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網絡通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物聯網WIFI網絡的配置方法,以及使用該配置方法的物聯網終端和路由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fā)展,對于使用WIFI無線通信技術的物聯網設備來說,在設備第一次接入網絡都需要用戶先配置物聯網設備要接入WIFI網絡的名稱(SSID)和密碼。參照圖1,圖1是現有物聯網終端主要的配置原理示意圖,支持WIFI功能的物聯網終端12先進入AP模式;控制端13(如手機、平板等)發(fā)現這臺物聯網終端12的WIFI網絡名稱(SSID),然后斷開控制端13與路由器11的WIFI網絡連接,連接到這臺物聯網設備12的WIFI網絡,登錄配置網頁,設置路由器WIFI網絡名稱(SSID)和密碼,是由于一般的物聯網設備12是沒有顯示屏或輸入設備,無法通過自身進行設置或得知相關信息,控制端13再重新連接路由器WIFI網絡,物聯網設備12使用控制端13保持的WIFI網絡名稱和密碼連接對應的WIFI網絡。
另外一種是使用控制端13的APP和WIFI廣播功能配置WIFI網絡。具體是,物聯網終端12開機之后通過操作按鍵進入WIFI配置模式,在控制端13有配套APP選擇WIFI網絡并輸入密碼,把WIFI網絡名稱(SSID)和密碼的信息通過廣播發(fā)送給物聯網設備端,物聯網設備使用接收到的WIFI網絡名稱(SSID)和密碼配置物聯網設備13的WIFI網絡設置,隨后并接入網絡,具體如AirKiss技術和SmartConfig技術等WiFi網絡配置方式。
然而,由于物聯網設備的硬件上需要支持AP模式,且控制端需要斷開路由器連接,配置完成后重新連接路由器,配置過程較繁瑣,容易出錯,也使得物聯網設備成本較高。另外一種配置方式則需要物聯網設備支持STATION混雜模式,同時需要配合控制端APP功能,由用戶手動完成WIFI網絡配置,用戶需要安裝配置的APP,使用較麻煩,不方便用戶實際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簡化配置過程的物聯網WIFI網絡的配置方法。
本發(fā)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種簡化配置過程的物聯網終端。
本發(fā)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種簡化配置過程的路由終端。
為了實現本發(fā)明的第一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WiFi網絡的配置方法,其中,包括:路由終端定時廣播身份認證信號;物聯網終端接收加密的身份認證信號;物聯網終端解密身份認證信號;物聯網終端將解密結果輸出至路由終端;路由終端判斷解密結果是否正確;如解密結果正確,則路由終端將服務集標識和密碼發(fā)送至物聯網終端;物聯網終端根據服務集標識和密碼接入路由終端的WIFI網絡。
由上述方案可見,使用具有安全機制認證功能的物聯網終端和路由終端,路由終端將身份認證信號通過WIFI網絡定時廣播,物聯網終端獲取身份認證信號后對其進行解密,并向路由返回相應的結果,如物聯網設備與路由器均通過安全身份認證,則發(fā)送服務集標識(SSID)和密碼,最后自動完成WIFI網絡的配置與接入。對于物聯網終端WIFI硬件不再需要支持AP模式,不需要安裝控制端的APP軟件應用,也不再需要用戶參與操作,物聯網終端和路由終端之間能夠自動完成WIFI配置與接入網絡,有效簡化配置過程,提升物聯網設備的使用體驗。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服務集標識和密碼采用加密方式傳送;物聯網終端根據服務集標識和密碼接入WIFI網絡之前,配置方法還包括:物聯網終端解密服務集標識和密碼。
由上可見,由于網絡環(huán)境較為復雜,通過加密方式對服務集標識和密碼進行傳輸,有效能夠保護物聯網之間的通訊安全。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如解密結果錯誤,則終止WIFI網絡配置。
由上可見,當解密結果出現錯誤,代表網絡環(huán)境具有一定被入侵的風險,故路由終端終止WIFI網絡配置。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如物聯網終端處于未接入WiFi網絡狀態(tài),則物聯網終端切換至監(jiān)聽模式。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如物聯網終端處于接入WiFi網絡狀態(tài),則物聯網終端切換至Station模式。
由上可見,物聯網終端能夠在不同連接狀態(tài)下切換模式,能使連接或通訊更為可靠。
為了實現本發(fā)明的第二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物聯網終端,包括處理器和無線通訊模塊,處理器通過無線通訊模塊接收和發(fā)送數據,其中,處理器用于接收路由終端輸出的加密的身份認證信號、解密身份認證信號和將解密結果輸出至路由終端;處理器還用于接收路由終端輸出的服務集標識和密碼;處理器還用于根據服務集標識和密碼接入路由終端的WIFI網絡。
為了實現本發(fā)明的第三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路由終端,包括處理器和無線通訊模塊,處理器通過無線通訊模塊接收和發(fā)送數據,其中,處理器用于定時廣播加密的身份認證信號、接收物聯網終端輸出的廣播身份認證信號的解密結果、判斷解密結果是否正確和將服務集標識和密碼發(fā)送至物聯網終端。
由上述方案可見,使用具有安全機制認證功能的物聯網終端和路由終端,路由終端將身份認證信號通過WIFI網絡定時廣播,物聯網終端獲取身份認證信號后對其進行解密,并向路由返回相應的結果,如物聯網設備與路由器均通過安全身份認證,則發(fā)送服務集標識(SSID)和密碼,最后自動完成WIFI網絡的配置與接入。對于物聯網終端WIFI硬件不再需要支持AP模式,不需要安裝控制端的APP軟件應用,也不再需要用戶參與操作,物聯網終端和路由終端之間能夠自動完成WIFI配置與接入網絡,有效簡化配置過程,提升物聯網設備的使用體驗。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的物聯網的連接原理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配置方法實施例的物聯網連接原理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配置方法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4是本發(fā)明物聯網系統(tǒng)實施例的系統(tǒng)框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物聯網WIFI網絡的配置方法實施例:
參照圖2和圖3,圖2是物聯網連接原理示意圖,圖3是WiFi網絡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圖。物聯網終端22與路由終端建立連接時,首先執(zhí)行步驟S11,物聯網終端22上電,并檢測物聯網終端22是否處于未接入所述WiFi網絡狀態(tài),如是,則物聯網終端22切換至監(jiān)聽模式,隨后執(zhí)行步驟S12, 路由終端21定時廣播身份認證信號,該身份認證信號為經加密的身份認證信號,然后執(zhí)行步驟S13,物聯網終端22接收加密的身份認證信號,隨后執(zhí)行步驟S14,物聯網終端解密身份認證信號,然后執(zhí)行步驟S15,物聯網終端將解密結果輸出至路由終端,隨后執(zhí)行步驟S16,路由終端判斷解密結果是否正確,由于物聯網終端和路由終端均設置有相互的安全身份認證機制,隨后執(zhí)行步驟S16,路由器終端判斷解密結果是否正確,如錯誤,則執(zhí)行步驟S18,路由器終端退出WiFi網絡配置,如正確,則執(zhí)行步驟S17,路由終端將服務集標識(SSID)和密碼發(fā)送至物聯網終端,且服務集標識和密碼是采用加密方式傳送。
例如,身份認證機制可采用如下方式,路由終端使用公鑰加密一段“挑戰(zhàn)字”,定時向外部廣播,物聯網終端端收到加密的“挑戰(zhàn)字”后使用私鑰解密,將解密后的“挑戰(zhàn)字”發(fā)回給路由終端端驗證,路由終端比對未加密的“挑戰(zhàn)字”與物聯網終端端發(fā)回的解密后的“挑戰(zhàn)字”,如果正確則身份驗證通過,如果錯誤則身份驗證失敗。身份認證信號除了上述提到的“挑戰(zhàn)字”,還可以采用多種不同的形式、字樣、編碼等
最后執(zhí)行步驟S19,物聯網終端解密服務集標識和密碼,并根據服務集標識和密碼接入路由終端的WIFI網絡。同時由于物聯網終端處于接入WiFi網絡狀態(tài),則物聯網終端切換至Station模式。
物聯網系統(tǒng)實施例:
參照圖4,物聯網系統(tǒng)包括路由終端21和多個物聯網終端,多個物聯網終端包括物聯網終端22、23和24,由于物聯網終端均相同,下面以物聯網終端22為例進行說明。物聯網終端22包括處理器221和無線通訊模塊222,處理器221通過無線通訊模塊222與路由終端21連接并接收和發(fā)送數據,路由終端21包括處理器211和無線通訊模塊212,處理器211通過無線通訊模塊212與各個物聯網終端連接并接收和發(fā)送數據。
連接時,物聯網終端22在上電后如沒連接到wifi網絡,則處理器221將聯網終端22切換至監(jiān)聽模式,而路由終端21的處理器211用于定時廣播加密的身份認證信號,處理器221用于接收路由終端21輸出的加密的身份認證信號,處理器221解密身份認證信號和將解密結果輸出至路由終端21,處理器211接收物聯網終端22輸出的廣播身份認證信號的解密結果并判斷解密結果是否正確,如果正確,則處理器211將加密的服務集標識和密碼發(fā)送至物聯網終端22,處理器221接收路由終端21輸出的服務集標識和密碼,并對服務集標識和密碼進行解密,處理器221還用于根據服務集標識和密碼接入路由終端的WIFI網絡。在物聯網終端22連接上WiFi網絡后,處理器221將聯網終端22切換至Station模式。
由上可見,使用具有安全機制認證功能的物聯網終端和路由終端,路由終端將身份認證信號通過WIFI網絡定時廣播,物聯網終端獲取身份認證信號后對其進行解密,并向路由返回相應的結果,如物聯網設備與路由器均通過安全身份認證,則發(fā)送服務集標識(SSID)和密碼,最后自動完成WIFI網絡的配置與接入。對于物聯網終端WIFI硬件不再需要支持AP模式,不需要安裝控制端的APP軟件應用,也不再需要用戶參與操作,物聯網終端和路由終端之間能夠自動完成WIFI配置與接入網絡,有效簡化配置過程,提升物聯網設備的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