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起重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懸臂的最下級懸臂在塔式起重機和普通起重機中共用的起重機。
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懸臂的最下級懸臂在塔式起重機和普通起重機中共用的起重機中,是以塔式起重機為基準確定懸臂最大直立時伸展器(spreader)之間的最小距離(上部、下部伸展器之間的距離)Sa、Sb,設定成在兩起重機中該距離Sa、Sb大致相同。
但是,由于兩起重機中懸臂最大直立角度不同,所以在將懸臂放倒在地上的狀態(tài)下,該距離在塔式起重機中較大,而在普通起重機中較小。
其結果,在使上部伸展器下降到懸臂背面的階段中,該伸展器的下降位置在塔式起重機中將超過最下級懸臂而成為第2級懸臂。
因此,在塔式起重機中,懸臂分解時必須要將下降到第2級懸臂上的上部伸展器改變移動到最下級懸臂的伸展器固定安裝部。
而且,懸臂組裝時必須要將上部伸展器從伸展器固定安裝部的位置改變移動到能夠進行懸臂繃繩的連接的第2級懸臂上的位置。
該上部伸展器的移動必須要利用其他的起重機,而且此時必須要將懸臂起伏鋼絲繩確保在適度的張力狀態(tài)等,作業(yè)非常麻煩。因此,組裝了懸臂的整體的作業(yè)效率變差。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塔式起重機和普通起重機雙方中,在懸臂分解時能夠使上部伸展器保持原狀地下降到最下級懸臂的伸展器固定安裝部上的起重機。
本發(fā)明的起重機具有以下的基本結構。
即,本發(fā)明的起重機具備底座設備,起伏自如地安裝在該底座設備上的懸臂,以及使懸臂起伏的懸臂起伏裝置,作為該懸臂,在塔式起重機規(guī)格時安裝塔式懸臂,在普通起重機規(guī)格時安裝懸臂的最大直立角度設定得小于塔式懸臂的普通懸臂,并在塔式懸臂和普通懸臂中共用的懸臂上最下級懸臂的背面一側上設置有伸展器固定安裝部。另外,懸臂起伏裝置具備起重機架,設置在該起重機架頂部上的下部伸展器,與該下部伸展器相比配置在懸臂前端一側上的上部伸展器,以及繞掛在上部伸展器和下部伸展器之間的懸臂起伏鋼絲繩。在具有這種基本結構的起重機中,其特征是,對于兩伸展器之間的距離,使塔式起重機規(guī)格時懸臂最大直立時的距離為S1,使普通起重機規(guī)格時懸臂最大直立時的距離為S2,使最下級懸臂的長度為L,在兩規(guī)格時的雙方中,S1、S2、L設定成在懸臂的組裝·分解時,在通過懸臂起伏裝置將懸臂放倒在地上的狀態(tài)下,上部伸展器下降到上述伸展器固定安裝部的位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在塔式起重機和普通起重機雙方中,由于將伸展器之間的距離S1、S2以及最下級懸臂長度L設定成在將懸臂放倒在地上的狀態(tài)下,上部伸展器下降到最下級的伸展器固定安裝部的位置,所以在塔式起重機中,不必將上部伸展器從第2級懸臂改變移動到最下級懸臂。
因此,在塔式起重機的分解·組裝時,可以省略使用其他的起重機,一邊留意懸臂起伏鋼絲繩的張力狀態(tài)一邊使上部伸展器在第2級懸臂和最下級懸臂之間移動這種麻煩的作業(yè)。從而能夠顯著地簡化懸臂的組裝作業(yè)。
圖1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塔式起重機的示意側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普通起重機的示意側視圖。
圖3為表示兩起重機中懸臂分解時使上部伸展器下降的狀況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特征為具備底座設備,起伏自如地安裝在該底座設備上的懸臂,以及使該懸臂起伏的懸臂起伏裝置,作為上述懸臂,在塔式起重機的規(guī)格時安裝塔式懸臂,在普通起重機的規(guī)格時安裝最大直立角度設定得小于上述塔式懸臂的普通懸臂,上述懸臂起伏裝置具備起重機架,設置在該起重機架頂部上的下部伸展器,上部伸展器,以及繞掛在該上部伸展器和上述下部伸展器之間的懸臂起伏鋼絲繩,并且,在上述塔式懸臂以及普通懸臂上共用的最下級懸臂的背面一側上設置有伸展器固定安裝部,在懸臂的組裝·分解時,在以上述上部伸展器固定安裝在該伸展器固定安裝部上的組裝時姿態(tài)、通過懸臂起伏裝置起伏操作最下級懸臂的起重機中,對于上述兩伸展器之間的距離,將塔式起重機規(guī)格時的懸臂最大直立時的距離作為S1,將普通起重機規(guī)格時的懸臂最大直立時的距離作為S2,將上述最下級懸臂的長度作為L,在塔式起重機規(guī)格時以及普通起重機規(guī)格時的雙方中,上述S1、S2、以及L設定成在通過上述懸臂起伏裝置將懸臂放倒在地上的狀態(tài)下、將上述上部伸展器下降到上述伸展器固定安裝部的位置。
以下,參照圖1~圖3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加以說明。
圖1表示一實施方式的塔式起重機,圖2表示普通起重機。
兩起重機是由履帶式的下部行駛體1和上部旋轉體2構成的底座設備A為共通的。在各自的上部旋轉體2的前部,塔式起重機的情況下安裝塔式懸臂3,在普通起重機的情況下安裝普通懸臂4。
而且,在塔式起重機中,在塔式懸臂3的前端上伸出有起重臂5,基本上是在將塔式懸臂3保持在一定角度(約90°)的狀態(tài)下使該起重臂5起伏而進行作業(yè)。
另一方面,在普通起重機中,基本上是使普通懸臂4起伏而進行作業(yè)。此時的懸臂最大直立角度被限制在小于塔式懸臂3的值(例如80°)。
另外,圖1中示出將最下級懸臂6作為第1級懸臂,在其上順序地連結第2~第4各級懸臂7、8、9,構成懸臂3的例子,圖2中示出將最下級懸臂6作為下部懸臂,在其上連結上部懸臂10,構成普通懸臂4的例子。其中,連結在最下級懸臂6上的懸臂級數(shù)根據(jù)求出的揚程而作各種選擇、變更。
使塔式、普通兩懸臂3、4起伏的懸臂起伏裝置11由朝上設置在上部旋轉體2上的起重機架12,設置在該起重機架12的頂部上的下部伸展器13,上部伸展器14,以及繞掛在該下部和上部兩伸展器13、14的絞繩輪之間的懸臂起伏鋼絲繩15構成。上部伸展器14經(jīng)由懸臂繃繩16連接在懸臂前端上。這樣,在該起伏狀態(tài)下,通過懸臂起伏鋼絲繩15被起伏絞盤17卷取受到驅動,懸臂3、4進行起伏動作。
圖1、圖2中,18為塔式起重機中從起重臂5的前端垂下的吊鉤,19為普通起重機中從懸臂4的前端垂下的吊鉤,20為兩起重機中上提吊鉤18、19的卷繞鋼絲繩,21為起重臂起伏用的支架,22為起重臂繃繩,23為起重臂起伏鋼絲繩,24為設置在上部旋轉體2的后端上的配重。
在塔式、普通兩起重機中,懸臂3、4分解時如圖1、圖2中的雙點劃線所示,首先通過懸臂起伏裝置11將懸臂3、4放倒在地上。
然后,放松懸臂起伏鋼絲繩15,使上部伸展器14下降到懸臂背面。
在最下級懸臂6的前端部背面一側上設置有伸展器固定安裝部(托架)25。通過銷將上部伸展器14固定安裝在該伸展器固定安裝部25上,取確保懸臂起伏功能的組裝姿勢,通過從上部伸展器14上卸下懸臂繃繩16,一邊適當?shù)乩脩冶燮鸱饔茫贿厪淖钕录墤冶?上卸下其上級一側的懸臂。
分解結束后,在組裝有底座設備A和最下級懸臂6的狀態(tài)下進行拖曳輸送。
而且,懸臂3、4的組裝以與上述分解時相反的順序進行操作。
在塔式、普通兩起重機中,懸臂起伏裝置11的下部、上部兩伸展器13、14之間的距離(正確地說為絞繩輪之間的距離)作為可將懸臂起伏鋼絲繩15的偏動角確保在一定角度以下而決定其最小值。
在這種實施方式中,關于懸臂起伏裝置11的下部和上部兩伸展器13、14之間的距離,是使塔式起重機規(guī)格時的懸臂最大直立時的距離為S1,使普通起重機規(guī)格時的懸臂最大直立時的距離為S2,使最下級懸臂的長度(從懸臂底座中心到該懸臂前端的距離)為L。在塔式起重機規(guī)格以及普通起重機規(guī)格時的雙方中,如兩圖所示,將S1、S2、L設定成在通過懸臂起伏裝置11將懸臂3、4放倒在地上的狀態(tài)下上部伸展器14下降到伸展器固定安裝部25的位置。
在塔式起重機規(guī)格時,懸臂最大直立角度約為90°。在這種情況下,大于普通起重機的直立角度(約為80°),懸臂上拉量大,兩伸展器13、14最為接近。因此,作為所需要的偏動角得到確保的尺寸決定此時的伸展器之間的距離S1。
以這樣決定的伸展器之間的距離S1為基準,如圖1所示,懸臂分解時,在將塔式懸臂3放倒在地上的狀態(tài)下放松懸臂起伏鋼絲繩15時,如圖3所示,將最下級懸臂長度L(伸展器固定安裝部25的位置)確定為使上部伸展器14直接下降到伸展器固定安裝部25的位置。通過取代調整最下級懸臂長度L而調整伸展器固定安裝部25的位置,可設定成上部伸展器14直接下降到伸展器固定安裝部25的位置。
這樣,在普通起重機中,也與塔式起重機同樣地將懸臂最大直立時的懸臂之間的距離S2確定成上部伸展器14直接下降到伸展器固定安裝部25的位置。
確定成S2>S1比較合適。
與背景技術中記載的兩種規(guī)格的起重機中伸展器之間的距離Sa、Sb設定成大致相同的起重機相比,設定成滿足以下的條件(I)~(III)。在此,使背景技術中最下級懸臂6的長度為La。
(I)S1與Sa大致相同。
(II)S2大于Sa、Sb。
(III)L大于背景技術中的最下級懸臂6的長度La。
另外,關于上述的(II),S2和Sb的關系示于圖2中。
通過這種設定,在塔式、普通兩起重機中,使上部伸展器14直接下降到最下級懸臂6的前端部(伸展器固定安裝部25)上,不必將上部伸展器14向懸臂6的長度方向移動即可固定安裝在固定安裝部25上。
即,在塔式起重機中,不必象背景技術那樣,在懸臂分解時將下降到第2級懸臂8上的上部伸展器14改變移動到最下級懸臂6(伸展器固定安裝部25),并在懸臂組裝時相反地改變移動。
因此,在懸臂分解·組裝時,可以省略特意地使用其他的起重機,并且一邊留意懸臂起伏鋼絲繩15的張力狀態(tài)一邊改變移動上部伸展器14這種麻煩的作業(yè)。
但是,在實施方式的起重機中,為了如上所述將最下級懸臂6的伸展器固定安裝部25設定在與背景技術的情況相比距懸臂底座較遠的位置上,要使最下級懸臂6比背景技術的情況要長。
因此,在這樣的組裝姿勢下進行拖曳輸送時的全長加長。因而在產(chǎn)生故障的情況下,例如最下級懸臂長度的增加量、上部旋轉體2的全長縮短、從而配重平衡功能的降低量可通過向配重24上方的增量而加以解決。
以上,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僅限于此,應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的情況下其等同或替代方式也能夠實施。
權利要求
1.一種起重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設備,起伏自如地安裝在上述底座設備上的懸臂,以及使上述懸臂起伏的懸臂起伏裝置,作為上述懸臂,在塔式起重機規(guī)格時安裝塔式懸臂,在普通起重機規(guī)格時安裝其懸臂的最大直立角度被設定成小于上述塔式懸臂的普通懸臂,并在上述塔式懸臂和普通懸臂所共用的上述懸臂的最下級懸臂的背面一側上設置有伸展器固定安裝部;上述懸臂起伏裝置包括起重機架,設置在上述起重機架頂部上的下部伸展器,與上述下部伸展器相比配置在懸臂前端一側上的上部伸展器,以及繞掛在上述上部伸展器和上述下部伸展器之間的懸臂起伏鋼絲繩,其中,對于上述兩伸展器之間的距離,使塔式起重機規(guī)格時懸臂最大直立時的距離為S1,使普通起重機規(guī)格時懸臂最大直立時的距離為S2,使上述最下級懸臂的長度為L,在兩規(guī)格中,S1、S2以及L被設定成,當組裝及分解上述懸臂時,在通過上述懸臂起伏裝置將上述懸臂放倒在地上的狀態(tài)下,使上述上部伸展器下降到上述伸展器固定安裝部的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機,其特征在于,上述S2大于S1。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的起重機的特征是,在塔式懸臂和普通懸臂中共用的最下級懸臂的前端部背面一側上設置伸展器固定安裝部,在塔式、普通兩懸臂分解時,懸臂最大直立角度下的伸展器之間的距離以及最下級懸臂長度設定成在將懸臂放倒在地上、并放松了懸臂起伏鋼絲繩后,構成懸臂起伏裝置的上部伸展器下降到該升降器固定安裝部的位置。因此,在塔式起重機規(guī)格和普通起重機規(guī)格的雙方中,在懸臂分解時能夠使上部伸展器下降到最下級懸臂的伸展器固定安裝部的位置。
文檔編號B66C23/00GK1608969SQ20041008596
公開日2005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0月24日
發(fā)明者水田時彥, 藤堂治, 福本圭介, 宮英司, 村山泰彥 申請人:神鋼起重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