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了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屬于助聽器選配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人們在感知自己聽力受損下降后,必然求醫(yī)就診,然后根據(jù)醫(yī)生的建議配戴助聽器,最大限度的改善、恢復已受損的聽力。
[0003]由于每個人的耳廓、耳道、耳甲腔各異,為了和耳道最佳吻合,以發(fā)揮助聽器的最佳效果,同時也為了配戴舒適,配制助聽器必須對使用人現(xiàn)場采樣鑄模配置。
[0004]然而助聽器也是一種商品,制造廠商不同、品種不同、功能多寡不同、性能優(yōu)劣不同、價格高低不同,也存在配制前在眾多產品中選擇比較出一款最合適的使用者配戴的環(huán)
-K-T。
[0005]但是眾多助聽器產品中的每一款產品都現(xiàn)場為試聽者定制耳模試聽是很不現(xiàn)實的,因此對助聽器進行選配顯得較為重要。
[0006]現(xiàn)有的助聽器選配裝置通常是在一塊面板上開設兩個用于插入助聽器的孔洞,驗配師將需要試聽的助聽器插入孔洞中,使助聽器與該選配設備相連通的耳機相連接,選配者通過佩戴該耳機進行試聽。
[0007]但是這種選配裝置的兩個用于插入助聽器的孔洞是同向設置的,而正常人耳是長在頭部的兩側,耳洞的朝向是相對的,而且在選配時也無法正常的轉動兩個孔洞的角度,這些都會影響到選配的準確性。
【發(fā)明內容】
[0008]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在助聽器選配的過程中,選配者可根據(jù)聲源的方向控制選配模型的轉動,以達到更佳的選配效果。
[0009]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選配模型和底座,所述選配模型的兩側對稱設置有兩個便于插入助聽器的孔洞,所述底座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可與所述孔洞中的助聽器連接的耳機插孔,所述耳機插孔中插入有監(jiān)測耳機,且選配模型可相對所述底座轉動。
[0010]前述的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選配模型和底座之間通過轉軸連接,所述轉軸通過低速直流電機驅動,所述底座的上端設置有與所述低速直流電機電氣連接的微動開關,所述轉軸的邊緣處設置有可觸發(fā)所述微動開關的限位銷。
[0011]前述的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選配模型相對所述底座的轉動的角度范圍為170°。
[0012]前述的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孔洞之間的間距為8cm_22cm 之間。
[0013]前述的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內設置有聲耦合器,所述兩個孔洞與聲耦合器之間通過兩根獨立的導聲管連接,所述聲耦合器與耳機插孔之間還設置有話筒放大電路。
[0014]前述的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四個耳機插孔。
[0015]前述的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選配模型和底座上均設置有兩個可供所述導聲管穿過的腰型孔。
[0016]前述的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選配模型為仿人頭模型結構,所述底座仿胸腔結構,兩者可組裝成一半身座像。
[0017]前述的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還設置有三腳架。
[0018]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將用于插入助聽器的兩個孔洞設置在選配模型的兩側,模仿人耳從頭部的兩側聽取聲音,使選配效果更加真實準確;
2、通過將選配模型設置成可左右轉動的結構,選配者可根據(jù)聲源的方向控制選配模型的轉動,以達到更佳的選配效果。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的剖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的底座的剖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的選配模型的剖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的聲音傳導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1]如圖1-圖5所示,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包括選配模型I和底座2,所述選配模型I的兩側對稱設置有兩個便于插入助聽器的孔洞(圖中未示出),所述底座2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可與所述孔洞中的助聽器連接的耳機插孔3,所述耳機插孔3中插入有監(jiān)測耳機4,且選配模型I可相對所述底座2轉動。通過將用于插入助聽器的兩個孔洞設置在選配模型I的兩側,模仿人耳從頭部的兩側聽取聲音,使選配效果更加真實準確;并通過將選配模型I設置成可左右轉動的結構,選配者可根據(jù)聲源的方向控制選配模型的轉動,以達到更佳的選配效果。
[0022]所述選配模型I和底座2之間通過轉軸11連接,所述轉軸11通過低速直流電機12驅動,所述底座2的上端設置有與所述低速直流電機12電氣連接的微動開關14,所述轉軸11的邊緣處設置有可觸發(fā)所述微動開關14的限位銷13,當限位銷13轉動至微動開關14處時,觸發(fā)電機停止轉動,本實施例中所述選配模型I相對所述底座2的轉動的角度范圍為170°,完全模仿人的頭部可轉動的角度范圍。
[0023]一般兒童的雙耳間距在1cm左右,而成年人的雙耳間距在20cm左右,本實施例中,兩個孔洞之間的間距為8cm-22cm,能夠滿足不同選配者,通過將兩個孔洞之間的距離設置為模仿人耳的間距,進一步提高助聽器的選配質量。
[0024]所述底座2內設置有聲耦合器,所述兩個孔洞與聲耦合器之間通過兩根獨立的導聲管連接,所述聲耦合器與耳機插孔3之間還設置有話筒放大電路。通過導聲管將助聽器收集的聲音傳入耦合器中,并通過放大電路放大后通過耳機使選配者試聽效果,如圖5所不O
[0025]所述底座2上設置有四個耳機插孔3,在選配過程中,選配者可能有陪同人員或者監(jiān)護人一同前來購買,通過設置四個耳機插孔3,可滿足四人同時試音的目的,以滿足聾兒的監(jiān)護人、親屬一同參與試聽選購助聽器的需求。
[0026]所述選配模型I和底座2上均設置有兩個可供所述導聲管穿過的腰型孔6,在選配模型I相對底座2轉動的過程中,導聲管可在腰型孔6中移動。本實施例中選配模型I為仿人頭模型結構,所述底座2仿胸腔結構,兩者可組裝成一半身座像,所述底座2的底部還設置有三腳架5。
[0027]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在助聽器選配的過程中,選配者可根據(jù)聲源的方向控制選配模型的轉動,以達到更佳的選配效果。
[0028]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
【主權項】
1.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選配模型(I)和底座(2),所述選配模型(I)的兩側對稱設置有兩個便于插入助聽器的孔洞,所述底座(2)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可與所述孔洞中的助聽器連接的耳機插孔(3),所述耳機插孔(3)中插入有監(jiān)測耳機(4 ),且選配模型(I)可相對所述底座(2 )轉動。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選配模型(I)和底座(2 )之間通過轉軸(11)連接,所述轉軸(11)通過低速直流電機(12 )驅動,所述底座(2)的上端設置有與所述低速直流電機(12)電氣連接的微動開關(14),所述轉軸(11)的邊緣處設置有可觸發(fā)所述微動開關(14)的限位銷(13)。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選配模型(I)相對所述底座(2)的轉動的角度范圍為170°。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孔洞之間的間距為8cm-22cm之間。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內設置有聲耦合器,所述兩個孔洞與聲耦合器之間通過兩根獨立的導聲管連接,所述聲耦合器與耳機插孔(3)之間還設置有話筒放大電路。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設置有四個耳機插孔(3)。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選配模型(I)和底座(2 )上均設置有兩個可供所述導聲管穿過的腰型孔(6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選配模型(I)為仿人頭模型結構,所述底座(2)為仿胸腔結構,兩者可組裝成一半身座像。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底部還設置有三腳架(5)。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可轉動的助聽器選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選配模型和底座,所述選配模型的兩側對稱設置有兩個便于插入助聽器的孔洞,所述底座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可與所述孔洞中的助聽器連接的耳機插孔,所述耳機插孔中插入有監(jiān)測耳機,且選配模型可相對所述底座轉動。在助聽器選配的過程中,選配者可根據(jù)聲源的方向控制選配模型的轉動,以達到更佳的選配效果。
【IPC分類】H04R25/00
【公開號】CN104980864
【申請?zhí)枴緾N201410852280
【發(fā)明人】徐斌, 吳秋麒
【申請人】蘇州立人聽力器材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