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線耳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無線耳機的充電盒和適配該充電盒的無線耳機。
背景技術:
無線耳機在各種場合得到越來越頻繁的使用,單次使用時間也越來越長。無線耳機大都內(nèi)部自帶電源,然而其自帶電源一般容量有限,因此,需要給無線耳機充電,一般采用專用充電盒對無線耳機進行充電。
目前,無線耳機充電盒常見的結(jié)構為卡扣固定,一般通過按壓無線耳機將其壓入充電盒,借助卡扣和卡槽的配合將無線耳機收納至充電盒內(nèi)并進行收緊固定。這種采用卡扣固定方式的充電盒存在接觸不良的弊端,且長期壓入操作,無線耳機易變形、外觀和卡扣部位易磨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無線耳機的充電盒和無線耳機,以解決現(xiàn)有充電盒固定方式接觸不良、長期壓入操作導致的無線耳機變形、外觀和卡口部位易磨損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無線耳機的充電盒,包括:充電盒下殼、具有充電電池的電路板、連接器、永久磁鐵和無線耳機座;
無線耳機座上設置有與無線耳機外形適配的耳機容納槽,耳機容納槽上設置有用于透過連接器的第一通孔;
無線耳機座固定在充電盒下殼上,并與充電盒下殼圍成一個安裝空間;
電路板設置在所述安裝空間內(nèi)部,并固定在充電盒下殼上;
連接器設置在所述電路板上,并透過所述第一通孔與收納在耳機容納槽中的無線耳機電連接,以利用電路板上的充電電池對無線耳機充電;
永久磁鐵環(huán)繞所述連接器固定在無線耳機座內(nèi),用于磁力吸緊無線耳機,將無線耳機固定收納于耳機容納槽中。
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無線耳機,該無線耳機與上述實施例中的充電盒適配,該無線耳機包括:耳機下殼、吸磁件、主機電路板、接電線柱和耳機上蓋;
耳機下殼上設置有用于透過接電線柱的第二通孔,以及設置有與吸磁件配合的第二卡槽,耳機下殼和耳機上蓋圍成一個安裝空間;
吸磁件過盈卡合在第二卡槽中,用于配合充電盒中的永久磁鐵形成吸引力;
主機電路板設置在安裝空間的內(nèi)部;
接電線柱與主機電路板電連接,并透過第二通孔與充電盒中的連接器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充電盒中設計連接器和圍繞連接器的永久磁鐵,在無線耳機中設置吸磁件和接電線柱,在需要對無線耳機充電時,只需將無線耳機輕輕放入充電盒的無線耳機座中,永久磁鐵自動對吸磁件產(chǎn)生吸引力,將無線耳機拉緊收納于充電盒內(nèi),并借助與無線耳機外形適配的耳機容納槽對無線耳機定位,此時,充電盒中的連接器接觸無線耳機上的接電線柱,即可由充電盒對無線耳機進行充電,充電操作簡單;且無需外部用力,僅利用充電盒本身的永久磁鐵即可準確定位并拉緊無線耳機,減少了無線耳機與充電盒間的摩擦損傷,避免磨損無線耳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耳機收納在充電盒中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耳機收納在充電盒中的半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耳機的充電盒的爆炸圖;
圖4為圖3中無線耳機座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5為圖3中位于電路板上的連接器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耳機的爆炸圖;
圖中:1、充電盒下殼;11、USB接口;12、控制按鈕;2、連接器;3、永久磁鐵;4、無線耳機座;41、耳機容納槽;42、第一通孔;43、第一卡槽;44、手指位;5、充電盒上蓋;51、取物開口;6、電路板;61、第一充電電池;7、耳機下殼;71、第二通孔;72、第二卡槽;8、吸磁件;9、接電線柱;10、耳機上蓋;101、柔性電路板;102、主機電路板;103、第二充電電池。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耳機收納在充電盒中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耳機收納在充電盒中的半剖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耳機的充電盒的爆炸圖,圖4為圖3中無線耳機座的結(jié)構示意圖,圖5為圖3中位于電路板上的連接器的示意圖。
參考圖1-4,該無線耳機的充電盒包括:充電盒下殼1、具有第一充電電池61的電路板6、連接器2、永久磁鐵3和無線耳機座4。
無線耳機座4上設置有與無線耳機外形適配的耳機容納槽41,利用該耳機容納槽41收納無線耳機,耳機容納槽41上設置有用于透過連接器2的第一通孔42。
無線耳機座4固定在充電盒下殼1上,并與充電盒下殼1圍成一個安裝空間;電路板6設置在安裝空間內(nèi)部,并固定在充電盒下殼1上;連接器2焊錫在電路板6上,并透過第一通孔42與收納在耳機容納槽41中的無線耳機電連接,以利用電路板6上的第一充電電池61對無線耳機充電,例如利用充電盒的第一充電電池61對無線耳機的第二充電電池103進行充電。
永久磁鐵3環(huán)繞連接器2固定在無線耳機座4內(nèi),用于磁力吸緊無線耳機,將無線耳機固定收納于耳機容納槽41中。
本實施例中的永久磁鐵通過過盈卡合的方式固定在無線耳機座中。如圖2所示,無線耳機座4中還設置有第一卡槽43,永久磁鐵3過盈卡合在第一卡槽43中,實現(xiàn)永久磁鐵3的固定安裝。
本實施例通過在充電盒中設計連接器和圍繞連接器的永久磁鐵,在需要對無線耳機充電時,只需將無線耳機輕輕放入充電盒的無線耳機座中即可進行充電,充電操作簡單;且無需外部用力,僅利用充電盒本身的永久磁鐵即可準確定位并收納無線耳機,減少了無線耳機與充電盒間的摩擦損傷,避免磨損無線耳機。
如圖1或圖4所示,耳機容納槽41的兩側(cè)設置有手指位44,利用該手指位將無線耳機從耳機容納槽中取出。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中,無線耳機可嵌入在耳機容納槽中。具體地,當無線耳機收納在耳機容納槽中時,耳機容納槽的表面與無線耳機的上表面齊平,或耳機容納槽的表面高于無線耳機的上表面。
如圖2所示,示例性地,耳機容納槽41的表面與無線耳機的耳機上殼10的上表面齊平,使無線耳機完全收納在耳機容納槽中,保證無線耳機充電的穩(wěn)定性。
在本實施例的另一個優(yōu)選方案中,參考圖3所示,充電盒下殼1設置有USB接口11,USB接口11與電路板6電連接,電路板6上焊錫有第一充電電池61,利用該USB接口可對電路板上的第一充電電池61充電。
由于無線耳機可能為具有立體聲效果的雙無線耳機,因此,在本實施例的另一個優(yōu)選方案中,無線耳機座4上相對設置兩個耳機容納槽41,每個耳機容納槽41中收納一個無線耳機。
在本實施例的另一個優(yōu)選方案中,如圖5所示,電路板6上設置有三組連接器2,其中兩組連接器2用于與無線耳機的正負極連接,或用于與無線耳機的第二充電電池103的正負極連接,另一組連接器2用于與無線耳機通信;本實施例優(yōu)選地,每個連接器均為Pogo Pin連接器,以降低充電盒的重量和減小充電盒的體積。
參考圖2或圖3,本優(yōu)選方案中的充電盒下殼1還設置有控制按鈕12,用于控制電路板6的通信模塊,實現(xiàn)對充電盒的通信控制。
在本實施例的另一個優(yōu)選方案中,如圖3所示,充電盒還包括充電盒上蓋5,充電盒上蓋5上設置有與耳機容納槽41適配的取物開口51,充電盒上蓋5可旋轉(zhuǎn)地設置在無線耳機座4上,其中本實施例中的充電盒上蓋5不可拆卸,即充電盒上蓋5與無線耳機座不可分離。
旋轉(zhuǎn)充電盒上蓋5,在充電盒上蓋的取物開口51正對耳機容納槽41時,打開充電盒,露出收納在耳機容納槽中的無線耳機;在充電盒上蓋5覆蓋耳機容納槽41時,關閉充電盒。
本優(yōu)選方案在無線耳機座上設置可旋轉(zhuǎn)的充電盒上蓋,通過旋轉(zhuǎn)充電盒上蓋即可打開、關閉充電盒,相比于傳統(tǒng)的按壓開閉方式,本實施例的方案具有結(jié)構簡單、操作新穎的優(yōu)點。
綜上,本實施例提供的充電盒至少具有以下優(yōu)勢:
1、通過在充電盒中設計連接器和圍繞連接器的永久磁鐵,在需要對無線耳機充電時,無需外部用力,僅利用充電盒本身的永久磁鐵即可準確定位并收納無線耳機,減少了無線耳機與充電盒間的摩擦損傷,避免磨損無線耳機。
2、在需要對無線耳機充電時,只需將無線耳機輕輕放入充電盒的無線耳機座中即可進行充電,充電操作簡單。
3、通過旋轉(zhuǎn)充電盒上蓋即可打開、關閉充電盒,相比于傳統(tǒng)的按壓開閉方式,操作新穎。
4、通過將無線耳機座固定在充電盒下殼上,將充電盒上蓋可旋轉(zhuǎn)地設置在無線耳機座,以及將電路板、連接器和永久磁鐵設置在無線耳機座和充電盒下殼圍成的安裝空間內(nèi),形成本實施例的充電盒,本實施例的充電盒具有結(jié)構簡單、體積小,便于攜帶的優(yōu)勢。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耳機的爆炸圖,如圖6所示,該無線耳機與本實施例中的充電盒適配,該無線耳機包括:耳機下殼7、吸磁件8、主機電路板102、接電線柱9和耳機上蓋10;
耳機下殼7上設置有用于透過接電線柱9的第二通孔71,以及設置有與吸磁件8配合的第二卡槽72,耳機下殼7和耳機上蓋10圍成一個安裝空間;
吸磁件8過盈卡合在第二卡槽72中,用于配合充電盒中的永久磁鐵形成吸引力;
主機電路板102設置在安裝空間的內(nèi)部,主機電路板102上焊錫有第二充電電池103,接電線柱9與主機電路板102電連接,并透過第二通孔71與充電盒中的連接器2電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吸磁件可以為不銹鋼鐵片,也可以為永久磁鐵。
進一步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無線耳機為采用無線通信方式的耳機,例如,本實施例中的無線耳機可以為藍牙耳機。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中,如圖6所示,無線耳機還包括與主機電路板102連接的柔性電路板101,接電線柱9通過柔性電路板101與主機電路板102電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無線耳機可以為具有立體聲的雙無線耳機。
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在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樣對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項或相似項進行區(qū)分,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樣并不對數(shù)量和執(zhí)行次序進行限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教導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行其他的改進或變形。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上述的具體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