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反饋息的傳輸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長期演進(longtermevolution,簡稱lte)頻分雙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簡稱fdd)系統(tǒng)使用幀結構類型1(framestructuretype1,簡稱fs1),其結構如圖1所示。在fdd系統(tǒng)中,上行和下行傳輸使用不同的載波,上行和下行傳輸均使用相同的幀結構。在每個載波上,一個10ms長度的無線幀包含有10個1ms子幀,每個子幀分成兩個0.5ms長的時隙。上行和下行數(shù)據(jù)發(fā)送的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timeinterval,簡稱tti)的長度為1ms。
現(xiàn)有l(wèi)te時分雙工(timedivisionduplex,簡稱tdd)系統(tǒng)使用fs2幀結構,如圖2所示。在tdd系統(tǒng)中,上行和下行傳輸使用相同頻率上的不同子幀或不同時隙。fs2中每個10ms長度的無線幀由兩個5ms長度的半幀構成,每個半幀中包含5個1ms長度的子幀。fs2中的子幀分為三類:下行子幀、上行子幀和特殊子幀,每個特殊子幀由下行傳輸時隙(downlinkpilottimeslot,簡稱dwpts)、保護間隔(guardperiod,簡稱gp)和上行傳輸時隙(uplinkpilottimeslot,簡稱uppts)三部分構成。其中,dwpts可以傳輸下行導頻、下行業(yè)務數(shù)據(jù)和下行控制信息;gp不傳輸任何信號;uppts僅傳輸隨機接入和探測參考信號(soundingreferencesymbol,簡稱srs),不能傳輸上行業(yè)務數(shù)據(jù)或上行控制信息。每個半幀中包含至少1個下行子幀和至少1個上行子幀,以及至多1個特殊子幀。fs2中支持的7種上下行子幀配置方式如表1所示。
表1:上下行配置(uplink-downlinkconfigurations)
在lte版本8(rel-8)系統(tǒng)中,對于fdd系統(tǒng),由于每個子幀中都有上行資源,因此,編號為n的下行子幀的ack/nack信息在編號為n+k的上行子幀中進行傳輸。對于tdd系統(tǒng),由于上下行傳輸共享頻域資源,需要進行如表1所示的上下行子幀劃分,因此,不同下行子幀的ack/nack反饋信息可能需要在同一個上行子幀中進行傳輸,如表2所示,根據(jù)編號為n的上行子幀所對應的集合k:{k0,k1,…km-1}中每個k值,可以確定需要在該上行子幀中進行ack/nack反饋的下行子幀(即編號為n-k的下行子幀,包括特殊子幀在內),則同一上行子幀需要反饋m個下行子幀的ack/nack反饋信息,m即為集合k中的元素個數(shù),對不同的上行子幀和不同的tdd上下行配置k的取值不一定相同。
表2tdd下行相關k值集合{k0,k1,…km-1}
表2中的編號是以無線幀為單位的,編號為n-k的子幀,如果n-k小于0,則表示前一個無線幀中的子幀。
隨著移動通信業(yè)務需求的發(fā)展變化,國際電信聯(lián)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簡稱itu)等多個組織對未來移動通信系統(tǒng)都定義了更高的用戶面延時性能要求??s短用戶時延性能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降低tti長度。當采用靈活可變的tti長度傳輸下行數(shù)據(jù)時,下行數(shù)據(jù)的ack/nack反饋信息如何傳輸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實現(xiàn)方案。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反饋信息的傳輸方法和裝置,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當采用靈活可變的tti長度傳輸下行數(shù)據(jù)時,下行數(shù)據(jù)的ack/nack反饋信息如何傳輸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實現(xiàn)方案的問題。
第一方面,一種反饋信息的發(fā)送方法,包括:
第一終端根據(jù)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傳輸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的反饋子幀,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系中包括下行傳輸?shù)膫鬏敃r間間隔t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的子幀、以及反饋子幀之間的對應關系;
所述第一終端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所述反饋資源用于傳輸反饋信息。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第一反饋時序關系滿足以下條件:
反饋子幀為包含至少一個所述反饋資源,且與所述下行傳輸所在子幀的結束位置之間的時間間隔大于所述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的k倍的第一個子幀,k為正整數(shù);或者
反饋子幀為包含至少一個所述反饋資源,且與所述下行傳輸所在子幀的結束位置之間的時間間隔大于所述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的k倍的第一個子幀之后的子幀,k為正整數(shù)。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第一反饋時序關系中至少包括:
子幀n中的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為14個ofdm符號,所述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所在的反饋子幀為n+4;或者
子幀n中的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為7個ofdm符號,所述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所在的反饋子幀為n+3;或者
子幀n中的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為3或4個ofdm符號,所述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所在的反饋子幀為n+2;或者
子幀n中的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為1或2個ofdm符號,所述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所在的反饋子幀為n+1。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第一終端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接收網(wǎng)絡側發(fā)送的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jù)所述指示信息,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第一終端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jù)第二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其中,所述第二反饋時序關系包括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下行傳輸在該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中的位置、以及下行傳輸對應的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之間的對應關系。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第一終端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與第二終端采用時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終端與第二終端采用頻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終端與第二終端采用碼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第一終端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通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終端通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
第二方面,一種反饋信息的接收方法,該方法包括:
網(wǎng)絡側根據(jù)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傳輸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的反饋子幀,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系中包括下行傳輸?shù)膫鬏敃r間間隔t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的子幀、以及反饋子幀之間的對應關系;
所述網(wǎng)絡側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所述反饋資源用于傳輸反饋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反饋時序關系具體參見第一方面中的相關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網(wǎng)絡側向所述終端發(fā)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網(wǎng)絡側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 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網(wǎng)絡側根據(jù)第二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其中,所述第二反饋時序關系包括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下行傳輸在該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中的位置、以及下行傳輸對應的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之間的對應關系。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網(wǎng)絡側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終端發(fā)送的ack/nack信息,包括:
所述網(wǎng)絡側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時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所述網(wǎng)絡側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頻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所述網(wǎng)絡側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碼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網(wǎng)絡側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包括:
所述網(wǎng)絡側通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所述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所述網(wǎng)絡側通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所述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
第三方面,一種反饋信息的發(fā)送裝置,包括:
確定模塊,用于根據(jù)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傳輸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的反饋子幀,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系中包括下行傳輸?shù)膫鬏敃r間間隔t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的子幀、以及反饋子幀之間的對應關系;
發(fā)送模塊,用于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所述反饋資源用于傳輸反饋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反饋時序關系具體參見第一方面中的相關描述,此處不再 贅述。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接收模塊,用于接收網(wǎng)絡側發(fā)送的指示信息;
所述確定模塊,還用于根據(jù)所述指示信息,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確定模塊還用于:
根據(jù)第二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其中,所述第二反饋時序關系包括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下行傳輸在該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中的位置、以及下行傳輸對應的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之間的對應關系。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發(fā)送模塊具體用于:
與第二終端采用時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或者
與第二終端采用頻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或者
與第二終端采用碼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發(fā)送模塊具體用于:
通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或者
通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
第四方面,一種反饋信息的接收裝置,包括:
確定模塊,用于根據(jù)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傳輸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的反饋子幀,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系中包括下行傳輸?shù)膫鬏敃r間間隔t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的子幀、以及反饋子幀之間的對應關系;
接收模塊,用于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所述反饋資源用于傳輸反饋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反饋時序關系具體參見第一方面中的相關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發(fā)送模塊,用于向所述終端發(fā)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確定模塊還用于:
根據(jù)第二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其中,所述第二反饋時序關系包括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下行傳輸在該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中的位置、以及下行傳輸對應的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之間的對應關系。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塊具體用于:
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時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頻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碼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塊具體用于:
通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所述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通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所述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
第五方面,一種終端,包括收發(fā)機、以及與該收發(fā)機連接的至少一個處理器,其中:
處理器,用于讀取存儲器中的程序,執(zhí)行下列過程:
根據(jù)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傳輸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的反饋子幀,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系中包括下行傳輸?shù)膫鬏敃r間間隔t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的子幀、以及反饋子幀之間的對應關系;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控制所述收發(fā)機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所述反饋資源用于傳輸反饋信息;
收發(fā)機,用于在處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發(fā)送數(shù)據(jù)。
其中,所述第一反饋時序關系具體參見第一方面中的相關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收發(fā)機還用于:接收網(wǎng)絡側發(fā)送的指示信息;
處理器讀取存儲器中的程序,還執(zhí)行:根據(jù)所述指示信息,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處理器讀取存儲器中的程序,還執(zhí)行:
根據(jù)第二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其中,所述第二反饋時序關系包括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下行傳輸在該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中的位置、以及下行傳輸對應的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之間的對應關系。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處理器讀取存儲器中的程序,還執(zhí)行:
與第二終端采用時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控制所述收發(fā)機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或者
與第二終端采用頻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控制所述收發(fā)機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或者
與第二終端采用碼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控制所述收發(fā)機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處理器讀取存儲器中的程序,還執(zhí)行:
通過puc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控制所述收發(fā)機傳輸所述 ack/nack信息;或者
通過pus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控制所述收發(fā)機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
第六方面,一種基站,包括收發(fā)機、以及與該收發(fā)機連接的至少一個處理器,其中:
處理器,用于讀取存儲器中的程序,執(zhí)行下列過程:
根據(jù)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傳輸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的反饋子幀,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系中包括下行傳輸?shù)膫鬏敃r間間隔t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的子幀、以及反饋子幀之間的對應關系;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控制所述收發(fā)機接收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所述反饋資源用于傳輸反饋信息;
收發(fā)機,用于在處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發(fā)送數(shù)據(jù)。
其中,第一反饋時序關系具體參見第一方面中的相關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作為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所述處理器讀取存儲器中的程序,還執(zhí)行:
控制所述收發(fā)機向所述終端發(fā)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
作為另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所述處理器讀取存儲器中的程序,還執(zhí)行:
根據(jù)第二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其中,所述第二反饋時序關系包括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下行傳輸在該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中的位置、以及下行傳輸對應的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之間的對應關系。
基于上述任一實施例,處理器讀取存儲器的程序,具體執(zhí)行:
控制所述收發(fā)機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時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控制所述收發(fā)機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頻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控制所述收發(fā)機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碼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
基于上述任一實施例,處理器讀取存儲器中的程序,具體執(zhí)行:
控制所述收發(fā)機通過puc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所述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控制所述收發(fā)機通過pus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所述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裝置中,基于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終端可以根據(jù)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和所述下行傳輸所在的子幀,確定出傳輸所述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的反饋子幀,并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由于可以根據(jù)不同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確定出傳輸所述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的反饋子幀,從而在下行傳輸?shù)膖ti可變時,能夠支持下行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的正常反饋。
附圖說明
圖1為fdd系統(tǒng)中的幀結構示意圖;
圖2為tdd系統(tǒng)中的幀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提供的一種反饋信息的發(fā)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4a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一種可能的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的示意圖;
圖4b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二種可能的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的示意圖;
圖4c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三種可能的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的示意圖;
圖4d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四種可能的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提供的一種反饋信息的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實施例1的時序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實施例2的時序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實施例3的時序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實施例4的時序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提供的一種反饋信息的發(fā)送裝置的示意圖;
圖1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提供的一種終端的示意圖;
圖1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提供的一種反饋信息的接收裝置的示意圖;
圖1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提供的一種基站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本文中描述的技術可用于各種通信系統(tǒng),例如當前2g,3g,4g通信系統(tǒng)和下一代通信系統(tǒng)(如5g),例如全球移動通信系統(tǒng)(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碼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tǒng),時分多址(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tǒng),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ireless),頻分多址(fdma,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ddressing)系統(tǒng),正交頻分多址(ofdma,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tǒng),單載波fdma(sc-fdma)系統(tǒng),通用分組無線業(yè)務(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系統(tǒng),長期演進(lte,longtermevolution)系統(tǒng),以及其他此類通信系統(tǒng)。
為了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使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樣,對不同的終端進行區(qū)分,但并不對終端的數(shù)量和操作優(yōu)先級進行限制,第一終端表示通信網(wǎng)絡中的任一終端,第二終端表示通信網(wǎng)絡中與第一終端不同的任一終端。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可以為無線終端和有線終端,無線終端可以是指向用戶提供語音和/或數(shù)據(jù)連通性的設備,具有無線連接功能的手 持式設備、或連接到無線調制解調器的其他處理設備。無線終端可以經(jīng)無線接入網(wǎng)(例如,ran,radioaccessnetwork)與一個或多個核心網(wǎng)進行通信,無線終端可以是移動終端,如移動電話(或稱為“蜂窩”電話)和具有移動終端的計算機,例如,可以是便攜式、袖珍式、手持式、計算機內置的或者車載的移動裝置,它們與無線接入網(wǎng)交換語言和/或數(shù)據(jù)。例如,個人通信業(yè)務(pcs,personalcommunicationservice)電話、無繩電話、會話發(fā)起協(xié)議(sip)話機、無線本地環(huán)路(wll,wirelesslocalloop)站、個人數(shù)字助理(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等設備。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反饋信息的發(fā)送方法,如圖3所示,該方法包括:
s31、第一終端根據(jù)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傳輸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的反饋子幀,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系中包括下行傳輸?shù)膫鬏敃r間間隔t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的子幀、以及反饋子幀之間的對應關系。
s32、所述第一終端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所述反饋資源用于傳輸反饋信息。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基于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第一終端可以根據(jù)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和所述下行傳輸所在的子幀,確定出傳輸所述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的反饋子幀,并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由于可以根據(jù)不同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確定出傳輸所述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的反饋子幀,從而在下行傳輸?shù)膖ti可變時,能夠支持下行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的正常反饋。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反饋時序關系滿足以下條件:
反饋子幀為包含至少一個反饋資源,且與所述下行傳輸所在子幀的結束位置之間的時間間隔大于所述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的k倍的第一個子幀,k為 正整數(shù);或者
反饋子幀為包含至少一個反饋資源,且與所述下行傳輸所在子幀的結束位置之間的時間間隔大于所述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的k倍的第一個子幀之后的子幀,k為正整數(shù)。
下面列舉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的子幀、以及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所在的反饋子幀之間的對應關系的四種可能的實現(xiàn):
1、子幀n中的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為14個ofdm符號,所述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所在的反饋子幀為n+4。
相應的,若所述第一終端確定所述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為14個ofdm符號,且所述下行傳輸所在子幀為子幀n,則所述第一終端確定出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所在的反饋子幀為n+4,如圖4a所示。
2、子幀n中的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為7個ofdm符號,所述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所在的反饋子幀為n+3。
相應的,若所述第一終端確定所述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為7個ofdm符號,且所述下行傳輸所在子幀為子幀n,則所述第一終端確定出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所在的反饋子幀為n+3,如圖4b所示。
3、子幀n中的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為3或4個ofdm符號,所述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所在的反饋子幀為n+2。
相應的,若所述第一終端確定所述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為3或4個ofdm符號,且所述下行傳輸所在子幀為子幀n,則所述第一終端確定出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所在的反饋子幀為n+2,如圖4c所示。
4、子幀n中的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為1或2個ofdm符號,所述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所在的反饋子幀為n+1。
相應的,若所述第一終端確定所述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為1或2個ofdm符號,且所述下行傳輸所在子幀為子幀n,則所述第一終端確定出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所在的反饋子幀為n+1,如圖4d所示。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優(yōu)選包含至少一個所述反饋資源,且與所述下行傳輸所在子幀的結束位置之間的時間間隔大于所述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的k倍的第一個子幀作為反饋子幀。
進一步,若包含至少一個所述反饋資源,且與所述下行傳輸所在子幀的結束位置之間的時間間隔大于所述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的k倍的第一個子幀不能進行上行傳輸,則反饋子幀為所述第一個子幀之后第一個滿足包含至少一個所述反饋資源,且與所述下行傳輸所在子幀的結束位置之間的時間間隔大于所述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的k倍的子幀。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反饋子幀中包括至少一個反饋資源,每個反饋資源可以占用n個ofdm符號,其中,n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4的正整數(shù)。
可選的,所述反饋子幀中包括至少兩個反饋資源時,不同反饋資源的時間長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同反饋資源所占用的頻帶的數(shù)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選的,所述反饋子幀中反饋資源的時間長度與對應的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選的,終端在確定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時,可以采用以下兩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
方式一、由網(wǎng)絡側通過信令動態(tài)通知第一終端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相應的,第一終端根據(jù)網(wǎng)絡側發(fā)送的信令,確定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在反饋子幀中所使用的反饋資源,具體如下:
所述第一終端接收網(wǎng)絡側發(fā)送的下行調度信息;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jù)所述下行調度信令,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
該方式下,網(wǎng)絡側可以靈活調度反饋資源用來傳輸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
方式二、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和下行傳輸所在子幀隱式指示下行傳輸對 應的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即終端和網(wǎng)絡側預先配置有第二反饋時序關系,該第二反饋時序關系包括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下行傳輸在該下行傳輸所在子幀的位置、以及下行傳輸對應的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之間的對應關系。具體如下: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jù)預設的第二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
其中,下行傳輸在該下行傳輸所在子幀的位置具體為下行傳輸在該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中所占用的第一個ofdm符號。
基于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終端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包括以下三種可能的復用方式:
方式1、所述第一終端與第二終端采用時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
方式2、所述第一終端與第二終端采用頻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
方式3、所述第一終端與第二終端采用碼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
基于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終端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包括以下兩種可能的傳輸方式:
所述第一終端通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終端通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簡稱pus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
基于同一發(fā)明構思,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反饋信息的接收方法,如圖5所示,該方法包括:
s51、網(wǎng)絡側根據(jù)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傳輸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的反饋子幀,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系中包括下行傳輸?shù)膖ti 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的子幀、以及反饋子幀之間的對應關系;
s52、網(wǎng)絡側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所述反饋資源用于傳輸反饋信息。
其中,第一反饋時序關系請參見圖3所示實施例中的相關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作為一種實現(xiàn)方式,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網(wǎng)絡側向所述終端發(fā)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
具體的,網(wǎng)絡側在調度下行傳輸時,通過下行調度信令動態(tài)通知終端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
作為另一種實現(xiàn)方式,所述網(wǎng)絡側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網(wǎng)絡側根據(jù)第二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其中,所述第二反饋時序關系包括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下行傳輸在該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中的位置、以及下行傳輸對應的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之間的對應關系。
基于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網(wǎng)絡側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終端發(fā)送的ack/nack信息,包括:
所述網(wǎng)絡側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時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所述網(wǎng)絡側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頻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所述網(wǎng)絡側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碼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
基于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網(wǎng)絡側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包括:
所述網(wǎng)絡側通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所述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所述網(wǎng)絡側通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所述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
下面通過以下四個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ack/nack信息的傳輸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本實施例中,終端聚合的載波均為fdd載波,采用常規(guī)cp。假設基站在子幀n中傳輸tti長度為14個ofdm符號的下行數(shù)據(jù),在子幀n+1中傳輸tti長度為7個ofdm符號的下行數(shù)據(jù),在子幀n+2中傳輸tti長度為3或4個ofdm符號的下行數(shù)據(jù),在子幀n+3中傳輸tti長度為1或2個ofdm符號的下行數(shù)據(jù)。根據(jù)預定義的下行反饋時序,這些下行數(shù)據(jù)對應的ack/nack信息都在子幀n+4中進行反饋,如圖6所示。
由于子幀n+4中包含多個反饋資源,基站可以通過無線資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簡稱rrc)信令預先配置給終端多個資源,并在調度下行傳輸時,通過下行調度信令通知當前下行傳輸對應的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本實施例中,基站在子幀n、子幀n+1、子幀n+2、子幀n+3中的下行調度信令中指示相同的反饋資源,該反饋資源占用7個ofdm符號,和對應的下行傳輸?shù)膖ti之間的時間間隔都大于k*tti(這里的k取值為3)。
實施例2:本實施例中,終端聚合的載波均為fdd載波,采用常規(guī)cp。假設基站在子幀n中向終端傳輸了3種tti長度的下行數(shù)據(jù):根據(jù)預定義的下行反饋時序,tti長度為7個ofdm符號的下行數(shù)據(jù)對應的ack/nack信息在子幀n+3中進行反饋,tti長度為4個ofdm符號的下行數(shù)據(jù)對應的ack/nack信息在子幀n+2中進行反饋,tti長度為1個ofdm符號的下行數(shù)據(jù)對應的ack/nack信息在子幀n+1中進行反饋,如圖7所示。
基站可以通過rrc信令預先配置給終端多個資源,并在調度下行傳輸時通過下行調度信令通知當前傳輸所對應的反饋資源。在本實施例中,基站在子 幀n的不同tti中的下行調度信令中所指示的反饋資源不同,所指示的反饋資源占用7個ofdm符號長度,和對應的下行傳輸?shù)膖ti之間的時間間隔都大于k*tti(這里的k取值為3)。
實施例3:本實施例中,終端聚合的載波均為fdd載波,采用常規(guī)cp。假設基站在子幀n中向終端a傳輸了2種tti長度的下行數(shù)據(jù),則根據(jù)預定義的反饋時序,tti長度為7個ofdm符號的下行數(shù)據(jù)對應的ack/nack信息在子幀n+3中進行反饋,tti長度為1個ofdm符號的下行數(shù)據(jù)對應的ack/nack信息在子幀n+1中進行反饋?;驹谧訋琻中還向終端b傳輸了tti長度為2個ofdm符號的下行數(shù)據(jù),則根據(jù)預定義的反饋時序,tti長度為2個ofdm符號的下行數(shù)據(jù)對應的ack/nack反饋在子幀n+1中進行反饋,如圖8所示。
如果終端a和終端b接收到子幀n中的下行數(shù)據(jù),則需要在子幀n+1進行反饋。基站通過rrc信令預先配置給終端a和終端b多個資源,并在調度下行傳輸時通過下行調度信令通知當前傳輸所對應的反饋資源。在本實施例中,終端進行ack/nack反饋的tti長度和下行傳輸?shù)膖ti長度相同,在子幀n+1中,終端a使用1個ofdm符號長度的tti進行ack/nack反饋,終端b使用2個ofdm符號長度的tti進行ack/nack反饋,這時,終端a和終端b可以有重疊的資源塊(resourceblock,簡稱rb),并且在這些rb上碼分復用。
實施例4:本實施例中,終端聚合的載波均為tdd載波,采用常規(guī)cp,且使用tdd上下行配置2,假設tdd特殊子幀配置為配置7(即dwpts包含10個符號,gp為2個符號,uppts包含2個符號)。
假設基站在子幀0中傳輸了tti長度為14個ofdm符號的下行數(shù)據(jù),則根據(jù)預定義的下行反饋時序,終端應在子幀4中進行反饋,但是子幀4為下行子幀,尋找子幀4之后第一個包含反饋資源的子幀,即子幀7(假設子幀6中的2個上行ofdm符號不能用于傳輸ack/nack信息),因此反饋子幀應為 子幀7,如圖9所示;
基站在子幀1中傳輸了tti長度為7個ofdm符號的下行數(shù)據(jù),則根據(jù)預定義的下行反饋時序,終端應在子幀4中進行反饋,同理,子幀4為下行子幀,尋找子幀4之后第一個包含ack/nack反饋資源的子幀,即子幀7(假設子幀6中的2個上行ofdm符號不能用于傳輸ack/nack),因此反饋子幀應為子幀7,如圖9所示;
基站在子幀1中還傳輸了tti長度為1個ofdm符號的下行數(shù)據(jù),則根據(jù)預定義的下行反饋時序,終端應在子幀2中進行反饋,子幀2為上行子幀,包含ack/nack反饋資源,因此反饋子幀應為子幀2,如圖9所示。
上述方法處理流程可以用軟件程序實現(xiàn),該軟件程序可以存儲在存儲介質中,當存儲的軟件程序被調用時,執(zhí)行上述方法步驟。
基于同一發(fā)明構思,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反饋信息的發(fā)送裝置,由于該裝置解決問題的原理與圖3所示的一種反饋信息的發(fā)送方法相似,因此該終端的實施可以參見方法的實施,重復之處不再贅述。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反饋信息的發(fā)送裝置,如圖10所示,包括:
確定模塊1001,用于根據(jù)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傳輸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的反饋子幀,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系中包括下行傳輸?shù)膫鬏敃r間間隔t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的子幀、以及反饋子幀之間的對應關系;
發(fā)送模塊1002,用于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所述反饋資源用于傳輸反饋信息。
其中,第一反饋時序關系請參見圖3所示實施例中的相關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終端還包括:
接收模塊,用于接收網(wǎng)絡側發(fā)送的指示信息;
所述確定模塊,還用于根據(jù)所述指示信息,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確定模塊還用于:
根據(jù)第二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其中,所述第二反饋時序關系包括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下行傳輸在該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中的位置、以及下行傳輸對應的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之間的對應關系。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發(fā)送模塊具體用于:
與第二終端采用時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或者
與第二終端采用頻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或者
與第二終端采用碼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發(fā)送模塊具體用于:
通過puc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或者
通過pus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終端,該終端包括圖10所示實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裝置。
下面結合優(yōu)選的硬件結構,對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終端的結構、處理方式進行說明。
在圖11的實施例中,終端包括收發(fā)機1101、以及與該收發(fā)機1101連接的至少一個處理器1102,其中:
處理器1102,用于讀取存儲器1103中的程序,執(zhí)行下列過程:
根據(jù)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傳輸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的反饋子幀,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系中包括下行傳輸?shù)膫鬏敃r間間隔t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的子幀、以及反饋子幀之間的對應關系;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 資源中,控制所述收發(fā)機1101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所述反饋資源用于傳輸反饋信息;
收發(fā)機1101,用于在處理器1102的控制下接收和發(fā)送數(shù)據(jù)。
其中,在圖11中,總線架構可以包括任意數(shù)量的互聯(lián)的總線和橋,具體由處理器1102代表的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和存儲器1103代表的存儲器的各種電路鏈接在一起??偩€架構還可以將諸如外圍設備、穩(wěn)壓器和功率管理電路等之類的各種其他電路鏈接在一起,這些都是本領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對其進行進一步描述??偩€接口提供接口。收發(fā)機1101可以是多個元件,即包括發(fā)送機和接收機,提供用于在傳輸介質上與各種其他裝置通信的單元。針對不同的用戶設備,用戶接口1104還可以是能夠外接內接需要設備的接口,連接的設備包括但不限于小鍵盤、顯示器、揚聲器、麥克風、操縱桿等。
處理器1102負責管理總線架構和通常的處理,存儲器1103可以存儲處理器1102在執(zhí)行操作時所使用的數(shù)據(jù)。
其中,第一反饋時序關系請參見圖3所示實施例中的相關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收發(fā)機1101還用于:接收網(wǎng)絡側發(fā)送的指示信息;
處理器1102讀取存儲器1103中的程序,還執(zhí)行:根據(jù)所述指示信息,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處理器1102讀取存儲器1103中的程序,還執(zhí)行:
根據(jù)第二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其中,所述第二反饋時序關系包括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下行傳輸在該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中的位置、以及下行傳輸對應的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之間的對應關系。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處理器1102讀取存儲器1103中的程序,還執(zhí)行:
與第二終端采用時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控制 所述收發(fā)機1101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或者
與第二終端采用頻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控制所述收發(fā)機1101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或者
與第二終端采用碼分復用方式,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控制所述收發(fā)機1101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
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處理器1102讀取存儲器1103中的程序,還執(zhí)行:
通過puc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控制所述收發(fā)機1101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或者
通過pus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控制所述收發(fā)機1101傳輸所述ack/nack信息。
基于同一發(fā)明構思,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反饋信息的接收裝置,由于該終端解決問題的原理與圖5所示的一種反饋信息的接收方法相似,因此該裝置的實施可以參見方法的實施,重復之處不再贅述。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反饋信息的接收裝置,如圖12所示,所述裝置包括:
確定模塊1201,用于根據(jù)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傳輸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的反饋子幀,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系中包括下行傳輸?shù)膫鬏敃r間間隔t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的子幀、以及反饋子幀之間的對應關系;
接收模塊1202,用于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所述反饋資源用于傳輸反饋信息。
其中,第一反饋時序關系請參見圖3所示實施例中的相關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作為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所述裝置還包括:
發(fā)送模塊,用于向所述終端發(fā)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
作為另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所述確定模塊還用于:
根據(jù)第二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其中,所述第二反饋時序關系包括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下行傳輸在該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中的位置、以及下行傳輸對應的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之間的對應關系。
基于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接收模塊具體用于:
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時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頻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碼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
基于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接收模塊具體用于:
通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所述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通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所述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網(wǎng)絡側設備,該網(wǎng)絡側設備包括圖12所示實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裝置。
下面以網(wǎng)絡側設備為基站為例,結合優(yōu)選的硬件結構,對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網(wǎng)絡側設備的結構、處理方式進行說明。
在圖13的實施例中,基站包括收發(fā)機1301、以及與該收發(fā)機1301連接的至少一個處理器1302,其中:
處理器1302,用于讀取存儲器1303中的程序,執(zhí)行下列過程:
根據(jù)第一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傳輸下行傳輸對應ack/nack信息的反饋子幀,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系中包括下行傳輸?shù)膫鬏敃r間間隔t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的子幀、以及反饋子幀之間的對應關系;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 資源中,控制所述收發(fā)機1301接收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所述反饋資源用于傳輸反饋信息;
收發(fā)機1301,用于在處理器1302的控制下接收和發(fā)送數(shù)據(jù)。
其中,在圖13中,總線架構可以包括任意數(shù)量的互聯(lián)的總線和橋,具體由處理器1302代表的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和存儲器1303代表的存儲器的各種電路鏈接在一起。總線架構還可以將諸如外圍設備、穩(wěn)壓器和功率管理電路等之類的各種其他電路鏈接在一起,這些都是本領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對其進行進一步描述??偩€接口提供接口。收發(fā)機1301可以是多個元件,即包括發(fā)送機和接收機,提供用于在傳輸介質上與各種其他裝置通信的單元。處理器1302負責管理總線架構和通常的處理,存儲器1303可以存儲處理器1302在執(zhí)行操作時所使用的數(shù)據(jù)。
其中,第一反饋時序關系請參見圖3所示實施例中的相關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作為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所述處理器1302讀取存儲器1303中的程序,還執(zhí)行:
控制所述收發(fā)機1301向所述終端發(fā)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
作為另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所述處理器1302讀取存儲器1303中的程序,還執(zhí)行:
根據(jù)第二反饋時序關系,確定出所述反饋子幀中所述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其中,所述第二反饋時序關系包括下行傳輸?shù)膖ti的長度、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下行傳輸在該下行傳輸所在子幀中的位置、以及下行傳輸對應的ack/nack信息使用的反饋資源之間的對應關系。
基于上述任一實施例,處理器1302讀取存儲器1303中的程序,具體執(zhí)行:
控制所述收發(fā)機1301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時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控制所述收發(fā)機1301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頻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控制所述收發(fā)機1301在所述反饋子幀的不同反饋資源中,接收不同終端采用碼分復用方式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
基于上述任一實施例,處理器1302讀取存儲器1303中的程序,具體執(zhí)行:
控制所述收發(fā)機1301通過puc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所述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或者
控制所述收發(fā)機1301通過pusch,在所述反饋子幀的反饋資源中,接收所述終端傳輸?shù)腶ck/nack信息。
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tǒng)、或計算機程序產(chǎn)品。因此,本發(fā)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實施例、完全軟件實施例、或結合軟件和硬件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發(fā)明可采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計算機可用程序代碼的計算機可用存儲介質(包括但不限于磁盤存儲器、cd-rom、光學存儲器等)上實施的計算機程序產(chǎn)品的形式。
本發(fā)明是參照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tǒng))、和計算機程序產(chǎn)品的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計算機程序指令實現(xiàn)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結合。可提供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到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編程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chǎn)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zhí)行的指令產(chǎn)生用于實現(xiàn)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存儲在能引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使得存儲在該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的指令產(chǎn)生包括指令裝置的制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xiàn)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裝載到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上,使 得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zhí)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chǎn)生計算機實現(xiàn)的處理,從而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zhí)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實現(xiàn)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盡管已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chuàng)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yōu)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發(fā)明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fā)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fā)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