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放電燈點亮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在不包含汞或汞量少的放電燈的過渡功率控制中,用于兼顧光輸出變動的抑制和輻射噪聲的抑制的技術。
背景技術:
在汽車照明等中使用放電燈的情況下,在放電燈的點亮開始后需要使光束迅速地上升,在點亮之后供給比穩(wěn)定點亮時的投入功率大的功率,并進行隨著時間而降低投入功率的過渡功率控制。
在放電燈中,已知封入微量的汞的類型,以及兼顧到環(huán)境對策的不包含汞的類型(所謂無汞),在后者的情況下,兼顧到點亮初期的燈電壓的偏差、點亮時的光束上升特性的偏差等,需要進行過渡功率控制。
例如,已知以下結構檢測放電燈的點亮之后的燈電壓(或相當于燈電壓的信號電壓),將其作為初始值來存儲,同時計算以該初始值為基準的燈電壓的變化量(電壓差),根據該變化量而控制對放電燈的供給功率(參照專利文獻1)。
在摻入汞的放電燈中,在從點亮開始至穩(wěn)定點亮之間,燈電壓的變化量大,并且燈電壓和光輸出的相關性強,所以采用檢測燈電壓來控制投入功率的方法。相反,在不包含汞的放電燈中,從點亮開始至穩(wěn)定點亮的燈電壓的變化量小,所以難以獲取燈電壓和光輸出的相關,需要進行與摻入汞的放電燈有關的過渡功率控制方法不同的控制方法,例如,在額定功率35W的放電燈的情況下,列舉下述所示的方法。
(1)在點亮開始時投入75W的固定功率(2)在將點亮之后的燈電壓(初始值)作為基準的燈電壓的變化量記為‘ΔVL’時,在ΔVL的值達到某個閾值(將其記為‘ΔVL1’)的情況下,降低到根據ΔVL決定的投入功率(3)在ΔVL的值進一步上升,達到某個閾值(將其記為‘ΔVL2’)的情況下,開始定時控制,使投入功率隨經過時間降低并收斂到35W。再有,關于定時控制,已知用采用電容器和電阻的積分電路而使投入功率隨著電容器的電壓上升而降低的結構。
圖8是在將放電燈從其發(fā)光管為冷狀態(tài)起開始點亮的情況下(所謂‘冷起動’),關于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為‘Pw’、燈電壓為‘VL’、定時控制用電容器的端子電壓為‘Vc’,例示了時間性變化的曲線圖。再有,圖中所示的時刻t1、t2、t3、t4及期間Tn的意義如下述那樣。
·t1=ΔVL達到ΔVL1的時刻·t2=ΔVL達到ΔVL2的時刻·t3=噪聲產生的開始時刻·t4=噪聲產生的結束時刻·Tn=噪聲產生期間(t3~t4)在本例中,燈電壓的初始值為25V,ΔVL隨著時間上升,直至到達t1時期間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為75W。然后,到達t1后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隨著ΔVL值而降低,在到達t2時開始定時控制。即,開始進行定時控制用電容器的充電,Vc逐漸上升。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根據與Vc的上升曲線反相的關系而降低,最終收斂到35W(在本例中,燈電壓的飽和值為45V)。
在以t3為起點的噪聲產生期間Tn(例如,點亮開始后10秒至20秒)中放電燈的狀態(tài)不穩(wěn)定,該期間中的電磁噪聲的輻射成為問題。
特開2003-338390號公報(日本)在以往的電路結構中,使光輸出的上升特性良好,并且抑制電磁噪聲的影響的困難性成為問題。
在摻入汞的放電燈中,就汞具有的作用之一而言,可列舉即使發(fā)光管為冷狀態(tài),也促進發(fā)光管的溫度上升而能夠發(fā)光。即,在不包含汞的放電燈中,由于不能依賴汞的作用,所以需要通過增加對放電燈的過渡投入功率而使發(fā)光管溫度上升。因此,在不包含汞的放電燈中,如下設計通過將發(fā)光管的電極變得粗大,從而可抗過大的投入功率。
因此,在不包含汞的放電燈的過渡功率控制中,與摻入汞的放電燈相比,在從點亮開始時至放電穩(wěn)定的時間長,在該期間產生的電磁噪聲為無線電噪聲的情況下,有對收音機和電視機等的各種電子設備產生不良影響的危險。
作為抑制上述噪聲產生期間Tn中產生的電磁噪聲的方法,實驗判明在該噪聲產生期間,只要對放電燈供給更多的投入功率就可以,但在可進行噪聲抑制的范圍中增加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的情況下,伴隨有在光輸出的上升特性中產生大的過沖,或加速發(fā)光管的惡化的危害。
圖9是對于冷起動中的光輸出為‘L’,投入功率為‘Pw’,上述‘Vc’,例示了時間性變化的曲線圖,表示將包含定時控制用電容器的積分電路的時間常數增大的情況。
Vc的上升變得緩慢,在期間Tn中,通過相對地增加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來抑制噪聲,但在其反面投入功率過剩的結果,光輸出L的過沖量(用圖中的‘Ov’夸張地表示)會增大。
這樣,在以往的結構中,存在難以兼顧抑制噪聲和使光輸出的上升特性良好,或為此而使控制和電路結構復雜化等問題。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課題是,在不包含汞或汞量低的放電燈點亮裝置中,抑制噪聲,同時實現與光輸出有關的最合適的上升特性。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放電燈點亮裝置涉及不包含汞或汞量少的放電燈達到穩(wěn)定的點亮狀態(tài)的過渡期的功率控制,可隨著經過時間而使對該放電燈的投入功率緩慢地降低,具有下述所示的結構部件。
·電壓差檢測部件,檢測與燈電壓有關的從其初始值起的變化量。
·功率控制部件,從由電壓差檢測部件檢測的上述變化量大于等于預定的閾值時起,隨著上述變化量的上升或經過時間而切換過渡期中的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的時間變化率。
因此,在本發(fā)明中,從燈電壓的變化量大于等于預定的閾值的時刻起,不是一律地規(guī)定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的時間變化率,而是通過依據燈電壓的變化量的上升或經過時間而使投入功率的時間變化率變化,從而可進行兼顧到上述輻射噪聲及光輸出變動的抑制的過渡功率控制。
根據本發(fā)明,在直至放電燈達到穩(wěn)定點亮狀態(tài)的過渡期中,可以進行功率控制,以抑制來自發(fā)光管的輻射噪聲,同時不發(fā)生因抑制輻射噪聲而與光輸出的上升特性相關的顯著的過沖量。
而且,在電路結構的簡化和控制性方面,優(yōu)選通過使用電容器和電阻的時間常數電路,分級地變更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的時間變化率,從而從負值移動到零。即,在檢測出與燈電壓有關的從其初始值的電壓變化量大于等于預定的閾值時,使時間常數電路動作,根據該電壓變化量的上升或電容器電壓的上升來切換電容器的充電時間常數,從而切換過渡期中的投入功率的時間變化率,并收斂到額定功率。
例如,在時間常數電路具有一個電容器和多個電阻的結構方式中,在檢測出與燈電壓有關的從其初始值起的電壓變化量大于等于預定的閾值時,根據第一時間常數來控制過渡期的投入功率,并抑制噪聲。然后,如果根據值比第一時間常數小的第二時間常數來控制過渡期的投入功率,則過渡期的切換為兩級即可,可以實現簡單的電路結構(在三級以上時,切換定時的條件產生等困難)。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例的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功率控制部的結構例的說明圖。
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電壓差檢測部件的結構例的圖。
圖4是表示第2控制部的基本結構例的圖。
圖5是表示第2控制部的電路結構例的主要部分的電路圖。
圖6是應用本發(fā)明的情況下,用于說明有關放電燈的冷起動時的控制的曲線圖。
圖7是表示有關第2控制部的另一方式的基本結構例的圖。
圖8是在以往的結構中,用于說明有關放電燈的冷起動時的控制的曲線圖。
圖9是用于說明有關以往的問題的曲線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放電燈點亮裝置1的基本結構例的圖,包括直流電源2、直流-直流變換電路3、直流-交流變換電路4、起動電路(所謂起動器)5、放電燈6、控制電路7。
直流-直流變換電路3接受來自直流電源2的直流輸入電壓并將其變換為期望的直流電壓,例如,采用回掃(flyback)型DC-DC變換器。
直流-交流變換電路4設置用于將直流-直流變換電路3的輸出電壓變換為交流電壓后供給放電燈6。例如,在H橋(或全橋型)的電路結構中,包括用四個半導體開關元件來構成兩個支路(arm),并分別驅動各支路的開關元件的驅動電路,根據從構成控制電路7的驅動控制部7b的信號,進行使兩組開關元件對相反地導通/截止控制,從而輸出交流電壓。
起動電路5設置用于對放電燈6產生高電壓脈沖信號(起動用脈沖),使該放電燈起動。即,起動用脈沖被重疊在直流-交流變換電路4輸出的交流電壓上而施加于放電燈6。再有,就放電燈6來說,采用不包含汞或降低了汞量的放電燈。
控制電路7接受放電燈6的燈電壓和在該放電燈中流過的電流或與它們相當的電壓及電流的檢測信號,并控制對放電燈6的投入功率。即,控制電路7中設置的功率控制部7a設置用于根據放電燈6的狀態(tài)來控制供給功率,例如,接受來自檢測直流-直流變換電路3的輸出電壓或電流的檢測部8的檢測信號(參照電壓檢測信號‘VL’和電流檢測信號‘IL’),對直流-直流變換電路3輸出控制信號(將其記為‘So’),從而控制其輸出電壓。
再有,功率控制部7a擔當放電燈6直至達到穩(wěn)定的點亮狀態(tài)的過渡期中的功率控制、放電燈的穩(wěn)定狀態(tài)中的功率控制等,作為開關控制方式,例如已知PWM(脈寬調制)方式、PFM(脈沖頻率調制)方式。
圖2是用于說明功率控制部7a的結構例的圖。
點亮初始電壓及保持部9和設置在其后級的電壓差檢測部10構成用于檢測與放電燈6的燈電壓相關聯并以其初始值為基準的變化量的電壓差檢測部件。
點亮初始電壓檢測和保持部9設置用于檢測放電燈6的點亮開始之后的燈電壓,同時將檢測出的燈電壓作為其初始值來保持(以下將其記為‘VLs’)。然后,將初始值VLs輸出到電壓差檢測部10。
電壓差檢測部10通過從燈電壓的檢測信號VL中減去上述VLs,計算以VLs為基準的燈電壓的變化量(以下,將其記為‘ΔVL’),將其輸出到第1控制部11、第2控制部12。
第1控制部11、第2控制部12和第3控制部13構成功率控制部件,各控制部的輸出電流(參照圖中的‘i1’、‘i2’、‘i3’)被輸出到后級的誤差運算部14。再有,第1控制部11和第2控制部12參與放電燈的過渡功率控制,而第3控制部參與除此以外的功率控制。
第1控制部11生成與來自電壓差檢測部10的ΔVL對應的輸出電流‘i1’的控制信號。例如,進行下述所示的控制。
·在‘ΔVL≤Sh1’的情況下,使i1為一定值·在‘Sh1<ΔVL<Sh2’的情況下,使i1隨著ΔVL值的增加而增加·在‘ΔVL≥Sh2’的情況下,使i1為一定值再有,‘Sh1’、‘Sh2’與ΔVL相關并表示預先設定的基準值(閾值),并且‘Sh1<Sh2’。
在第2控制部12中,例如在被輸入ΔVL和VL,在直至放電燈達到穩(wěn)定點亮狀態(tài)的過渡期中,從ΔVL大于等于預定的閾值的時刻起,根據ΔVL的上升或經過時間來切換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的時間變化率并進行功率控制。該輸出電流‘i2’隨著以該時刻為起點的經過時間而增加。
在通過第2控制部12的作用,使投入功率的時間變化率從負值增加到零的情況下,可列舉對其連續(xù)地進行控制的方式和分級地進行控制的方式,但在考慮了控制的容易性和電路結構的簡化等的情況下,后者較好。例如,在第2控制部12具有采用電容器和電阻的時間常數電路的結構中,在檢測出ΔVL大于等于預定的閾值的時刻,該時間常數電路動作,通過切換電容器的充電時間常數,使過渡期中的投入功率的時間變化率分級地變化并收斂到額定功率就可以(關于具體的電路結構,后面詳細論述)。
在第3控制部13中,例如包含額定功率的穩(wěn)定點亮時的控制、與燈電壓和電流(VL、IL)對應的功率控制等的電路部,其輸出電流i3被規(guī)定(涉及本發(fā)明的情況下,由于無論其結構方式如何都可以,所以省略詳細的說明)。
各控制部的控制信號(各輸出電流的總和)被輸出到誤差運算部14,該誤差運算部14的輸出信號被傳送到后級的控制信號生成部15并生成上述控制信號So。在本例中,在構成誤差運算部14的誤差放大器的一個輸入端子(正輸入端子)上供給規(guī)定的基準電壓‘Eref’,作為與另一個輸入端子(負輸入端子)上施加的電壓的比較結果所獲得的誤差信號被傳送到控制信號生成部15。
在控制信號生成部15中,例如在PWM方式的情況下,包含PWM比較器等,生成根據來自誤差運算部14的誤差信號而變化的占空比的輸出信號,并被供給上述直流-直流變換電路3(其內的開關元件)。而在PFM方式中,生成根據來自誤差運算部14的誤差信號而頻率產生變化的輸出信號,并被供給上述直流-直流變換電路3(其內的開關元件)。
再有,在本結構中,進行功率控制,以便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隨著輸出電流i1至i3的增加而降低。
圖3是表示與VL相關、用于檢測其初始值VLs的變化量的電壓差檢測部件的結構例16的圖,表示采用了采樣保持(S/H)電路17和差動放大電路18的結構。
采樣保持電路17接受規(guī)定的定時信號(為采樣脈沖,記為‘SP’),通過保持VL而輸出VLs。例如,采用接受SP信號而被導通/截止的開關元件、保持電容器、電壓緩沖器的電路結構,在從放電燈的點亮開始直至經過規(guī)定的時間的期間,通過SP信號使開關元件為導通狀態(tài)并在保持電容器上施加燈電壓,在經過該時間的時刻改變SP信號而使開關元件為截止狀態(tài)時保持燈電壓(VLs)。
差動放大電路18是用于獲得與從VL中減去VLs的結果(VL-VLs)成正比的輸出、即ΔVL的電路,例如,可以采用使用了運算放大器的已知的電路。
再有,在本例中,在VLs的保持上采用了采樣保持電路17,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相對于VL的底部(bottom)保持電路(即,由于VL值表示在放電燈的點亮開始之后最低值,所以通過檢測并保持該最低值而獲得VLs)。
下面,用圖4至圖7來說明第2控制部12的電路結構。
例如,在具備了包含電容器和電阻的時間常數電路的結構中,列舉下述所示的方式。
(I)隨著電容器的端子電壓的上升,將該電壓與預定的基準值進行比較,同時切換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的時間變化率的方式。
(II)隨著燈電壓的變化量ΔVL的上升,將該變化量與預定的基準值進行比較,同時切換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的時間變化率的方式。
在上述方式(I)中,可以使從定時控制用電容器的充電開始時刻至時間常數的切換時刻的時間為一定,可合適地抑制在噪聲容易產生的期間中的投入功率(可以將噪聲抑制到最低限度)。
而在上述方式(II)中,可以將燈狀態(tài)如何反映在時間常數的切換控制中,可盡力降低光束上升時的過沖量。
圖4是表示上述方式(I)的第2控制部12的基本結構例的圖,在本例中,表示切換兩個時間常數的方式。
來自用恒壓源的記號表示的電源19的電壓,經由開關元件20(圖中用開關記號簡略地表示)施加在電阻21的一端上。再有,開關元件20接受圖中‘SS’表示的控制信號并被導通/截止控制,在ΔVL達到預定的值(將其記為‘ΔVL2’)之前的期間為截止狀態(tài),在ΔVL=ΔVL2時為導通狀態(tài)。
電阻21的一端通過電阻22連接到電容器23,電阻21的另一端接地。
在對于電阻22并聯連接的電阻24上,連接開關元件25(圖中用開關記號簡略地表示)。即,電阻24的一端連接到電容器23,該電阻24的另一端通過開關元件25連接到電阻21和22的連接點。
電容器23的其一端分別連接到比較電路26及V-I變換部27的輸入端子,該電容器23的另一端接地。
電容器23的端電壓(將其記為‘Vc’)在比較電路26中與規(guī)定的基準電壓(將其記為‘VTH’)進行比較。然后,將根據比較結果輸出的二值信號作為對開關元件25的控制信號輸出到該元件。即,進行該元件的導通/截止控制,以在‘Vc≤VTH’的情況下開關元件25為截止狀態(tài),在‘Vc≥VTH’的情況下開關元件25為導通狀態(tài)。
V-I變換部27將該輸入電壓(Vc)值變換為與其成正比的電流值并輸出,獲得與Vc對應的輸出電流(上述i2)。
這樣,在本例中,在具有一個電容器23和多個電阻的時間常數電路中,在檢測出ΔVL為ΔVL2的時刻開關元件20為導通狀態(tài),開始電容器23的充電動作,Vc隨著電容器23的靜電容量和電阻22的電阻值產生的第一時間常數(將其記為‘τ1’)而上升,根據與Vc的變化反相的關系,進行過渡期的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受到控制(降低)。然后,Vc進一步增大,在‘Vc>VTH’時刻開關元件25為導通狀態(tài),所以對電容器23的充電路徑增加到兩個系統,時間常數被切換為比第一時間常數小的第二時間常數(將其記為‘τ2’)。因此,Vc的上升率增大,過渡期的投入功率的降低速度(時間變化率的絕對值)增大。
再有,在開關元件20的截止狀態(tài)中,通過電阻21來形成電容器23的放電路徑。
圖5是只表示電路結構例的主要部分的圖。
比較器28的其負輸入端子上被輸入ΔVL,在其正輸入端子上被供給與ΔVL2相當的基準電壓。然后,比較器28的輸出信號通過電阻29供給到發(fā)射極接地的NPN晶體管30的基極。
電阻31的其一端連接到規(guī)定電壓的電源端子32,電阻31的另一端通過電阻33被接地(與電阻33共同具有分壓電阻的作用)。
運算放大器34的其非反轉輸入端子連接到電阻31和33的連接點,其反轉輸入端子在運算放大器34的后級中連接到二極管35。即,運算放大器34的輸出端子連接到二極管35的陽極,該二極管的陰極連接到運算放大器34的反轉端子、電阻22、NPN晶體管36。
而且,晶體管30的集電極連接到運算放大器34的輸出端子,在ΔVL低于ΔVL2的情況下,接受比較器28的輸出信號,晶體管30為導通狀態(tài),運算放大器34的輸出端子幾乎被接地,不進行電容器23的充電。在ΔVL大于等于ΔVL2的情況下,接收比較器28的輸出信號,晶體管30為截止狀態(tài),運算放大器34作為緩沖電路而起作用,由電阻31、33分壓的電壓值通過電阻22施加在電容器23上(通過開始充電動作,Vc值根據時間常數τ1而上升)。
在本圖中,連接到電阻24的NPN晶體管36相當于上述開關元件25,在該晶體管36的基極上,供給與Vc和VTH的比較結果對應的控制信號。
圖6是例示了在放電燈的冷起動中,光輸出為‘L’,投入功率為‘Pw’,燈電壓為‘VL’,電容器23的端電壓為‘Vc’的時間性變化的曲線圖。再有,關于圖中所示的時刻t1、t2、t3、t4等的意義,如上述那樣。
在ΔVL達到ΔVL2的時刻t2,開始電容器23的充電,但此時的充電時間常數(τ1)設定為大的值,由此,抑制與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有關的降低速度,可以將更多的功率供給放電燈(t3至t4的期間)。即,在該期間,如果將投入功率更多地提供給放電燈,則極快地經過無線電噪聲容易產生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可以迅速地實現從該狀態(tài)的脫離(充分發(fā)揮噪聲抑制效果)。
然后,在t4時‘Vc>VTH,充電時間常數被切換為τ2。即,通過迅速進行電容器23的充電,使投入功率比至今為止大幅度地降低,收斂到穩(wěn)定控制的投入功率值。
這種結果,與光輸出的上升特性相關聯,可以充分地抑制過沖量‘Ov’,而且在t3至t4的期間,可以充分地降低來自發(fā)光管的輻射噪聲。
下面,關于上述方式(II),用圖7所示的基本結構例來說明。
在第2控制部12A中,表示隨著ΔVL的上升來切換兩個時間常數的方式。
來自用恒壓源的記號表示的電源19的電壓通過開關元件20(圖中用開關記號簡略地表示)而施加在電阻21的一端。再有,開關元件20接收圖中用‘SS’表示的控制信號并受到導通/截止控制,在ΔVL達到ΔVL2之前的期間為截止狀態(tài),在ΔVL=ΔVL2時為導通狀態(tài)。
電阻21的一端通過電阻22連接到電容器23,電阻21的另一端接地。
在對于電阻22并聯連接的電阻24上,連接開關元件25(圖中用開關記號簡略地表示)。即,電阻24的一端連接到電容器23,該電阻24的另一端通過開關元件25連接到電阻21和22的連接點。
比較電路26A將ΔVL與預先決定的值(將其記為‘ΔVL4’,‘ΔVL4>ΔVL2’)進行比較,根據其結果來規(guī)定開關元件25的導通/截止狀態(tài)。即,在ΔVL達到ΔVL4之前的期間,開關元件25為截止狀態(tài),在ΔVL為ΔVL4時開關元件25為導通狀態(tài)。
電容器23的端子電壓Vc被傳送到V-I變換部27,變換為與輸入電壓值成正比的電流值,獲得輸出電流(上述i2)。
在本例中,在圖6中,在ΔVL達到ΔVL2的時刻t2,開始電容器23的充電,但此時的充電時間常數為τ1。由此,抑制與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有關的降低速度,可以將更多的功率供給放電燈(t3至t4的期間)。
然后,在t4,ΔVL為ΔVL4,通過比較電路26A,開關元件25為導通狀態(tài),充電時間常數被切換為τ2。
這樣,可以監(jiān)視與燈電壓有關的變化量,同時切換時間常數而控制投入功率。
再有,在上述各電路結構中,示出了通過將時間常數經過兩級進行切換,使投入功率的時間變化率變化的方式,但根據需要,也可以是經過三級以上來切換時間常數的結構。但是,在最初的時間常數τ1的期間(包含上述t3至t4的期間),應考慮充分獲得光輸出變化中的過沖的抑制效果及注意不應伴隨時間常數的切換而使電路結構進一步復雜化。
根據上述說明的結構,對定時控制用電容器23的端子電壓或與燈電壓有關的變化量ΔVL進行監(jiān)視,在產生噪聲成為問題的期間,在光束的過沖上予以注意,可以減小投入功率的降低速度來進行功率控制,從經過該期間的時刻起切換充電時間常數并增大投入功率的降低速度。
權利要求
1.一種放電燈點亮裝置,涉及不包含汞或汞量少的放電燈達到穩(wěn)定的點亮狀態(tài)的過渡期的功率控制,可隨著經過時間而使對該放電燈的投入功率緩慢地降低,其特征在于,該放電燈點亮裝置包括電壓差檢測部件,檢測與燈電壓有關的從其初始值起的變化量;以及功率控制部件,從由所述電壓差檢測部件檢測的所述變化量大于等于預定的閾值時起,隨著所述變化量的上升或經過時間而切換所述過渡期中的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的時間變化率。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放電燈點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部件具有使用了電容器和電阻的時間常數電路,在檢測出與燈電壓有關的所述變化量大于等于預定的閾值時,該時間常數電路動作,通過隨著所述變化量的上升或所述電容器電壓的上升而切換該電容器的充電時間常數,從而分級地控制所述過渡期中的投入功率的時間變化率。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放電燈點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時間常數電路具有一個電容器和多個電阻,在檢測出與燈電壓有關的所述變化量大于等于預定的閾值時,根據第一時間常數而控制所述過渡期中的投入功率,然后,根據比第一時間常數小的第二時間常數來控制所述過渡期中的投入功率。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放電燈點亮裝置,抑制發(fā)光管的輻射噪聲,同時實現與光輸出有關的最合適的上升特性。在不包含汞或汞量少的放電燈直至達到穩(wěn)定的點亮狀態(tài)的過渡功率控制中,檢測與燈電壓有關的從其初始值起的變化量ΔVL。而且,設置第2控制部(12),以便從該變化量ΔVL大于等于預定的閾值時刻起,使過渡期中的對放電燈的投入功率的時間變化率隨著ΔVL的上升或經過時間而變化。
文檔編號H05B41/36GK1735309SQ20051008364
公開日2006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7月16日
發(fā)明者市川知幸, 芹田卓也 申請人:株式會社小糸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