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實施例涉及智能終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證件照片的生成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特別是隨著智能手機搭載的攝像頭性能的不斷提升,手機拍照功能基本上成為大多數(shù)用戶經(jīng)常使用的功能。除了平時最常用的普通拍照功能以外,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使用手機拍攝的照片制作證件照。
現(xiàn)有技術中,用戶想要獲取證件照,都是先用手機拍照,然后利用圖片編輯工具(如Photoshop)將照片進行裁剪,得到合適尺寸的證件照。在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過程中,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這種證件照的獲取方式操作繁瑣,要求用戶熟練使用圖片編輯工具,使用不便且具有一定的操作難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上述問題,提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以便提供一種證件照片的生成方法及裝置,用以提升獲取證件照片的便捷性。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證件照片的生成方法,包括:
啟動手機相機后,在功能菜單中呈現(xiàn)至少一種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
響應于用戶選定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的操作,采集攝像頭拍攝的畫面;
依據(jù)人臉識別技術,識別出所述攝像頭拍攝的畫面中的人臉;
響應于用戶點擊拍照的操作,獲取攝像頭拍攝的圖像;
依據(jù)所述用戶選定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對所述圖像進行處理,得到證件照片。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證件照片的生成裝置,包括:
呈現(xiàn)模塊,用于啟動手機相機后,在功能菜單中呈現(xiàn)至少一種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
畫面采集模塊,用于響應于用戶選定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的操作,采集攝像頭拍攝的畫面;
識別模塊,用于依據(jù)人臉識別技術,識別出所述攝像頭拍攝的畫面中的人臉;
拍攝模塊,用于響應于用戶點擊拍照的操作,獲取攝像頭拍攝的圖像;
生成模塊,用于依據(jù)所述用戶選定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對所述圖像進行處理,得到證件照片。
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證件照片的生成方法及裝置,在用戶啟動手機相機后,根據(jù)用戶所選定的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調(diào)出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利用該配置參數(shù)信息對攝像頭拍攝的圖像進行處理,得到證件照片。利用本發(fā)明實施例,用戶無需借助第三方提供的拍照軟件,也無需自行利用其它圖片編輯工具對照片進行處理,直接通過選定相應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點擊拍照即可獲得期望的證件照片,操作方式十分便捷,大大提升了證件照片生成的便捷性。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nèi)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下文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yōu)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證件照片的生成方法實施例一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fā)明提供的證件照片的生成方法實施例二的流程圖;
圖3為本發(fā)明提供的證件照片的生成裝置實施例一的功能結構框圖;
圖4為本發(fā)明提供的證件照片的生成裝置實施例二的功能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xiàn)本公開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公開,并且能夠將本公開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證件照片的生成方法實施例一的流程圖。本發(fā)明實施例是通過在手機相機中添加證件照片拍照功能而實現(xiàn)的方法,無需借助第三方提供的拍照軟件,如美圖秀秀等。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證件照片的生成方法,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01,啟動手機相機后,在功能菜單中呈現(xiàn)至少一種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
在啟動手機相機后,在手機相機的功能菜單中呈現(xiàn)至少一種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其中,至少一種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包括以下選項的一個或多個:身份證照片拍攝選項、駕駛證照片拍攝選項、護照照片拍攝選項、以及結婚照片拍攝選項。當用戶打開手機相機后,可通過在功能菜單中選擇對應的上述拍攝選項來拍攝自己期望的證件照片。
對應于上述任一證件照片拍攝選項的預設模式,手機相機內(nèi)部預先配置有相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該配置參數(shù)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一種或多種:尺寸信息、背景色信息、像素信息以及附加物配置要求。其中,尺寸信息表明證件照片的尺寸,如身份證照片為32mm*26mm。背景色信息表明證件照片的背景色,如身份證照片的背景色為白色。像素信息表明證件照片的分辨率。附加物配置要求表明證件照片對附加物的特殊要求,例如不能佩戴帽子、眼鏡等。
步驟S102,響應于用戶選定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的操作,采集攝像頭拍攝的畫面。
當用戶選定某個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后,手機相機響應于該操作,采集手機攝像頭拍攝的畫面。
步驟S103,依據(jù)人臉識別技術,識別出攝像頭拍攝的畫面中的人臉。
在采集到手機攝像頭拍攝的畫面后,依據(jù)人臉識別技術,識別出攝像頭拍攝的畫面中的人臉。這里可采用現(xiàn)有技術提供的人臉識別技術進行識別,識別出人臉后,在拍攝畫面中呈現(xiàn)矩形框標識出人臉的位置。
步驟S104,響應于用戶點擊拍照的操作,獲取攝像頭拍攝的圖像。
在用戶點擊拍照按鍵后,響應于該操作,獲取攝像頭拍攝的圖像。
步驟S105,依據(jù)用戶選定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對圖像進行處理,得到證件照片。
根據(jù)上面的描述可知,手機相機內(nèi)部預先配置有各種預設模式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在得到攝像頭拍攝的圖像后,依據(jù)用戶選定的某個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對圖像進行處理,得到證件照片。這里所述的處理可以包括裁剪處理、背景色調(diào)整、圖像壓縮處理等等。具體來說,首先依據(jù)尺寸信息對圖像進行裁剪處理,得到合適大小的圖像;然后,依據(jù)背景色要求,對圖像的背景色進行調(diào)整,使之符合背景色要求;接著,依據(jù)像素信息對圖像進行壓縮處理,得到合適分辨率大小的圖像。最終得到用戶所期望的證件照片。
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證件照片的生成方法,在用戶啟動手機相機后,根據(jù)用戶所選定的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調(diào)出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利用該配置參數(shù)信息對攝像頭拍攝的圖像進行處理,得到證件照片。利用該方法,用戶無需借助第三方提供的拍照軟件,也無需自行利用其它圖片編輯工具對照片進行處理,直接通過選定相應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點擊拍照即可獲得期望的證件照片,操作方式十分便捷,大大提升了證件照片生成的便捷性。
圖2為本發(fā)明提供的證件照片的生成方法實施例二的流程圖。本發(fā)明實施例是通過在手機相機中添加證件照片拍照功能而實現(xiàn)的方法,無需借助第三方提供的拍照軟件,如美圖秀秀等。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證件照片的生成方法,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201,啟動手機相機后,在功能菜單中呈現(xiàn)至少一種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
在啟動手機相機后,在手機相機的功能菜單中呈現(xiàn)至少一種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其中,至少一種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包括以下選項的一個或多個:身份證照片拍攝選項、駕駛證照片拍攝選項、護照照片拍攝選項、以及結婚照片拍攝選項。當用戶打開手機相機后,可通過在功能菜單中選擇對應的上述拍攝選項來拍攝自己期望的證件照片。
對應于上述任一證件照片拍攝選項的預設模式,手機相機內(nèi)部預先配置有相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該配置參數(shù)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一種或多種:尺寸信息、背景色信息、像素信息以及附加物配置要求。其中,尺寸信息表明證件照片的尺寸,如身份證照片為32mm*26mm。背景色信息表明證件照片的背景色,如身份證照片的背景色為白色。像素信息表明證件照片的分辨率。附加物配置要求表明證件照片對附加物的特殊要求,例如不能佩戴帽子、眼鏡等。
步驟S202,響應于用戶選定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的操作,采集攝像頭拍攝的畫面。
當用戶選定某個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后,手機相機響應于該操作,采集手機攝像頭拍攝的畫面。
步驟S203,依據(jù)人臉識別技術,識別出攝像頭拍攝的畫面中的人臉。
在采集到手機攝像頭拍攝的畫面后,依據(jù)人臉識別技術,識別出攝像頭拍攝的畫面中的人臉。這里可采用現(xiàn)有技術提供的人臉識別技術進行識別,識別出人臉后,在拍攝畫面中呈現(xiàn)矩形框標識出人臉的位置。
步驟S204,對識別出的人臉進行分析,判斷是否符合要求,若是,則執(zhí)行步驟S206;否則執(zhí)行步驟S205。
可選地,本步驟可以包括判斷人臉是否符合正臉要求。具體而言,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檢測到人臉并定位面部關鍵特征,進一步識別出眼睛、顴骨、鼻子、嘴巴、下巴等對應的特征點,根據(jù)算法計算這些特征點之間的間距以及各間距之間的比例關系,如果未能識別出所有特征點,或者特征點之間的間距和各間距之間的比例關系不在正常范圍內(nèi),則認為人臉不符合正臉要求。比如,識別出只有一個眼睛,則認為人臉為側臉,不符合正臉要求。再比如,通過算法獲知特征點之間的間距和各間距之間的比例關系不在正常范圍內(nèi),則認為人臉角度有問題,不符合正臉要求。
本步驟還可以包括判斷人臉是否含有附加物。這里附加物可包含帽子、眼鏡,但本發(fā)明不僅限于此。若判斷出人臉含有附加物,則進一步依據(jù)用戶選定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判斷附加物是否符合配置參數(shù)信息記錄的附加物配置要求。比如,若用戶選定身份證照片拍攝選項,如果識別出人臉含有眼鏡,則認為不符合附加物配置要求;若用戶選定駕駛證照片拍攝選項,如果識別出人臉含有眼鏡,則認為符合附加物配置要求,這是因為駕駛證照片要求近視者必須佩帶眼鏡,駕駛證照片拍攝選項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不同于身份證照片拍攝選項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
步驟S205,彈出提示信息,返回到步驟S203。
若判斷出人臉不符合正臉要求,則彈出調(diào)整臉部角度的提示信息。
若判斷出人臉含有附加物且附加物不符合所述附加物配置要求,則彈出去除附加物的提示信息。
在彈出提示信息后,本方法返回到步驟S203繼續(xù)進行識別。
步驟S206,響應于用戶點擊拍照的操作,獲取攝像頭拍攝的圖像。
在用戶點擊拍照按鍵后,響應于該操作,獲取攝像頭拍攝的圖像。
步驟S207,依據(jù)用戶選定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對圖像進行處理,得到證件照片。
根據(jù)上面的描述可知,手機相機內(nèi)部預先配置有各種預設模式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在得到攝像頭拍攝的圖像后,依據(jù)用戶選定的某個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對圖像進行處理,得到證件照片。這里所述的處理可以包括裁剪處理、背景色調(diào)整、圖像壓縮處理等等。具體來說,首先依據(jù)尺寸信息對圖像進行裁剪處理,得到合適大小的圖像;然后,依據(jù)背景色要求,對圖像的背景色進行調(diào)整,使之符合背景色要求;接著,依據(jù)像素信息對圖像進行壓縮處理,得到合適分辨率大小的圖像。最終得到用戶所期望的證件照片。
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證件照片的生成方法,在用戶啟動手機相機后,根據(jù)用戶所選定的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調(diào)出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利用該配置參數(shù)信息對攝像頭拍攝的圖像進行處理,得到證件照片。利用該方法,用戶無需借助第三方提供的拍照軟件,也無需自行利用其它圖片編輯工具對照片進行處理,直接通過選定相應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點擊拍照即可獲得期望的證件照片,操作方式十分便捷,大大提升了證件照片生成的便捷性。進一步的,本方法還可對識別出的人臉進行分析,判斷是否符合拍照要求,如不符合,則提示用戶進行及時調(diào)整,提升證件照片拍攝的成功率。
圖3為本發(fā)明提供的證件照片的生成裝置實施例一的功能結構框圖。本發(fā)明實施例是通過在手機相機中添加證件照片拍照功能而實現(xiàn)的裝置,無需借助第三方提供的拍照軟件,如美圖秀秀等。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證件照片的生成裝置包括:呈現(xiàn)模塊31,畫面采集模塊32,識別模塊33,拍攝模塊34,以及生成模塊35。
呈現(xiàn)模塊31用于啟動手機相機后,在功能菜單中呈現(xiàn)至少一種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
在啟動手機相機后,呈現(xiàn)模塊31在手機相機的功能菜單中呈現(xiàn)至少一種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其中,至少一種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包括以下選項的一個或多個:身份證照片拍攝選項、駕駛證照片拍攝選項、護照照片拍攝選項、以及結婚照片拍攝選項。當用戶打開手機相機后,可通過在功能菜單中選擇對應的上述拍攝選項來拍攝自己期望的證件照片。
對應于上述任一證件照片拍攝選項的預設模式,手機相機內(nèi)部預先配置有相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該配置參數(shù)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一種或多種:尺寸信息、背景色信息、像素信息以及附加物配置要求。其中,尺寸信息表明證件照片的尺寸,如身份證照片為32mm*26mm。背景色信息表明證件照片的背景色,如身份證照片的背景色為白色。像素信息表明證件照片的分辨率。附加物配置要求表明證件照片對附加物的特殊要求,例如不能佩戴帽子、眼鏡等。
畫面采集模塊32用于響應于用戶選定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的操作,采集攝像頭拍攝的畫面。當用戶選定某個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后,畫面采集模塊32響應于該操作,采集手機攝像頭拍攝的畫面。
識別模塊33用于依據(jù)人臉識別技術,識別出攝像頭拍攝的畫面中的人臉。可采用現(xiàn)有技術提供的人臉識別技術進行識別,識別出人臉后,在拍攝畫面中呈現(xiàn)矩形框標識出人臉的位置。
拍攝模塊34用于響應于用戶點擊拍照的操作,獲取攝像頭拍攝的圖像。在用戶點擊拍照按鍵后,拍攝模塊34響應于該操作,獲取攝像頭拍攝的圖像。
生成模塊35用于依據(jù)用戶選定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對所述圖像進行處理,得到證件照片。根據(jù)上面的描述可知,手機相機內(nèi)部預先配置有各種預設模式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在得到攝像頭拍攝的圖像后,生成模塊35依據(jù)用戶選定的某個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對圖像進行處理,得到證件照片。這里所述的處理可以包括裁剪處理、背景色調(diào)整、圖像壓縮處理等等。具體來說,首先依據(jù)尺寸信息對圖像進行裁剪處理,得到合適大小的圖像;然后,依據(jù)背景色要求,對圖像的背景色進行調(diào)整,使之符合背景色要求;接著,依據(jù)像素信息對圖像進行壓縮處理,得到合適分辨率大小的圖像。最終得到用戶所期望的證件照片。
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證件照片的生成裝置,在用戶啟動手機相機后,根據(jù)用戶所選定的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調(diào)出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利用該配置參數(shù)信息對攝像頭拍攝的圖像進行處理,得到證件照片。利用該裝置,用戶無需借助第三方提供的拍照軟件,也無需自行利用其它圖片編輯工具對照片進行處理,直接通過選定相應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點擊拍照即可獲得期望的證件照片,操作方式十分便捷,大大提升了證件照片生成的便捷性。
圖4為本發(fā)明提供的證件照片的生成裝置實施例二的功能結構框圖。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在圖3所示的裝置基礎上,進一步包括:判斷模塊41和提示模塊42。
判斷模塊41用于對識別出的人臉進行分析,判斷是否符合預設要求;提示模塊42用于在判斷模塊41判斷出不符合預設要求的情況下,彈出提示信息。
判斷模塊41進一步用于:判斷人臉是否符合正臉要求。提示模塊42進一步用于:在判斷模塊41判斷出人臉不符合正臉要求的情況下,彈出調(diào)整臉部角度的提示信息。
具體而言,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檢測到人臉并定位面部關鍵特征,進一步識別出眼睛、顴骨、鼻子、嘴巴、下巴等對應的特征點,根據(jù)算法計算這些特征點之間的間距以及各間距之間的比例關系,如果未能識別出所有特征點,或者特征點之間的間距和各間距之間的比例關系不在正常范圍內(nèi),則認為人臉不符合正臉要求。比如,識別出只有一個眼睛,則認為人臉為側臉,不符合正臉要求。再比如,通過算法獲知特征點之間的間距和各間距之間的比例關系不在正常范圍內(nèi),則認為人臉角度有問題,不符合正臉要求。
判斷模塊41進一步用于:判斷人臉是否含有附加物,以及進一步依據(jù)用戶選定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判斷附加物是否符合配置參數(shù)信息記錄的附加物配置要求。提示模塊42進一步用于:在判斷模塊41判斷出人臉含有附加物且附加物不符合附加物配置要求,彈出去除附加物的提示信息。
這里附加物可包含帽子、眼鏡,但本發(fā)明不僅限于此。若判斷出人臉含有附加物,則進一步依據(jù)用戶選定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判斷附加物是否符合配置參數(shù)信息記錄的附加物配置要求。比如,若用戶選定身份證照片拍攝選項,如果識別出人臉含有眼鏡,則認為不符合附加物配置要求;若用戶選定駕駛證照片拍攝選項,如果識別出人臉含有眼鏡,則認為符合附加物配置要求,這是因為駕駛證照片要求近視者必須佩帶眼鏡,駕駛證照片拍攝選項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不同于身份證照片拍攝選項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
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證件照片的生成裝置,在用戶啟動手機相機后,根據(jù)用戶所選定的預設模式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調(diào)出對應的配置參數(shù)信息,利用該配置參數(shù)信息對攝像頭拍攝的圖像進行處理,得到證件照片。利用該裝置,用戶無需借助第三方提供的拍照軟件,也無需自行利用其它圖片編輯工具對照片進行處理,直接通過選定相應的證件照片拍攝選項,點擊拍照即可獲得期望的證件照片,操作方式十分便捷,大大提升了證件照片生成的便捷性。進一步的,本裝置還可對識別出的人臉進行分析,判斷是否符合拍照要求,如不符合,則提示用戶進行及時調(diào)整,提升證件照片拍攝的成功率。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xiàn)上述實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驟是可以通過程序來指令相關的硬件來完成,該程序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個設備(可以是單片機,芯片等)或處理器(processor)執(zhí)行本申請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移動硬盤、只讀存儲器(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上述說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請的若干優(yōu)選實施例,但如前所述,應當理解本申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huán)境,并能夠在本文所述發(fā)明構想范圍內(nèi),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申請的精神和范圍,則都應在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