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智能穿戴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可穿戴設備的通知推送方法和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可穿戴設備日益普及,對于一些沒有顯示器和指示燈的可穿戴設備,當有通知需要告知用戶且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的連接斷開時,只能通過振動馬達與用戶交互。如果通知類型較多,用戶很難識別出當下的震動代表什么通知,達不到通知的效果。
現(xiàn)有技術在進行通知管理時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在通知到達時直接在可穿戴設備上進行震動提醒,不考慮可穿戴設備當前是否與外接設備存在連接;第二種是在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不存在連接時把所有通知緩存,在恢復連接時將所有通知統(tǒng)一推送至外接設備。
對于方案1,在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不存在連接時,無法推送詳細的通知信息給用戶,如果設備支持的通知類型較多,用戶很難分辨當前震動對應的是什么通知,達不到通知的效果。對于方案2,在恢復連接時,用戶可能會連續(xù)收到多條通知,且部分通知可能已經(jīng)失效,當通知較大時,有一定的功耗浪費。
綜上所述,現(xiàn)有的通知推送方式效果較差,功耗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xiàn)有的通知推送方式效果較差,功耗高的問題,提供一種可穿戴設備的通知推送方法和系統(tǒng)。
一種可穿戴設備的通知推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獲取可穿戴設備的通知,并在所述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沒有連接時,根據(jù)所述通知的類型,從預先建立的通知集合中的查找所述類型;其中,所述通知集合記錄需要緩存發(fā)送至外接設備的通知的類型;
若查找到所述類型,將所述通知加入緩存列隊;
當檢測到所述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的連接時,將所述緩存列隊中的通知推送至所述外接設備。
一種可穿戴設備的通知推送系統(tǒng),包括:
查找模塊,用于獲取可穿戴設備的通知,并在所述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沒有連接時,根據(jù)所述通知的類型,從預先建立的通知集合中的查找所述類型;其中,所述通知集合記錄需要緩存發(fā)送至外接設備的通知的類型;
添加模塊,用于若查找到所述類型,將所述通知加入緩存列隊;
推送模塊,用于當檢測到所述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的連接時,將所述緩存列隊中的通知推送至所述外接設備。
上述可穿戴設備的通知推送方法和系統(tǒng),在可穿戴設備產(chǎn)生通知時,若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沒有連接,從預先建立的通知集合中查找所述通知的類型,當查找到時,對所述通知進行緩存,并在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建立連接之后,將所述緩存列隊中的通知推送至所述外接設備,能夠有選擇性地進行通知的推送。由于通知最終是推送到外接終端,便于用戶在外接終端上查看通知,從而能夠獲知通知的種類和內(nèi)容,通知效果較好;且選擇性地通知減小了通知推送的次數(shù),從而降低了系統(tǒng)功耗。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個實施例的可穿戴設備的通知推送方法流程圖;
圖2為一個實施例的可穿戴設備的通知推送方法的程序流圖;
圖3為一個實施例的可穿戴設備的通知推送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穿戴設備的通知推送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驟:
S1,獲取可穿戴設備的通知,并在所述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沒有連接時,根據(jù)所述通知的類型,從預先建立的通知集合中的查找所述類型;其中,所述通知集合記錄需要緩存發(fā)送至外接設備的通知的類型;
所述可穿戴設備可以是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設備(如智能手環(huán)等),所述外接設備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所述通知可包括電量低通知、行程通知、運動量通知和鬧鐘通知等。
當所述可穿戴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一條通知需要推送給用戶時,若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不存在連接(例如,藍牙連接或WiFi連接等),可以先將通知緩存。在緩存前,可以先根據(jù)預設的類型,判斷通知是否可以緩存。判斷的方式可包括兩種:
一種是獲取各個類型的時效性參數(shù);其中,所述時效性參數(shù)是與各個類型的時效性相關聯(lián)的參數(shù),時效性是指在接收到對應通知后需要做出響應的時間段;將具有時效性的類型添加到所述通知集合。有的通知實時性較強,比如“某鬧鐘時間到”等,這類通知只有在通知發(fā)生時才有意義,不需要進行緩存。有的通知持續(xù)性較強,如“設備電量低”、“當天運動目標已達成”等,這類通知應該進行緩存??梢灶A先對所有通知的類型進行分類。
另一種可行的方案是,提供相應接口,讓用戶自由設定什么通知進行緩存,什么通知不需要緩存。在這種方案中,可以接收用戶對各個類型的選擇指令;將所述選擇指令對應的類型添加到所述通知集合。
通過上述方式,可以選擇性地對通知進行推送,即,對實時性較強的通知進行推送,對實時性較弱的通知不進行推送,從而有效過濾掉失效通知,減少通知推送的數(shù)量,避免了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建立連接之后大量通知突然涌入外接設備,從而提高了用戶體驗,同時能夠減小功耗。
S2,若查找到所述類型,將所述通知加入緩存列隊;
若查找到所述類型,則表明對應的通知是需要推送的通知,此時,可以將該通知加入緩存隊列;若未查找到所述類型,則表明對應的通知不是需要推送的通知,此時,可以將該通知丟棄,或者將該通知保存一段時間,但不進行推送,以便用戶查看,一段時間過后,再刪除該通知。
S3,當檢測到所述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的連接時,將所述緩存列隊中的通知推送至所述外接設備。
在推送前,還可以進一步對所述緩存列隊中的通知進行處理,以便進一步提高推送效果。處理的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第一種處理方式是對緩存列隊中的關聯(lián)通知進行合并。在該方式中,可以獲取內(nèi)容具有相關性的關聯(lián)通知;將所述緩存列隊中的關聯(lián)通知進行合并;將合并后的通知推送至所述外接設備。例如,當可穿戴設備電量低于20%時,可產(chǎn)生一條“電量低于20%”的通知。若此時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沒有連接,可將該通知進行緩存。一段時間后,當可穿戴設備電量低于10%時,可產(chǎn)生一條“電量低于10%”的通知。若此時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沒有連接,可將該通知進行緩存。在推送前,可以將上述兩條電量通知合并為一條通知進行推送。又例如,當可穿戴設備檢測到用戶當前的運動量為10000步時,可以產(chǎn)生一條“步數(shù)達到10000步”的通知。若此時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沒有連接,可將該通知進行緩存。一段時間后,當可穿戴設備檢測到用戶當前的運動量為20000步時,可以產(chǎn)生一條“步數(shù)達到20000步”的通知。若此時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沒有連接,可將該通知進行緩存。在推送前,可以將上述兩條步數(shù)通知合并為一條通知進行推送。
可以為緩存列隊中的各個通知添加用于分類的標記位;獲取緩存列隊中的各個通知對應的內(nèi)容,將內(nèi)容相同的通知合并為一條通知;將內(nèi)容不同,但標記位相同的通知合并為一條通知。例如對于8個bit的標記位,最多可表示八種通知,預設最低bit表示電量低通知,倒數(shù)第二bit表示來電提醒,則標記位為“0x03”時表示了電量低通知以及來電提醒通知。注意,對于通知合并的方案,有很多種具體的實現(xiàn)方法,此處只列出其中一種。
第二種處理方式是對所述緩存列隊中的無意義通知進行過濾。具體地,可以獲取與所述通知相關聯(lián)的所述可穿戴設備的運行狀態(tài);從所述緩存列隊中過濾掉與所述運行狀態(tài)不匹配的通知;在過濾完成之后,將所述緩存列隊中的通知推送至所述外接設備。所述運行狀態(tài)可以是“正在充電”的狀態(tài)、可穿戴設備的當前內(nèi)存容量狀態(tài)和/或當前時間狀態(tài)等。例如,若緩存列隊中存在一條表示“電量低,應當進行充電”的通知,但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恢復連接時,可穿戴設備正在進行充電,則上述“電量低,應當進行充電”的通知可視為無意義通知;又例如,若緩存列隊中存在一條表示可穿戴設備“剩余存儲空間不足”的通知,但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恢復連接時,用戶正在對可穿戴設備的內(nèi)容容量進行清理,則上述“剩余存儲空間不足”的通知可視為無意義通知??蓪⒃摕o意義通知從緩存列隊中移除,無需推送至外接設備。
第三種處理方式是對緩存列隊中的失效通知進行過濾。具體地,可以獲取所述可穿戴設備的實時運行參數(shù);從所述緩存列隊中過濾掉內(nèi)容與所述實時運行參數(shù)不匹配的通知;過濾完成之后,將所述緩存列隊中的通知推送至所述外接設備。所述實時運行參數(shù)可以是電量參數(shù)、內(nèi)存容量參數(shù)等。例如,若緩存列隊中存在一條表示“電量低,應當進行充電”的通知,但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恢復連接時,電量已經(jīng)恢復至正常電量水平,則上述“電量低,應當進行充電”的通知可視為失效通知。又例如,若緩存列隊中存在一條表示可穿戴設備“剩余存儲空間不足”的通知,但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恢復連接時,可穿戴設備的內(nèi)存容量已經(jīng)恢復至正常內(nèi)容容量,則上述“剩余存儲空間不足”的通知可視為失效通知??蓪⒃撌ㄖ獜木彺媪嘘犞幸瞥瑹o需推送至外接設備。
經(jīng)過上述一種或多種處理之后,可將緩存列隊中的通知推送至外接設備。用戶可以直接在外接設備上查看通知。
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用戶的手機沒有打開藍牙,智能手環(huán)檢測到用戶長時間久坐,震動提醒用戶起身活動并將該條通知緩存。緊接著,手環(huán)電量小于20%,手環(huán)再次震動提醒用戶充電并將這條通知緩存。下次用戶打開手機的藍牙時,藍牙連通瞬間手環(huán)將兩條緩存的通知合并后發(fā)給手機,手機接收后彈出通知“您已長時間沒有活動,該起來走走啦,另外您的手環(huán)該充電啦”。
在另一個具體實施例中,用戶的手機沒有打開藍牙,智能手環(huán)檢測到用戶長時間久坐,震動提醒用戶起身活動并將該條通知緩存。緊接著,手環(huán)電量小于20%,手環(huán)再次震動提醒用戶充電并將這條通知緩存。此時如果用戶起身活動,則緩存的久坐提醒通知被刪除,下次恢復藍牙連接時,用戶只收到電量低的通知“您的手環(huán)電量低,請充電”。
本發(fā)明的可穿戴設備的通知推送方法,在沒有藍牙連接時,對發(fā)生的通知進行篩選,將符合條件的加入緩存區(qū),且根據(jù)實際情況動態(tài)的篩選緩存區(qū)中的通知。在手機連接時,將緩存區(qū)中的通知進行合并,再推送給用戶。一方面保證用戶不會因為藍牙斷開而漏收通知,一方面過濾了失效的通知,并對通知進行合并,避免用戶收到過多冗余通知,提高了用戶體驗,并降低了功耗。
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可穿戴設備的通知推送系統(tǒng),可包括:
查找模塊10,用于獲取可穿戴設備的通知,并在所述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沒有連接時,根據(jù)所述通知的類型,從預先建立的通知集合中的查找所述類型;其中,所述通知集合記錄需要緩存發(fā)送至外接設備的通知的類型;
所述可穿戴設備可以是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設備(如智能手環(huán)等),所述外接設備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所述通知可包括電量低通知、行程通知、運動量通知和鬧鐘通知等。
當所述可穿戴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一條通知需要推送給用戶時,若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不存在連接(例如,藍牙連接或WiFi連接等),可以先將通知緩存。在緩存前,可以先根據(jù)預設的類型,判斷通知是否可以緩存。判斷的方式可包括兩種:
一種是獲取各個類型的時效性參數(shù);其中,所述時效性參數(shù)是與各個類型的時效性相關聯(lián)的參數(shù),時效性是指在接收到對應通知后需要做出響應的時間段;將具有時效性的類型添加到所述通知集合。有的通知實時性較強,比如“某鬧鐘時間到”等,這類通知只有在通知發(fā)生時才有意義,不需要進行緩存。有的通知持續(xù)性較強,如“設備電量低”、“當天運動目標已達成”等,這類通知應該進行緩存??梢灶A先對所有通知的類型進行分類。
另一種可行的方案是,提供相應接口,讓用戶自由設定什么通知進行緩存,什么通知不需要緩存。在這種方案中,可以接收用戶對各個類型的選擇指令;將所述選擇指令對應的類型添加到所述通知集合。
通過上述方式,可以選擇性地對通知進行推送,即,對實時性較強的通知進行推送,對實時性較弱的通知不進行推送,從而有效過濾掉失效通知,減少通知推送的數(shù)量,避免了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建立連接之后大量通知突然涌入外接設備,從而提高了用戶體驗,同時能夠減小功耗。
添加模塊20,用于若查找到所述類型,將所述通知加入緩存列隊;
若查找到所述類型,則表明對應的通知是需要推送的通知,此時,可以將該通知加入緩存隊列;若未查找到所述類型,則表明對應的通知不是需要推送的通知,此時,可以將該通知丟棄,或者將該通知保存一段時間,但不進行推送,以便用戶查看,一段時間過后,再刪除該通知。
推送模塊30,用于當檢測到所述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的連接時,將所述緩存列隊中的通知推送至所述外接設備。
在推送前,還可以進一步對所述緩存列隊中的通知進行處理,以便進一步提高推送效果。處理的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第一種處理方式是對緩存列隊中的關聯(lián)通知進行合并。在該方式中,可以獲取內(nèi)容具有相關性的關聯(lián)通知;將所述緩存列隊中的關聯(lián)通知進行合并;將合并后的通知推送至所述外接設備。例如,當可穿戴設備電量低于20%時,可產(chǎn)生一條“電量低于20%”的通知。若此時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沒有連接,可將該通知進行緩存。一段時間后,當可穿戴設備電量低于10%時,可產(chǎn)生一條“電量低于10%”的通知。若此時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沒有連接,可將該通知進行緩存。在推送前,可以將上述兩條電量通知合并為一條通知進行推送。又例如,當可穿戴設備檢測到用戶當前的運動量為10000步時,可以產(chǎn)生一條“步數(shù)達到10000步”的通知。若此時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沒有連接,可將該通知進行緩存。一段時間后,當可穿戴設備檢測到用戶當前的運動量為20000步時,可以產(chǎn)生一條“步數(shù)達到20000步”的通知。若此時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之間沒有連接,可將該通知進行緩存。在推送前,可以將上述兩條步數(shù)通知合并為一條通知進行推送。
可以為緩存列隊中的各個通知添加用于分類的標記位;獲取緩存列隊中的各個通知對應的內(nèi)容,將內(nèi)容相同的通知合并為一條通知;將內(nèi)容不同,但標記位相同的通知合并為一條通知。例如對于8個bit的標記位,最多可表示八種通知,預設最低bit表示電量低通知,倒數(shù)第二bit表示來電提醒,則標記位為“0x03”時表示了電量低通知以及來電提醒通知。注意,對于通知合并的方案,有很多種具體的實現(xiàn)方法,此處只列出其中一種。
第二種處理方式是對所述緩存列隊中的無意義通知進行過濾。具體地,可以獲取與所述通知相關聯(lián)的所述可穿戴設備的運行狀態(tài);從所述緩存列隊中過濾掉與所述運行狀態(tài)不匹配的通知;在過濾完成之后,將所述緩存列隊中的通知推送至所述外接設備。所述運行狀態(tài)可以是“正在充電”的狀態(tài)、可穿戴設備的當前內(nèi)存容量狀態(tài)和/或當前時間狀態(tài)等。例如,若緩存列隊中存在一條表示“電量低,應當進行充電”的通知,但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恢復連接時,可穿戴設備正在進行充電,則上述“電量低,應當進行充電”的通知可視為無意義通知;又例如,若緩存列隊中存在一條表示可穿戴設備“剩余存儲空間不足”的通知,但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恢復連接時,用戶正在對可穿戴設備的內(nèi)容容量進行清理,則上述“剩余存儲空間不足”的通知可視為無意義通知??蓪⒃摕o意義通知從緩存列隊中移除,無需推送至外接設備。
第三種處理方式是對緩存列隊中的失效通知進行過濾。具體地,可以獲取所述可穿戴設備的實時運行參數(shù);從所述緩存列隊中過濾掉內(nèi)容與所述實時運行參數(shù)不匹配的通知;過濾完成之后,將所述緩存列隊中的通知推送至所述外接設備。所述實時運行參數(shù)可以是電量參數(shù)、內(nèi)存容量參數(shù)等。例如,若緩存列隊中存在一條表示“電量低,應當進行充電”的通知,但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恢復連接時,電量已經(jīng)恢復至正常電量水平,則上述“電量低,應當進行充電”的通知可視為失效通知。又例如,若緩存列隊中存在一條表示可穿戴設備“剩余存儲空間不足”的通知,但可穿戴設備與外接設備恢復連接時,可穿戴設備的內(nèi)存容量已經(jīng)恢復至正常內(nèi)容容量,則上述“剩余存儲空間不足”的通知可視為失效通知。可將該失效通知從緩存列隊中移除,無需推送至外接設備。
經(jīng)過上述一種或多種處理之后,可將緩存列隊中的通知推送至外接設備。用戶可以直接在外接設備上查看通知。
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用戶的手機沒有打開藍牙,智能手環(huán)檢測到用戶長時間久坐,震動提醒用戶起身活動并將該條通知緩存。緊接著,手環(huán)電量小于20%,手環(huán)再次震動提醒用戶充電并將這條通知緩存。下次用戶打開手機的藍牙時,藍牙連通瞬間手環(huán)將兩條緩存的通知合并后發(fā)給手機,手機接收后彈出通知“您已長時間沒有活動,該起來走走啦,另外您的手環(huán)該充電啦”。
在另一個具體實施例中,用戶的手機沒有打開藍牙,智能手環(huán)檢測到用戶長時間久坐,震動提醒用戶起身活動并將該條通知緩存。緊接著,手環(huán)電量小于20%,手環(huán)再次震動提醒用戶充電并將這條通知緩存。此時如果用戶起身活動,則緩存的久坐提醒通知被刪除,下次恢復藍牙連接時,用戶只收到電量低的通知“您的手環(huán)電量低,請充電”。
本發(fā)明的可穿戴設備的通知推送系統(tǒng),在沒有藍牙連接時,對發(fā)生的通知進行篩選,將符合條件的加入緩存區(qū),且根據(jù)實際情況動態(tài)的篩選緩存區(qū)中的通知。在手機連接時,將緩存區(qū)中的通知進行合并,再推送給用戶。一方面保證用戶不會因為藍牙斷開而漏收通知,一方面過濾了失效的通知,并對通知進行合并,避免用戶收到過多冗余通知,提高了用戶體驗,并降低了功耗。
本發(fā)明的可穿戴設備的通知推送系統(tǒng)與本發(fā)明的可穿戴設備的通知推送方法一一對應,在上述可穿戴設備的通知推送方法的實施例闡述的技術特征及其有益效果均適用于可穿戴設備的通知推送系統(tǒng)的實施例中,特此聲明。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