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攝像頭模組技術領域,更為具體的說,涉及一種線路結構、攝像頭模組及智能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智能終端的適用領域在不斷擴大。并且,隨著全球網絡覆蓋使世界快速步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日常工作、生活與網絡越來越緊密,使得智能終端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智能終端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用戶的關注,其中,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個種類的智能終端成為備受消費者青睞的電子產品。一般的,智能終端均包括有一攝像頭模組,現有的攝像頭模組結構復雜,且制作難度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線路結構、攝像頭模組及智能終端,通過將第一側線路板折疊至主線路板上,即能鎖定攝像頭模組的感應元件和鏡頭,不僅降低了制作難度,而且省去了現有攝像頭模組的鏡頭座結構;并且,通過設置主線路板和第一側線路板的方式擴大了布線范圍,進而能夠有效降低線路結構厚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線路結構,應用于攝像頭模組,所述線路結構包括:
主線路板,所述主線路板設置有感應搭載區(qū)域;
以及,第一側線路板,所述第一側線路板設置有鏡頭搭載通孔,所述第一側線路板位于所述主線路板任意一側,且所述第一側線路板與所述主線路板之間通過柔性線路電連接。
可選的,所述線路結構還包括:
第二側線路板,所述第二側線路板設置有感應鎖定通孔,所述第二側線路板位于所述主線路板任意一側,且所述第二側線路板與所述主線路板之間通過柔性線路電連接。
可選的,所述第一側線路板和第二側線路板分別位于所述主線路板的不同側。
可選的,所述第一側線路板和第二側線路板分別位于所述主線路板的同一側。
相應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攝像頭模組,所述攝像頭模組包括上述的線路結構。
可選的,所述線路結構包括所述主線路板和第一側線路板;
所述攝像頭模組包括感應元件和鏡頭,所述感應元件包括有傳感器和封裝于所述傳感器上的濾光片;
其中,所述感應元件設置于所述主線路板的感應搭載區(qū)域,所述第一側線路板折疊至所述感應元件背離所述主線路板一側、且將所述感應元件鎖定至所述主線路板和第一側線路板之間,所述濾光片位于所述傳感器背離所述主線路板一側;
以及,所述鏡頭搭載至所述第一側線路板的鏡頭搭載通孔而被鎖定。
可選的,所述線路結構包括所述主線路板、第一側線路板和第二側線路板;
所述攝像頭模組包括傳感器、濾光片和鏡頭;
其中,所述傳感器設置于所述主線路板的感應搭載區(qū)域,所述第二側線路板折疊至所述傳感器背離所述主線路板一側、且將所述傳感器鎖定至所述主線路板和第二側線路板之間;
所述濾光片設置于所述第二側線路板背離所述主線路板一側;
所述第一側線路板折疊至所述濾光片背離所述主線路板一側、且將所述濾光片鎖定至所述第二側線路板和第一側線路板之間;
以及,所述鏡頭搭載至所述第一側線路板的鏡頭搭載通孔而被鎖定。
相應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智能終端,所述智能終端包括上述的攝像頭模組。
可選的,所述智能終端為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以下優(yōu)點: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線路結構、攝像頭模組及智能終端,所述線路結構包括:主線路板,所述主線路板設置有感應搭載區(qū)域;以及,第一側線路板,所述第一側線路板設置有鏡頭搭載通孔,所述第一側線路板位于所述主線路板任意一側,且所述第一側線路板與所述主線路板之間通過柔性線路電連接。由上述內容可知,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在制作攝像頭模組時,待感應元件搭載至主線路板上后,通過將第一側線路板折疊至主線路板上后搭載鏡頭,即能鎖定攝像頭模組的感應元件和鏡頭,不僅降低了制作難度,而且省去了現有攝像頭模組的鏡頭座結構;并且,通過設置主線路板和第一側線路板的方式擴大了布線范圍,進而能夠有效降低線路結構厚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線路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線路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線路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感應元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正如背景技術所述,隨著全球網絡覆蓋使世界快速步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日常工作、生活與網絡越來越緊密,使得智能終端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智能終端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用戶的關注,其中,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個種類的智能終端成為備受消費者青睞的電子產品。一般的,智能終端均包括有一攝像頭模組,現有的攝像頭模組結構復雜,且制作難度較高。
基于此,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線路結構、攝像頭模組及智能終端,通過將第一側線路板折疊至主線路板上,即能鎖定攝像頭模組的感應元件和鏡頭,不僅降低了制作難度,而且省去了現有攝像頭模組的鏡頭座結構;并且,通過設置主線路板和第一側線路板的方式擴大了布線范圍,進而能夠有效降低線路結構厚度。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具體結合圖1至圖4對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
參考圖1所示,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線路結構的結構示意圖,應用于攝像頭模組,所述線路結構包括:
主線路板100,所述主線路板100設置有感應搭載區(qū)域110;
以及,第一側線路板200,所述第一側線路板200設置有鏡頭搭載通孔210,所述第一側線路板200位于所述主線路板100任意一側,且所述第一側線路板200與所述主線路板100之間通過柔性線路電連接。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線路結構還包括與主線路板電連接的連接器,其中,連接器可以通過柔性線路與主線路板電連接。
由上述內容可知,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在制作攝像頭模組時,待感應元件搭載至主線路板上后,通過將第一側線路板折疊至主線路板上后搭載鏡頭,即能鎖定攝像頭模組的感應元件和鏡頭,不僅降低了制作難度,而且省去了現有攝像頭模組的鏡頭座結構;并且,通過設置主線路板和第一側線路板的方式擴大了布線范圍,進而能夠有效降低線路結構厚度。
參考圖2所示,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線路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所述線路結構還包括:
第二側線路板300,所述第二側線路板設置300有感應鎖定通孔310,所述第二側線路板300位于所述主線路板100任意一側,且所述第二側線路板300與所述主線路板100之間通過柔性線路電連接。
在本申請另一實施例中,參考圖2所示,本申請?zhí)峁┑乃龅谝粋染€路板200和第二側線路板300可以分別位于所述主線路板200的不同側。
此外,參考圖3所示,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線路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所述第一側線路板200和第二側線路板300還可以分別位于所述主線路板100的同一側。
相應的,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攝像頭模組,所述攝像頭模組包括上述任意一實施例提供的線路結構。下面結合攝像頭模組對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線路結構進行更為詳細的描述。
在本申請一實施例中,攝像頭模組包括有一感應元件,且感應元件可以為傳感器和濾光片的一體結構。參考圖4所示,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感應元件的結構示意圖,其中,感應元件包括有傳感器410,以及,封裝于所述傳感器410上的濾光片。相較于現有的玻璃和傳感器的封裝結構,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感應元件通過濾光片替代玻璃作為封裝結構,在保證了攝像頭模組具有濾光和圖像感應的基礎上,無需在制作攝像頭過程中單獨搭載濾光片這一結構,不僅降低了成本,且減少了制作步驟,降低了制作難度。
在上述感應元件的基礎上,結合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線路結構,能夠進一步減少制作攝像頭模組的步驟,降低制作難度和成本。具體的,本申請一實施例提供的所述線路結構包括所述主線路板和第一側線路板(如圖1中所示線路結構);
所述攝像頭模組包括感應元件和鏡頭,所述感應元件包括有傳感器和封裝于所述傳感器上的濾光片;
其中,所述感應元件設置于所述主線路板的感應搭載區(qū)域,所述第一側線路板折疊至所述感應元件背離所述主線路板一側、且將所述感應元件鎖定至所述主線路板和第一側線路板之間,所述濾光片位于所述傳感器背離所述主線路板一側;
以及,所述鏡頭搭載至所述第一側線路板的鏡頭搭載通孔而被鎖定。
即,上述攝像頭模組采用圖1所示的線路結構,在采用圖1中所示線路結構及上述提供的感應元件和鏡頭制作攝像頭模組時,首先將感應元件(傳感器和濾光片一體化的元件)設置于主線路板的感應元件搭載區(qū)域,而后由于柔性線路的可彎折性,將第一側線路板折疊至感應元件背離主線路板的一側,通過第一側線路板和主線路板將感應元件鎖定于兩者之間;最后,將鏡頭設置在第一側線路板的鏡頭搭載通孔內進行鎖定,最終制作成攝像頭模組,該制作過程簡單,能夠有效節(jié)省人力和物力資源。
此外,在本申請另一實施例中,本申請?zhí)峁┑木€路結構還可以與分開的傳感器和濾光片一起進行制作攝像頭模組,具體的,所述線路結構包括所述主線路板、第一側線路板和第二側線路板;
所述攝像頭模組包括傳感器、濾光片和鏡頭;
其中,所述傳感器設置于所述主線路板的感應搭載區(qū)域,所述第二側線路板折疊至所述傳感器背離所述主線路板一側、且將所述傳感器鎖定至所述主線路板和第二側線路板之間;
所述濾光片設置于所述第二側線路板背離所述主線路板一側;
所述第一側線路板折疊至所述濾光片背離所述主線路板一側、且將所述濾光片鎖定至所述第二側線路板和第一側線路板之間;
以及,所述鏡頭搭載至所述第一側線路板的鏡頭搭載通孔而被鎖定。
即,上述攝像頭模組采用圖2或圖3所示的線路結構,在采用圖2或圖3所示線路結構及上述提供的傳感器、濾光片和鏡頭制作攝像頭模組時,首先將傳感器設置于主線路板的感應元件搭載區(qū)域,而后由于柔性線路的可彎折性,將第二側線路板折疊至傳感器背離主線路板一側,通過第二側線路板和主線路板將傳感器鎖定于兩者之間;而后,在第二側線路板上搭載濾光片,且將第一側線路板折疊至濾光片背離主線路板一側,通過第一側線路板和第二側線路板將濾光片鎖定至兩者之間;最后,將鏡頭設置在第一側線路板的鏡頭搭載通孔內進行鎖定,最終制作成攝像頭模組,該制作過程簡單,能夠有效節(jié)省人力和物力資源。
相應的,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智能終端,所述智能終端包括上述任意一實施例的攝像頭模組。
可選的,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所述智能終端可以為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對此本申請不做具體限制。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線路結構、攝像頭模組及智能終端,所述線路結構包括:主線路板,所述主線路板設置有感應搭載區(qū)域;以及,第一側線路板,所述第一側線路板設置有鏡頭搭載通孔,所述第一側線路板位于所述主線路板任意一側,且所述第一側線路板與所述主線路板之間通過柔性線路電連接。由上述內容可知,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在制作攝像頭模組時,待感應元件搭載至主線路板上后,通過將第一側線路板折疊至主線路板上后搭載鏡頭,即能鎖定攝像頭模組的感應元件和鏡頭,不僅降低了制作難度,而且省去了現有攝像頭模組的鏡頭座結構;并且,通過設置主線路板和第一側線路板的方式擴大了布線范圍,進而能夠有效降低線路結構厚度。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fā)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fā)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