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小區(qū)環(huán)境中的用戶平面數據傳輸的方法及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說明】在小小區(qū)環(huán)境中的用戶平面數據傳輸的方法及裝置
[0001] 摶術厭域
[0002]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終端在與宏小區(qū)及小小區(qū)多重連接的小小區(qū)環(huán)境中的用戶平面 數據(User'splaindata)傳輸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0003] 隨著通信系統的發(fā)展,如企業(yè)及個人等的消費者可使用非常多種的無線終端器。
[0004] 目前的 3GPP系列的LTE(LongTermEvolution)、LTE_A(LTEAdvanced)等的移動 通信系統不僅要求以語音為主的服務,還要求開發(fā)能夠傳輸接收無線數據等多種的數據的 高速大容量的通信系統。
[0005] 為這種高速大容量的通信系統,要求開發(fā)利用小型小區(qū)能夠提高終端的容量的技 術。
[0006] 并且,宏小區(qū)基站與小小區(qū)基站通過非理想回程連接的環(huán)境中,終端為通過小小 區(qū)傳輸用戶平面數據,要求建立小小區(qū)及無線承載(Bearer)。
[0007] 此時,宏小區(qū)基站和終端要求執(zhí)行用于對小小區(qū)進行添加/修改或者對配置于提 供小小區(qū)的基站的無線承載進行添加/修改等設定的步驟。
【發(fā)明內容】
[0008] 本發(fā)_要解決的摶術問題
[0009] 根據上述的要求,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終端在小小區(qū)的環(huán)境下為了傳輸用戶平面數據 而對小小區(qū)及/或數據無線承載進行添加/修改的方法及裝置。
[0010] 并且,本發(fā)明要提供一種第一基站控制對終端的小小區(qū)進行添加/修改及/或對 配置于小小區(qū)的無線承載進行添加/修改等的步驟的方法及裝置。
[0011] 摶術方案
[0012]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第一基站控制終端的用戶平面數據傳 輸的方法,其包括:基于選自第一基站的負荷信息及測量報告信息中的至少一個以上的信 息來選擇通過第二基站構成的無線承載,從而確定用戶平面數據傳輸的步驟;向第二基站 傳輸承載建立請求消息的步驟;從第二基站接收承載建立響應消息的步驟;以及向終端傳 輸含有選自對于與第二基站相關聯的小區(qū)的小區(qū)標識信息、第二基站小區(qū)索引信息及通過 第二基站構成的數據無線承載信息中的至少一個以上的信息的上層信令的步驟。
[0013] 并且,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終端控制用戶平面數據傳輸的方法,其包括:從第一基站接 收含有選自對于與第二基站相關聯的小區(qū)的小區(qū)標識信息、第二基站小區(qū)索引信息及通過 第二基站構成的數據無線承載信息中的至少一個以上的信息的上層信令的步驟;基于上層 信令添加或者修改與第二基站相關聯的小區(qū),并構成用于傳輸用戶平面數據的數據無線承 載的步驟。
[0014] 并且,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控制終端的用戶平面數據傳輸的第一基站,其包括:控制 部,其基于第一基站的負荷信息及測量報告信息中的至少一個以上的信息來選擇通過第二 基站構成的無線承載,從而確定用戶平面數據傳輸;傳輸部,其向第二基站傳輸承載建立請 求消息;接收部,其從第二基站接收承載建立響應消息;以及傳輸部,其向終端傳輸含有選 自對于與第二基站相關聯的小區(qū)的小區(qū)標識信息、第二基站小區(qū)索引信息及通過第二基站 構成的數據無線承載信息中的至少一個以上的信息的上層信令。
[0015] 此外,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控制用戶平面數據傳輸的終端,其包括:接收部,其從第一 基站接收含有選自對于與第二基站相關聯的小區(qū)的小區(qū)標識信息、第二基站小區(qū)索引信息 及通過第二基站構成的數據無線承載信息中的至少一個以上的信息的上層信令;控制部, 其基于上層信令添加或者修改與第二基站相關聯的小區(qū),并構成用于傳輸用戶平面數據的 數據無線承載。
[0016] 有益效果
[0017] 應用本發(fā)明時,具有提供終端為通過小小區(qū)基站傳輸用戶平面數據而對小小區(qū)及 /或數據無線承載進行添加/修改的方法及裝置的效果。
[0018] 并且,應用本發(fā)明時,具有提供宏小區(qū)基站控制對終端的小小區(qū)進行添加/修改 及/或對配置于小小區(qū)的無線承載進行添加/修改等的步驟的方法及裝置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19] 圖1是圖示本發(fā)明能夠適用的網絡結構場景的一例的附圖。
[0020] 圖2是圖示通過本發(fā)明能夠適用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接口(interface)的用 戶數據傳輸模式的一例的附圖。
[0021] 圖3是圖示通過本發(fā)明能夠適用的第二基站的接口的用戶數據傳輸模式的一例 的附圖。
[0022]圖4是圖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基站及終端的操作(吾馬)的信號圖。
[0023] 圖5是圖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基站及終端的操作的信號圖。
[0024] 圖6是圖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的基站及終端的操作的信號圖。
[0025] 圖7是圖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的基站及終端的操作的信號圖。
[0026] 圖8是圖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附圖。
[0027] 圖9是圖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的終端的操作的附圖。
[0028] 圖10是對通過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基站的接口的用戶平面數據傳輸協議的結構的 一例進行圖示的附圖。
[0029] 圖11是對通過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基站的接口的用戶平面數據傳輸協議的結構的 另一例進行圖示的附圖。
[0030] 圖12是對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層(Layer2)結構的一例進行 圖示的附圖。
[0031] 圖13是對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層(Layer2)結構的另一例進 行圖示的附圖。
[0032] 圖14是對根據本發(fā)明的終端的第二層(Layerf)結構的一例進行圖示的附圖。
[0033] 圖15是對根據本發(fā)明的終端的第二層(Layerf)結構的另一例進行圖示的附圖。
[0034] 圖16是對根據本發(fā)明的終端的第二層(Layerf)結構的又一例進行圖示的附圖。
[0035] 圖17圖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的基站的結構的附圖。
[0036] 圖18圖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的終端的結構的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7] 以下,將通過例示性的附圖對本發(fā)明的部分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應當注意,在對 各個附圖的構成要素賦予符號標記的過程中,對于相同構成要素而言,即使在不同附圖上 表示,也盡可能的使用相同的符號。此外,對本發(fā)明進行說明時,如果判斷為對相關的已知 結構或功能的詳細說明可能會使本發(fā)明的主旨混淆時,可以省略對此的詳細說明。
[0038] 本發(fā)明中的無線通信系統為了提供如語音、數據包等的多種通信服務而被廣泛 布置。無線通信系統包括用戶終端(UserEquipment,UE)及基站(BaseStation,BS,或 者eNB)。在本說明書中的用戶終端是指無線通信中的終端的一種廣義概念,因此應解釋為 不僅包括WCDMA及LTE、HSPA等中的用戶設備(UserEquipment,UE),而且還包括GSM中 的移動電臺(MobileStation,MS)、用戶終端(UserTerminal,UT)、用戶站(Subscriber Station,SS)、無線設備(wirelessdevice)等。
[0039] 基站或小區(qū)(cell) -般是指與用戶終端進行通信的站(station),也可以說成節(jié) 點-B(Node-B)、eNB(evolvedNode-B)、扇區(qū)(Sector)、站點(Site)、基站收發(fā)系統(Base TransceiverSystem,BTS)、接入點(Accesspoint)、中繼節(jié)點(RelayNode)、RRH(Remote RadioHead)、RU(RadioUnit)等的其它術語。
[0040] 即本說明書中的基站或小區(qū)(cell)應被解釋為表示CDM中的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WCDMA的NodeB、LTE中的eNB或者扇區(qū)(站點)等覆蓋的部 分區(qū)域或者表現出的功能的廣義的含義,并且是全部包括特大小區(qū)(megacell)、宏小區(qū) (macrocell)、微小區(qū)(microcell)、微微小區(qū)(picocell)、毫微微小區(qū)(femtocell)及中繼 節(jié)點(relaynode)、RRH、RU通信范圍等多種覆蓋區(qū)域的含義。
[0041] 本說明書中的用戶終端和基站作為用于實現本說明書中記載的技術或技術思想 的兩種傳輸接收主體而以廣義的含義來使用,并不由特定術語或單詞所限定。本說明書 中的用戶終端和基站作為用于實現本說明書中記載的技術或技術思想的兩種(上行鏈路 (Uplink)或下行鏈路(Downlink))傳輸接收主體而以廣義的含義來使用,并不由特定術語 或單詞所限定。其中,上行鏈路(Uplink,UL,或上行)是指通過用戶終端向基站傳輸接收 數據的方式,下行鏈路(Downlink,DL,或下行)是指通過基站向用戶終端傳輸接收數據的 方式。
[0042] 對于適用于無線通信系統的多址接入方式沒有特別限制。可以使用如碼分多址 接入方式(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時分多址接入方式(Time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MA)、頻分多址接入方式(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 FDMA)、正交頻分多址接入方式(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 0FDMA)、0FDM-FDMA、0FDM-TDMA、0FDM-CDMA等的多種多址接入方式。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能夠 適用于通過GSM、WCDMA、HSPA進化為LTE及LTE-advanced的異步無線通信和進化為CDMA、 CDMA-2000及UMB的同步無線通信領域等的資源分配。本發(fā)明不能解釋為被特定的無線通 信領域限定或所限制,而應解釋為包括能夠適用本發(fā)明的思想的所有技術領域。
[0043] 上行鏈路傳輸及下行鏈路傳輸可以使用利用不同的時間進行傳輸的時分雙工 (TimeDivisionDuplex,TDD)方式,或者可以使用利用不同的頻率進行傳輸的頻分雙工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方式。
[0044] 并且,如LTE、LTE-A等的系統中是以單個載波或載波對為基準構成上行鏈路和 下行鏈路,從而構成規(guī)格。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通過如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Physicsl DownlinkControlChannel,PDCCH)、物理控制格式指不信道(PhysicalControlFormat IndicatorChannel,PCFICH)、物理混合ARQ指不信道(PhysicalHybridARQ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上行鏈路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PUCCH)等 的控制信道而傳輸控制信息,并由如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Shared ChanneUDSCH)、物理上行鏈路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PUSCH)等的 數據信道構成,從而傳輸數據。
[0045] 本說明書中的小區(qū)(cell)還可以是指具有傳輸接收點傳輸的信號的覆蓋范圍或 者傳輸接收點(transmissionpoint或transmission/receptionpoint)接收的信號的覆 蓋范圍的成員載波(componentcarrier)、該傳輸接收點本身。
[0046] 本說明書中的小區(qū)(cell)還可以是指具有從傳輸接收點傳輸的信號的覆蓋范圍 或者由傳輸接收點(transmissionpoint或transmission/receptionpoint)傳輸的信號 的覆蓋范圍的分量載波(componentcarrier)、該傳輸接收點本身。
[0047] 適用實施例的無線通信系統可以是通過兩個以上的傳輸接收點協作而傳輸信號 的協作多點傳輸接收系統(coordinatedmulti-pointtransmission/receptionSystem, CoMP系統)或協作多天線傳輸方式(coordinatedmulti-antennatransmissionsystem)、 協作多小區(qū)通信系統。CoMP系統可以至少包括兩個多重傳輸接收點和終端。
[0048] 多重傳輸接收點可以是基站或宏小區(qū)(macrocell,以下簡稱"eNB"),以及具有高 的傳輸功率或具有在宏小區(qū)區(qū)域內的低的傳輸功率的至少一個RRH,其中RRH通過光纜或 光纖維與eNB連接并被有線控制。
[0049] 以下,下行鏈路(downlink)是指從多重傳輸接收點向終端的通信或通信路徑,上 行鏈路(upnlink)是指從終端向多重傳輸接收點的通信或通信路徑。在下行鏈路中傳輸器 可以是多重傳輸接收點的一部分,接收器可以是終端的一部分。在上行鏈路中傳輸器可以 是終端的一部分,接收器可以是多重傳輸接收點的一部分。
[0050] 以下,可將信號通過如TOCCH、PUSCH、PDCCH及roSCH等的信道被傳輸接收的情況, 用"對PUCCH、PUSCH、PDCCH及H)SCH進行傳輸、接收"的方式進行表示。
[0051] 基站向終端執(zhí)行下行鏈路傳輸?;究梢詡鬏斢糜趩尾鬏敚╱nicast transmission)的主物理信道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Shared Channel,H)SCH)、以及接收H)SCH所需的調度等的下行鏈路控制信息和用于傳輸為在上 行鏈路數據信道中(例如,物理上行鏈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 PUSCH))進行傳輸的調度許可信息的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Control Channel,HXXH)。以下,可將通過各個信道傳輸接收信號的內容記載為"該信道被傳輸接 收"的形式。
[0052] 作為為應對移動流量激增的手段,可考慮使用低功率節(jié)點的小小區(qū)。低功率節(jié)點 與一般宏節(jié)點相比,其表示使用低傳輸(Tx)功率的節(jié)點。
[0053] 3GPPRelease11 之前的載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以下簡稱 "CA")技術 中可以通過使用作為在宏小區(qū)覆蓋范圍內地理上分散的天線的低功率RRH(RemoteRadio Head)來建立小小區(qū)。
[0054] 但是,為了適用上述的CA技術,宏小區(qū)和RRH小區(qū)在一個基站的控制下以能夠實 現調度的方式建立,為此在宏小區(qū)基站和RRH之間需要建立理想回程(idealbackhaul)。 理想回程是指使用如光纖(opticalfiber),視距(LineOfSight,LOS)微波(microwave) 等的專用點對點連接的、能表現出非常高的吞吐量(throughput)和非常小的延遲的回 程。與此相反,如xDSL(DigitalSubscriberLine,DSL,數字用戶線路)、非視距(Non LOS)微波的、表現出相對低的吞吐量(throughput)和較大的延遲的回程叫做非理想回程 (non-idealbackhaul)〇
[0055] 為向終端提供服務,多個服務小區(qū)通過上述的CA技術可以被聚合。即對于 RRC(RadioResourceControl)連接(connected)狀態(tài)的終端可構成多個服務小區(qū),并在宏 小區(qū)基站和RRH間建立理想的回程時,宏小區(qū)與RRH小區(qū)共同構成服務小區(qū),從而可向終端 提供服務。
[0056] 當CA技術被構件時,終端只可以與網絡具有一個RRC連接(connected)。
[0057] 在RRC連接(connection)建立(establishment) / 重建(re-establishment) / 切 換中一個服務小區(qū)提供非接入層(NonAccessStratum,NAS)移動性(mobility)信息(例 如,跟蹤區(qū)標識(TrackingAreaIdentity,TAI)),而在RRC連接(connection)重建 / 切換 中一個服務小區(qū)提供安全輸入(securityinput)。這種小區(qū)被稱為主小區(qū)(PrimaryCell, PCell)。PCell只能與切換程序一起進行變更。
[0058] 根據終端性能(capabilities),輔小區(qū)(SecondaryCells,SCells)可以與PCell 共同構成服務小區(qū)。SCells的添加(addition)和刪除(removal)通過RRC執(zhí)行。添加新 的SCells時,為了傳輸SCells的所有要求的系統信息而使用專用RRC信令。即在連接模 式(connectedmode)下,終端無需從SCell獲得直接播送(Broadcast)的系統信息。
[0059] 處理PCell和SCells的一個基站在物理層雖然具有相互不同的載波(DL/UL PCC:上行鏈路 / 下行鏈路主分量載波(Downlink/UplinkPrimaryComponentCarrier), 上行鏈路 / 下行鏈路輔分量載波(DL/ULSCC:Downlink/UplinkSecondaryComponent Carrier)),但只對媒體接入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MAC)層產生影響,而對于其 以上的第二(Layerf)層(RLC/roCP)而言,對在導入載波聚合技術之前的無線鏈路控制 (RadioLinkControl,以下簡稱"RLC")及分組數據匯聚協議(PacketDataConvergence Protocol,以下簡稱"H)CP")層不產生影響。即在RLC及H)CP層中無法區(qū)分CA操作。
[0060] 作為又一種小小區(qū)建立方法,與CA技術配置無關地,在現有宏基站層的覆蓋下可 建立補充性的低功率節(jié)點(例如,微微節(jié)點)。即是一種建立宏基站和微微基站的方法。隨 著小小區(qū)的建立增加,在這種異種網絡(heterogeneous)環(huán)境下的切換與僅由宏基站建立 的網絡環(huán)境相比顯著增加。因此,能夠增加網絡的信令負荷和由切換引起的潛在的無線鏈 路失?。╮adiolinkfailures) 〇
[0061] 如上所述,為了在現有移動通信網中使用載波聚合技術來建立小小區(qū),宏小區(qū)和 小小區(qū)應在一個基站的控制下進行調度。因此,存在要在宏小區(qū)基站和小小區(qū)基站之間建 立理想回程的問題。其會造成宏小區(qū)基站和小小區(qū)基站間的高的回程建立費用,并可成為 阻礙小小區(qū)擴散的因素。
[0062] 并且,微微基站形式的小小區(qū)建立與僅由宏小區(qū)建立的網絡相比會造成頻繁的切 換,從此可導致信令負荷增加和切換失敗增加等的問題。
[0063] 為了解決以上說明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移動通信網中的宏小 區(qū)基站和小小區(qū)基站之間由非理想的回程建立的環(huán)境中,為了在宏小區(qū)的控制下使用戶平 面流量(Traffic)有效地轉移到小小區(qū)而所需的步驟和相關裝置。
[0064] 在以下終端構成雙連接的過程中,將與終端形成RRC連接,終止提供成為切換基 準的PCell的基站或S1-MME,且對于核心網絡起到移動錨點(mobilityanchor)作用的基 站記載為主基站或第一基站。即主基站或第一基站可以是提供宏小區(qū)的基站,并在小小區(qū) 之間的雙連接情況下可以是提供任意一個小小區(qū)的基站。
[0065] 另一方面,在雙連接環(huán)境下與主基站相區(qū)別地,向終端提供額外無線資源的基站 記載為副基站或第二基站。
[0066]第一基站(主基站)及第一基站(副基站)可分別向終端提供至少個以上的小 區(qū),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可通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間的接口進行連接。
[0067] 并且,為了有助于理解,可將與第一基站相關聯的小區(qū)記載為宏小區(qū),而可將與第 二基站相關聯的小區(qū)記載為小小區(qū)。但是,在小小區(qū)集群場景(clusterscenario)中與第 一基站相關聯的小區(qū)也可以記載為小小區(qū)。
[0068] 并且,為了便于理解,將第一基站提供的小區(qū)(與第一基站相關聯的小區(qū))記載為 宏小區(qū)而進行說明,而將第二基站提供的小區(qū)(與第二基站相關聯的小區(qū))記載為小小區(qū) 而進行說明。但是,在所述的小小區(qū)之間的雙連接情況或者小小區(qū)集群場景中也同樣能夠 適用本發(fā)明。
[0069] 本說明書中記載的第一基站可以以與主基站相同的含義來使用,而第二基站可以 以與副基站相同的含義來使用。
[0070] 并且,本說明書中記載的副小區(qū)或小小區(qū)或SCell的術語是指與第二基站相關聯 的小區(qū),而主小區(qū)或宏小區(qū)或PCell的術語是指與第一基站相關聯的小區(qū)。
[0071] 圖1是圖示本發(fā)明能夠適用的網絡結構場景的一例的附圖。
[0072] 圖1中的終端102位于宏小區(qū)覆蓋范圍和小小區(qū)覆蓋范圍內。即終端102在宏小 區(qū)覆蓋范圍內,還可同時包括于重疊(overlay)的小小區(qū)覆蓋范圍。宏小區(qū)和小區(qū)具有相 互不同的(different)載波頻率(carrierfrequencies),并在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 120間建立非理想回程(non-idealbackhaul)。
[0073] 在圖1中宏小區(qū)和小小區(qū)通過相互不同的基站而被建立,并在第一基站110和第 二基站120之間具有接口。
[0074] 在圖1的場景中終端102僅通過第二基站120才能夠傳輸數據。
[0075] 即向第二基站120作為獨立的(stand-alone)基站進行操作,從而能夠傳輸控 制平面(controlplane)數據。因此,終端102能夠與第二基站120建立一個RRC連接 (connection),并能夠建立一個或其以上的信令無線承載(SignalingRadioBearers, SRBs)。此外,為用戶平面數據傳輸,終端102能夠與第二基站120建立一個或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