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終端及其旋轉攝像模組控制方法、控制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移動終端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移動終端及其旋轉攝像模組控制方法、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高清攝像模組已經成為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必備的功能模組之一。隨著移動終端上集成的攝像模組性能的不斷提升,其高清晰的成像效果已經能夠滿足用戶日常出行的拍攝需求?,F有的移動終端大都是集成兩個獨立的攝像模組,其中一個主攝像模組用于拍攝景物,另一個前置攝像模組用于自拍。一般主攝像模組的像素要高于前置攝像模組的像素,因而用戶在利用前置攝像模組進行自拍時,拍攝效果較差。雖然已有移動終端通過設置可旋轉的攝像模組,從而可以通過旋轉主攝像模組來進行自拍以提升成像效果。但是,由于攝像模組始終被固定于移動終端主體上,用戶自拍時需要手持移動終端并盡可能伸直手臂以使攝像模組遠離自己,從而獲得更大的取景范圍。然而,即使用戶在自拍時將持有移動終端的手臂伸直,攝像模組距離自己的距離依然有限,進而限制攝像模組的取景范圍,同時也不利于拍攝角度的調節(jié)。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移動終端,通過設置可繞移動終端本體旋轉的將攝像模組,以使用戶在利用移動終端自拍時,增加攝像模組與用戶的距離,并方便調節(jié)拍攝角度,改善利用移動終端自拍的成像效果和用戶體驗。
[0004]另,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旋轉攝像模組控制方法。
[0005]另,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旋轉攝像模組控制裝置。
[0006]—種移動終端,包括本體、框架和攝像模組,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支撐臂、第二支撐臂和旋轉臂,所述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各自的一端與所述本體一端可旋轉地連接,所述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各自的另一端與所述旋轉臂可旋轉地連接,所述攝像模組設置于所述旋轉臂上,并可隨所述旋轉臂相對于所述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旋轉。
[0007]其中,所述框架與所述本體設置所述框架的一端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框架可相對于所述本體折疊或展開,所述容置空間用于在所述框架相對于所述本體折疊時容置所述本體。
[0008]其中,所述本體上設置一觸控屏,當所述攝像模組旋轉至靠近所述觸控屏的一側時為前置攝像模式,當所述攝像模組旋轉至背離所述觸控屏的一側時為后置攝像模式。
[0009]其中,所述框架與所述本體之間形成一第一夾角,所述攝像模組的光軸與所述框架之間形成一第二夾角,當所述框架相對于所述本體折疊時,所述第一夾角角度為零度,所述第二夾角角度的調整范圍為O度?360度。
[0010]其中,當所述攝像模組工作于前置攝像模式時,所述第二夾角角度的調整范圍為O度?180度;當所述攝像模組工作于后置攝像模式時,所述第二夾角角度的調整范圍為180度?360度。
[0011]其中,當所述框架相對于所述本體展開時,所述第一夾角角度的調整范圍為O度?360度,所述第二夾角角度的調整范圍為O度?360度。
[0012]其中,當所述攝像模組工作于前置攝像模式時,所述第二夾角角度的調整范圍為O度?(270-第一夾角)度;當所述攝像模組工作于后置攝像模式時,所述第二夾角角度的調整范圍為(270-第一夾角)度?360度。
[0013]—種旋轉攝像模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所述移動終端的攝像模組,所述方法包括:
[0014]接收用戶開啟相機的指令,啟動攝像模組;
[0015]接收用戶的攝像模式選擇指令,其中,所述攝像模式選擇指令包括前置攝像模式選擇指令和后置攝像模式選擇指令;
[0016]若接收到的模式選擇指令為前置攝像模式選擇指令,則驅動所述攝像模組旋轉至前置攝像模式,若接收到的模式選擇指令為后置攝像模式選擇指令,則驅動所述攝像模組旋轉至后置攝像模式;
[0017]接收用戶的框架展開指令,將框架相對于所述移動終端的本體展開至一初始位置;
[0018]檢測所述初始位置對應的第一夾角角度,并根據檢測到的所述第一夾角角度驅動所述攝像模組旋轉至對應的第二夾角角度。
[0019]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0020]接收用戶的對焦指令和/或拍攝指令,并根據所述對焦指令和/或拍攝指令完成對焦和圖像拍攝。
[0021 ] 一種旋轉攝像模組控制裝置,包括:
[0022]啟動單元,用于接收用戶開啟相機的指令,啟動攝像模組;
[0023]模式選擇單元,用于接收用戶的攝像模式選擇指令,其中,所述攝像模式選擇指令包括前置攝像模式選擇指令和后置攝像模式選擇指令;
[0024]第一驅動單元,用于在模式選擇單元接收到的模式選擇指令為前置攝像模式選擇指令時,驅動所述攝像模組旋轉至前置攝像模式;以及用于在模式選擇單元接收到的模式選擇指令為后置攝像模式選擇指令時,驅動所述攝像模組旋轉至后置攝像模式;
[0025]第二驅動單元,用于在接收到用戶的框架展開指令時,驅動所述框架相對于所述移動終端的本體旋轉展開至一初始位置;
[0026]檢測單元,用于檢測所述框架的初始位置對應的第一夾角角度;
[0027]所述第一驅動單元,還用于根據所述檢測單元檢測到的第一夾角角度驅動所述攝像模組旋轉至對應的第二夾角角度。
[0028]其中,所述旋轉攝像模組控制裝置還包括:
[0029]對焦拍攝單元,用于接收用戶的對焦指令和/或拍攝指令,并根據所述對焦指令和/或拍攝指令完成對焦和圖像拍攝。
[0030]所述移動終端通過將所述攝像模組設置為可繞所述本體旋轉,以使用戶在利用移動終端自拍時,可以增加攝像模組與用戶的距離,并方便調節(jié)拍攝角度,從而改善利用所述移動終端自拍的成像效果和用戶體驗。
【附圖說明】
[003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32]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移動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2是圖1所示移動終端的側視圖。
[0034]圖3是圖1所不移動終端在另一狀態(tài)下的結構不意圖。
[0035]圖4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旋轉攝像模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0036]圖5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旋轉攝像模組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7]圖6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移動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8]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39]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移動終端100,其包括本體10、框架30和攝像模組50。所述本體10用于容置所述移動終端100的電路結構、電池等元件。所述本體10上設置有觸控屏11,所述觸控屏11用于接收用戶的拍攝控制指令以及用于拍攝畫面預覽。所述框架30可旋轉地設置于所述本體10 —端,并可相對于所述本體10折疊或展開。所述框架30呈“U”型,包括第一支撐臂31、第二支撐臂33和旋轉臂35。所述第一支撐臂31和第二支撐臂33各自的一端與所述本體10的一端可旋轉地連接,所述第一支撐臂31和第二支撐臂33各自的另一端與所述旋轉臂35可旋轉地連接。所述框架30和所述本體10的設置所述框架30的一端共同圍成一容置空間37,當所述框架30相對于所述10折疊時,所述本體10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間37內。所述攝像模組50設置于所述旋轉臂35上,并可隨著所述旋轉臂35相對于所述第一支撐臂31和第二支撐臂33旋轉。在本實施例中,當所述攝像模組50隨所述旋轉臂35旋轉至靠近所述觸控屏11的一側時為前置攝像模式,所述攝像模組50作為前置攝像模組使用,可用于自拍;當所述攝像模組50隨所述旋轉臂35旋轉至背離所述觸控屏11的一側時為后置攝像模式,所述攝像模組50作為后置攝像模組使用,可用于拍攝景物。可以理解,所述攝像模組50可包括至少一組攝像頭和至少一組閃光燈。
[0040]可以理解,所述框架30可被設置為自動或手動調整相對于所述本體10的旋轉角度,所述旋轉臂35可被設置為自動或手動調整相對于所述第一支撐臂31和第二支撐臂33的旋轉角度。所述攝像模組50與所述本體10電性連接,以接收來自于所述本體10的拍攝指令和控制指令,以及將圖像數據傳回至所述本體10。
[0041]請參閱圖2,所述框架30與所述本體10之間形成一第一夾角Z I ;所述攝像模組50的光軸與所述框架30之間形成一第二夾角Z 2。當所述框架30相對于所述本體10折疊時,所述第一夾角Z I為零度,所述第二夾角Z 2可根據所述攝像模組50工作于前置攝像模式或后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