由此,在向移動終端調度的分量變化的情況等下,再次產生不清楚接收的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課題。在以下表示本實施方式3的解決對策。在以下示出第1解決對策。進行分量的調度的層,將向移動終端的分量的調度結果對上位層、作為具體例子是插入RRC消息的層進行通知。作為具體例子,作為進行分量的調度的層的MAC層,將向移動終端的分量的調度結果對作為插入RRC消息的層的RRC層進行通知。假設從基站對移動終端調度的分量的通知中使用RRC消息。與該調度的分量的通知一起,通過實施方式1中公開的方法,對RRC消息進行通知。調度的分量的通知、和在實施方式1中公開的RRC消息的通知同時進行也可不同時進行也可。由此,控制RRC消息的層能夠總是獲知分量載波的調度。也就是能夠追隨。由此解決了上述實施方式3的課題。在以下示出第2解決對策。在使用第1解決對策的情況下,控制RRC消息的層到把握向移動終端的分量的調度結果之前不能進行調度的分量的通知、以及RRC消息的通知,產生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控制延遲增大的課題。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在第2解決對策中,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在RRC消息中或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element),或者在與RRC消息不同的區(qū)域中,例如在報頭、腳注中不追加表示該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而追加分量索引(componentindex)。分量索引是滿足如下條件的標識符。(1)是上位層主要使用的標識符。(2)與分量載波的物理信息(頻率等)無關系。(3)是識別分量的信息(不能識別分量載波的物理信息的信息)。在分量索引中,上位層對MAC層使用相同的分量索引表示是對相同的分量的控制信息,使用不同的分量索引表示是對不同的分量的控制信息。上位層以分量索引表示是對相同的分量的控制信息,或者是對不同的分量的控制信息。在以下表示上位層通知分量索引的MAC層的具體例子。(1)進行分量的調度。以下,稱為分量調度塊。分量的調度基于移動終端測定無線環(huán)境、對基站進行報告的CQI、測定報告來進行。(2)進行每個移動終端的分量單位的分割。例如是圖13的13沈、1327。以下,作為MAC層的具體例子,使用“分量調度塊”進行說明。分量調度塊進行分量索引與向移動終端調度的分量的對應。將向移動終端調度的分量、在移動終端和基站之間在數據的發(fā)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稱為調度分量。在以下示出分量索引和調度分量的對應的具體例子。(1)使1種分量索引和1個調度分量對應。(2)使1種分量索引和多個調度分量對應。在以下示出表示調度分量的信息的具體例子。作為第1具體例子,有分量載波頻率。使用圖23(a)進行說明。2301到2307是在該基站中進行載波聚合的分量。Π到Π0表示各分量的分量載波頻率。在第1具體例子中,作為表示調度分量的信息,使用圖23所示的分量載波頻率。作為具體例子,在設為對移動終端2308分配的調度分量是分量2302、分量2304的情況下,表示調度分量的信息是“f2”、“f6”。本具體例子因為使用絕對的值,所以具有對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載波頻率變更能夠靈活地應對的優(yōu)點。如圖23(b)所示,作為表示在分量索引和調度分量的對應中使用的調度分量的信息使用分量載波頻率。作為第2具體例子,有分量標識符。使用圖M(a)進行說明。因為與圖23相同的參照符號是相當的部分,所以省略說明。2301到2307,以及MOl到M03表示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使用的分量。在第2具體例子中,作為表示調度分量的信息,使用圖M(b)所示的分量標識符。使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例如作為LTE-A系統(tǒng)使用的分量載波頻率(2301到2307以及1401到2403)與分量標識符對應起來(圖M(b))。作為具體例子,作為表示圖24(a)的調度分量2302的信息,分量標識符“CC#2”對應。作為表示圖M(a)的調度分量2304的信息,分量標識符“CC#6”對應。與第1具體例中是絕對的值相比較,第2具體例中對標識符進行映射。由此第2具體例中,表示調度分量的信息的信息量、即信息比特數少即可。這具有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圖對化)所示的分量載波頻率與分量標識符的對應表從網絡側向移動終端進行通知。作為通知方法的具體例子,由基站向移動終端使用廣播信息、具體是BCCffiMIB或SIB)進行通知。通過從網絡側向移動終端通知對應,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維持對于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載波頻率變更能夠靈活地應對的優(yōu)點,并且能夠削減表示調度分量的信息的信息量。此外,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靜態(tài)地決定圖M(b)所示的分量的載波頻率與分量標識符的對應表也可。由此,不再需要從網絡側向移動終端通知對應表,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再發(fā)生伴隨無線通信的通信錯誤。如圖M(C)所示,作為表示在分量索引和調度分量的對應中使用的調度分量的信息使用上述分量標識符。作為第3具體例子,有分量標識符。使用圖25進行說明。因為與圖23相同的參照符號是相當的部分,所以省略說明。在第3具體例子中,作為表示調度分量的信息,使用圖25(b)所示的分量標識符。使在該基站中使用的分量載波頻率與分量標識符對應起來(圖25(b))。作為具體例子,作為表示圖25的調度分量2302的信息,分量標識符“CC#2”對應。作為表示圖25的調度分量2304的信息,分量標識符“CC#4”對應。與第1具體例中對絕對的值進行映射的情況相比較,此外與第2具體例中映射對于移動通信系統(tǒng)能夠取得的分量載波頻率的標識符的情況相比較,第3具體例中映射對于該基站能夠取得的分量載波頻率的標識符。由此第3具體例中,表示調度分量的信息的信息量、即信息比特數少即可。這具有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圖25(b)所示的分量載波頻率與分量標識符的對應表從網絡側向移動終端進行通知。作為通知方法的具體例子,由基站向移動終端使用廣播信息、具體是BCCffiMIB或SIB)進行通知。通過從網絡側向移動終端通知對應,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維持對于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載波頻率變更能夠靈活地應對的優(yōu)點,并且能夠削減表示調度分量的信息的信息量。如圖25(C)所示,作為表示在分量索引和調度分量的對應中使用的調度分量的信息使用上述分量標識符。此外分量標識符的編號的具體例子能使用與實施方式1同樣的方法。因此省略說明。圖沈表示在分量調度塊中進行的分量索引和調度分量的對應的概念圖。作為表示調度分量的信息,作為一個例子,使用作為上述第3具體例子的分量標識符進行說明。在(1)-(a)時刻tl分配到移動終端2308的調度分量,是CC#2(2302)、CC#4(2304)。分量調度塊使從上位通知的分量索引和調度分量對應起來。在圖23(1)-(b)中表示具體例。在這里,分量調度塊使分量索引“CC_I#1”和調度分量CC#2對應起來,使分量索引“CC_I#2”和調度分量CC#4對應起來。移動終端與基站之間的無線環(huán)境變化,根據移動終端測定的CQI、測定結果,變更調度分量。在(2)-(a)時刻t2分配到移動終端2301的調度分量,是CC#4(2304)、CC#5(2305)。分量調度塊使從上位通知的分量索引和調度分量對應起來。在圖23(2)-(b)中表示具體例。在這里,分量調度塊使分量索引“CC_I#1”和調度分量CC#5對應起來,使分量索引“CC_I#2”和調度分量CC#4對應起來。也就是說分量調度塊將與分量索引CC_I#1對應起來的調度分量從CC#2(時刻tl)向CC#5(時刻t2)變更。將分量索引附加到RRC消息中等的上位層不需要獲知在物理層中向該移動終端(2308)分配的調度分量被變更的情況。圖27表示工作的一例。作為表示調度分量的信息,作為一個例子,使用作為上述第3具體例子的分量標識符進行說明。在圖27中,因為與圖19相同的參照符號的步驟執(zhí)行相同或相當的處理,所以省略相同參照符號的步驟處的說明。在步驟ST2701中,基站作為分量單位的控制信息即RR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表示分量索引的信息。例如,以圖沈(1)為例進行說明,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分量索引“CC_I#1”的信息。在步驟ST2702中,基站判斷是否對分量索引的種類進行了追加/刪除/更新?;蛘?,判斷通過分量索引變更,是否必須再次進行分量索引與調度分量的對應。在對分量索引的種類進行了追加/刪除/更新的情況下,向步驟ST2704轉移。在沒有對分量索引的種類進行追加/刪除/更新的情況下,向步驟ST2703轉移。在步驟ST2703中,基站判斷是否對調度分量進行了追加/刪除/更新?;蛘?,判斷通過調度分量變更,是否必須再次進行分量索引與調度分量的對應。在對調度分量的種類進行了追加/刪除/更新的情況下,向步驟ST2704轉移。在沒有對分量索引的種類進行追加/刪除/更新的情況下,向步驟ST1904轉移。在步驟ST2704中,基站進行分量索引和調度分量的對應。在步驟ST2705中,基站將作為分量索引和調度分量的對應(步驟ST2704)的結果的對應表(例如圖沈(1)-(b))向移動終端通知。在以下示出通知方法的具體例子??紤]從基站向移動終端以專用(Dedicated)控制信號進行通知。因為考慮無線環(huán)境,調度分量按每個移動終端隨時可能變更,所以在共同(Common)控制信號、廣播信息中向其它的移動終端發(fā)送不需要的信息,作為無線資源產生浪費。由此通過以專用通知信號進行通知,能夠獲得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作為專用控制信號,使用與RRC消息相比控制延遲短的通知方法。由此,能夠防止作為實施方式3的第2解決對策中解決的課題的、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控制延遲增大。作為專用控制信號的具體例子,考慮使用PDCCH、MAC消息。在以下示出使用PDCCH的情況下的通知方法的具體例子。(1)根據在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的PDCCH進行通知。候選分量是能夠進行基站和移動終端之間的數據發(fā)送接收的分量。與根據該基站保有的全部分量進行通知相比較,具有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通過根據移動終端能夠發(fā)送接收的分量進行通知,也不會產生移動終端不能接收該通知的問題。此外,由于對于移動終端來說不需要監(jiān)視在候選分量以外的分量中包含的PDCCH,所以對于移動終端的低功耗化具有效果。(2)根據在調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的PDCCH進行通知。調度分量是進行實際的數據發(fā)送接收的分量。與根據該基站保有的全部分量進行通知相比較,具有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與根據候選分量進行通知相比較,具有進一步的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通過根據移動終端實際進行發(fā)送接收的分量進行通知,也不會產生移動終端不能接收該通知的問題。此外,由于對于移動終端來說不需要監(jiān)視在調度分量以外的分量中包含的PDCCH,所以對于移動終端的低功耗化具有效果。(3)根據在通信中的錨定分量(anchorcomponent)中包含的分量的PDCCH進行通知。錨定分量是通信中的移動終端監(jiān)視PDCCH的分量、或者執(zhí)行測定的分量。在該情況下,由于對于移動終端來說不需要監(jiān)視在錨定分量以外的分量中包含的PDCCH,所以對于移動終端的低功耗化具有效果。在步驟ST2706中,移動終端從基站接收作為分量索引和調度分量的對應(步驟ST2704)的結果的對應表。在步驟ST2707中,移動終端獲得RRC消息中的分量索引。以圖沈(1)為例進行說明,作為RRC消息中的要素獲得分量索引“CC_I#1”。在步驟ST2708中,移動終端基于在步驟ST2706中接收的分量索引與調度分量的對應(步驟ST2704)的結果的對應表(例如圖沈(1)-(b)),獲得該RRC消息控制的分量的分量標識符。例如,通過圖沈(1)-(b),獲得與分量索引“CC_I#1”對應的調度分量的分量標識符“CC#2,,。實施方式3能夠與實施方式1組合使用?;蛘?,根據RRC消息中的控制信息或者控制內容,區(qū)分使用實施方式1的解決對策還是實施方式3的解決對策也可。在以下示出區(qū)分解決對策的具體例子。(1)針對需要快速追隨調度分量的變更的控制信息,使用能夠快速追隨分量的調度的實施方式3的第2解決對策,針對不需要快速追隨調度分量的變更的控制信息,使用實施方式1或實施方式3的第1解決對策。作為具體例子,對于“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使用實施方式3的第2解決對策,對“Radiolinkfailurerelatedaction"“Measurement”使用實施方式1或實施方式3的第1解決對策也可。(2)針對與分量的載波頻率相關的或與頻率特性相關的控制信息,使用上位層、作為具體例是控制RRC消息的層把握向移動終端的分量的調度結果的實施方式1或實施方式3的第1解決對策,針對與分量的載波頻率無關的或與頻率特性無關的控制信息,使用實施方式3的第2解決對策也可。由此,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夠根據RRC消息中的控制信息或者控制內容采取最適合的RRC消息通知方法。在實施方式3中,以下行RRC消息為中心進行了說明,但實施方式3同樣地也能夠應用于上行RRC消息。對于傳輸信道DL-SCH,除了以控制信息映射邏輯信道DCCH、CCCH之外,也映射邏輯信道MCCH、邏輯信道BCCH。實施方式3也同樣地能應用于MCCH、BCCH。在實施方式3中,以RRC消息為中心進行了說明,但也能應用于MAC消息。在應用于MAC消息的情況下,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在MAC消息中或作為MAC消息中的要素(element),或者在與MAC消息不同的區(qū)域中,例如在報頭、腳注中不追加表示該MA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而追加分量索引即可。詳細的說明與RRC消息的情況相同,因此省略。通過本實施方式3,在實施方式1和實施方式2的效果之外,還能獲得以下效果。上位層不需要把握向移動終端的分量的調度結果。由此與實施方式1和實施方式2相比較,能夠快速追隨分量的調度,能夠獲得防止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控制延遲的效果。也就是說,能夠靈活地應對分量的調度。即使在向移動終端調度的分量可能在短期間中變化的情況下,也解決了不清楚在接收側接收的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課題。實施方式4針對在實施方式4中解決的課題進行說明。在使用實施方式3的解決對策的情況下,即使在對移動終端的分量載波的調度變更有可能在短期間中發(fā)生的情況下,也解決了不清楚接收的RR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課題。可是,如果從發(fā)送側向接收側的作為分量索引和調度分量的對應的結果的、對應表的通知沒有完成的話,實施方式3不能有效地工作。由此,到上述對應表的通知完成為止,在從發(fā)送側向接收側通知了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RC消息、MAC消息的情況等下,產生接收的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RC消息、MAC消息被識別為對錯誤的分量的控制信息的課題。如果為了防止該問題,到上述對應表的通知完成為止不通知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RC消息、MAC消息的話,產生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控制延遲增大的課題。在以下表示本實施方式4的解決對策。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將對在某個移動終端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的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RC消息或MAC消息,事先對在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發(fā)送。作為進行實際的數據發(fā)送接收的1個或多個分量的調度分量,是從能夠與該移動終端進行數據的發(fā)送接收的1個或多個分量的候補集合即候選分量載波組(候補集合)中選擇的。選擇基于移動終端的測定結果、CQI來進行。圖28表示實施方式4的解決對策的概念圖。觀01到觀07表示在該基站中能夠進行載波聚合的下行分量。觀08到觀12表示在該基站中能夠進行載波聚合的上行分量。fDl到fDIO表示各下行分量的分量載波頻率。fUl到fU9表示各上行分量的分量載波頻率。分量2801和2808、2802和2809、2803和2810、2804^P2811是下行、上行的成對頻帶。再有沘05、2806、沘07和沘12表示非對稱(Asymmetric)的成對頻帶。觀13表示作為對移動終端進行實際的數據發(fā)送接收的分量的調度分量。調度分量2813中包含分量觀01、2802、觀08、2809。觀14表示能夠與該移動終端進行數據的發(fā)送接收的候選分量載波組。在候選載波組觀14中包含分量觀01、2802、觀03、2808、觀09、2810。圖四表示工作的一例。在步驟SD901中,移動終端將與接收品質相關的測定結果或CQI等向基站發(fā)送。在步驟SD902中,基站從移動終端接收與接收品質相關的測定結果或CQI等。在步驟SD903中,基站基于在步驟SD902中接收的移動終端的測定結果或CQI,判斷是否存在對該移動終端的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追加的分量。在存在追加的分量的情況下,向步驟SD904轉移。在不存在追加的分量的情況下,向步驟SD907轉移?;蛘?并且,在步驟SD903中,基站判斷是否對該移動終端新制作候選分量載波組。在新制作的情況下,向步驟SD904轉移。在不新制作的情況下,向步驟SD907轉移也可。在步驟SD904中,基站在必要的情況下,在對候選分量載波組追加的分量中確保該移動終端用的無線資源。作為需要確保的無線資源的具體例子,有調度請求的資源等。在步驟SD905中,基站發(fā)送與向在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追加的分量相關的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RC消息或MAC消息。關于對不清楚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RC消息、MAC消息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課題的解決對策,能夠使用實施方式1、包含變形例的實施方式2、實施方式3。因此省略說明。通知方法能夠使用作為實施方式3的分量索引和調度分量的對應的結果的、對應表的通知方法的具體例子。因此省略說明?;蛘?,考慮也有從基站對移動終端通知向在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追加的分量的情況。在該情況下,將向在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追加的分量所相關的控制信息,與RRC消息或MAC消息一起發(fā)送。再有,該追加的分量所相關的控制信息和RRC消息或MAC消息的發(fā)送同時進行也可不同時進行也可。在步驟SD906中,移動終端從基站接收向在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追加的分量所相關的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RC消息或MAC消息。在步驟SD907中,基站基于在步驟SD902中接收的移動終端的測定結果或CQI,判斷是否變更對該移動終端的調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在變更的情況下,向步驟SD908轉移。在不變更的情況下,結束處理。在步驟SD908中,基站向移動終端通知在調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對變更后的調度分量中包含的全部分量所相關的信息進行通知也可,僅對變更前和變更后的差分的分量所相關的信息進行通知也可。在對全部的分量所相關的信息進行通知的情況下,能夠獲得對無線通信導致的錯誤的抵抗變強的效果。此外在僅對變更前和變更后的差分的分量所相關的信息進行通知的情況下,能夠削減通知的信息量,因此能夠獲得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調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所相關的信息的具體例子,能夠使用實施方式1的表示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分量載波頻率”“分量標識符”,因此省略詳細的說明。通知方法的具體例子能夠使用實施方式3的作為分量索引和調度分量的對應的結果的、對應表的通知方法,因此省略說明。在步驟SD909中,移動終端從基站接收調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所相關的信息。在步驟SD910中,移動終端關于在調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應用在步驟SD906中接收的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RC消息或MAC消息。實施方式4能夠與實施方式1、包含變形例的實施方式2、實施方式3組合使用?;蛘撸鶕RC消息中或MAC消息中的控制信息、或者控制內容,區(qū)分使用實施方式1、實施方式2的解決對策,還是使用實施方式3的解決對策,還是使用實施方式4。在以下示出區(qū)分解決對策的具體例子。(1)針對需要快速追隨調度分量的變更的控制信息,使用能夠快速追隨分量的調度的實施方式4、實施方式3的第2解決對策,針對不需要快速追隨調度分量的變更的控制信息,使用實施方式1或實施方式3的第1解決對策。(2)針對與分量的載波頻率相關的或與頻率特性相關的控制信息,使用上位層、作為具體例是控制RRC消息的層把握向移動終端的分量的調度結果的實施方式1或實施方式3的第1解決對策,針對與分量的載波頻率無關的或與頻率特性無關的控制信息,使用實施方式3的第2解決對策或實施方式4也可。(3)針對不頻繁地變更控制內容的控制信息使用實施方式4,針對頻繁地變更控制內容的控制信息,使用實施方式3、實施方式1也可。由此,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夠根據RRC消息中的控制信息或者控制內容采取最適合的RRC消息通知方法。通過實施方式4,在實施方式1、實施方式2和實施方式3的效果之外,還能獲得以下效果。通過從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中選擇調度分量,事先從發(fā)送側向接收側通知對在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的控制信息,從而在本實施方式4中能夠獲得可快速地追隨分量調度的效果。不需要在實施方式3中是必要的、從發(fā)送側向接收側通知作為分量索引和調度分量的對應的結果的對應表。由此,解決了如下課題,即到上述對應表的通知完成為止,在從發(fā)送側向接收側通知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RC消息、MAC消息的情況等下,接收的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RC消息、MAC消息被識別為對錯誤的分量的控制信息。此外,因為到上述對應表的通知完成為止,不再需要保留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RC消息、MAC消息的通知,因此解決了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控制延遲增大的課題。在以下示出對在非專利文獻9中公開的RRC消息應用實施方式4的情況下的具體效果。首先,關于對下行鏈路的控制信息使用具體例子進行說明。使用實施方式4,事先從基站向移動終端通知對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的與無線資源相關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或“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對物理層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PhysicalconfigDedicated",^:"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中包含白勺"PhysicalconfigDedicated"中包含的PDSCH所相關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pdsch-configdedicated",5:"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中包含白勺"PhysicalconfigDedicated”中包含的“pdsch-configdedicated”中包含的參照信號的發(fā)送功率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eferenceSignalPower”等。使用圖觀說明的話,事先通知對候選分量載波組觀14中包含的下行分量觀01、2802,2803的上述控制信息。由此,即使在下行調度分量從圖28所示的觀01、2802變更到2802,2803的情況下,移動終端也能夠事先把握觀03的上述控制信息。由此,通過使用實施方式4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在觀03被包含在調度分量中后立刻能夠在移動終端使用觀03中的、例如PDSCH相關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pdsch-configdedicated”進行控制。此外,“referenceSignalPower”能夠作為下行發(fā)送功率控制的基準功率來使用。由此,通過使用實施方式4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在觀03被包含在調度分量中后立刻能夠使用觀03中的參照信號的發(fā)送功率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eferenceSignalPower”進行下行發(fā)送功率控制。接著,關于對上行鏈路的控制信息使用具體例子進行說明。使用實施方式4,事先從基站向移動終端通知對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的與無線資源相關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或“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對物理層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PhysicalconfigDedicated",^:"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中包含白勺"PhysicalconfigDedicated"中包含的PUSCH所相關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pusch-configdedicated",5:"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中包含白勺"PhysicalconfigDedicated”中包含的“pusch_configdedicated”中包含的與跳躍(hopping)相關的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hoppingMode”“pusch-hoppingOffset”等。使用圖觀說明的話,事先通知對候選分量載波組觀14中包含的上行分量觀08、2809,2810的上述控制信息。由此,即使在上行調度分量從圖28所示的觀08、2809變更到2809,2810的情況下,移動終端也能夠事先把握觀10的上述控制信息。由此,通過使用實施方式4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在觀10被包含在調度分量中后立刻能夠在移動終端使用觀10中的與PUSCH相關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pusch-configdedicated”進行控制。此外,與跳躍相關的控制信息如果在作為發(fā)送側的移動終端和作為接收側的基站沒有共同的識別而發(fā)送接收的話,不能正確地接收。此外,跳躍是為了減輕頻率衰落的影響而導入的。由此,通過使用實施方式4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在觀10被包含在調度分量中后立刻能夠使用觀10中的與跳躍相關的控制信息進行跳躍控制。伴隨于此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在被包含在調度分量中后立刻在觀10中能夠進行使用跳躍的PUSCH的發(fā)送,能夠進行抗頻率衰落性強的PUSCH的發(fā)送。這具有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使用實施方式4,事先從基站向移動終端通知對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的與無線資源相關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或“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對物理層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PhysicalconfigDedicated",^:"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中包含白勺"PhysicalconfigDedicated"中包含的PUCCH所相關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pucch-configdedicated,,。使用圖觀說明的話,事先通知對候選分量載波組觀14中包含的上行分量觀08、2809,2810的上述控制信息。由此,即使在上行調度分量從圖28所示的觀08、2809變更到2809,2810的情況下,移動終端也能夠事先把握觀10的上述控制信息。由此,通過使用實施方式4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在觀10被包含在調度分量中后立刻在觀10中能夠在移動終端使用觀10中的與PUCCH相關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pucch-configdedicated”進行控制。使用實施方式4,事先從基站向移動終端通知對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的與無線資源相關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或“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對物理層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PhysicalconfigDedicated",^:"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中包含白勺"PhysicalconfigDedicated”中包含的調度請求所相關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schedulingRequestconfig,,,或在"Radioresource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PhysicalconfigDedicated”中包含的“schedulingRequestconfig”中包含與調度請求相關的資源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sr-PUCCH-Resourcehdex”。使用圖觀說明的話,事先通知對候選分量載波組觀14中包含的上行分量觀08、2809,2810的上述控制信息。由此,即使在上行調度分量從圖28所示的觀08、2809變更到2809,2810的情況下,移動終端也能夠事先把握觀10的上述控制信息。此外,調度請求是移動終端對基站進行上行資源分配的請求的信號。在移動終端進行上行資源分配的請求的情況下,在對該移動終端沒有進行與調度請求相關的分配的情況下,產生該移動終端使用RACH進行上行資源分配請求的需要。使用RACH的上行資源分配請求與使用調度請求的上行資源分配請求相比較,控制延遲變大。由此,通過使用實施方式4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在觀10被包含在調度分量中后立刻能夠在移動終端使用觀10中的與調度請求相關的設定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schedulingRequestconfig”進行控制。伴隨于此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被包含在調度分量中,移動終端立刻在觀03中能夠進行使用了調度請求的上行資源分配請求,能夠防止控制延遲增加。在實施方式4中,以下行RRC消息為中心進行了說明,但實施方式4同樣地也能夠應用于下行MAC消息、上行RRC消息、上行MAC消息。對于傳輸信道DL-SCH,除了以控制信息映射邏輯信道DCCH、CCCH之外,也映射邏輯信道MCCH、邏輯信道BCCH。實施方式4也同樣地能應用于MCCH、BCCH。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1針對在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1中解決的課題進行說明。在使用實施方式4的解決對策的情況下,存在產生需要在對候選分量載波組追加的分量中確保該移動終端用的無線資源的情況。在該情況下,有在移動終端和基站之間沒有實際進行數據的發(fā)送接收的分量中,也確保該移動終端用的無線資源的情況。這產生無線資源的浪費的課題。此外,產生移動終端保管對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的控制信息的需要。當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變多時,產生在移動終端較多地確??刂菩畔⒌谋9軈^(qū)域的需要,產生移動終端的硬件、例如存儲器、CPU等變大或移動終端的軟件的負載增大的課題。在以下表示本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1的解決對策。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對能夠在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的數量設置上限值。圖30表示工作的一例。與圖四相同的參照符號是相當的部分,因此省略說明。在步驟ST3001中,基站基于在步驟SD902中接收的移動終端的測定結果或CQI,判斷是否需要變更對該移動終端的候選分量載波組。在需要變更的情況下,向步驟ST3002轉移。在不需要變更的情況下,向步驟SD907轉移。候選載波組按上行、下行而分別設置也可。在分別設置的情況下,步驟ST3001的判斷也可以按上行、下行而分別進行。或者/并且,在步驟ST3001中,基站判斷是否對該移動終端新制作候選分量載波組。在新制作的情況下,向步驟ST3003轉移。在不新制作的情況下,向步驟SD907轉移也可。在步驟ST3002中,基站基于在步驟SD902中接收的移動終端的測定結果或CQI,判斷是否存在對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追加的分量。在存在追加的分量的情況下,向步驟ST3003轉移。在不存在追加的分量的情況下,向步驟ST3006轉移。在步驟ST3003中,基站判斷當前的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數量,是否是能夠在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的數量的上限值以上。在是上限值以上的情況下,向步驟ST3004轉移。在不是上限值以上的情況下,向步驟ST3005轉移。上限值由移動通信系統(tǒng)靜態(tài)地決定也可,按每個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靜態(tài)地或準靜態(tài)地決定也可,根據移動終端的能力來決定也可。在根據移動終端的能力來決定的情況下,從移動終端對基站通知能夠載波聚合的分量數量也可,或者移動終端自身根據移動終端的能力來決定上限值,基站對該上限值進行通知也可。在上限值由移動通信系統(tǒng)靜態(tài)地決定的情況下,以及根據移動終端的能力而決定的情況下,在移動終端設計時能夠對硬件、軟件設置上限,能夠獲得可回避移動終端的復雜性的效果。在上限值按每個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而靜態(tài)地或準靜態(tài)地決定的情況下,能夠實現與基站的無線資源的負載狀況等對應的控制,能夠獲得可靈活地構筑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效果。作為移動終端的能力的具體例子,有控制信息的保管區(qū)域(存儲器等)的大小、對應版本號碼、對應通信速度等。在步驟ST3004中,基站基于在步驟SD902中接收的移動終端的測定結果或CQI,在對該移動終端的候選分量載波組追加新的分量,刪除在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也就是說,進行在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的更新。3在步驟ST3005中,基站基于在步驟SD902中接收的移動終端的測定結果或CQI,在對該移動終端的候選分量載波組中進行新的分量的追加。在步驟ST3006中,基站基于在步驟SD902中接收的移動終端的測定結果或CQI,進行對該移動終端的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的刪除。在步驟ST3007中,基站向移動終端通知在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對變更后的候選分量中包含的全部分量所相關的信息進行通知也可,僅對變更前和變更后的差分的分量所相關的信息進行通知也可。在對全部的分量所相關的信息進行通知的情況下,能夠獲得對無線通信導致的錯誤的抵抗變強的效果。此外在僅對變更前和變更后的差分的分量所相關的信息進行通知的情況下,能夠削減通知的信息量,因此能夠獲得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通知方法能夠使用實施方式3的作為分量索引和調度分量的對應的結果的、對應表的具體例子。因此省略說明。在步驟ST3008中,移動終端從基站接收在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1能夠與實施方式1、包含變形例的實施方式2、實施方式3組合使用?;蛘?,根據RRC消息中或MAC消息中的控制信息、或者控制內容,區(qū)分使用實施方式1、實施方式2的解決對策,還是使用實施方式3的解決對策,還是使用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1。因為區(qū)分解決對策的具體例子與實施方式4相同,因此省略說明。通過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1,在實施方式1、實施方式2和實施方式3、實施方式4的效果之外,還能獲得以下效果。由于決定了在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的上限數量,所以能夠對移動終端與基站之間沒有實際進行數據的發(fā)送接收的分量中的該移動終端用的無線資源的確保設置上限值。由此,能夠獲得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由于決定了在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的上限數量,所以在移動終端中,能夠對保管對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保管區(qū)域設置上限。由此,在移動終端的設計時能夠對硬件、軟件設置上限,能夠獲得可回避移動終端的復雜性的效果。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2用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2解決的課題,與實施方式4相同,因此省略說明。在以下表示本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2的解決對策。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使對在某個移動終端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的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RC消息或MAC消息,相對于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為共同的。工作的一個例子與實施方式4類似。使用圖四僅說明不同的部分。在步驟SD904中,基站在對候選分量載波組追加的分量中,確保與該移動終端用的已經在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同樣的無線資源。作為需要確保的無線資源的具體例子,有調度請求的資源等。因為控制信息相對于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是共同的,所以不需要步驟ST2905、步驟SD906。在對該移動終端新制作候選分量載波組的情況下,發(fā)送向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追加的分量所相關的控制信息、作為具體例子是RRC消息或MAC消息。此外,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2能夠與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1組合使用。工作的一個例子與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1類似。使用圖30僅說明不同的部分。在步驟SD904中,基站在對候選分量載波組追加的分量中,確保與該移動終端用的已經在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同樣的無線資源。此外,在從候選分量載波組刪除的分量中,開放該移動終端用的無線資源。作為需要確保的無線資源的具體例子,有調度請求的資源等。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2能夠與實施方式1、包含變形例的實施方式2、實施方式3組合使用。或者,根據RRC消息中或MAC消息中的控制信息、或者控制內容,區(qū)分使用實施方式1、實施方式2的解決對策,還是使用實施方式3的解決對策,還是使用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2。因為區(qū)分解決對策的具體例子與實施方式4相同,因此省略說明。通過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1,在實施方式1、實施方式2和實施方式3、實施方式4的效果之外,還能獲得以下效果。因為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中,對某個移動終端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的控制信息是共同的,所以能夠在移動終端削減保管控制信息的區(qū)域。由此,在移動終端的設計時能夠削減硬件、軟件,能夠獲得可回避移動終端的復雜性的效果。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3針對在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3中解決的課題進行說明。在使用實施方式4或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3的解決對策的情況下,存在產生需要在對候選分量載波組追加的分量中確保該移動終端用的無線資源的情況。在該情況下,有在移動終端和基站之間沒有實際進行數據的發(fā)送接收的分量中,也確保該移動終端用的無線資源的情況。這產生無線資源的浪費的課題。在以下表示本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3的解決對策。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對移動終端進行的無線資源的確保,設為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中的一部分、或1個分量,或者在調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的一部分、或1個分量。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作為對移動終端確保的無線資源的具體例子,有調度請求的資源等。作為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中的一部分、或1個分量,或者在調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的一部分、或1個分量的具體例子,有錨定分量等。換句話說,在載波聚合對應的基站中,將從移動終端對基站發(fā)送調度請求的分量設為候選分量載波組中包含的分量中的一部分、或1個分量,或者在調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的一部分、或1個分量。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3能夠與實施方式1、包含變形例的實施方式2、實施方式3、包含變形例的實施方式4組合使用。通過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3,能夠獲得以下的效果。能夠削減在移動終端和基站之間沒有實際進行數據的發(fā)送接收的分量中的該移動終端用的無線資源的確保。由此,能夠獲得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實施方式5針對在實施方式5中解決的課題進行說明。如在實施方式1中說明的那樣,在LTE-A系統(tǒng)中支持多個分量載波上的接收和發(fā)送、或僅接收,或僅發(fā)送的載波聚合。在實現載波聚合的基礎上作為在移動終端中需要的測定(Measurement)的具體例子,在3GPP會議上討論以下情況(非專利文獻14)。為了支持不同的覆蓋范圍,需要比較在與設定的分量載波相同頻率上的測定對象。為了方便,將該測定稱為第一測定。第一測定能夠為了獲知在一個賦予的頻率上的移動終端的最優(yōu)小區(qū)而使用。在圖31中表示具體例??紤]在某個移動終端的服務基站3104中,作為在該移動終端設定的分量載波,存在設定分量載波1(設定CC_1)3101、設定分量載波2(設定CC_2)3102、設定分量載波3(設定CC_3)3103。此外,考慮在該移動終端的周圍基站3108存在分量載波1(周圍基站_CC_1)3105、分量載波2(周圍基站_CC_2)3106、分量載波3(周圍基站_0_3)3107的情況。設定CC_1和周圍基站_CC_1存在于相同頻率層3109(fl)上。設定CC_2和周圍基站_CC_2存在于相同頻率層3110(f2)上。設定CC_3和周圍基站_CC_3存在于相同頻率層3111(f3)上。在上述第1測定中,比較在與設定的分量載波相同頻率上的測定對象。具體地說明的話,該移動終端執(zhí)行如下測定,即比較作為設定的分量載波的設定CC_1和在相同的頻率fl上存在的周圍基站_CC_1。此外,該移動終端執(zhí)行如下測定,即比較作為設定的分量載波的設定CC_2和在相同的頻率f2上存在的周圍基站_CC_2。此夕卜,該移動終端執(zhí)行如下測定,即比較設定的分量載波的設定CC_3和在相同的頻率f3上存在的周圍基站_CC_3。此外,為了支持不同基站切換、不同頻率切換、不同系統(tǒng)切換,需要比較在與設定的分量載波不同的頻率上的分量載波。為了方便,將該測定稱為第2測定。在圖32中表示具體例。在圖32中表示具體例??紤]在某個移動終端的服務基站3203中,作為在該移動終端設定的分量載波,存在設定分量載波1(設定CC_1)3201、設定分量載波2(設定CC_2)3102的情況。此外,考慮在該移動終端的周圍基站3207存在分量載波1(周圍基站_0_1)3204、分量載波2(周圍基站_CC_2)3205、分量載波3(周圍基站_CC_3)3206的情況。設定CC_1和周圍基站_CC_1存在于相同頻率層3208(fl)上。設定CC_2和周圍基站_CC_2存在于相同頻率層3209(f2)上。周圍基站_沈_3存在于相同頻率層3110(f3)上。在上述第2測定中,比較在與設定的分量載波不同頻率上的測定對象。具體地說明的話,該移動終端執(zhí)行如下測定,即比較頻率f2上設定的分量載波的設定CC_2和在不同頻率f3上存在的周圍基站_CC_3。在載波聚合中,在設定了多個分量載波的情況下,討論如何特別指定測定參照分量載波(MeasurementReferenceComponentCarrier)。作為具體的方法舉出以下方法(非專利文獻14)。作為第1方法,測定參照分量載波通過網絡來設定。在沒有網絡的再設定的情況下不變更。該分量載波也被稱為第1分量載波(PrimaryComponentCarrierPCC)。作為第2方法,通過網絡按每個測定標識(MeasurementIdentity)進行設定。測定標識的細節(jié)在后面敘述。但是,沒有針對具體的設定方法的公開。作為第3方法,采用移動終端中的最佳分量載波。通過移動終端而自動更新,能夠沒有網絡的再設定而進行變更。在當前的3GPP的規(guī)格(非專利文獻1)中,針對測定決定以下事項。網絡側根據測定對象(MeasurementObject)向移動終端指定唯——個E-UTRA載波頻率。此外,存在測定對象的名單。網絡側向移動終端通過報告設定(ImportingConfigurations)來向移動終端指定成為移動終端發(fā)送測定報告(MeasurementR印ort)的誘因(觸發(fā),trigger)的評價基準、報告形式等。在報告形式中包含報告的小區(qū)的數量等。此外,存在報告設定的名單。網絡側向移動終端通過測定標識(Measurementidentity),將1個測定對象和1個報告設定聯系起來進行指定。此外,存在測定標識的名單。移動終端向網絡側進行測定報告(MeasurementReport)0在測定報告中,包含成為發(fā)送測定報告的觸發(fā)的測定標識、周圍小區(qū)的PCI、服務基站的測定結果等。此外,移動終端管理1個測定對象名單、1個報告設定名單、1個測定標識名單。此外,只要是相同基站的分量載波的話,就支持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對不同的分量數進行載波聚合(非專利文獻16)。為了方便,將上述載波聚合稱為非對稱的載波聚合??紤]進行非對稱的載波聚合的情況。作為例子針對圖33的情況進行說明。與圖31相同的參照符號是相當的部分,因此省略說明。在某個移動終端的服務基站3308中,考慮作為在該移動終端設定的下行分量載波,存在設定下行分量載波1(設定DL_CC_1)3301、設定下行分量載波2(設定DL_CC_2)3302的情況。此外考慮作為在該移動終端設定的上行分量載波存在設定上行分量載波2(設定UL_CC_2)3306的情況。此外,設定DL_CC_1和周圍基站_CC_1存在于相同的頻率層3303(f1_DL)上。設定DL_CC_2和周圍基站_CC_2存在于相同的頻率層3304(f2_DL)上。設定DL_CC_3和周圍基站_CC_3存在于相同的頻率層3305(f3_DL)上。設定UL_CC_2存在于頻率層3307(f2_UL)上。也就是說,該移動終端在接收側對2個分量載波進行聚合,在發(fā)送側使用1個上行分量載波。由此,在該移動終端執(zhí)行非對稱的載波聚合。針對在實施方式5中解決的課題使用圖33進行說明。在圖33中,研究進行上述第2測定的情況。該移動終端比較在與設定的分量載波不同頻率上的測定對象。具體地說明的話,該移動終端執(zhí)行如下測定,即比較作為設定的下行分量載波的設定DL_CC_1和在不同的頻率f2_DL上存在的周圍基站_CC_2。為了方便,稱為DL_CC_1比較測定。此外,該移動終端執(zhí)行如下測定,即比較作為設定的下行分量載波的設定DL_CC_2和在不同的頻率f3_DL上存在的周圍基站_CC_3。為了方便,稱為DL_CC_2比較測定。產生該移動終端向網絡側在1個上行分量載波上(設定UL_CC_2)進行與上述2個測定、DL_CC_1比較測定、DL_CC_2比較測定相關的測定報告的需要。也就是說需要將對作為不同的2個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設定DL_CC_1、設定DL_CC_2的比較結果以1個上行分量載波從移動終端向網絡側進行通知。由此在執(zhí)行非對稱的載波聚合的情況下,即使從移動終端向網絡側進行測定報告,網絡側也不能獲知測定參照分量載波。38由此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產生不能適當地進行切換等的移動性管理、分量載波的追加、刪除、替換等的分量載波管理等的課題。針對本課題,在非專利文獻14、非專利文獻15、非專利文獻16中沒有啟示。此外,即使在應用非專利文獻14的如何特別指定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方法的情況下,也產生上述課題。此外在LTE系統(tǒng)中,不支持載波聚合。也就是說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是一對一的關系。由此,在從移動終端向網絡側進行測定報告的情況下,能夠暗示地表示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頻率是與進行測定報告的上行載波頻率成對的下行載波頻率。另一方面,在LET_A系統(tǒng)中支持的非對稱的載波聚合中,由于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不是一對一的關系,所以不能使用現有的暗示地表示測定參照的方法。在現在的規(guī)格中,移動終端在向網絡側進行的測定報告中,包含成為發(fā)送測定報告的觸發(fā)的測定標識、周圍小區(qū)的PCI、服務小區(qū)的測定結果等。此外,移動終端管理1個測定對象名單、1個報告設定名單、1個測定標識名單。像這樣在現在的規(guī)格中,在非對稱載波聚合中接收測定報告的網絡側沒有把握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手段。像這樣,本實施方式5的課題是在LTE系統(tǒng)中不產生,而在支持載波聚合的系統(tǒng)、作為具體例子是LTE-A系統(tǒng)中新產生的課題。在以下表示本實施方式5的解決對策。移動終端在測定報告(MeasurementR印ort)中包含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信息。并且,移動終端在測定報告中也可以如現有技術那樣包含成為發(fā)送測定報告的觸發(fā)的測定標識、周圍小區(qū)的PCI、服務小區(qū)的測定結果等?;谠摐y定報告,網絡側進行移動性管理、分量載波管理等。作為網絡側的實體的具體例子,有基站等。作為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種類的具體例子,公開以下5種。(1)移動終端的接收品質最優(yōu)的小區(qū)(最佳小區(qū))。最優(yōu)小區(qū)也可以根據設定的分量載波來選擇。此外最優(yōu)小區(qū)也可以根據調度分量載波來選擇。此外最優(yōu)小區(qū)也可以根據候選分量載波組來選擇。(2)移動終端的接收品質最劣的小區(qū)(最差小區(qū))。最劣小區(qū)也可以根據設定的分量載波來選擇。此外最劣小區(qū)也可以根據調度分量載波來選擇。此外最劣小區(qū)也可以根據候選分量載波組來選擇。(3)與測定對象對應的設定分量載波。以測定對象指定的載波頻率上的設定分量載波。在非專利文獻17中,提出了將該分量載波稱為服務小區(qū)?;蛘?,也可以采用以測定對象指定的載波頻率上的調度分量載波。此外,也可以采用以測定對象指定的載波頻率上的候選分量載波。(4)進行了測定設定的下行分量載波。(5)從網絡側向移動終端設定的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對測定設定新設置1個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信息。在測定對象內新設置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信息也可。作為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信息的具體例子,公開以下2種。(1)能夠使用實施方式1的“表示是對哪個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的具體例子。(2)PCI。在非專利文獻18中,提出了即使是屬于相同的基站的分量載波也分配不同的PCI。也可以是移動終端按每個測定設定、或每個測定報告觸發(fā),對測定報告中包含的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種類進行變更。該組合在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準靜態(tài)地決定也可,靜態(tài)地決定也可。在以下公開2種準靜態(tài)地決定的情況下的設定方法的具體例子。(1)以廣播信息進行通知。(2)以測定設定進行通知。在測定設定中新設置表示測定報告觸發(fā)和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種類的組合的信息。在報告設定中新設置按每個測定報告觸發(fā)表示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種類的信息也可。針對非專利文獻15中公開的、現有的測定報告觸發(fā)進行說明。事件Al表示服務小區(qū)的接收品質變得比閾值好。具體地,在滿足以下的數式(Al-1)的情況下成為滿足事件Al的狀態(tài),在滿足以下數式(A1-2)的情況下,變得不是滿足事件Al的狀態(tài)。數式(Al-I)Ms-Hys>Thresh從服務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s)(RSRP、RSRQ等)減去滯后值(Hys,hysteresisvalue)后的值變?yōu)楸乳撝?Thresh)好的情況下,成為滿足事件Al的狀態(tài)。數式(Al-2)Ms+Hys<Thresh對服務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s)加上滯后值(Hys)后的值變?yōu)楸乳撝?Thresh)差的情況下,變?yōu)椴皇菨M足事件Al的狀態(tài)。事件A2表示服務小區(qū)的接收品質變得比閾值差。具體地,在滿足以下的數式(A2-1)的情況下成為滿足事件A2的狀態(tài),在滿足以下數式(A2-2)的情況下,變得不是滿足事件A2的狀態(tài)。數式(A2-1)Ms+Hys<Thresh對服務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s)加上滯后值(Hys)后的值變?yōu)楸乳撝?Thresh)差的情況下,變?yōu)闈M足事件A2的狀態(tài)。數式(A2-2)Ms-Hys>Thresh從服務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s)減去滯后值(Hys)后的值變?yōu)楸乳撝?Thresh)好的情況下,變?yōu)椴皇菨M足事件A2的狀態(tài)。事件A3表示周圍小區(qū)的接收品質變得比服務小區(qū)的接收品質好。具體地,在滿足以下的數式(A3-1)的情況下成為滿足事件A3的狀態(tài),在滿足以下數式(A3-2)的情況下,變得不是滿足事件A3的狀態(tài)。數式(A3-1)Mn+0fn+0cn-Hys>Ms+0fs+0cs+0ff在對周圍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n)加上周圍小區(qū)的頻率依賴的偏移值(Ofn)、加上周圍小區(qū)固有的偏移值(Ocn)、減去延遲值(Hys)后的值,與對服務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s)加上服務小區(qū)的頻率依賴的偏移值(Ofs)、加上服務小區(qū)固有的偏移值(Ocs)、加上本事件的偏移值(Off)之后的值相比變好的情況下,成為滿足事件A3的狀態(tài)。數式(A3-2)Mn+0fn+0cn+Hys<Ms+0fs+0cs+0ff或者,在對周圍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n)加上周圍小區(qū)的頻率依賴的偏移值(Ofn)、加上周圍小區(qū)固有的偏移值(Ocn)、加上延遲值(Hys)后的值,與對服務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s)加上服務小區(qū)的頻率依賴的偏移值(Ofs)、加上服務小區(qū)固有的偏移值(Ocs)、加上本事件的偏移值(Off)之后的值相比變差的情況下,成為不是滿足事件A3的狀態(tài)。事件A4表示周圍小區(qū)的接收品質變得比閾值良好。具體地,在滿足以下的數式(A4-1)的情況下成為滿足事件A4的狀態(tài),在滿足以下數式(A4-2)的情況下,變得不是滿足事件A4的狀態(tài)。數式(A4-1)Mn+0fn+0cn-Hys>Thresh在對周圍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n)加上周圍小區(qū)的頻率依賴的偏移值(Ofn)、加上周圍小區(qū)固有的偏移值(Ocn)、減去延遲值(Hys)后的值,與閾值(Thresh)相比變好的情況下,成為滿足事件A4的狀態(tài)。數式(A4-2)Mn+0fn+0cn+Hys<Thresh或者,在對周圍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n)加上周圍小區(qū)的頻率依賴的偏移值(Ofn)、加上周圍小區(qū)固有的偏移值(Ocn)、加上延遲值(Hys)后的值,與閾值(Thresh)相比變差的情況下,成為不是滿足事件A4的狀態(tài)。事件A5表示服務小區(qū)的接收品質與閾值1相比變差的情況,并且表示周圍小區(qū)的接收品質與閾值2相比變好的情況。具體地,在滿足以下的數式(A5-1)并且以下數式(A5-2)的情況下成為滿足事件A5的狀態(tài),在滿足以下的數式(A5-3)或者以下數式(A5-4)的情況下變得不是滿足事件A5的狀態(tài)。數式(A5-1)Ms+Hys<Threshl在對服務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s)加上滯后值(Hys)后的值與閾值1(Threshl)相比變差的情況下,成為滿足數式(A5-1)的狀態(tài)。數式(A5-2)Mn+0fn+0cn-Hys>Thresh2在對周圍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n)加上周圍小區(qū)的頻率依賴的偏移值(Ofn)、加上周圍小區(qū)固有的偏移值(Ocn)、減去延遲值(Hys)后的值,與閾值2(Thresh2)相比變好的情況下,成為滿足數式(A5-2)的狀態(tài)。數式(A5-3)Ms-Hys>Threshl在從服務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s)減去滯后值(Hys)后的值與閾值1(Threshl)相比變好的情況下,變?yōu)椴皇菨M足事件A5的狀態(tài)。數式(A5-4)Mn+0fn+0cn+Hys<Thresh2在對周圍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n)加上周圍小區(qū)的頻率依賴的偏移值(Ofn)、加上周圍小區(qū)固有的偏移值(Ocn)、加上延遲值(Hys)后的值,與閾值2(Thresh2)相比變差的情況下,成為不是滿足事件A5的狀態(tài)。事件Bl表示不同系統(tǒng)的周圍小區(qū)的接收品質與閾值相比變好的情況。作為不同系統(tǒng)考慮UTRA、CDMA2000。具體地,在滿足以下的數式(Bl_l)的情況下成為滿足事件Bl的狀態(tài),在滿足以下數式(B1-2)的情況下成為不是滿足事件Bl的狀態(tài)。數式(Bl-I)Mn+0fn-Hys>Thresh在對作為不同系統(tǒng)的UTRA或CDMA2000的周圍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n)加上周圍小區(qū)的頻率依賴的偏移值(Ofn)、減去延遲值(Hys)后的值,與閾值(Thresh)相比變好的情況下,成為滿足事件Bl的狀態(tài)。數式(Bl-2)Mn+0fn+Hys>Thresh在對作為不同系統(tǒng)的UTRA或CDMA2000的周圍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n)加上周圍小區(qū)的頻率依賴的偏移值(Ofn)、加上延遲值(Hys)后的值,與閾值(Thresh)相比變差的情況下,成為不是滿足事件Bl的狀態(tài)。事件B2表示服務小區(qū)的接收品質與閾值1相比變差的情況,并且表示不同系統(tǒng)的周圍小區(qū)的接收品質與閾值2相比變好的情況。作為不同系統(tǒng)考慮UTRA、CDMA2000。具體地,在滿足以下的數式(B2-1)并且以下數式(B2-2)的情況下成為滿足事件B2的狀態(tài),在滿足以下的數式(B2-3)或者以下數式(B2-4)的情況下變得不是滿足事件B2的狀態(tài)。數式(B2-1)Ms+Hys<Threshl在對服務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s)加上滯后值(Hys)后的值與閾值1(Threshl)相比變差的情況下,成為滿足數式(B2-1)的狀態(tài)。數式(B2-2)Mn+0fn-Hys>Thresh2在對作為不同系統(tǒng)的UTRA或CDMA2000的周圍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n)加上周圍小區(qū)的頻率依賴的偏移值(Ofn)、減去延遲值(Hys)后的值,與閾值2(Thresh2)相比變好的情況下,成為滿足數式(B2-2)的狀態(tài)。數式(B2-3)Ms-Hys>Threshl在從服務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s)減去滯后值(Hys)后的值與閾值1(Threshl)相比變好的情況下,變?yōu)椴皇菨M足事件B2的狀態(tài)。數式(B2-4)Mn+0fn+Hys<Thresh2在對作為不同系統(tǒng)的UTRA或CDMA2000的周圍小區(qū)的接收品質(Mn)加上周圍小區(qū)的頻率依賴的偏移值(Ofn)、加上延遲值(Hys)后的值,與閾值2(Thresh2)相比變差的情況下,成為不是滿足事件B2的狀態(tài)。非專利文獻14公開的事件A3_bis,表示與服務小區(qū)不同頻率的周圍小區(qū)的接收品質與服務小區(qū)的接收品質相比變好的情況。在以下表示測定報告觸發(fā)和移動終端在測定報告中包含的參照分量載波的種類的組合的具體例子。(1)針對事件A2,使用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種類的具體例子(2)。由此網絡側能夠把握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在該移動終端的接收品質與閾值相比變差的情況。由此能夠進行將該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從設定的分量載波中刪除等的、適當的分量載波管理?;蛘撸軌蜻M行將該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從調度分量載波中刪除等的、適當的分量載波管理?;蛘?,能夠進行將該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從候選分量載波中刪除等的、適當的分量載波管理。(2)針對事件A3,使用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種類的具體例子(2)。由此網絡側能夠根據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在該移動終端的接收品質,把握存在良好的周圍小區(qū)的情況。由此能夠進行將該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從設定的分量載波中刪除、向設定的分量載波追加該周圍小區(qū)、也就是分量載波的更換等的適當的分量載波管理?;蛘?,能夠進行將該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從調度分量載波中刪除、向調度分量載波追加該周圍小區(qū)、也就是分量載波的更換等的適當的分量載波管理。或者,能夠進行將該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從候選分量載波中刪除、向候選分量載波追加該周圍小區(qū)、也就是分量載波的更換等的適當的分量載波管理?;蛘?,能夠進行向該周圍小區(qū)的切換等的適當的移動性管理。(3)針對事件A5,使用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種類的具體例子(2)。具體的說明與上述(2)事件A3相同,因此省略說明。(4)針對事件B2,使用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種類的具體例子(2)。具體的說明與上述(2)事件A3相同,因此省略說明。(5)針對事件A3_bis,使用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種類的具體例子(2)。具體的說明與上述(2)事件A3相同,因此省略說明。圖34表示工作的一例。在本工作例子中,在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種類中使用具體例子(5)。此外,在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信息中使用具體例子(2)。此外,圖35表示服務基站和周圍基站的狀況。與圖33相同的參照符號是相當的部分,因此省略說明。此外示出與3301設定DL_CC_1的接收品質相比3105周圍基站CC_1的接收品質變好,與3302設定DL_CC_2的接收品質相比3107周圍基站CC_3的接收品質變好的情況。圖38示出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基站(例如圖35的基站3308)的結構例的框圖。與圖9相同的參照符號是相當的部分,因此省略說明。下行分量A用控制部3801進行某一個下行分量的控制。在下行分量A用控制部3801中,存在下行分量A用協議處理部903-A、下行分量A用發(fā)送數據緩沖部904-A、下行分量A用編碼器部905-A、下行分量A用調制部906-A、下行分量A用變頻部907-A?;蛘?,設為在下行分量A用控制部3801中,存在下行分量A用協議處理部903-A、下行分量A用變頻部907-A也可?;蛘?,設為在下行分量A用控制部3801中,存在下行分量A用協議處理部903-A也可。例如,在變頻部907-A中作為下行分量A用的頻率而設定了3301設定DL-CC_1(fl_DL)的情況下,下行分量A用控制部3801成為設定DL-CC_1用控制部。下行分量B用控制部3802進行某一個下行分量的控制。在下行分量B用控制部3802中,存在下行分量B用協議處理部903-B、下行分量B用發(fā)送數據緩沖部904-B、下行分量B用編碼器部905-B、下行分量B用調制部906-B、下行分量B用變頻部907-B?;蛘?,設為在下行分量B用控制部3802中,存在下行分量A用協議處理部903-B、下行分量B用變頻部907-B也可。或者,設為在下行分量B用控制部3802中,存在下行分量B用協議處理部903-B也可。例如,在變頻部907-B中作為下行分量B用的頻率而設定了3302設定DL_CC_2(f2_DL)的情況下,下行分量B用控制部3802成為設定DL_CC_2用控制部。在本結構例中示出了下行分量用控制部是2個的情況,但也可以有1個、3個以上的情況。上行分量C用控制部3803進行某一個上行分量的控制。在上行分量C用控制部3803中,存在上行分量C用協議處理部903-C、上行分量C用譯碼器部910-C、上行分量C用解調部909-C、上行分量C用變頻部907-C?;蛘撸O為在上行分量C用控制部3803中,存在上行分量C用協議處理部903-C、上行分量C用變頻部907-C也可?;蛘?,設為在上行分量C用控制部3803中,存在上行分量C用協議處理部903-C也可。例如,在變頻部907-C中作為上行分量C用的頻率而設定了3306設定UL_CC_2(f2_UL)的情況下,上行分量C用控制部3803成為設定UL_CC_2用控制部。在本結構例中示出了上行分量用控制是1個的情況,但也可以2個以上的情況。協議處理部3804進行基站整體的協議處理。例如進行如下協議處理,即進行跨越各分量用控制部、或跨越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或各分量的調制。在步驟ST3401中,設定DL_CC_1(3301)用控制部3801向移動終端通知測定設定。在測定設定中,包含測定對象、報告設定、關聯測定對象和報告設定的測定標識。在本工作例中,作為測定對象包含fl_DL,作為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包含設定DL_CC_1(3301)的PCI。作為報告設定,包含事件A3的閾值。作為測定標識,包含MeaSurementID[l]。以MeasurementID[1]將測定對象fl_DL和報告事件A3關聯起來。此外該測定設定使用頻率層3303(fl_DL)來通知也可。此外該測定設定使用設定下行分量載波1(設定DL_CC_1)3301來通知也可。在步驟ST3402中,移動終端對來自設定DL_CC_1(3301)用控制部3801的測定設定進行接收。在步驟ST3403中,設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向移動終端通知測定設定。在測定設定中,包含測定對象、報告設定、關聯測定對象和報告設定的測定標識。在本工作例中,作為測定對象包含f3_DL,作為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包含3302設定DL_CC_2的PCI。作為報告設定,包含事件A3-bis的閾值。作為測定標識,包含MeasurementlDtl]。以MeasurementID[1]將測定對象f3_DL和報告事件A3_bis關聯起來。此外該測定設定使用頻率層3304(f2_DL)來通知也可。此外該測定設定使用設定下行分量載波2(設定DL_CC_2)3302來通知也可。在步驟ST3404中,移動終端對來自設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的測定設定進行接收。在步驟ST3405中,移動終端根據在步驟ST3402、步驟ST3404中接收的測定設定進行測定。在步驟ST3406中,移動終端基于在步驟ST3402、步驟ST3404中接收的測定設定,針對測定報告事件發(fā)送判斷是否產生了觸發(fā)。在本工作例中,示出了與設定DL_CC_1(3301)的接收品質相比周圍基站_CC_1(3105)的接收品質變好的情況,因此移動終端判斷為產生了針對事件A3發(fā)送的觸發(fā)。此外,示出了與設定DL_CC_2(3302)的接收品質相比周圍基站_0_3(3107)的接收品質變好的情況,因此移動終端判斷為針對事件A3-bis發(fā)送產生了觸發(fā)。在步驟ST3407中,移動終端對基站,使用設定UL_CC_2(3306),進行產生了事件A3和事件A3-bis的測定報告。該測定報告通過設定UL_CC_2(3306)用控制部3803,向協議處理部3804通知。在測定報告中包含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信息。具體地,在事件A3的測定報告中包含設定DL_CC_1(3301)的?(1、]^3811儀1116110[1]、周圍基站_0_1(3105)的PCI等。在事件A3-bis的測定報告中包含設定DL_CC_2(3302)的PCI、MeasurementID[l]、周圍基站_0_3(3107)的PCI等。在步驟ST3408中,協議處理部3804從移動終端接收測定報告。由于在每個測定報告中包含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信息,所以即使在進行非對稱的載波聚合的情況下,基站也能獲知每個測定的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在步驟ST3409中,基站3308(協議處理部3804)基于在步驟ST3408中接收的測定報告,執(zhí)行切換處理。通過實施方式5,能夠獲得以下的效果。即使在執(zhí)行非對稱的載波聚合的情況下,網絡側也能夠把握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由此作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能夠適當地進行切換等的移動性管理、分量載波的追加、刪除、替換等的分量載波管理等。由此能夠獲得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實施方式5的變形例1用實施方式5的變形例1解決的課題,與實施方式5相同,因此省略說明。在以下表示本實施方式5的變形例1的解決對策。記載與實施方式5不同的部分。關于沒有特別記載的部分,與實施方式5同樣。在進行測定報告的情況下,移動終端使用實施方式1的第3解決對策,對表示包含測定報告的RRC消息是與哪個下行分量載波對應的控制信息的信息進行通知。并且,移動終端在測定報告中也可以如現有技術那樣包含成為發(fā)送測定報告的觸發(fā)的測定標識、周圍小區(qū)的PCI、服務小區(qū)的測定結果等?;谠摐y定報告,網絡側進行移動性管理、分量載波管理等。作為網絡側的實體的具體例子,有基站等。移動終端按進行測定設定的每個下行分量載波,管理1個測定對象名單、1個報告設定名單、1個測定標識名單。由此,在移動終端容易按每個下行分量載波進行測定,容易對表示包含測定報告的RRC消息是與哪個下行分量載波對應的控制信息的信息進行附加。此夕卜,移動終端管理多個測定對象名單、多個報告設定名單、多個測定標識名單也可。所述多個可以是設定的分量載波的數量,或調度分量載波的數量,或候選分量載波的數量。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類別的具體例子,與實施方式5相同,因此省略說明。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信息的具體例子,與實施方式5相同,因此省略說明。關于工作的一個例子,也與實施方式5相同,因此省略說明。通過實施方式5的變形例1,能夠獲得與實施方式5同樣的效果。實施方式5的變形例2用實施方式5的變形例2解決的課題,與實施方式5相同,因此省略說明。在以下表示本實施方式5的變形例2的解決對策。記載與實施方式5不同的部分。關于沒有特別記載的部分,與實施方式5同樣。以1個下行分量載波進行測定設定。對測定設定新設置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信息。也可以存在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名單。在基站內進行各分量的調整的塊(具體例子是圖38的協議處理部3804)或進行測定設定的1個下行分量載波,通過測定標識而將1個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和1個測定對象和1個報告設定關聯起來。基站內的1個塊,或1個下行分量載波進行該關聯,因此能容易地沒有重復地分配測定標識。移動終端在測定報告中如現有技術那樣包含成為發(fā)送測定報告的觸發(fā)的測定標識、周圍小區(qū)的PCI、服務小區(qū)的測定結果等?;谠摐y定報告,網絡側進行移動性管理、分量載波管理等。作為網絡側的實體的具體例子,有基站等。移動終端管理1個測定對象名單、1個報告設定名單、1個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名單、1個測定標識名單也可。移動終端在進行測定報告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與進行測定設定的1個下行分量載波成對的上行分量載波來進行。在以下示出8種1個下行分量載波的具體例子。(1)通知尋呼消息的載波。(2)通知載波聚合用或LTE-A系統(tǒng)用的廣播信息的載波。(3)使用PDCCH向該移動終端通知調度結果的載波。(4)多載波錨定的下行頻率載波。(5)PCC。(6)錨定分量載波。(7)特殊小區(qū)的下行頻率載波。(8)上述(1)到(7)的組合。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信息的具體例子,與實施方式5相同,因此省略說明。圖36表示工作的一例。與圖34相同的參照符號是相當的部分,因此省略說明。圖35表示服務基站和周圍基站的狀況。此外示出與設定DL_CC_1(3301)的接收品質相比周圍基站CC_1(3105)的接收品質變好,與設定DL_CC_2(3302)的接收品質相比周圍基站CC_3(3107)的接收品質變好的情況。將進行基站3308的測定設定的1個下行分量載波設為設定DL_CC_2(3302)。圖38示出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基站(例如圖35的基站3308)的結構例的框圖。在步驟ST3601中,協議處理部3804實施1個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和1個測定對象和1個報告設定的關聯。在本工作例中執(zhí)行以下2個關聯。(1)將作為MeasUrementID[l]的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測定DL_CC_1(3301)、作為測定對象的fl_DL(3303)、包含事件A3的閾值的報告設定關聯起來。(2)將作為MeasUrementID[2]的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測定DL_CC_2(3302)、作為測定對象的f3_DL(3305)、包含事件A3_bis的閾值的報告設定關聯起來。在步驟ST3602中,協議處理部3804將在步驟ST3601中實施的關聯的結果(以下,稱為“全CC測定設定”。)向作為進行測定設定的1個下行分量載波的設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通知。在全CC測定設定中,也可以包含測定對象名單、報告設定名單、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名單、測定標識名單。在步驟ST3603中,設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接收全CC測定設定。在步驟ST3604中,設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向移動終端通知在步驟ST3603中接收的全CC測定設定。對在步驟ST3603中接收的全CC測定設定中的、將該移動終端作為對象的測定設定進行通知。在步驟ST3605中,移動終端對基站3308,使用設定UL_CC_2(3306),進行產生了事件A3和事件A3-bis的測定報告。該測定報告通過設定UL_CC_2(3306)用控制部3803,向協議處理部3804通知。在事件A3的測定報告中包含MeasurementlDtl]、周圍基站_CC_1(3105)的PCI等。在事件A3-bis的測定報告中包含MeasurementID[2]、周圍基站_CC_3(3107)的PCI等。由于不需要在測定報告中包含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信息,所以能夠獲得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由于關于測定報告能夠使用現有的技術,所以能夠采用與后方互換性高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在步驟ST3606中,協議處理部3804從移動終端接收測定報告。通過測定標識,將1個測定參照分量載波和1個測定對象和1個報告設定關聯起來,由此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在接收了包含測定標識的測定報告的網絡側能夠把握測定參照分量載波。通過實施方式5的變形例2,在實施方式5的效果之外,還能獲得以下效果。與實施方式5相比較,在從移動終端向網絡側進行測定報告時,不需要追加的信息。由此,與實施方式5相比較,能夠獲得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由于關于測定報告能夠使用現有的技術,所以能夠采用與后方互換性高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實施方式5的變形例3用實施方式5的變形例3解決的課題,與實施方式5相同,因此省略說明。在以下表示本實施方式5的變形例3的解決對策。記載與實施方式5不同的部分。關于沒有特別記載的部分,與實施方式5同樣。以各下行分量載波進行測定設定。在具有多個下行分量載波的基站內,以在下行分量載波之間在測定標識中沒有重復的方式進行調整。移動終端在測定報告中如現有技術那樣包含成為發(fā)送測定報告的觸發(fā)的測定標識、周圍小區(qū)的PCI、服務小區(qū)的測定結果等。基于該測定報告,網絡側進行移動性管理、分量載波管理等。作為網絡側的實體的具體例子,有基站等。公開以下9種調整主體的具體例子。(1)通知尋呼消息的載波用控制部。(2)通知載波聚合用或LTE-A系統(tǒng)用的廣播信息的載波用控制部。(3)使用PDCCH向該移動終端通知調度結果的載波用控制部。(4)多載波錨定的下行頻率載波用控制部。(5)PCC用控制部。(6)錨定分量載波用控制部。(7)特殊小區(qū)的下行頻率載波用控制部。(8)對在1個基站內存在的下行分量載波之間進行調整的新的塊。例如圖38的協議處理部3804。(9)上述⑴到(8)的組合。公開以下3種調整內容的具體例子。(1)在下行分量載波中,在需要新的測定標識的情況下,對調整主體請求測定標識分配。接收了該請求的調整主體以在多個下行分量載波之間不發(fā)生重復的方式分配測定標識。調整主體將分配結果向該下行分量載波通知。由于在需要測定標識的情況下進行請求,所以不需要余裕,能夠獲得測定標識的總數變少的效果。(2)調整主體預先對多個下行分量載波分配能夠在該下行分量載波使用的測定標識。由于預先分配,所以能夠獲得控制延遲少的效果。(3)靜態(tài)地決定下行分量載波中能夠使用的測定標識。圖37表示工作的一例。與圖34相同的參照符號是相當的部分,因此省略說明。在本工作例中,作為調整主體使用具體例(8)。作為本工作例,將調整主體作為圖38的協議處理部3804進行記載。此外作為調整內容使用具體例(1)。此外,圖35表示服務基站和周圍基站的狀況。此外示出與設定DL_CC_1(3301)的接收品質相比周圍基站CC_1(3105)的接收品質變好,與設定DL_CC_2(3302)的接收品質相比周圍基站CC_3(3107)的接收品質變好的情況。圖38示出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基站(例如圖35的基站3308)的結構例的框圖。在步驟ST3701中,設定DL_CC_1(3301)用控制部3801向協議處理部3804通知測定標識分配請求。在步驟ST3702中,協議處理部3804從設定DL_CC_1(3301)用控制部3801接收測定標識分配請求。在步驟ST3703中,設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向協議處理部3804通知測定標識分配請求。在步驟ST3704中,協議處理部3804從設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接收測定標識分配請求。在步驟ST3705中,協議處理部3804在多個下行分量載波之間,在本工作例中在設定DL_CC_1(3301)和設定DL_CC_2(3302)之間,以不產生測定標識的重復的方式執(zhí)行調整。例如,作為調整的結果,協議處理部3804對于來自設定DL_CC_1(3301)用控制部3801的請求分配MeasurementID[1],對于來自設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的請求分配MeasurementID[2]。在步驟ST3706中,協議處理部3804向進行了測定標識分配請求的各下行分量載波用控制部,進行測定標識的分配。在本工作例中,協議處理部3804向設定DL_CC_1(3301)用控制部3801通知MeasurementID[1]的分配,向設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通知MeasurementID[2]的分配。在步驟ST3709中,設定DL_CC_1(3301)用控制部3801向移動終端通知測定設定。在測定設定中,包含測定對象、報告設定、關聯測定對象和報告設定的測定標識。在本工作例中,作為報告設定,包含事件A3的閾值。作為測定標識,包含MeasurementlDtl]。以MeasurementID[1]將測定對象fl_DL和事件A3的報告設定關聯起來。此外該測定設定使用頻率層3303(fl_DL)來通知也可。此外該測定設定使用設定下行分量載波1(設定DL_CC_1)3301來通知也可。在步驟ST3710中,設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向移動終端通知測定設定。在測定設定中,包含測定對象、報告設定、關聯測定對象和報告設定的測定標識。在本工作例中,作為報告設定,包含事件A3-bis的閾值。作為測定標識,包含MeasurementIDD]。以MeasurementID[2]將測定對象f3_DL和事件A3_bis的報告設定關聯起來。此外該測定設定使用頻率層3304(f2_DL)來通知也可。此外該測定設定使用設定下行分量載波2(設定DL_CC_2)3302來通知也可。在步驟ST3711中,移動終端根據在步驟ST3402、步驟ST3404中接收的測定設定進行測定。測定參照分量載波設為進行了測定設定的下行分量載波即可。由于以各下行分量載波進行測定設定,所以能夠實施本方法。由于不需要在測定設定中包含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信息,所以能夠獲得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由于關于測定設定能夠使用現有的技術,所以能夠采用與后方互換性高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另一方面,作為測定參照分量載波也能夠使用實施方式5的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種類的具體例子。在步驟ST3712中,移動終端對基站3308,使用設定UL_CC_2(3306),進行產生了事件A3和事件A3-bis的測定報告。該測定報告通過設定UL_CC_2(3306)用控制部3803,向協議處理部3804通知。在事件A3的測定報告中包含MeasurementlDtl]、周圍基站_CC_1(3105)的PCI等。在事件A3-bis的測定報告中包含MeasurementID[2]、周圍基站_CC_3(3107)的PCI等。由于不需要在測定報告中包含測定參照分量載波的信息,所以能夠獲得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由于關于測定報告能夠使用現有的技術,所以能夠采用與后方互換性高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在步驟ST3713中,協議處理部3804從移動終端接收測定報告。由于在多個下行分量載波之間在測定標識中沒有重復,所以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即在接收了包含測定標識的測定報告的網絡側能夠把握測定參照分量載波。通過實施方式5的變形例3,在實施方式5的效果之外,還能獲得以下效果。與實施方式5相比較,在從網絡側向移動終端進行測定設定時,以及在從移動終端向網絡側進行測定報告時,不需要追加的信息。由此,與實施方式5相比較,能夠獲得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由于關于測定報告能夠使用現有的技術,所以能夠采用與后方互換性高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48權利要求1.一種移動通信系統(tǒng),個別地使用多個部分載波或者使用將所述多個部分載波集中起來的集合載波,基站與對應于所述部分載波的移動終端或對應于所述集合載波的移動終端進行無線通信,所述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特征在于,在對應于所述集合載波的移動終端和基站使用所述集合載波進行無線通信的情況下,按構成所述集合載波的所述多個部分載波的每一個,對分割傳輸信道而生成的多個傳輸塊分別進行發(fā)送,將對應于所述集合載波的移動終端和基站之間的無線通信所相關的控制信息,以對應的部分載波的物理信息是可識別的方式進行發(fā)送。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是RRC信息。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是MAC信息。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多個傳輸塊中的單一的傳輸塊來發(fā)送所述控制信息。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信息中包含識別對應的部分載波的物理信息的信息。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是RRC信息和MAC信息,在所述RRC信息中包含識別部分載波的部分載波識別信息,在所述MAC信息中包含將所述部分載波識別信息和所述部分載波的物理信息對應起來的信息。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使用從集中了所述部分載波的候補的候補集合中選擇的部分載波來發(fā)送數據。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使用在所述候補集合中包含的部分載波來發(fā)送所述控制信息。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對在所述候補集合中包含的部分載波的數量設置上限值。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的內容對于所述候補集合中包含的部分載波是共同的。11.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針對所述候補集合中包含的一部分的部分載波確保用于發(fā)送數據的無線資源。全文摘要本發(fā)明移動通信系統(tǒng),個別地使用多個部分載波或者使用將多個部分載波集中起來的集合載波,基站與對應于部分載波的移動終端或對應于集合載波的移動終端進行無線通信。特別是在對應于集合載波的移動終端和基站使用集合載波進行無線通信的情況下,按構成集合載波的多個部分載波的每一個,對分割傳輸信道而生成的多個傳輸塊分別進行發(fā)送,將對應于集合載波的移動終端和基站之間的無線通信所相關的控制信息,以對應的部分載波的物理信息是可識別的方式進行發(fā)送。由此,能夠對應于集合載波使通信速度提高,高效率地進行通信控制。文檔編號H04W72/04GK102461300SQ20108002725公開日2012年5月16日申請日期2010年6月15日優(yōu)先權日2009年6月19日發(fā)明者三枝大我,前田美保,巖根靖,望月滿申請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