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配線基板、電池堆及雙極型二次電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ー種配線基板、電池堆及雙極型二次電池。
技術背景 在層合型電池中,因為各單電池由于制造波動而其內部電阻或容量等存在波動,所以在將單電池串聯連接時,各單電池的電壓存在波動。從該電壓波動較大的單電池開始會產生惡化,從而作為層合型電池的壽命受到限制。因此,希望測量各單電池的電壓,根據該測量結果控制各單電池的電壓,從而使全部單電池的電壓相同。因此,已知為了測量層合型電池(雙極型二次電池)的各單電池的電壓,而在各集電體上安裝可彎曲(具有可彎性)的配線基板,將各單電池的電壓向外部輸出的技術(參照專利文獻I)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8-160060號公報發(fā)明內容上述配線基板具有絕緣基板,其由梳狀部位和與該梳狀部位連接的一個柄構成,該梳狀部位由多個齒和將這多個齒集束而成為一體的主干構成;多條配線,其由導電材料形成在該絕緣基板上,分別從上述多個齒的各自的前端延伸至柄的端部,使與上述多個齒的前端接觸的導電體的電位傳導至上述柄的端部。具有在多個齒的前端露出導電材料的端子部,將該端子部安裝在相對應的集電體上。但是,在上述配線基板中,因為多個齒的長度、端子部面積及端子部0和與該端子部相對應的集電體之間的粘接力都相同,所以在使端子部與從設置在集電體的上下兩個表面上的電極活性物質的端部遠離相同距離的位置的集電體粘接后,多個齒的松弛程度不同。因此,在發(fā)生振動的環(huán)境下使用層合型電池的情況下,與相對松弛的齒相比,在相對不松弛的齒上作用相對較大的拉伸應力。在作用有這種相對較大拉伸應カ的齒上,與作用有相對較小拉伸應力的齒相比,在端子部上發(fā)生接觸不良的可能性較高。如果在配線基板上發(fā)生斷線,則無法高精度地測量全部單電池層的電壓。因此,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配線基板、電池堆及雙極型二次電池,其可以使端子部向集電體的安裝位置在多個單電池間都相同。本發(fā)明具有絕緣基板,其由梳狀部位和與該梳狀部位連接的一個柄構成,該梳狀部位由多個齒和將這多個齒集束而成為一體的主干構成;多條配線,其由導電材料形成在該絕緣基板上,分別從上述多個齒的各自的前端延伸至上述柄的端部,使與上述多個齒的前端接觸的導電體的電位傳導至上述柄的端部,具有在上述多個齒的前端露出導電材料的端子部,使上述多個齒的長度不同。發(fā)明的效果根據本發(fā)明,在將配線基板上安裝在電池堆上時,相對于作為層合型電池的結構要素的多個單電池,可以將多個端子部安裝在集電體周緣部的同一個位置。其結果,與使多個齒的長度相同的配線基板的情況相比,可以高精度地測量多個單電池的各電壓。
圖I是安裝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電池堆的概略縱剖視圖。圖2是從上方觀察安裝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電池堆的俯視圖。圖3安裝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電池堆的縱剖視圖。圖4是對比例I的配線基板及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各俯視圖。圖5是將對比例I的配線基板安裝在電池堆上的情況下的僅第I、第4端子部與集電體的連接部的放大圖。圖6是將實施例I的配線基板安裝在電池堆上的情況下的僅第I、第4端子部與集電體的連接部的放大圖。圖7是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簡略示意圖。圖8是第2、第3、第4、第5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簡略示意圖。圖9是在將第2、第3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安裝在電池堆上后,從配線基板側觀察的概略圖。圖10是第6、第7、第8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簡略示意圖。圖11是安裝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的概略縱剖視圖。圖12是從上方觀察安裝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的俯視圖。圖13是雙極型二次電池的局部放大概略縱剖視圖。圖14是對比例2的配線基板的俯視圖。圖15是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俯視圖。圖16是第10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俯視圖。圖17是安裝第11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的概略縱剖視圖。圖18是從上方觀察安裝第11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的俯視圖。圖19是第11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俯視圖。圖20是第1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俯視圖。圖21是安裝第13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的概略縱剖視圖。圖22是從上方觀察安裝第13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的俯視圖。圖23是第13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俯視圖。圖24是表示安裝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與外部的連接狀態(tài)的概略縱剖視圖,以及包含與外部的連接部分的安裝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ニ次電池的輪廓圖。圖25是表示安裝第14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與外部的連接狀態(tài)的概略縱剖視圖,以及包含與外部的連接部分的安裝第14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的輪廓圖。圖26是表示安裝第15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與外部的連接狀態(tài)的概略縱剖視圖,以及包含與外部的連接部分的安裝第15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的輪廓圖。圖27是表示安裝第16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與外部的連接狀態(tài)的概略縱剖視圖,以及包含與外部的連接部分的安裝第16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的輪廓圖。圖28是表示安裝第17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與外部的連接狀態(tài)的概略縱剖視圖,以及包含與外部的連接部分的安裝第17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的輪廓圖。圖29是表示包含與外部的連接部分的安裝第18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ニ次電池的輪廓圖。圖30是安裝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電池堆的概略斜視圖。圖31是安裝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電池堆的概略側視圖。 圖32是第19、第20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簡略示意圖。圖33A是表示第19實施方式的四個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向集電體的安裝狀態(tài)的概略剖視圖。圖33B是表示第20實施方式的四個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向集電體的安裝狀態(tài)的概略剖視圖。圖34是雙極型二次電池的局部放大概略縱剖視圖。圖35是僅取出兩個強電耳片表示的斜視圖。圖36是第21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俯視圖。圖37是表示ー個對比例I的四個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向集電體的安裝狀態(tài)的概略剖視圖。圖38是表示另ー個對比例I的四個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向集電體的安裝狀態(tài)的概略剖視圖。圖39是表示在端子部的周緣具有絕緣部的情況下的第I實施方式的四個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向集電體的安裝狀態(tài)的概略剖視圖。圖40是表示在端子部的周緣沒有絕緣部的情況下的第I實施方式的四個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向集電體的安裝狀態(tài)的概略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對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下面的附圖中,為易于理解發(fā)明,存在將構成層合型電池的要素等的各層的厚度或形狀夸張表示的情況。圖I是安裝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的電池堆2的概略縱剖視圖,圖2是從上方觀察除了強電耳片16、17之外的部分的俯視圖。電池堆2是構成雙極型二次電池的ー個單元。在圖I中,上方為鉛直上方,下方為鉛直下方。矩形且為平板狀的集電體4,由導電性高分子材料或在非導電性高分子材料中添加導電性填料的樹脂形成。集電體4不限于樹脂,也可以由金屬形成。電池堆2具有四個(多個)雙極型電極3,其分別在圖I中水平方向放置的集電體4的鉛直下表面形成正極活性物質層5 (正扱),在集電體4的鉛直上表面形成負極活性物質層6 (負極)。而且,負極活性物質層6與正極活性物質層5相比,表面積較大。各雙極型電極3在鉛直方向經由電解質層7層合(串聯連接),形成ー個電池堆2。在這里,在使上下方向相鄰的兩個雙極型電極分別為上部雙極型電極、下部雙極型電極吋,以使位于下部雙極型電極的上表面的負極活性物質層6與位于上部雙極型電極的下表面的正極活性物質層5,經由電解質層7彼此相対的方式,配置下部、上部的各雙極型電極。正極、負極的兩個電極活性物質層5、6的水平方向的外周,形成為與集電體4的水平方向的外周相比窄ー圈。在未設置這兩個電極活性物質層5、6的集電體4的周緣部(水平方向的全周),通過夾持具有規(guī)定寬度的密封材料11,使正極活性物質層5和負極活性物質層6絕緣,并且在圖I中上下方向相對的兩個電極活性物質層5、6之間產生規(guī)定的空間8。另外,密封材料11分別從兩個活性物質層5、6的水平方向的端部遠離一定空間地配置在外側。通過在上述空間8中填充液態(tài)或膠狀的電解質9,形成電解質層7。在填充電解質9的空間8中,設有由多孔薄膜形成的隔板12,利用該隔板12防止 相對的兩個電極活性物質層5、6電氣接觸。電解質9可以通過該隔板12。此外,在電池堆2的最上部和最下部,在與電池堆2相比遠離的位置,示意地表示強電耳片16、17。如后所述,安裝本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通過將五個電池堆2串聯連接(模塊化)而構成。在該雙極型二次電池上,分別在最上部負極活性物質層6連接ー個強電耳片16,在最下部正極活性物質層5連接另ー個強電耳片17。在雙極型二次電池充電后,作為正極端子起作用的是ー個強電耳片16,在充電后作為負極端子起作用的是另ー個強電耳片17。由隔著電解質層7的正極活性物質層5及負極活性物質層6構成ー個單電池層15 (單電池)。因此,電池堆2也成為串聯連接三個單電池層15的結構。串聯連接單電池層15的數量,在圖I中為三個,但串聯連接單電池層15的數量或串聯連接后述電池堆的數量可以對應于實際希望的電壓進行調節(jié)。由此,如果在串聯連接的多個單電池層15中,各電壓不同,則作為電池堆2無法得到希望的電池電壓。例如,如圖3所示,使四個集電體4從鉛直下方開始分別為第I集電體4a、第2集電體4b、第3集電體4c、第4集電體4d,另外,使三個單電池層15從鉛直下方開始分別為第I單電池層15a、第2單電池層15b、第3單電池層15c。此時,第I單電池層15a的電壓A VI,可以由經由第2集電體4b得到的電壓和經由第I集電體4a得到的電壓測得。同樣地,第2單電池層15b的電壓A V2可以由經由第3集電體4c得到的電壓和經由第2集電體4b得到的電壓測得,第3單電池層15c的電壓A V3可以由經由第4集電體4d得到的電壓和經由第3集電體4c得到的電壓測得。在作為層合型電池的電池堆2中,因為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由于制造波動而其內部電阻或容量等分別存在波動,所以在將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串聯連接吋,各單電池層15a、15b、15c的電壓AVI、M2、AV3會產生波動。該電壓波動有各單電池層的電壓大于基準值的情況,也有電壓小于基準值的情況。因這種電壓波動,從電壓波動較大的單電池層開始會產生惡化,使作為層合型電池的壽命受到限制。因此,希望通過分別測量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的電壓AVI、AV2、V3,根據該測量結果控制各單電池層15a、15b、15c 的電壓 AVI、AV2、A V3,使單電池層 15a、15b、15c 的電壓 AVI、AV2、AV3 均相同。[0065]因此,為了測量作為層合型電池的電池堆2的各單電池層15a、15b、15c的電壓,考慮在各單電池層15a、15b、15c的集電體上安裝具有可彎性的配線基板,將各單電池層15a、15b、15c的電壓AVI、AV2、AV3向外部取出。例如,準備圖4上部所示的對比例I的配線基板21。對比例I的配線基板21具有絕緣膜26 (絕緣基板),其由梳狀部位21f和與該梳狀部位21f連接的ー個柄21g構成,該梳狀部位21f由四個齒21a、21b、21c、21d和將這多個齒集束而成為一體的主干21e構成;四條配線22、23、24、25,其由導電材料形成在該絕緣膜26上,分別從四個齒21a、21b、21c、21d的各自的前端延伸至柄21g的端部,使與四個齒的前端接觸的導電體的電位傳導至柄21g的端部。另外,在圖4上部中,四個齒21a、21b、21c、21d的前端分別具有使導電材料露出的端子部22a、23a、24a、25a。在柄21g的端部(在圖4上部中為右端)具有未圖示的連接器。此外,柄21g為了可以從外部測量各單電池層15a、15b、15c的電壓AVI、AV2、A V3,必須穿過電池堆2 (電池)或后述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外裝材料,使連接器向外裝材料的外部露出。因此,柄21g必須具有一定程度的長度。 具體地說,配線基板21由以下五層構成由聚酰亞胺類樹脂材料構成的絕緣基板;由絕緣體的粘接材料構成的第I粘接層;由作為導電體的銅構成的配線層;由絕緣體的粘接材料構成的第2粘接層;以及由聚酰亞胺類樹脂材料構成的外殼層,為了在四個齒21a、21b、21c、21d的前端即端子部22a、23a、24a、25a處使銅向表面露出,去除第2粘接層和外殼層。即,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由以下三層構成由聚酰亞胺類樹脂材料構成的絕緣基板;由絕緣體的粘接材料構成的第I粘接層;以及由作為導電體的銅構成的配線層。另ー方面,配線基板21因為具有由聚酰亞胺構成的絕緣基板,所以四個齒的背面也被由聚酰亞胺類樹脂材料構成的絕緣基板包覆。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厚度要求小于相對的集電體之間的間隔。將該對比例I的配線基板21,如圖37或圖38所示,分別安裝在電池堆2的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上。圖37、圖38分別是表示ー個對比例I、另ー個對比例I的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概略剖視圖。而且,在圖37所示的ー個對比例I中,在端子部22a、23a、24a、25a的周緣形成絕緣部125、126、127、128,使留在中央的部分構成為導電部(將該導電部稱為“露出導電部”)121、122、123、124。另ー方面,在圖38所示的另ー個對比例I中,未形成絕緣部125、126、127、128。圖4上部的配線基板21以可以看到露出導電部的一側為紙面前側而表示。并且,在露出導電部的紙面前側設置導電性膠帶(后述)。在這里,在圖4上部,使四個端子部分別為第I端子部22a、第2端子部23a、第3端子部24a、第4端子部25a。為了將這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與四個集電體4a、4b、4c、4d電氣連接,實施以下エ序。即,在第I集電體4a的周緣部(在圖37、圖38中為右端部)設置導電性雙面膠帶(以下稱為“導電性膠帶”)111,在該導電性膠帶111上方配置第I端子部22a的露出導電部121。然后,在第I端子部22a的上方配置密封材料11,并在其上載置第2集電體4b。在該第2集電體4b的周緣部(在圖37、圖38中為右端部)設置導電性膠帶112,在該導電性膠帶112的上方配置第2端子部23a的露出導電部122。然后,在第2端子部23a的上方配置密封材料11,在其上方載置第3集電體4c。通過反復進行這種作業(yè),使四個雙極型電極3層合。然后,通過熱壓接エ序使層合的四個雙極型電極3熱壓接。密封材料11通過熱融接而與集電體4a、4b、4c、4d粘接,并且,按壓分別與四個集電體4a、4b、4c、4d相對應的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從而電氣連接。作為密封材料11,可以使用弾性體的PEO、PPO、PVdF、環(huán)氧樹脂、硅樹脂等。通過使用弾性體作為密封材料11,可以吸收由于集電體4a、4b、4c、4d和露出作為導電體的銅的端子部22a、23a、24a、25a的熱膨脹系數不同而產生的應力,防止由溫度變化引起的剝落。通過將配線基板21的各端子部 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按照上述方式安裝在電池堆2上,可以使與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接觸的作為被測量對象的集電體4a、4b、4c、4d的電壓(電位),通過連接器輸出至外部。由此,通過在柄21g的端部設置連接器,可以以緊湊且較少的エ時,測量各單電池層15a、15b、15c 的電壓 AVI、AV2、AV3。如果進ー步說明,則在兩個對比例I的配線基板21中,除了四個導電性膠帶111至114與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粘接的面積之外,四個齒21a、21b、21c、21d的長短及粗細、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面積、四個導電性膠帶111至114的粘接面積也均相同。在這里,因為齒的粗細是包含齒的寬度和厚度的概念,所以將齒的寬度和厚度單獨定義。所謂齒的寬度,是指在圖4的上部中,齒21a、21b、21c、21d上下方向的寬度。另外,在圖4的上部中,齒21a、21b、21c、21d沿貫穿紙面的方向具有一定厚度。所謂齒的厚度,是指貫穿該紙面的方向的齒21a、21b、21c、21d的厚度。如果齒的厚度相同,則可以通過增加齒的寬度而使齒變粗。另外,如果齒的寬度相同,則可以通過增加齒的厚度而使齒變粗。在將配線基板21安裝到電池堆2上時,圖4上部所示的上下方向為與集電體4a至4d的表面平行的方向,另外,在圖4上部中,貫穿紙面的方向為單電池層的層合方向。因此,在將配線基板21安裝到電池堆2上時,四個齒21a、21b、21c、21d分別在單電池層的層合方向(單電池的串聯連接方向)具有一定的厚度,在與集電體的表面平行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寬度。另外,在后述第I至第8實施方式中,所謂端子部的面積(以下也將該面積稱為“端子部面積”),是指ー個端子部的面積,而不是四個端子部面積總和的面積。此外,在后述的第9至第19實施方式中,有時將一條配線基板整體的端子部面積,即四個端子部面積總和稱為端子部面積。另外,所謂端子部面積,在端子部周緣設有絕緣部的情況下(參照圖37)是指包含絕緣部的面積,而在端子部的周緣沒有絕緣部的情況下(參照圖38),是指不包含絕緣部的面積。所謂露出導電部面積,在端子部的周緣存在絕緣部的情況下(參照圖37),是指除了絕緣部之外、即只有露出導電部的面積。在端子部的周緣沒有絕緣部的情況下(參照圖38),露出導電部面積與端子部面積一致。另ー方面,所謂粘接面積是指導電性膠帶與露出導電部抵接的面積(也是與集電體抵接的面積)。簡單地說,導電性膠帶的面積就是粘接面積。端子部與集電體的粘接力與粘接面積有關,粘接面積越大,端子部與集電體的粘接力越強。導電性膠帶的面積不變,而僅使露出導電部面積增加,則端子部與集電體的粘接力不會增強。在圖4上部中,將導電性膠帶111、112、113、114與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122、123、124重疊而表示。但是,因為如果使導電性膠帶與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重疊則很難觀察,所以使導電性膠帶111至114與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相比略小而表示。實際上,如圖37、圖38所示,導電性膠帶111至114的粘接面積與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相同。而且,導電性膠帶的粘接面積不一定與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相同,導電性膠帶的粘接面積與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相比可以略大或略小。在這種情況下,使四個導電性膠帶111至114分別為第I導電性膠帶111、第2導電性膠帶112、第3導電性膠帶113、第4導電性膠帶114。在這里,端子部和與該端子部相對應的集電體之間的粘接力(以下也簡稱為“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與集電體的粘接力”),與導電性膠帶111至114的粘接面積和粘接方法有夫。如果是相同的粘接方法,則粘接面積越大粘接力越強。如果粘接面積相同,則粘接力由于粘接方法而不同。由樹脂形成的集電體4a至4d與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的粘接,使用導電部件、超聲波熔接、熱壓接中的至少ー種。這是因為,在接觸電阻比由金屬形成的集電體大的樹脂集電體(部件)4a至4d,與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粘接的情況下,通過使用導電部件的粘接、機械粘接、或用熱進行粘接,可以減小樹脂集電體與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間的接觸電阻。優(yōu)選在樹脂集電體與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的粘接后,使接觸電阻小于或等于IQ。作為上述導電部件可以列舉導電性膠帶、導電性粘膠、導電性熱硬化密封材料、導電性熱可塑密封材料、各向異性導電性粘接劑。導電性膠帶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材料。例如,已知在丙烯酸類的膠帶上分散導電性填料的材料。導電性填料包含碳以及Fe、Ni、Al、Ag、Au、Cu等金屬粒子。作為導電性膠帶的粘接方式有層壓方式等。上述各向異性導電性粘接劑的涂敷方法有壓模涂敷、絲網印刷方式、噴墨式印刷方式等。由此,在兩個對比例I的各配線基板21中,因為四個齒21a、21b、21c、21d的長度及粗細、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端子部面積、四個露出導電部面積、四個導電性膠帶111至114的粘接面積均相同,所以在將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安裝到相對應的集電體4a、4b、4c、4d上時,從設置在集電體的上下兩個表面的電極活性物質5、6的端部(在圖3中為右端),至其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的安裝位置的距離可能會產生波動。在電極活性物質層5、6上產生的電荷,從電極活性物質層5、6的端部經由各集電體4a、4b、4c、4d,向各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移動。因此,電極活性物質層5、6的端部與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的距離越長,電荷移動的集電體部分的內部阻抗(電阻)越大。該內部阻抗的影響尤其在樹脂集電體上更加顯著。即,即使三個單電池層15、15b、15c的電壓AV1、AV2、AV3正常,也會受到伴隨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的安裝位置的波動的影響,從而無法準確地測量三個電壓AVI、AV2、AV3。參照圖5對此進行說明。在這里,在圖3中,使四個齒21a、21b、21c、21d從下方開始分別為第I齒21a、第2齒21b、第3齒21c、第4齒21d而進行區(qū)分。另外,使四條配線
22、23、24、25分別為第I配線22、第2配線23、第3配線24、第4配線25而進行區(qū)分。圖5僅將圖3中使第I端子部22a的露出導電部121經由第I導電性膠帶111與第I集電體4a連接的連接部、以及使第4端子部25a的露出導電部124經由第4導電性膠帶114與第4集電體4d連接的連接部放大表示,而使第2端子部23a的露出導電部122經由第2導電性膠帶112與第2集電體4b連接的連接部、以及使第3端子部24a的露出導電部123經由第3導電性膠帶113與第3集電體4c連接的連接部省略而不表示。在圖5中,位于下方的第I集電體4a上表面的負極活性物質層6a的電荷,經由第I集電體4a從第I導電性膠帶111向第I端子部22a的露出導電部121流動,另外,在圖5中,位于上方的第4集電體4d上表面的負極活性物質層6d的電荷,經由第4集電體4d從第4導電性膠帶114向第4端子部25a的露出導電部124流動。第I、第4各集電體4a、4d如前所述并不是金屬,而是由在導電性高分子材料或非導電性高分子材料中添加導電性填料的樹脂形成。即,在為樹脂集電體的情況下,與電荷移動的集電體部分由金屬形成的集電體相比,具有較大的內部阻抗(電阻)。因此,理想狀態(tài)是,以使從兩個負極活性物質層6a、6d的右端部至兩個端子部22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124的距離相同的方式,將兩個端子部22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124經由導電性膠帶111、114安裝到對應的集電體4a、4d上。但是,如果是圖4上部所示的對比例I的配線基板21,則以圖5中位于下方的第I端子部22a的露出導電部121的安裝位置為基準安裝位置,可能將圖5中位于上方的第4端子部25a的露出導電部124與基準的安裝位置相比向右側偏離而安裝。由此,如果第4端子部25a的露出導電部124與基準的安裝位置相比向右側偏離而被安裝,則電荷移動的集 電體部分的電阻增大與電荷移動的集電體部分的長度變長相對應的量。即使從上下兩個負極活性物質層6a、6d流出的電荷的量(電流值)相同,也因電阻增加而使電壓降増大。即,在利用第4導線25測量第4集電體4d的電壓的情況下,與期望的電壓相比,也降低與第4集電體4d的電壓降的増加相對應的量。其結果,第3單電池層15c的電壓AV3與期望的電壓相比,預計會變小。即使第3單電池層15c的電池特性沒有異常,由于如上所述,第4端子部25a的露出導電部124的安裝位置與基準安裝位置相比向遠處偏離,而誤判為在第3單電池層15c的電池特性中存在異常。在圖5中,對第4端子部25a的露出導電部124的安裝位置與基準安裝位置相比向右側偏離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對于第2、第3端子部23a、24a的露出導電部122、123的安裝位置,也可能發(fā)生與基準安裝位置相比向右側偏離的情況。另外,受到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的安裝位置的影響,集電體的電壓越向上方越低,單電池層的層合方向(在圖3中為上下方向)厚度越増加或層合單電池層的數量越増加,這種傾向越大。即使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的電池性能沒有異常,根據圖4上部所示的對比例I的配線基板21,也會在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的電壓AVI、AV2、AV3中產生波動。因此,在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中,如圖4下部所示,與對比例I的配線基板21不同,以將配線基板21安裝在電池堆2上的情況下的柄21g的高度(位置)為基準,距離柄21g沿上下方向(單電池層的層合方向)越遠的齒,使齒的長度越長。此外,也可以以除了柄21g之外的例如四個齒21a、21b、21c、21d中某ー個的高度(位置)為基準??梢詫⑷我飧叨?位置)作為基準。在以下的實施方式中,主要在端子部的周緣具有絕緣部的情況下進行說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端子部面積增大則露出導電部的面積也增大。此外,端子部的周緣沒有絕緣部的情況也同樣為本發(fā)明的對象。例如,在圖39中表示在端子部的周緣具有絕緣部的情況下,將配線基板的四個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安裝到電池堆上的狀態(tài),在圖40中表示端子部的周緣沒有絕緣部的情況下,將配線基板的四個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121124安裝到電池堆上的狀態(tài)。對于本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具體地進行說明。圖4下部是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的俯視圖。在圖4的下部也將配線基板21的可以觀察到露出導電部的ー側作為紙面前側表示。并且,在露出導電部的紙面前側設置導電性膠帶111至114。在將該配線基板21安裝到電池堆2上的狀態(tài)下,因為在圖4的上部上方為鉛直方向上方,下方為鉛直方向下方,所以下面在圖4下部也將上方視為鉛直方向上方,將下方視為鉛直方向下方。在這里,將在電池堆2上安裝配線基板21的情況下的第I齒21a的高度作為第I基準高度(第I基準位置),將第I齒21a的長度作為第I基準長度LI,將第I齒21a的寬度(粗細)作為第I基準寬度Wl,將第I端子部22a的露出導電部121的露出導電部面積作為第I基準面積SI,將第I導電性膠帶111的粘接面積作為第I基準粘接面積Sadi。此時,使第2齒21b的長度長于第I基準長度LI,使第3齒21c的長度長于第2齒21b的長度,使第4齒21d的長度長于第3齒21c的長度。使第2、第3、第4齒21b、21c、21d的寬度與第I基準寬度Wl相同,使第2、第3、第4端子部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2、123、124的露出導電部面積與第I基準面積SI相同,使第2、第3、第4導電性膠帶112、113、114的粘接面積與第I基準粘接面積Sadl相同。 為了將按照上述方式構成的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安裝到電池堆2上,如圖39所示,首先將第I端子部22a的露出導電部121使用第I導電性膠帶111粘接(安裝)到第I集電體4a上方基準的安裝位置。然后,因為第2齒21b與第I齒21a的長度差為充裕的量,所以利用這部分充裕的量,將第2端子部23a的露出導電部122使用第2導電性膠帶112粘接到第2集電體4b上的基準的安裝位置。同樣地,因為第3齒21c與第2齒21b的長度差為充裕的量,所以利用這部分充裕的量,將第3端子部24a的露出導電部123使用第3導電性膠帶113粘接到第3集電體4c上的基準的安裝位置。同樣地,因為第4齒21d與第3齒21c的長度差為充裕的量,所以利用這部分充裕的量,將第4端子部25a的露出導電部124使用第4導電性膠帶114粘接到第4集電體4d上的基準的安裝位置。進ー步說明。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122、123、124,經由導電性膠帶111、112、113、114而與相對應的集電體4a至4d接觸。使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及導電性膠帶的粘接面積如后所述增大,意味著増大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與集電體的接觸面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改變接觸面積,則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與集電體的接觸電阻與變更前相比會發(fā)生變化。即,存在接觸電阻大于變更前和小于變更前這兩種情況。因此,在四個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上,接觸電阻會產生波動。受到這種接觸電阻的波動的影響,無法高精度地測量各集電體的電壓。要解決這ー問題,在使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面積與第I基準面積SI相比増加,且使導電性膠帶的粘接面積與第I基準粘接面積Sadl相比増加的情況下,預先測量接觸電阻與第I基準面積SI及第I基準粘接面積Sadl時相比是否變化,在接觸電阻與第I基準面積SI及第I基準粘接面積Sadl時相比變化的情況下,可以以與該變化量相當的電壓,對所測量的四個集電體的電壓進行校正。由此,根據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通過使四個齒21a、21b、21c、21d的長度從位于最外側的齒開始依次變長,可以將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分別安裝到四個集電體4a、4b、4c、4d上的相同安裝位置(基準的安裝位置)。圖6是在使用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的情況下,僅使第I、第4端子部22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124經由第I、第4導電性膠帶111、114與第I、第4集電體4a、4d連接的連接部放大表示,而使第2、第3端子部23a、24a的露出導電部122、123經由第2、第3導電性膠帶112、113與第2、第3集電體4b、4c連接的連接部省略而不表示。如圖6所示,在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的情況下,第4端子部25a的露出導電部124向第4集電體4d的安裝位置與基準安裝位置相同。如果安裝位置相同,則從負極活性物質層6d經由第4導電性膠帶114向第4端子部25a的露出導電部124這種電荷移動的集電體部分的電阻,與從負極活性物質層6a經由第I導電性膠帶111向第I端子部22a的露出導電部121這種電荷移動的集電體部分的電阻相同,從而產生相同的電壓降。由此,可以減小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的電壓AVI、AV2, AV3的波動,高精度測量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的電壓 AVU AV2、AV3。[0088]圖30是安裝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的電池堆2的概略斜視圖。另外,圖31表示從安裝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的一側觀察的電池堆2的概略側視圖。此外,在圖30、圖31中,僅取出四個集電體4a、4b、4c、4d而表示。如圖30、圖31所示,可知配線基板21的主體21e位于從第I基準高度略微傾斜的位置。此外,在圖4的下部,柄21g的右端與未圖示的連接器連接。該連接器如前所述,穿過外裝材料而向外裝材料之外露出,經由該連接器,可以與其他裝置相連。圖7(a)是重新以簡略示意圖表示圖4下部所示的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圖。在圖7(a)中,為了方便,將第I端子部22a畫得比第I齒21a的寬度即第I基準寬度Wl更寬。如上所述,在配線基板21的簡略示意圖中,將除了端子部以外的部分的齒的寬度作為齒的寬度。在圖7(a)中,將柄21g設置在最靠近第I基準高度的位置,而設置柄21g的高度(位置)基本上可以是任意位置。例如,如圖7(b)所示,柄21g也可以在單電池層的層合方向(在圖7中為上下方向)的正中央。圖7 (a)的配線基板21將可觀察到露出導電部121至124—側作為紙面前側而表示。端子部周緣的絕緣部省略而不表示。并且,在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的紙面前側設置導電性膠帶111至114。因為導電性膠帶111至114和端子部22a、23a、24a、25a(露出導電部121至124)重疊而不易觀察,所以使導電性膠帶111至114與端子部22a、23a、24a、25a(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相比略小地表示。實際上,導電性膠帶111至114的粘接面積與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的面積相同(參照圖7(c))。而且,對于后述的簡略示意圖(圖7(b)、圖8、圖10、圖14、圖16、圖19、圖20、圖
23、圖36)的配線基板,配線基板也以可觀察到露出導電部ー側作為紙面前側而表示。端子部周緣的絕緣部省略而不表示。但是,在圖8以后所示的簡略示意圖(僅圖32除外)中,省略導電性膠帶的表示,但并不是不使用導電性膠帶。另外,除了圖32之外,對于導電性膠帶不做特別說明,但都使用與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相同的面積(或接近的面積)的導電性膠帶,粘接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與集電體。下面,對安裝在電池堆2上的其他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進行說明。本發(fā)明的配線基板21的特征部分在于,使四個齒21a、21b、21c、21d的長度各不相同。作為這種情況下的基本方法,是以第I基準高度處的齒的長度為基準(第I基準長度LI),使位干與第I基準高度不同的高度處的齒的長度長于第I基準長度LI。不一定如圖7(a)、(b)所示,越是遠離第I基準高度的齒,使齒的長度越長。圖8 (a)至(d)是以簡略示意圖表示第2、第3、第4、第5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的圖,是取代圖7(a)、(b)所示的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的情況。在圖8(a)所示的第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中,將第4齒21d作為第I基準高度的齒,以第4齒21d、第3齒21c、第2齒21b、第I齒21a的順序,使齒的長度變長。在圖8 (b)所示的第3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中,將第3齒21c作為第I基準高度的齒,以第3齒21c、第I齒21a、第2齒21b、第4齒21d的順序,使齒的長度變長。在圖8(c)所示的第4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中,將第3齒21c作為第I基準高度的齒,以第3齒21c、第2齒21b、第4齒21d、第I齒21a的順序,使齒的長度變長。在圖8(d)所示的第5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中,將第I齒21a作為第I基準高度的齒,以第I齒21a、第4齒21d、第3齒21c、第2齒21b的順序,使齒的長度變長。如上所述,不一定越是遠離位于第I基準高度的齒,使齒的長度越長。根據圖8(b)至(d)所示的第3、第4、第5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也可以將四個齒21a、21b、21c、21d的長度均設定為無很大松弛的最適合長度。例如,在圖8(b)所示的第3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中,可以無松弛地安裝四個齒。例如,通過將第I齒21a的端子部22a的露出導電部121安裝在第I集電體4a上,將 第2齒21b的端子部23a的露出導電部122安裝在第2集電體4b上,將第I齒21c的端子部24a的露出導電部123安裝在第3集電體4c上,將第4齒21d的端子部25a的露出導電部124安裝在第4集電體4d上,可以消除松弛。其中,作為這種情況下的單電池層的電壓測量方法如下所述。即,利用從第I齒21a的端子部22a的露出導電部121得到的電壓和從第4齒21d的端子部25a的露出導電部124得到的電壓,測量第I單電池層15a的電壓A VI,利用從第4齒21d的端子部26a的露出導電部124得到的電壓和從第3齒21c的端子部24a的露出導電部123得到的電壓,測量第2單電池層15b的電壓A V2,利用從第3齒21c的端子部23a的露出導電部123得到的電壓和從第2齒21b的端子部23a的露出導電部122得到的電壓,測量第3單電池層15c的電壓AV3。圖9(a)、(b)是在將圖8(a)、(b)所示的第2、第3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安裝到電池堆2上時,從配線基板21側觀察的概略縱剖視圖。在第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上,如圖9(a)所示,四個齒21a、21b、21c、21d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整齊排列在傾斜的位置,但在第3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上,如圖9(b)所示,四個齒21a、21b、21c、21d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的安裝位置未整齊排列。這樣,四個齒21a、21b、21c、21d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不一定要整齊排列。而且,通過將第3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按照圖9(b)所示的方式安裝,防止四個齒松弛。在這里,說明第I至第5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的作用效果。根據第I至第5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具有絕緣基板26,其由梳狀部位21f 和與該梳狀部位21f連接的ー個柄21g構成,該梳狀部位21f由四個(多個)齒21a、21b、21c、21d和將這四個齒21a、21b、21c、21d集束而成為一體的主干21e構成;多條配線22、23、24、25,其由導電材料形成在該絕緣基板26上,分別從上述四個齒2 la、2 Ib、21 c、21 d的各自的前端延伸至柄21g的端部,使與四個齒21a、21b、21c、21d的前端接觸的導電體的電位傳導至柄21g的端部;以及端子部22&、23&、24&、25&,其使導電材料在上述四個齒21&、2113、21(3、21d的前端露出,因為使四個齒21a、21b、21c、21d的長度不同,所以在將配線基板21向電池堆2安裝時,相對于作為層合型電池的構成要素的三個(多個)單電池層15a、15b、15c,可以將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安裝到集電體周緣部大致相同位置。其結果,與使四個齒21a、21b、21c、21d的長度相同的對比例I的配線基板的情況相比,可以高精度地測量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 (單電池)的各電壓A VI、AV2、AV3。[0099]根據第I、第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如圖7(a)、(b)、圖8 (a)所示,因為使四個(多個)齒21a、21b、21c、21d的長度從位于最外側的齒21a或21d開始依次變長,所以在將配線基板21向電池堆2安裝時,相對于作為層合型電池的構成要素的三個(多個)單電池層15a、15b、15c,可以將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無浪費地安裝在集電體周緣部大致相同位置。其結果,可以避免浪費,并且高精度地測量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 的各電壓 AVI、AV2、AV3。另ー方面,安裝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的電池堆2為,通過將在一個集電體的下表面(ー個表面)形成正極活性物質層5 (正扱)、在上表面(相對表面)形成負極活性物質層6 (負極)的兩個雙極型電極3,以使正極活性物質層5和負極活性物質層6彼此相対的方式,隔著電解質層7層合,構成由隔著電解質層7的正極活性物質層5和負極活性物質層6構成的單電池層15 (單電池),將三個(多個)該單電池層15串聯連接,該電池堆具有用于分別進行這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的電壓測量的配線基板21,其包含以下部分而構成,即絕緣膜26 (絕緣基板),其由梳狀部位21f和與該梳狀部位21f連接的ー個柄 21g構成,該梳狀部位21f由四個(多個)齒21a、21b、21c、21d和將這多個齒21a、21b、21c、21d集束而成為一體的主干21e構成;四條配線22、23、24、25,其由導電材料形成在該絕緣膜26上,分別從四個齒21a、21b、21c、21d的各自的前端延伸至柄21g的端部,使與四個齒21a、21b、21c、21d的前端接觸的導電體的電位傳導至柄21g的端部;以及端子部22a、23a、24a、25a,其使導電材料在四個齒21a、21b、21c、21d的前端露出,將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粘接到相對應的集電體4a、4b、4c、4d上。在該電池堆2上,因為使四個齒21a、21b、21c、21d中,安裝在位于遠離預先設定的第I基準高度(第I基準位置)的位置的集電體4b、4c、4d上的齒21b、21c、21d的長度,長于安裝在位于第I基準高度(或位于第I基準高度附近)的集電體4a上的齒21a的長度。所以,在位于遠離第I基準高度的位置的集電體4b、4c、4d,和位于第I基準高度(或位于第I基準高度附近)的集電體4a上,可以在集電體周緣部的相同位置安裝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其結果,與將使四個齒21a、21b、21c、21d的長度相同的對比例I的配線基板21安裝到電池堆2上的情況相比,可以高精度地測量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的各電壓AVI、AV2、AV3。根據第I、第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四個齒21a、21b、21c、21d中,因為越是遠離第I基準高度(第I基準位置)的齒,使齒的長度越長(參照圖7 (a)、(b)、圖8 (b)),所以相對于四個集電體4a、4b、4c、4c,可以將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無浪費地安裝在集電體周緣部大致相同位置。其結果,可以避免浪費,并且減小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的電壓AV1、M2、AV3的波動,從而高精度地測量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 的各電壓 AVI、AV2、AV3。根據第I、第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因為使各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124)向集電體4a、4b、4c、4d的安裝位置,為從正極活性物質層5(正極)或負極活性物質層6(負極)的端部(在圖3中為右部)遠離大致相同的距離的位置,所以相對于四個集電體4a、4b、4c、4d,可以將全部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安裝在集電體周緣部的大致相同位置,從而減小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的電壓AVU AV2、AV3的波動,高精度地測量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的各電壓AVI、AV2、AV3。[0103]根據安裝在電池堆2上的第I、第2、第3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集電體4a、4b、4c、4d使用在高分子材料中使用了導電部件的樹脂集電體。樹脂集電體因為與金屬集電體相比具有弾性,而與配線基板21的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更加緊貼,所以可以減輕伴隨振動的拉伸應力,防止配線基板21的斷線。圖10(a)至(C)是利用簡略示意圖表示第6、第7、第8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的圖,取代圖8(a)所示的第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 板21。其中,圖10(a)所示的第6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以圖8(a)所示的第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為前提,進ー步使四個齒的寬度(粗細)按照第4齒、第3齒、第2齒、第I齒的順序増大。即,第4齒21d的寬度與圖8(a)所示的第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的第4齒21d的寬度(第I基準寬度Wl)相同,第3齒21c’的寬度寬于第I基準寬度W1,第2齒21b’的寬度寬于第3齒21c’的寬度,第I齒21a’的寬度寬于第2齒21b’的寬度。齒的寬度是指齒的粗細。這是因為配線基板21的整體形成為薄膜狀,所以取代使齒變粗,而使齒的寬度増大。圖10(b)所示的第7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以圖8(a)所示的第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為前提,并使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的露出導電部面積,以位于第I基準高度的第4齒為基準,按照第4齒、第3齒、第2齒、第I齒的順序増大。S卩,第4端子部25a的露出導電部124的露出導電部面積與第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的第4端子部25a的露出導電部124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第I基準面積SI)相同,使第3端子部24a’的露出導電部123’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大于第4端子部25a的露出導電部124的露出導電部面積,使第2端子部23a’的露出導電部122’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大于第3端子部24a’的露出導電部123’的露出導電部面積,使第I端子部22a’的露出導電部121’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大于第2端子部23a’的露出導電部122’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圖10(c)所示的第8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是將圖10(a)所示的第6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與圖10(b)所示的第7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組合的結構。在發(fā)生振動的環(huán)境下使用串聯連接的單電池層為多個的電池堆2的情況下,如果配線基板21的四個齒21a、21b、21c、21d寬度(粗細)相同,則因為越是遠離位于第I基準高度(第I基準位置)的齒,伴隨振動作用于齒的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的拉伸應カ越大,所以可能使在絕緣基板26上形成的配線22、23、24、25發(fā)生斷線。根據第6、第8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如圖10(a)、(c)所示,使四個齒中越是遠離第I基準高度(第I基準位置)的齒,即按照第4齒21d、第3齒21c’、第2齒21b’、第I齒21a’的順序,使齒的寬度(粗細)増大(變粗)。即,通過伴隨拉伸應力增大而使齒的寬度(粗細)増大(變粗),可以防止伴隨振動的配線22、23、24、25的斷線。并且,作為在發(fā)生振動的環(huán)境下使用電池堆2的情況,考慮將電池堆2搭載在汽車上的情況。根據第7、第8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如圖10(b)、(C)所示,四個齒中越是遠離第I基準高度(第I基準位置)的齒,即按照第4齒21d、第3齒21c’、第2齒21b’、第I齒21a’的順序,使齒的前端所具有的露出導電部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及導電性膠帶的粘接面積増大。即,越是拉伸應カ增大的齒,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與集電體的粘接カ越大,從而可以減小伴隨振動的拉伸應力,可以防止配線22、23、24、25的斷線。圖32(a)、(b)是利用簡略示意圖表示第20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的圖。其中,圖32(a)的配線基板21將可以觀察到露出導電部121至124 —側作為紙面前側,圖32(b)將無法觀察到露出導電部121至124—側作為紙面前側而表示。端子部周緣的絕緣部省略而不表示。并且,如圖32(a)所示,在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的紙面前側設置導電性膠帶111至114。另ー方面,圖32 (c)、(d)是利用簡略不意圖表不第21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的圖。其中,圖32(c)的配線基板21將可以觀察到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的ー側作為紙面前側,圖32(d)將無法觀察到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的ー側作為紙面前側而表示。端子部周緣的絕緣部省略而不表示。并且,如圖32(c)所示,在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的紙面前側設置導電性膠帶111至114。到這里說明的第I至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 (對于后述的第9至第18的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也相同),在端子部的周緣有絕緣部的情況下,如果使端子部面積增大,則露出導電部面積也増大。但是,端子部的結構并不限定于此,存在即使増大端子部面積,露出導電部面積也不變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在各端子部形成的露出導電部全部相同,為第I基準面積SI。不管端子部面積如何,使露出導電部面積全部相同,為第I基準面積SI的原因在于,使露出導電部與集電體之間的接觸電阻在各端子部中相同。如上所述,在不管端子部面積如何,使露出導電部面積全部相同,為第I基準面積SI的情況下,在圖32(a)、(b)、(c)、(d)所示的配線基板21的簡略示意圖中,因為不易清楚端子部面積、露出導電部面積、導電性膠帶的粘接面積的關系,所以在圖33A、圖33B中表不概略剖視圖。S卩,圖33A是表示第19實施方式的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向集電體的安裝狀態(tài)的概略剖視圖。圖33B是表示第20實施方式的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向集電體的安裝狀態(tài)的概略剖視圖。圖32 (a)、(b)、圖33A所示的第1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以在各端子部中使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全部相同,為第I基準面積SI為前提,使四個導電性膠帶111至114的粘接面積,按照第4導電性膠帶114、第3導電性膠帶113、第2導電性膠帶112、第I導電性膠帶111的順序増大。端子部面積按照第4端子部25a、第3端子部24a’、第2端子部23a’、第I端子部22a’的順序増大。此外,除了四個端子部及四個導電性膠帶以外的結構,與圖10(b)所示的第7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相同。圖32 (C)、(d)、圖33B所示的第20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以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端子部面積同為面積S3為前提,使四個導電性膠帶111至114的粘接面積 ,按照第4導電性膠帶114、第3導電性膠帶113、第2導電性膠帶112、第I導電性膠帶111的順序増大。此外,除了四個端子部及四個導電性膠帶以外的結構,與圖10(b)所示的第7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相同。下面,圖11是安裝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概略縱剖視圖,圖12是從上方觀察從安裝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中除去強電耳片16、17這一部分的部分的俯視圖。在圖11中,上方為鉛直上方,下方為鉛直下方。安裝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是通過將五個(多個)圖I至圖3所示的電池堆2串聯連接而構成的雙極型二次電池。在這里,為了區(qū)別五個電池堆2,在圖11中從鉛直下方朝向鉛直上方,為第I電池堆31、第2電池堆32、第3電池堆33、第4電池堆34、第5電池堆35。另外,為了區(qū)別分別安裝在五個電池堆31至35上的五條配線基板21,在圖11中從鉛直下方朝向鉛直上方,為第I配線基板41、第2配線基板42、第3配線基板43、第4配線基板44、第5配線基板45。圖11所示的雙極型二次電池,實際如圖13所示。在這里,圖13表示將第I、第2、第3這三個電池堆31、32、33層合(串聯連接)的狀態(tài)下的一部分放大剖視圖,第4、第5兩個電池堆34、35的層合部分省略而不表不。在如圖13所示,在第I電池堆31的上方層合第2電池堆32時,使第I電池堆31的最上端的集電體(第4集電體4d)與第2電池堆32的最下端的集電體(第I集電體4a)的水平方向位置對齊,在這兩個集電體的水平方向的周緣部,通過隔著與電池堆31、32的制作中使用的相同的密封材料11,使正極活性物質層5與負極活性物質層6絕緣,并且,在上下方向相対的正極活性物質層5與負極活性物質層6之間產生一定的空間。而且,通過 在該空間填充液體狀或膠狀的電解質,形成電解質層7。為了防止相対的兩個活性物質層(5,6)電氣接觸,在電解質層7的內部設置隔板(12)。然后,在第2電池堆32的上方層合第3電池堆33時,使用與在第I電池堆31的上方層合第2電池堆32的方法相同的方法。雖未圖示,但在第3電池堆33的上方層合第4電池堆34時,及在第4電池堆34的上方層合第5電池堆35時,也使用與在第I電池堆31的上方層合第2電池堆32的方法相同的方法。由此,結束五個電池堆31至35的層合。然后,使位于第5電池堆35的最上端的負極活性物質層6與強電耳片16電氣連接,另外,使位于第I電池堆31的最下端的正極活性物質層5與強電耳片17電氣連接。多個電池堆2的層合方法不限于圖13所示的方法。例如,也可以如圖34所示,將圖3所示的電池堆2直接進行層合。此外,在圖34、圖13中,當然可以將四個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和四個集電體使用導電性膠帶粘接到每一條配線基板上。如圖11所示,使上下兩端由強電耳片16、17夾持,將包含這兩個強電耳片16、17的整體用層合薄膜(未圖示)包覆,并由密封部53密封。強電耳片16、17實際如圖37所示。在這里,圖35是僅取出兩個強電耳片16、17表示的斜視圖。兩個強電耳片16、17由平板狀的導電部件形成為矩形,并且在一角具有凸出部16a、17a。這兩個凸出部16、17穿過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外裝材料而向外部露出。由此,在通過將五個電池堆31至35層合(串聯連接)而構成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情況下,因為每ー個電池堆需要一條配線基板,所以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整體需要五條配線基板41至45。這五條配線基板41至45,如圖11所示需要將整體使用層合薄膜包覆,并在上下方向的某ー個高度由密封部54密封。在這里,將位于密封五條配線基板41至45的位置處的電池堆的高度作為“第2基準高度”(第2基準位置)。在這里,在圖11中,將安裝在雙極型二次電池30上的五條配線基板41、42、43、44、45從下方開始設為第I配線基板41、第2配線基板42、第3配線基板43、第4配線基板44、第5配線基板45而進行區(qū)分。圖14是安裝在雙極型二次電池30上的對比例2的配線基板41至45的俯視圖。在圖14最上部,表示安裝在第5電池堆35上的第5配線基板45的俯視圖。另外,以與第5配線基板45相同的尺度,在圖14的第二部分表示第4電池堆34上的第4配線基板44的俯視圖,在圖14的第三部分表示第3電池堆33上的第3配線基板43的俯視圖,在圖14的第四部分表示第2電池堆32上的第2配線基板42的俯視圖,在圖14的最下部表示第I電池堆31上的第I配線基板41的俯視圖。圖14所示的對比例2的配線基板41至45,五條配線基板41至45全部與圖8 (a)所示的第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相同尺寸、相同形狀。即,使第3配線基板43的柄21g的寬度為第2基準寬度W2,使第3配線基板43的柄21g的長度為第3基準長度L3,使第3配線基板43的第4端子部25a的露出導電部124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為第I基準面積SI。這時,使第I、第2、第4、第5配線基板41、42、44、45的柄2Ig的寬度全部與第3配線基板43的柄21g的寬度相同,為第2基準寬度W2,使第I、第2、第4、第5配線基板41、42、44、45的柄21g的長度全部與第3配線基板43的柄21g的長度相同,為第3基準長度L3,使第I、第2、第4、第5配線基板41、42、44、45的端子部25a、24a、23a、22a的露出導電部124至121的露出導電部面積,與第3配線基板43的端子部25a、24a、23a、22a的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124至121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即第I基準面積SI相同。在這里,因為柄的粗細也是包含柄的寬度和厚度的概念,所以將柄的寬度和厚度單獨定義。所謂柄的寬度,是指在圖14中,柄21g上下方向的寬度。另外,在圖14中,柄21g沿貫穿紙面的方向具有一定厚度。所謂柄的厚度,是指貫穿該紙面的方向的柄21g的厚度。如果柄的厚度相同,則可以通過增加柄的寬度而使柄變粗。另外,如果柄的寬度相同,則可以通過增加柄的厚度而使柄變粗。 此外,在對比例2的配線基板41至45中,因為在各配線基板之間,柄21g的粗細及長度以及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全部相同,所以如果將五條配線基板41至45安裝到雙極型二次電池30上,則在安裝在位于距離第2基準高度最遠位置的電池堆31、35上的配線基板(即第I、第5配線基板41、45)上,與安裝在位于第2基準高度的電池堆31、35上的配線基板(即第3配線基板43)相比,作用較大的拉伸應力。由于該較大的拉伸應力,安裝在位于距離第2基準高度最遠位置的電池堆上的第I、第5配線基板41、45的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容易從集電體剝離而發(fā)生接觸不良。或者也可能斷線。因此,作為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如圖11所示,越是安裝在遠離第2基準高度的電池堆上的配線基板,使配線基板的長度越長。參照圖15,對該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具體地進行說明。圖15是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的俯視圖。在圖15上部表示安裝在第3電池堆33 (位于第2基準高度的電池堆)上的第3配線基板43的俯視圖。另外,以與第3配線基板43相同的尺度,在圖15中部表示安裝在第2、第4兩個電池堆32、34上的第2、第4兩條配線基板42、44的俯視圖,在圖15下部表示安裝在第I、第5兩個電池堆31、35上的第I、第5兩條配線基板41、45的俯視圖。在這里,使安裝在位于第2基準高度的電池堆33上的第3配線基板43的長度為第2基準長度L2。這時,使第2、第4配線基板42、44的長度長于第2基準長度L2,使第I、第5配線基板41、45的長度長于第2、第4配線基板42、44的長度。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各配線基板41至45的由四個齒21a、21b、21c、21d及主干21e構成的梳狀部位21f,在各配線基板41至45之間不變更,而是變更各配線基板41至45的柄21g的長度,進行應對。即,在使第3配線基板43的柄21g的長度為第3基準長度L3,使第3配線基板43的柄21g的寬度(粗細)為第2基準寬度W2時,如圖15所示,使第2、第4兩條配線基板42、44的柄21g’的長度比第3基準長度L3長出規(guī)定值AL2,使第I、第5兩條配線基板41、45的柄21g”的長度比第2、第4兩條配線基板42、44的柄21g’的長度再長出規(guī)定值AL2。使第I、第2、第4、第5四條配線基板41、42、44、45的柄21g’、21g”的寬度同為第2基準寬度W2。此外,圖14所示的對比例2的配線基板41至45,使第I、第2、第4、第5四條配線基板41、42、44、45的柄21g的長度同為第3基準長度L3,并且使第I、第2、第4、第5四條配線基板41、42、44,45的柄21g的寬度全部與第3配線基板43的柄21g的寬度相同,為第2基準寬度W2。將這樣構成的五條配線基板41至45安裝到相對應的電池堆31至35上的方法,與將第I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21安裝到電池堆31上的方法相同。其中,在將五條配線基板41至45安裝到相對應的電池堆31至35上之后,如圖11所示,利用密封部54將五條配線基板41至45密封。在發(fā)生振動的環(huán)境下使用串聯連接的電池堆數量為五個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情況下,在將五條配線基板41至45的柄21g的長度同為第3基準長度L3的對比例2的配線基板41至45集束吋,越是安裝在遠離第2基準高度(第2基準位置)的電池堆上的配線基板的柄21g,伴隨振動而作用在柄21g上的拉伸應カ越大,所以可能使在配線基板26上形成的配線22、23、24、25發(fā)生斷線。與此相對,根據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如圖15所示,五條配線基板41至45中,以遠離預先設定的第2基準高度(第2基準位置)的配線基板的順序,即,第3配線基板43,第2、第4兩條配線基板42、44、第I、第5兩條配線基板41、45的順序,使配線基板的柄的長度變長。即,根據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通過伴隨作用在配線基板上的拉伸應力増加,使柄的長度變長,可以防止安裝在位于遠離第2基準高度處的電池堆上的配線基板的配線22、23、24、25發(fā)生斷線。此外,作為在發(fā)生振動的環(huán)境下使用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情況,考慮將雙極型二次電池30搭載在汽車上的情況。根據安裝在雙極型二次電池30上的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五條配線基板41至45的集電體4a、4b、4c、4d使用在高分子材料中使用了導電部件的樹脂集電體。樹脂集電體因為與金屬集電體相比具有弾性,可以與配線基板21的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更加緊貼,所以可以緩和伴隨振動的拉伸應力,防止五條配線基板41至45的斷線。圖16是安裝在雙極型二次電池30上的第10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的俯視圖,是取代圖15所示的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的圖。第10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以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為前提,進而越是安裝在遠離第2基準高度的電池堆上的配線基板,使配線基板的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的露出導電部面積越大。即,在圖15所示的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中,五條配線基板41至45,其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均為第I基準面積SI。與此相對,在圖16所示的第10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中,使第2、第4兩條配線基板42、44的四個端子部22a_l、23a-l、24a-l、25a_l的露出導電部121-1、122-1、123-1、124-1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為大于第I基準面積SI的端子部面積SI’,使第I、第5兩條配線基板41、45的四個端子部22a-2、23a-2、24a-2、25a- 2的露出導 電部121-2、122-2、123-2、124-2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為大于第2、第4兩條配線基板42、44的四個端子部22a-l、23a-l、24a-l、25a-l的露出導電部12ト1、122-1、123-1、124-1的露出導電部面積SI’的端子部面積SI”。下面,圖17是安裝第11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概略縱剖視圖,圖18是從上方觀察從安裝第11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中除去強電耳片16、17這一部分的部分的俯視圖,圖19是在第11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的俯視圖中,取代圖11、圖12、圖I的圖。在圖17中也是上方為鉛直上方,下方為鉛直下方。圖19所示的第11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是以圖15所示的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為前提,進而越是安裝在遠離第2基準高度的電池堆上的配線基板的柄,使配線基板的柄的寬度(粗細)越寬。即,如圖19所示,在使第3配線基板63的柄21g的長度為第3基準長度L3,使第3配線基板63的柄21g的寬度(粗細)為第2基準寬度W2吋,使第2、第4兩條配線基板62、64的柄21g’的長度比第3基準長度L3長出規(guī)定值A L2,并使第2、第4兩條配線基板62、64的柄21g’的寬度為寬于第2基準寬度W2的寬度W2’,使第I、第5兩條配線基板61、65的柄21g”的長度比第2、第4兩條配線基板62、64的柄21g’的長度再長出規(guī)定值AL2,并使第I、第5兩條配線基板61、65的柄21g”的寬度為寬于第2、第4兩條配線基板62、64的寬度W2’的寬度W2”。在發(fā)生振動的環(huán)境下使用串聯連接的電池堆數量為五個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情況下,如果五條配線基板61至65的柄21g的寬度(粗細)同為第2基準寬度W2,則越是安裝在遠離第2基準高度(第2基準位置)的電池堆上的配線基板的柄,伴隨振動作用在柄上的拉伸應カ越大,所以形成在絕緣基板26上的配線22、23、24、25可能發(fā)生斷線。與此相對,根據第11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如圖19所示,五條配線基板61至65中,按照遠離預先設定的第2基準高度(第2基準位置)的配線基板的順序,即,第3配線基板63的端子部、第2、第4兩條配線基板62、64、第I、第5兩條配線基板61、65的端子部的順序,使配線基板的柄的寬度(粗細)増大(變粗)。即,根據第11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伴隨作用在配線基板上的拉伸應力増加,通過使柄的寬度(粗細)増大(變粗),可以防止安裝在位于遠離第2基準高度處的電池堆上的配線基板的配線22、23、24、25發(fā)生斷線。圖20是安裝第1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俯視圖,取代圖19所示的第11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的圖。第1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是以圖19所示的第11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為前提,進而越是安裝在遠離第2基準高度的電池堆上的配線基板,使配線基板的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的露出導電部面積越大。即,在圖19所示的第11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中,五條配線基板61至65,其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均為第I基準面積SI。另ー方面,在圖20所不的第1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中,使第3配線基板63的四個端子部22a、23a、24a、25a的露出導電部121至124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同為第I基準面積S 1,使第2、第4兩條配線基板62、64的四個端子部 22a-3、23a-3、24a-3、25a-3 的露出導電部 121-3、122-3、123-3、124-3 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為大于第I基準面積SI的端子部面積SI’,使第I、第5兩條配線基板61、65的四個端子部 22a-4、23a-4、24a-4、25a-4 的露出導電部 121-4、122-4、123-4、124-4 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為大于第2、第4兩條配線基板62、64的四個端子部22a-3、23a-3、24a-3、25a-3的露出導電部121-3、122-3、123-3、124-3的露出導電部面積SI’的端子部面積SI”。在發(fā)生振動的環(huán)境下使用串聯連接的電池堆數量為五個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情況下,如果在五條配線基板61至65中,位于齒的前端的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同為第I基準面積SI,則越是安裝在遠離第2基準高度(第2基準位置)的電池堆上的配線基板的端子部,伴隨振動作用在配線基板的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的拉伸應力越大,所以即使配線22、23、24、25未發(fā)生斷線,也可能在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發(fā)生斷線。與此相対,根據第1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如圖20所示,按照五條配線基板61至65中,遠離預先設定的第2基準高度(第2基準位置)的配線基板的順序,即,第3配線基板63、第2、第4兩條配線基板62、64、第I、第5兩條配線基板61、65的順序,使位于配線基板的齒的前端的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増大。即,根據第12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通過伴隨作用在配線基板上的拉伸應力増加,使配線基板的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增大,可以防止在安裝在位于遠離第2基準高度處的電池堆上的配線基板的端子部上發(fā)生的斷線。圖36是安裝第21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俯視圖,是取代圖20所示的第1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1的圖。第21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是以圖20所示的第1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為前提,進而越是安裝在遠離第2基準高度的電池堆上的配線基板,使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的露出導電部面積越大,并使齒的寬度越寬,而且,對于各配線基板,越是遠離第I基準高度的齒,使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的露出導電部面積越大,并使齒的寬度越寬。即,在圖36所示的第22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61至65中,對于第3配線基板63,使第4端子部25a的露出導電部124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為第I基準面積SI,使第3端子部24a’的露出導電部123’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大于第I基準面積SI,使第2端子部23a’的露出導電部122’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大于第3端子部24a’的露出導電部123’的露出導電部面積,使第I端子部22a’的露出導電部121’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大于第2端子部23a’的露出導電部122’的露出導電部面積。另外,對于第3配線基板63,使第4齒21d的齒的寬度為第I基準寬度W1,使第3齒21c’的齒的寬度寬于第4齒21d的齒的寬度Wl的寬度,使第2齒21b’的齒的寬度為寬于第3齒21c’的齒的寬度的寬度,使第I齒21a’的齒的寬度為寬于第2齒21b’的齒的寬度的寬度。對于第2、第4配線基板62、64,使第4端子部25a_3的露出導電部124-3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為大于第3配線基板63端子部的第4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124的露出導電部面積SI的面積SI’,使第3端子部24a-5的露出導電部123-5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為大于第4端子部25a-3的露出導電部124-3的露出導電部面積SI’的面積,使第2端子部23a_5的露出導電部122-5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為大于第3端子部24a-5的露出導電部123-5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的面積,使第I端子部22a-5的露出導電部121-5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為大于第2端子部23a_5的露出導電部122-5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的面積。另外,對于第2、第4配線基板62、64,使第4齒21d’的齒的寬度為寬于第3配線基板63的第4端子部的齒的寬度Wl的寬度W1’,使第3齒21c”的齒的寬度為寬于第4齒21d’的齒的寬度W1’的寬度,使第2齒21b”的齒的寬度為寬于第3齒21c”的齒的寬度的寬度,使第I齒21a”的齒的寬度為寬于第2齒21b”的齒的寬度的寬度。對于第I、第5配線基板61、65,使第4端子部25a_4的露出導電部124_4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為大于第2、第4配線基板62、64的第4端子部的露出導電部124-3的露出導電部面積SI’的面積SI”,使第3端子部24a-6的露出導電部123-6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為大于第4端子部25a-4的露出導電部124-4的露出導電部面積SI”的面積,使第2端子部23a_6、的露出導電部122-6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為大于第3端子部24a_6的露出導電部123-6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的面積,使第I端子部22a-6的露出導電部121-6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為大于第2端子部23a_6的露出導電部122-6的露出導電部面積的面積。另外,對于第I、第5配線基板61、65,使第4齒21d”的齒的寬度為寬于第2、第4配線基板62、64的第4端子部的齒的寬度W1’的寬度W1”,使第3齒21c’”的齒的寬度為寬于第4齒21d”的齒的寬度W1”的寬度,使第2齒21b’ ”的齒的寬度為寬于第3齒21c’ ”的齒的寬度的寬度,使第I齒21a’ ”的齒的寬度為寬于第2齒21b’ ”的齒的寬度的寬度。圖21是安裝本發(fā)明的第13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7175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概略縱剖視圖,圖22是從上方觀察從安裝第13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71至75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去除強電耳片16、17這一部分之外的部分的俯視圖,圖23是第13實施方式的五條配線基板的俯視圖,是取代圖11、圖12、圖15的圖。在圖21中,也是上方為鉛直上方,下方為鉛直下方。在圖21所示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中,以第5電池堆35所處的高度為第2基準高度。如果參照圖23說明第13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71至75,則在圖23最上部表示安裝在第5電池堆35(位于第2基準高度的電池堆)上的第5配線基板75的俯視圖。另外,在圖23第2部分、第3部分、第4部分、第5部分,以與第5配線基板75相同的尺度,表示安裝在第4、第3、第2、第I電池堆34、33、32、31上的第4、第3、第2、第I配線基板74、73、72、71的俯視圖。在這里,使安裝在位于第2基準高度的電池堆(即第5電池堆35)上的第5配線基板75的長度為第2基準長度L2。這時,使第4配線基板74的長度長于第2基準長度L2,使第3配線基板73的長度長于第4配線基板74的長度,使第2配線基板72的長度長于第3配線基板73的長度,使第I配線基板71的長度長于第2配線基板72的長度。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各配線基板71至75的由四個齒21a、21b、21c、21d及主干21e構成的梳狀部位21f,在各配線基板71至75之間不變更,而是變更各配線基板71至75的柄21g的長度及柄21g的寬度(粗細),進行應對。即,在使第5配線基板75的柄21g的長度為第3基準長度L3,使第5配線基板75的柄21g的寬度(粗細)為第2基準寬度W2吋,如圖23所示,使第4配線基板74的柄21g’的長度比第3基準長度L3長出規(guī)定值A L3,并且,使第4配線基板74的柄21g’的寬度為寬于第2基準寬度W2的寬度W2’,使第3配線基板73的柄21g”的長度比第4配線基板74的柄21g’的長度再長出規(guī)定值A L3,并且,使第3配線基板73的柄21g”的寬度為寬于第4配線基板74的柄21g’的寬度的寬度W2”,使第2配線基板72的柄21g”’的長度比第3配線基板73的柄21g”的長度再長出規(guī)定值AL3,并且,使第2配線基板72的柄21g’”的寬度為寬于第3配線基板73的柄21g”的寬度的寬度W2’”,使第I配線基板71的柄21g””的長度比第2配線基板72的柄21g’”的長度再長出規(guī)定值AL3,并且,使第I配線基板71的柄21g””的寬度為寬于第2配線基板72的柄21g’ ”的寬度的寬度W2””。圖21、圖23所示的第13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71至75的作用效果,與圖17、圖19所示的第11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作用效果相同。下面,圖24上部是表示安裝圖11、圖15所示的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與外部的連接狀態(tài)的概略縱剖視圖。圖24下部是包含與外部的連接部分的安裝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輪廓圖。在圖24中,對與圖11相同的部分標記相同的標號。如圖24上部所示,構成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五個電池堆31至35、兩個強電耳片16、17以及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的整體,由層合薄膜81 (外裝材料)包覆,由密封部53、54將內部密封為真空。在層合薄膜81的外部,露出強電耳片16、17、五條配線基板41至45的柄,即第3配線基板43的柄21g、第2、第4兩條配線基板42、44的柄21g’、第I、第5兩條配線基板41、45的柄21g”。在這五個柄21g、21g’、21g”的端部設置未圖示的連接器,經由這些連接器,與包含監(jiān)視電路、平衡控制電路等的控制電路82連接。在這里,監(jiān)視電路在雙極型二次電池30充電時,根據經由第2集電體4b得到的電壓和經由第I集電體4a得到的電壓測量第I單電池層15a的電壓A VI,根據經由第3集電體4c得到的電壓和經由第2集電體4b得到的電壓測量第2單電池層15b的電壓AV2,根據經由第4集電體4d得到的電壓和經由第3集電體4c得到的電壓測量第3單電池層15c的電壓A V3,從而分別對五個電池堆31至35進行測量并輸出。在接收來自監(jiān)視電路的五個電池堆31至35的三個電壓A VI、AV2、AV3的平衡控制電路中,按照使三個電壓AV1、M2、AV3在五個電池堆31至35上分別一致的方式,對在五個電池堆31至35上分別流入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的充電電流進行反饋控制。各圖25、圖26、圖27的上部是表示安裝第14、第15、第16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91至95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與外部的連接狀態(tài)的概略縱剖視圖,各圖25、圖26、圖27的下部是表示包含與外部的連接部分的第14、第15、第16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91至95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輪廓圖。這三個第14、第15、第16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91至95,滿足將安裝五條配線基板91至95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搭載到車輛上時的各種要求。圖25上部所示的第14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91至95,是圖21所示的第13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71至75的變形。S卩,將第2基準高度與圖21所示的第13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71至75的情況相比,設置在其鉛直上方。在圖25上部,除了雙極型二次電池30、第14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91至95之外,將包含監(jiān)視電路、平衡控制電路的控制電路82也由層合薄膜81包覆,并將內部利用左右密封部54、55密封為真空。此外,在圖25下部,使控制電路82向層合薄膜81的外部露出而可見,但實際上控制電路82也被層合薄膜81包覆。圖26上部所示的第15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91至95,以圖25上部所示的第14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91至95為前提,増加通知下限電壓、上限電壓的異常等的配線101,使該配線101向左側密封部53的外部露出。另ー方面,圖27上部所示的第16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91至95,以圖25上部所示的第14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91至95為前提,増加通知下限電壓、上限電壓等的異常的配線102,使該配線102向右側密封部54的外部露出。在這里,對于構成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五個電池堆31至35,將來自四個集電體4a、4b、4c、4d的電壓經由五條配線基板91至95輸入至控制電路82,利用控制電路82內的監(jiān)視電路,分別測量五個電池堆31至35的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的電壓AVI、AV2、A V3。如果在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中沒有電池性能方面的異常,則這三個電壓A Vl、AV2.AV3處于容許范圍內。實際上,可能會在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中發(fā)生電池性能方面的異常。因此,如果可以判斷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中產生的電池性能方面的異常,則很便利。因此,對于三個電壓A VI、A V2、A V3,如果分別預先設定上限電壓Vuplmt和下限電壓vdownlmt,則在三個電壓A VI、A V2、A V3中的某一個超過上限電壓Vuplmt或低于下限電壓Vdownlmt時,可以判斷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中的某一個存在電池性能方面的異常。S卩,如果在控制電路82中追加設置對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的電壓A VI、A V2、A V3和上限電壓Vuplmt及下限電壓Vdownlmt進行比較的回路,則可以判斷三個單電池層15a、15b、15c是否存在電池性能方面的異常。將該判斷結果從控制電路82經由配線101、102輸出至外部。圖28上部是表示安裝第17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與外部的連接狀態(tài)的概略縱剖視圖,圖28下部是包含與外部連接部分的安裝第17實施方式 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輪廓圖。圖29是包含與外部連接部分的安裝第18實 施方式的配線基板的雙極型二次電池30的輪廓圖。圖28所示的安裝第17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的雙極型電池30,是與安裝圖24所示的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的雙極型電池30相對應的變形例。即,在安裝圖24所示的第9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的雙極型電池30中,使強電耳片16、17從左側的密封部53向外部露出,使五條配線基板61至65的柄21g、21g’、21g”從右側密封部54向外部露出。與此相對,在圖28所示的安裝第17實施方式的配線基板41至45的雙極型電池30中,除了五條配線基板61至65的柄21g、21g’、21g”之外,使強電耳片16、17也從右側密封部54向外部露出。因此,沒有從左側的密封部53向外部露出的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從右側密封部54取出兩個強電耳片16、17的位置,可以如圖28下部所示,配置在五個柄21g、21g’、21g”的外側,也可以如圖29所示,使兩個強電耳片16、17在五個柄21g、21g’、21g”的ー側排列而取出。實施例如表I所示,對于安裝在電池堆上的配線基板,制成對比例I和六個實施例(實施例I至實施例6),另外,對于安裝在雙極型二次電池上的配線基板,制成對比例2和五個實施例(實施例7至11)。表I
權利要求1.一種配線基板,其特征在于,具有 絕緣基板,其由梳狀部位和與該梳狀部位連接的ー個柄構成,該梳狀部位由多個齒和將這多個齒集束而成為一體的主干構成; 多條配線,其由導電材料形成在該絕緣基板上,分別從上述多個齒的各自的前端延伸至上述柄的端部,使與上述多個齒的前端接觸的導電體的電位傳導至上述柄的端部;以及端子部,其使導電材料在上述多個齒的前端露出, 使上述多個齒的長度不同。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配線基板,其特征在干, 使上述多個齒的長度,從位于最外側的齒開始依次變長。
3.—種電池堆,其通過使在一個集電體的ー個表面形成正極,而在相反的表面形成負極的兩個雙極型電極,按照使正極與負極彼此相対的方式隔著電解質層疊,而構成由隔著電解質的正極和負極構成的單電池,將多個這種單電池串聯連接而構成電池堆, 用于上述多個單電池的電壓檢測的配線基板包含下述部分而構成 絕緣基板,其由梳狀部位和與該梳狀部位連接的ー個柄構成,該梳狀部位由多個齒和將這多個齒集束而成為一體的主干構成; 多條配線,其由導電材料形成在該絕緣基板上,分別從上述多個齒的各自的前端延伸至上述柄的端部,使與上述多個齒的前端接觸的導電體的電位傳導至上述柄的端部;以及端子部,其使導電材料在上述多個齒的前端露出, 將上述多個端子部分別安裝到相對應的集電體上, 其特征在干, 使上述多個齒中安裝在遠離預先設定的第I基準位置的位置處的集電體上的齒的長度,長于安裝在位于第I基準位置或位于第I基準位置附近的集電體上的齒的長度。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堆,其特征在干, 上述多個齒中,越是遠離上述第I基準位置的齒,齒的長度越長。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堆,,其特征在干, 上述各端子部向集電體的安裝位置,為從上述正極或上述負極的端部遠離相同距離的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池堆,其特征在干, 上述多個齒中,越是遠離上述第I基準位置的齒,齒的粗細越粗。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堆,其特征在干, 上述多個齒中,越是遠離上述第I基準位置的齒,位于齒的前端的端子部與集電體的粘接力越強。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堆,其特征在干, 上述集電體使用在高分子材料中使用了導電部件的樹脂集電體。
9.一種雙極型二次電池,其是將權利要求3至8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電池堆串聯連接多個而成,其特征在干, 上述多個配線基板中,越是遠離預先設定的第2基準位置的配線基板,配線基板的柄的長度越長。
10.一種雙極型二次電池,其是將權利要求3至8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電池堆串聯連接多個而成,其特征在干, 上述多個配線基板中,越是遠離預先設定的第2基準位置的配線基板,配線基板的柄的粗細越粗。
11.一種雙極型二次電池,其是將權利要求3、4、5、6、8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電池堆串聯連接多個而成,其特征在干, 上述多個配線基板中,越是遠離預先設定的第2基準位置的配線基板,位于配線基板的齒的前端的端子部與集電體的粘接力越強。
12.—種雙極型二次電池,其是將權利要求3至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電池堆串聯連接 多個而成,其特征在干, 上述集電體使用在高分子材料中使用了導電部件的樹脂集電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配線基板、電池堆及雙極型二次電池,其可以使端子部向集電體的安裝位置在多個單電池之間相同。具有絕緣基板(26),其由梳狀部位(21f)和與該梳狀部位(21f)連接的一個柄(21g)構成,該梳狀部位由多個齒(21a、21b、21c、21d)和將這多個齒集束而成為一體的主干(21e)構成;多條配線(22、23、24、25),其由導電材料形成在該絕緣基板(26)上,分別從上述多個齒的各自的前端延伸至上述柄的端部,使與上述多個齒的前端接觸的導電體的電位傳導至上述柄的端部;以及端子部(22a、23a、24a、25a),其使導電材料在上述多個齒的前端露出,使上述多個齒的長度不同。
文檔編號H05K1/02GK202396078SQ20112032656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1日
發(fā)明者三木文博, 下井田良雄, 井上志保, 堀江英明 申請人: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