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開集裝箱層間鎖用吊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工具,具體地說是一種搭載操作人員將集裝箱層與層之間的鎖頭打開用的吊籠。
背景技術:
為了使集裝箱在船舶裝載運輸當中穩(wěn)固,船舶甲板上堆積疊放的集裝箱上下之間有鎖頭互鎖在一起。當集裝箱運抵預定的碼頭后,首先需要將集裝箱的層間鎖頭打開方可進行吊運卸貨。傳統(tǒng)的開鎖方式是,操作人員系上安全帶爬上集裝箱頂,再下到集裝箱箱縫之間用打鎖桿或手自上而下地將鎖頭打開。操作人員站在集裝箱頂上,由于安全帶無處生根或沒有合適的生根位置,稍有不慎就可能滑落或墜艙,會給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同時,上述操作方式非常麻煩而緩慢,影響了裝卸工作的效率。目前人們想出了另一種開鎖方式操作人員乘坐打鎖的籠筐開鎖。首先用吊車將籠筐放在最上面的集裝箱的頂部,人站在籠筐內用打鎖桿先將最上面集裝箱下的鎖頭打開,然后吊車將載人籠筐吊到一旁,吊下頂層的集裝箱,再將籠筐放在下一層集裝箱的頂部……這樣不斷重復上面的動作,逐層開鎖、逐層吊箱卸貨。人在逐層內開鎖雖然有了安全保障,但是,吊車和人逐層開鎖重復操作十分繁瑣,工作效率仍然十分低下;隨著現(xiàn)代碼頭大型化以及船舶大型化的發(fā)展趨勢,現(xiàn)在超大型船舶的甲板堆放的集裝箱很高,導致因吊車的起升高度不夠,無法將開鎖用的籠筐吊到集裝箱頂部去,因此, 又要回到操作人員身系安全帶,爬上集裝箱頂部逐層開鎖的原始操作中去,其安全問題及工作效率低的問題依然無法解決。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人系安全帶爬上集裝箱頂,再下到兩集裝箱縫隙之間開鎖不安全、功效低;而人乘坐集裝箱頂部的籠筐開鎖,因大型船舶甲板堆放集裝箱過高,吊車起升高度不夠、籠筐沒法吊上去的缺點,提供一種開集裝箱層間鎖用吊籠。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在可搭于集裝箱頂部在吊框下面固定有載人用籠筐,籠筐可伸到兩相鄰集裝箱之間的空隙中。本實用新型還具有以下技術特征所述吊框與籠筐之間組成“T”形結構,所述吊框可搭載于相鄰兩集裝箱頂部,籠筐連接在吊框下方的中間位置;所述吊框與籠筐之間組成“η”形結構,所述吊框可跨過集裝箱的頂部,籠筐連接在吊框下方的兩端;所述載人用籠筐為框架結構,籠筐的周邊設有可保護操作人員人身安全的護欄。[0012]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所述籠筐上部連接的吊框厚度很小,大約為20公分,吊車可以吊起吊框搭在集裝箱頂部,使籠筐伸到兩相鄰集裝箱之間的空隙中, 不需要使籠筐通過集裝箱的頂面,這樣就解決了因現(xiàn)代超大型船舶,其甲板堆積箱體過高造成的吊車起升高度不夠、無法將吊籠吊到集裝箱頂上的問題;同時,人站在低于集裝箱頂面的籠筐內,用短的打鎖桿即可打開同一層面兩側的集裝箱鎖頭,如果配備上的打長鎖桿, 可以同時打開兩側的兩個層面集裝箱鎖頭,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不用爬上集裝箱的頂部再下到集裝箱的層間開鎖,省時省力、工效高,安全可靠。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圖1所示的是“T”形結構形式的吊籠1,是在可搭于兩相鄰集裝箱頂部的扁平吊框 1. 2下面的中間,連接有四個立柱1. 3,四個立柱1. 3的下面連接有載人用框架結構的籠筐 1. 1,為了保護籠筐1. 1內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在所述籠筐1. 1的周邊,設有可保護操作人員人身安全的護欄1. 11。所述籠筐1. 1可伸到兩相鄰集裝箱之間的空隙當中;當吊車將扁平吊框1. 2吊到使其兩端搭在兩相鄰的集裝箱頂面時,籠筐1. 1剛好伸到兩相鄰集裝箱之間的空隙當中,人在吊框1.2下面連接的籠筐1. 1內操作,人站立的高度低于集裝箱的頂面,使用短的打鎖桿可打開同一層面兩側的集裝箱鎖頭;如果配備上的打長鎖桿,可以同時打開兩側的兩個層面集裝箱鎖頭,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圖2所示的是“η”形結構形式的吊籠2,是在可搭跨在集裝箱頂部的扁平吊框2. 2 兩端的下面,分別連接有四個立柱2. 3,四個立柱2. 3的下面連接有載人用的框架結構的籠筐2. 1,籠筐2. 1可分別伸到兩兩相鄰集裝箱之間的空隙中。同樣為了保護籠筐2. 1內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在所述籠筐2. 1的周邊,設有可保護操作人員人身安全的護欄2. 11 ;當吊車將扁平吊框2. 2吊起放到搭跨于集裝箱的頂面時,其兩端的籠筐2. 1剛好伸到兩兩相鄰的集裝箱之間的空隙中,兩個操作人員同時分別站在吊框2. 2兩端下面連接的籠筐2. 1內操作,同樣,人站立的高度低于集裝箱的頂面,使用短的打鎖桿,兩人可同時打開同一層面兩側的集裝箱鎖頭;如果配備上的打長鎖桿,兩人可同時打開兩側的兩個層面集裝箱的鎖頭,這樣與“Τ”形結構的吊籠1相比,除了多占用一個人外,其工作效率又提高了一倍。
權利要求1.一種開集裝箱層間鎖用吊籠,包括吊籠的載人用籠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籠筐固定在可搭于集裝箱頂部在吊框的下面,籠筐可伸到兩相鄰集裝箱之間的空隙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集裝箱層間鎖用吊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框與籠筐之間組成“T”形結構,所述吊框可搭載于相鄰兩集裝箱頂部,籠筐連接在吊框下方的中間位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集裝箱層間鎖用吊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框與籠筐之間組成“η”形結構,所述吊框可跨過集裝箱的頂部,籠筐連接在吊框下方的兩端。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開集裝箱層間鎖用吊籠,其特征在于所述載人用籠筐為框架結構,籠筐的周邊設有可保護操作人員人身安全的護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開集裝箱層間鎖用吊籠,是為克服現(xiàn)有為船裝集裝箱層間開鎖,需人系安全帶爬上集裝箱頂,再下到兩集裝箱縫隙之間開鎖不安全、功效低;而乘坐集裝箱頂部的吊籠開鎖,因大型船舶甲板堆放集裝箱過高,吊車起升高度不夠、吊籠沒法使用的缺點提供的,在可搭于集裝箱頂部在吊框下面固定有載人用籠筐,籠筐可伸到兩相鄰集裝箱之間的空隙中?;\筐為框架結構,籠筐的周邊設有可保護操作人員人身安全的護欄。由于吊車可將吊框吊起搭在集裝箱頂部,不要使籠筐通過集裝箱的頂面,解決了因現(xiàn)代超大型船舶甲板堆箱過高,吊車起升高度的問題;同時,人站在低于集裝箱頂面的籠筐內,用長、短打鎖桿配合可打開同一層面和兩個層面上的集裝箱間的鎖頭,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省時省力,安全可靠。
文檔編號B66C1/10GK202186823SQ20112011036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6日
發(fā)明者丁耀貴, 孫寶良, 王書章, 蔡軍 申請人: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