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超起裝置及其張角控制裝置、包含該超起裝置的起重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超起裝置及其張角控制裝置、包含該超起裝置的起重機。
背景技術:
隨著世界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作為重大裝備類的工程起重機被廣泛應用,風電項目、大型石化項目日漸增多,同時隨著租賃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市場對大噸位起重機的需求正在逐年增加,伸縮臂式全地面起重機以其移動靈活、轉場迅速,能夠快速投入作業(yè),受到市場的青睞。但同時其在大噸位吊重時的性能遠低于同噸級桁架臂履帶式起重機的缺點逐漸顯現(xiàn)出來。眾所周知,起重機的起重性能是衡量起重機整體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通常情況下,人們希望起重臂更長,起升高度更高,起重能力更強,大型起重機的伸縮起重臂一般做得很長。為了使起重機有更大的工作幅度和更高的起升高度,副起重臂臂長也隨之增加(一般能做到20 90m),但是當起重臂臂長很長時,起重臂在變幅平面內(nèi)和回轉平面的撓度過大。撓度過大會導致起重機吊重時吊臂受力情況惡劣,在變幅平面內(nèi)和回轉平面內(nèi)產(chǎn)生很大的附加彎矩,使起重能力因受起重臂撓度和承載力的限制而大幅度減小,嚴重制約了起重臂起重性能的發(fā)揮。在上述背景下,研究和設計人員另辟蹊徑,在起重臂上增加一種改善起重臂受力狀況的裝置,從而減少起重臂變形、提高其起重性能的裝置,超起裝置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誕生了。超起裝置主要從改善起重臂受力的狀態(tài)來大幅提高起重臂起重性能。伸縮臂一般由鋼板焊接而成,相對于桁架臂其自重大,剛度低,特別是在大臂長工況吊重時,由于重物、重物偏擺、風載等的影響,其在變幅平面和回轉平面會產(chǎn)生很大的變形,從而會產(chǎn)生很大的附加彎矩。超起裝置的應用一方面在起重臂端部施加一變幅平面的作用力,克服起重臂在 變幅平面內(nèi)的變形,減小起重臂危險截面上的附加彎矩,從而減小應力;另一方面對起重臂在回轉平面內(nèi)增加了支撐,大大減小了起重臂在回轉平面產(chǎn)生的變形,增強了起重臂在吊重狀態(tài)時的側向穩(wěn)定性,從而提高了起重臂起重性能。目前的超起裝置主要包括相對于起重臂變幅平面左右對稱的兩根超起撐桿、分別與起重機起重臂伸縮端端部和超起撐桿端部的卷揚相連的第一拉緊裝置、以及分別與起重機起重臂根部或轉臺和超起撐桿端部卷揚相連的第二拉緊裝置。超起撐桿通過底部支座與起重臂連接。此類超起裝置結構相對單一,其桅桿張角基本固定為兩種,有的甚至僅有一種。此類超起裝置雖然有效地降低了起重臂在變幅平面和回轉平面內(nèi)的撓度,但由于結構限制,張角調節(jié)范圍較小,無法同時兼顧對起重臂在回轉平面和變幅平面的最大約束作用,因此限制了起重機進一步提高其包括工作高度、幅度和吊載重量等起重性能的能力。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超起裝置及其張角控制裝置、包含該超起裝置的起重機,能夠增大對起重機的起重臂的約束作用,進一步提高起重機的起重性能。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張角控制裝置,包括撐桿連接座,其上設置有銷軸連接孔;第一超起撐桿、第二超起撐桿、第三超起撐桿和第四超起撐桿,第一超起撐桿、第二超起撐桿、第三超起撐桿和第四超起撐桿的第一端均可樞轉地連接在撐桿連接座上;第三超起撐桿位于第一超起撐桿外側,第四超起撐桿位于第二超起撐桿外側。進一步地,第一超起撐桿與第二超起撐桿之間設置有驅動第一超起撐桿和第二超起撐桿轉動的中間驅動機構,第三超起撐桿與第一超起撐桿之間設置有驅動第三超起撐桿轉動的第三側張機構,第四超起撐桿與第二超起撐桿之間設置有驅動第四超起撐桿轉動的第四側張機構,第三側張機構的第二端連接至第一超起撐桿,第三側張機構的第一端連接至第三超起撐桿,第四側張機構的第二端連接至第二超起撐桿,第四側張機構的第一端連接至第四超起撐桿。
進一步地,中間驅動機構包括第一側張機構和第二側張機構,第一側張機構的第一端與撐桿連接座鉸接,第二端與第一超起撐桿鉸接,第二側張機構的第一端與撐桿連接座鉸接,第二端與第二超起撐桿鉸接。進一步地,第一超起撐桿和第三超起撐桿共同鉸接于撐桿連接座的同一位置,第二超起撐桿和第四超起撐桿共同鉸接于撐桿連接座的同一位置,第一超起撐桿、第二超起撐桿、第三超起撐桿和第四超起撐桿位于同一轉動平面內(nèi)。進一步地,第三超起撐桿和第四超起撐桿的根部設置有彎折段,第三超起撐桿的彎折段具有與第一超起撐桿相配合的凹槽,第四超起撐桿的彎折段具有與第二超起撐桿相配合的凹槽。進一步地,撐桿連接座包括位于撐桿連接座兩相對側的第一超起支架和第二超起支架,第一超起支架和第二超起支架固定連接為一體,第一超起撐桿和第三超起撐桿位于第一超起支架上,第二超起撐桿和第四超起撐桿位于第二超起支架上。進一步地,撐桿連接座包括位于撐桿連接座兩相對側的第一超起支架和第二超起支架,第一超起支架和第二超起支架分開設置,第一超起撐桿和第三超起撐桿位于第一超起支架上,第二超起撐桿和第四超起撐桿位于第二超起支架上。進一步地,第一超起支架和第二超起支架均包括有向外側向伸出的撐桿支座,第一超起撐桿通過撐桿支座與第一超起支架鉸接,第二超起撐桿通過撐桿支座與第二超起支架鉸接。進一步地,第一超起撐桿、第二超起撐桿、第三超起撐桿和第四超起撐桿上均設置有棘輪,棘輪的位置可調。進一步地,第一超起撐桿與第二超起撐桿之間的夾角連續(xù)可調,且調整范圍為0至180度;第三超起撐桿與第一超起撐桿之間的夾角連續(xù)可調,調整范圍為0至90度;第四超起撐桿與第二超起撐桿之間的夾角連續(xù)可調,調整范圍為0至90度。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超起裝置,用于起重機,包括張角控制裝置、第一拉緊機構和第二拉緊機構,該張角控制裝置為上述任一種張角控制裝置,張角控制裝置的撐桿連接座在變幅平面內(nèi)可轉動地固定設置在起重機的基本臂上。進一步地,撐桿連接座與基本臂之間設置有支架驅動機構,支架驅動機構的一端可轉動地連接在撐桿連接座上,另一端可轉動地連接在基本臂上,驅動撐桿連接座在變幅平面內(nèi)轉動。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起重機,包括車體、設置在車體上的起重臂和超起裝置,該超起裝置為上述任一種超起裝置,起重臂的基本臂上固定設置有連接座,超起裝置可轉動地固定設置在連接座上。進ー步地,連接座可拆卸地固定設置在基本臂的端部。應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張角控制裝置包括撐桿連接座、第一超起撐桿、第二超起撐桿、第三超起撐桿和第四超起撐桿,撐桿連接座上設置有銷軸連接孔;第一超起撐桿、第二超起撐桿、第三超起撐桿和第四超起撐桿的第一端均可樞轉地連接在撐桿連接座上;第三超起撐桿位于第一超起撐桿外側,第四超起撐桿位于第二超起撐桿外側。通過控制第一超起撐桿、第二超起撐桿、第三超起撐桿和第四超起撐桿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可以實現(xiàn)多種張角的布置方式,從而滿足不同エ況下起重機的吊裝需要,提高超起裝置對起重臂在回轉平面和變幅平面的最大約束作用,提高起重臂工作高度、幅度和吊載重量等方面的起重性能。
構成本發(fā)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ー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伸縮臂起重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超起裝置的張角控制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了根據(jù)圖2的實施例的超起裝置的張角控制裝置的L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超起裝置的張角控制裝置的超起撐桿與起重臂的連接結構示意圖;以及圖5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超起裝置的張角控制裝置的超起支架與起重臂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本發(fā)明中所述的變幅平面是指超起裝置繞其與起重臂的固定點轉動所形成的與起重臂的長度方向相平行的平面。本發(fā)明中所述的基本臂是指與起重機上車部分相樞接的起重臂,該基本臂可以為履帶式起重機的主臂,也可以為伸縮臂起重機中的第一節(jié)臂。在伸縮臂起重機中,基本臂中套裝至少ー節(jié)伸縮臂,且伸縮臂相對于基本臂可伸出或者縮回。本發(fā)明中所述的起重臂為基本臂與伸縮臂或者副臂所組成的整體。如圖I至圖5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一種超起裝置的張角控制裝置包括撐桿連接座、超起撐桿、以及驅動超起撐桿的側張機構。撐桿連接座包括至少第一超起支架10和第二超起支架10’。第一超起支架10和第二超起支架10’分別設置在起重機的基本臂61的兩相對側。具體而言,第一超起支架10和第二超起支架10’相對設置,且沿起重臂60的縱向中平面即變幅平面對稱設置,第一超起支架10和第二超起支架10’在變幅平面內(nèi)可轉動地固定設置在起重機的基本臂61的端部。第一超起支架10和第二超起支架10’均包括一伸出桿,伸出桿的伸出端端部為L形折彎桿,在L形折彎桿的折彎部分設置有凹槽,凹槽兩側的側壁上設置有銷軸安裝孔。在第一超起支架10和第二超起支架10’的外側分別設置有撐桿支座12。撐桿支座12從伸出桿上沿遠離起重臂60的方向向外側向伸出。撐桿支座12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安裝板,兩個安裝板上的對應位置設置有銷軸安裝孔。兩個超起支架可以分開設置,也可以通過中間連接結構固定連接為一體,并通過支架驅動機構11驅動超起支架進行變幅角度的調整。當兩個超起支架固定連接為一體吋,則可以只通過ー個支架驅動機構11進行驅動。撐桿連接座也可以不設置超起支架,而僅僅通過ー個一體成型的板狀安裝座實現(xiàn)張角超起撐桿的安裝,并使超起撐桿在其上可以轉動。該板狀安裝座可通過設置其上的支架驅動機構11在變幅平面內(nèi)實現(xiàn)變幅動作。超起撐桿至少為兩個,兩個超起撐桿分別為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二超起撐桿20’。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二超起撐桿20’沿起重臂60的縱向中平面即變幅平面對稱設置。第一超起撐桿20可轉動地設置在第一超起支架10上,第二超起撐桿20’可轉動地設置在第二超起支架10’上。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二超起撐桿20’的固定端端部均設置有 卡槽。第一超起撐桿20的卡槽與第一超起支架10上的撐桿支座12的兩個安裝板相配合,從而卡設在該兩個安裝板外。第二超起撐桿20’的卡槽與第二超起支架10’上的撐桿支座12的兩個安裝板相配合,從而卡設在該兩個安裝板外。第一超起撐桿20的固定端通過銷軸與第一超起支架10上的撐桿支座12可轉動地連接,使第一超起撐桿20可在兩個超起支架所形成的平面內(nèi)轉動。第二超起撐桿20’的固定端通過銷軸與第二超起支架10’上的撐桿支座12可轉動地連接,使第二超起撐桿20’可在兩個超起支架所形成的平面內(nèi)轉動。兩個超起撐桿的中部設置有棘輪22,棘輪22在超起撐桿上的位置可調。側張機構包括設置在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二超起撐桿20’之間的中間驅動機構,用于調整第一超起撐桿20與第ニ超起撐桿20’之間的張角。中間驅動機構可以僅有ー個,兩端分別連接在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二超起撐桿20’上,同時驅動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二超起撐桿20’張開或者收攏,實現(xiàn)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二超起撐桿20’之間的張角調整。在本實施例當中,中間驅動機構包括第一側張機構21和第二側張機構21’。第一側張機構21的第一端與第一超起支架10鉸接,第二端與第一超起撐桿20鉸接,驅動第一超起撐桿20向基本臂61的外側轉動。在這里,基本臂61的外側指從基本臂61的側壁開始遠離基本臂61的ー側,基本臂61的內(nèi)側指從基本臂61的側壁開始靠近基本臂61的一偵U。第二側張機構21’的第一端與第二超起支架10’鉸接,第二端與第二超起撐桿20’鉸接,驅動第二超起撐桿20’向基本臂61的外側轉動。第一側張機構21和第二側張機構21’配合,控制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二超起撐桿20’的轉動角度,從而控制超起裝置的張角,使其滿足實際エ況下的張角需要。第一側張機構21和第二側張機構21’這里為伸縮機構,該伸縮機構例如為伸縮油缸或者伸縮氣缸等。在本實施例當中,將超起支架和超起撐桿分開設置,使超起支架只用于調整超起裝置的幅度,超起撐桿設置在超起支架上,在隨超起支架變幅的同時,可以通過調整超起撐桿與超起支架之間的夾角來調整超起裝置的張角,從而降低起重臂60在變幅平面和回轉平面內(nèi)的撓度。由于將超起支架和超起撐桿分開控制,分別實現(xiàn)不同的功能,因此,超起裝置的變幅機構和張角控制裝置的結構更加簡單,操作更加方便,可以實現(xiàn)的功能更加強度,能夠滿足更大范圍內(nèi)的張角調整,且可以實現(xiàn)張角的角度連續(xù)調整,提高了超起裝置對起重臂60在回轉平面和變幅平面的最大約束作用,提高了起重臂在工作高度、幅度和吊載重量等方面的起重性能。本實施例的第一超起撐桿20與第二超起撐桿20’之間的夾角連續(xù)可調,且調整范圍為O至180度。結合參見圖2和圖3所不,為了更進一步提聞起重機的起重性能,使起重機的起重臂60能夠滿足超高吊載時的使用需要,本發(fā)明進行了進ー步的改進,在具有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二超起撐桿20’的基礎上,増加了第三超起撐桿40和第四超起撐桿40’。第三超起撐桿40設置在第一超起撐桿20的外側,并可向基本臂61的外側轉動;第四超起撐桿40’ 設置在第二超起撐桿20’的外側,并可向基本臂61的外側轉動。 第三超起撐桿40和第四超起撐桿40 ’的根部均設置有彎折段42,第三超起撐桿40的彎折段42具有與第一超起撐桿20相配合的凹槽,凹槽的兩相對側壁上設置有銷軸安裝孔,第三超起撐桿40的凹槽卡設在第一超起撐桿20タト,將第一超起撐桿20鉸接在第一超起支架10上的銷軸通過該銷軸安裝孔,使第三超起撐桿40也鉸接在第一超起支架10的撐桿支座12上,從而使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三超起撐桿40具有共同的鉸點。第四超起撐桿40’的彎折段42具有與第二超起撐桿20’相配合的凹槽,凹槽的兩相對側壁上設置有銷軸安裝孔,第四超起撐桿40’的凹槽卡設在第二超起撐桿20’タト,將第二超起撐桿20’鉸接在第二超起支架10’上的銷軸通過該銷軸安裝孔,使第四超起撐桿40’也鉸接在第二超起支架10’的撐桿支座12上,從而使第二超起撐桿20’和第四超起撐桿40’具有共同的鉸點。第三超起撐桿40的彎折段42上的凹槽,還使得第三超起撐桿40在向第一超起撐桿20靠攏吋,不會與第一超起撐桿20發(fā)生干渉,使得第三超起撐桿40能夠與第一超起撐桿20并在一起,形成同向的支撐作用力。同理,第四超起撐桿40’也通過彎折段42及其上的凹槽實現(xiàn)與第二超起撐桿20’之間的配合。在其它的實施例當中,第三超起撐桿40還可以直接鉸接在第一超起撐桿20的根部,第四超起撐桿40’還可以直接鉸接在第二超起撐桿20’的根部。結合參見圖4和圖5所示,側張機構還包括第三側張機構40和第四側張機構40’。第三超起撐桿40通過第三側張機構41驅動連接至第一超起撐桿20上,第四超起撐桿40’通過第四側張機構41’驅動鏈接在第二超起撐桿20’上。第三側張機構41的第一端鉸接在第三超起撐桿40的彎折段42,第二端與第一側張機構21鉸接在第一超起撐桿20上的共同位置處。第四側張機構41’的第一端鉸接在第三超起撐桿40的彎折段42,第二端與第二側張機構21’鉸接在第二超起撐桿20’上的共同位置處。第三側張機構41和第四側張機構41’為伸縮油缸或者伸縮氣缸。第三超起撐桿40與第一超起撐桿20之間的夾角通過第三側張機構41連續(xù)可調,調整范圍為O至90度。第四超起撐桿40’與第二超起撐桿20’之間的夾角通過第四側張機構41’連續(xù)可調,調整范圍為O至90度。第三超起撐桿40和第四超起撐桿40’的活動端還設置有棘輪22,可以適當?shù)貙K進行收緊,提升第一拉緊機構30的拉力。棘輪22在第三超起撐桿40和第四超起撐桿40’上的位置可調。本實施例的第一超起撐桿20、第二超起撐桿20’、第三超起撐桿40和第四超起撐桿40’位于同一轉動平面內(nèi),能夠使超起裝置的張角調節(jié)更加方便,且受カ更加平衡,更進一歩降低起重臂60在回轉平面和變幅平面內(nèi)的撓度。根據(jù)發(fā)明的實施例,一種用于起重機的超起裝置,包括張角控制裝置和與張角控制裝置相連的拉緊裝置,張角控制裝置為上述的張角控制裝置,張角控制裝置的撐桿連接座在變幅平面內(nèi)可轉動地固定設置在起重機的起重臂60的基本臂61上。撐桿連接座與基本臂之間設置有驅動撐桿連接座在變幅平面內(nèi)實現(xiàn)轉動的支架驅動機構11,支架驅動機構11可以根據(jù)撐桿連接座的結構確定設置個數(shù)。在本實施例當中,支架驅動機構11有兩個,兩個支架驅動機構11的一端分別通過 銷軸可轉動地對應設置在張角控制裝置的第一超起支架10和第二超起支架10’的折彎部分的凹槽兩側的銷軸安裝孔上,另一端分別對應于第一超起支架10和第二超起支架10’鉸接在基本臂61的兩側。兩個支架驅動機構11分別驅動兩個超起支架在變幅平面內(nèi)轉動,實現(xiàn)超起裝置的變幅動作。支架驅動機構11為使超起支架繞其在起重臂60上的固定點轉動的伸縮機構,該伸縮機構例如為伸縮油缸或者伸縮氣缸等。當超起裝置處于工作狀態(tài)時,可以通過調節(jié)第一側張機構21和第三側張機構41,使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二超起撐桿20’合攏在一起,形成同一方向的作用力;通過調節(jié)第ニ側張機構21’和第四側張機構41’,使第二超起撐桿20’和第四超起撐桿40’合攏在ー起,形成同一方向的作用力,并使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二超起撐桿20’之間形成V形夾角,從而使超起撐桿形成傳統(tǒng)的V形張角方式吊載,同時使得V形張角兩側能夠承受更大的支撐作用力,提高了整個起重臂60的起重性能。當由于實際エ況的需要而對超起裝置進行調整時,可以通過調節(jié)第一側張機構21和第二側張機構21’使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二超起撐桿20’相對于基本臂61的張角為O度并保持不變,通過調節(jié)第三側張機構41和第四側張機構41’使第三超起撐桿40和第四超起撐桿40’同步張開,形成中間兩根平行的主撐桿和兩邊的對稱設置的側撐桿,通過主撐桿降低起重臂60吊載重物所產(chǎn)生的主撓度,通過兩邊対稱的側撐桿降低起重臂60工作過程中所形成的側向撓度,從而進一歩降低了起重臂60在變幅平面和回轉平面內(nèi)的撓度,提高了起重機的起重性能。超起裝置還可以通過同步調節(jié)第一側張機構21、第二側張機構21’、第三側張機構41和第四側張機構41’,使第一超起撐桿20、第二超起撐桿20’、第三超起撐桿40和第四超起撐桿40’均張開,且第一超起撐桿20相對于起重臂60的縱向中平面與第二超起撐桿20’對稱,第三超起撐桿40相對于起重臂60的縱向中平面與第四超起撐桿40’對稱,從而形成雙V形張角吊載。雙V形分別為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三超起撐桿40之間形成的V形張角、以及第二超起撐桿20’和第四超起撐桿40’之間形成的V形張角。本實施例的超起裝置還可以進ー步對超起裝置進行調整,使四個超起撐桿沿起重臂60的橫截面的外接圓的周向方向均勻分布,形成十字形的張角,實現(xiàn)起重臂60的超高吊載功能。拉緊機構包括第一拉緊機構30和第二拉緊機構30’。第一拉緊機構30的第一端分別連接至第一超起撐桿20、第二超起撐桿20’、第三超起撐桿40和第四超起撐桿40’的活動端,第二端共同連接至起重機的基本臂61上的任意合適位置,第二拉線機構的第一端分別連接至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二超起撐桿20’的活動端,第二端連接至基本臂61的臂根部或起重機的轉臺。第一拉緊機構30用于在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二超起撐桿20’的活動端與起重臂的外端部之間形成第一拉力,顯然,第一拉カ與第一拉緊機構30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拉緊機構30’設置在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二超起撐桿20’的活動端與基本臂61的臂根部或者起重機的轉臺之間,可以通過卷揚機構來調整第二拉緊機構30’的長度,使第二拉緊機構30’能夠張緊,從而在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二超起撐桿20’的活動端與基本臂61的臂根部或者起重機的轉臺之間形成第二拉力,第二拉カ與第二拉緊機構30’的延伸方向相同。這里的第二拉緊機構30’的第二端也可以連接在基本臂61的臂根部附近的其它結構上。第ー拉緊機構30和第二拉緊機構30’均可以包括拉繩和收放拉繩的卷揚機構。拉繩這里可 以為鋼絲繩,也可以為其它的具有適宜強度和柔韌性的材料。卷揚機構可設置在各超起撐桿的中部,也可以設置在各超起撐桿的活動端。第一拉緊機構30和第二拉緊機構30’也可以為拉桿,且該拉桿可折疊。其中第一拉緊機構30的拉桿的第一端樞接于第一超起撐桿20的活動端,第二端樞接于起重臂60的任一伸縮臂的外端部。第二拉緊機構30’的拉桿的第一端樞接于第一超起撐桿20的活動端,第二端樞接于基本臂61的臂根部或者起重機的轉臺上。結合參見圖I所不,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一種起重機包括車體50、設置在車體50上的起重臂60和超起裝置,超起裝置為上述的超起裝置,起重臂60的基本臂61端部固定設置有連接座62,超起裝置的第一超起支架10和第二超起支架10’可轉動地固定設置在連接座62上。連接座62的兩側包括有平行于起重臂60設置的耳板,以及與耳板相連接的底板,耳板與安裝座的側壁之間形成安裝凹槽,凹槽的兩端設置有銷軸安裝孔,超起支架通過銷軸可轉動地設置在該銷軸安裝孔內(nèi)。在連接座62上還設置有沿基本臂61的長度方向延伸的鉸軸,支架驅動機構11可轉動地連接在該鉸軸上。這里的連接座62是可拆卸地安裝在基本臂61的端部的。在其它的實施例中,超起裝置的第一超起支架10和第二超起支架10’還可以直接可轉動地設置在起重臂60的基本臂61的端部。起重機還可以包括設置在起重臂60的基本臂61的末臂端部的副臂70。本實施例中,起重機可以為伸縮臂起重機或者履帶式起重機。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發(fā)明上述的實施例實現(xiàn)了如下技術效果撐桿連接座、第一超起撐桿、第二超起撐桿、第三超起撐桿和第四超起撐桿,撐桿連接座上設置有銷軸連接孔;第一超起撐桿、第二超起撐桿、第三超起撐桿和第四超起撐桿的第一端均可樞轉地連接在撐桿連接座上;第三超起撐桿位于第一超起撐桿外側,第四超起撐桿位于第二超起撐桿外側。通過控制第一超起撐桿、第二超起撐桿、第三超起撐桿和第四超起撐桿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可以實現(xiàn)多種張角的布置方式,從而滿足不同エ況下起重機的吊裝需要,提高超起裝置對起重臂在回轉平面和變幅平面的最大約束作用,提高起重臂工作高度、幅度和吊載重量等方面的起重性能。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超起裝置的張角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撐桿連接座,其上設置有銷軸連接孔; 第一超起撐桿(20)、第二超起撐桿(20’)、第三超起撐桿(40)和第四超起撐桿(40’),所述第一超起撐桿(20 )、第二超起撐桿(20 ’)、第三超起撐桿(40 )和第四超起撐桿(40 ’)的第一端均可樞轉地連接在所述撐桿連接座上; 所述第三超起撐桿(40 )位于所述第一超起撐桿(20 )外側,所述第四超起撐桿(40 ’)位于所述第二超起撐桿(20’ )外側。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張角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起撐桿(20)與所述第二超起撐桿(20 ’)之間設置有驅動所述第一超起撐桿(20 )和所述第二超起撐桿(20 ’)轉動的中間驅動機構,所述第三超起撐桿(40)與所述第一超起撐桿(20)之間設置有驅動所述第三超起撐桿(40 )轉動的第三側張機構(41),所述第四超起撐桿(40 ’)與所述第二超起撐桿(20’ )之間設置有驅動所述第四超起撐桿(40’ )轉動的第四側張機構(41’),所述第三側張機構(41)的第二端連接至所述第一超起撐桿(20),所述第三側張機構(41)的第一端連接至所述第三超起撐桿(40),所述第四側張機構(41’)的第二端連接至所述第二超起撐桿(20’),所述第四側張機構(41’)的第一端連接至所述第四超起撐桿(40’)。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張角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驅動機構包括第一側張機構(21)和第二側張機構(21’),所述第一側張機構(21)的第一端與所述撐桿連接座鉸接,所述第一側張機構(21)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超起撐桿(20)鉸接,所述第二側張機構(21’)的第一端與所述撐桿連接座鉸接,所述第二側張機構(21’)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超起撐桿(20 ’)鉸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張角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起撐桿(20)和所述第三超起撐桿(40)共同鉸接于所述撐桿連接座的同一位置,所述第二超起撐桿(20’ )和所述第四超起撐桿(40’)共同鉸接于所述撐桿連接座的同一位置,所述第一超起撐桿(20)、第二超起撐桿(20 ’)、第三超起撐桿(40 )和第四超起撐桿(40 ’)位于同一轉動平面內(nèi)。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張角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超起撐桿(40)和所述第四超起撐桿(40 ’)的根部設置有彎折段(42 ),所述第三超起撐桿(40 )的彎折段(42 )具有與所述第一超起撐桿(20)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第四超起撐桿(40’)的彎折段(42)具有與所述第二超起撐桿(20’ )相配合的凹槽。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張角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撐桿連接座包括位于所述撐桿連接座兩相對側的第一超起支架(10)和第二超起支架(10’),所述第一超起支架(10)和所述第二超起支架(10’)固定連接為一體,所述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三超起撐桿(40)安裝于所述第一超起支架(10 )上,所述第二超起撐桿(20 ’)和所述第四超起撐桿(40 ’)安裝于所述第二超起支架(10’)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張角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撐桿連接座包括位于所述撐桿連接座兩相對側的第一超起支架(10)和第二超起支架(10’),所述第一超起支架(10)和所述第二超起支架(10’)分開設置,所述第一超起撐桿(20)和第三超起撐桿(40)位于所述第一超起支架(10)上,所述第二超起撐桿(20’)和所述第四超起撐桿(40’)位于所述第二超起支架(10’)上。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張角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起支架(10)和所述第二超起支架(10’)均包括向外側向伸出的撐桿支座(12),所述第一超起撐桿(20)通過所述撐桿支座(12)與所述第一超起支架(10)鉸接,所述第二超起撐桿(20’)通過所述撐桿支座(12)與所述第二超起支架(10’)鉸接。
9.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張角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起撐桿(20 )、所述第二超起撐桿(20 ’)、所述第三超起撐桿(40 )和所述第四超起撐桿(40 ’)上均設置有棘輪(22),所述棘輪(22)的位置可調。
10.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張角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起撐桿(20)與所述第二超起撐桿(20’ )之間的夾角連續(xù)可調,且調整范圍為0至180度;所述第三超起撐桿(40)與所述第一超起撐桿(20)之間的夾角連續(xù)可調,且調整范圍為0至90度;所述第四超起撐桿(40’)與所述第二超起撐桿(20’)之間的夾角連續(xù)可調,且調整范圍為0至90度。
11.一種超起裝置,用于起重機,包括張角控制裝置、第一拉緊機構(30)和第二拉緊機構(30’),其特征在于,所述張角控制裝置為權利要求I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張角控制裝置,所述張角控制裝置的撐桿連接座在變幅平面內(nèi)可轉動地固定設置在所述起重機的基本臂(61)上。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超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撐桿連接座與所述基本臂之間設置有支架驅動機構(11),所述支架驅動機構(11)的一端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撐桿連接座上,另一端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基本臂(61)上,以驅動所述撐桿連接座在所述變幅平面內(nèi)轉動。
13.一種起重機,包括車體(50 )、設置在所述車體(50 )上的起重臂(60 )和超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起裝置為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超起裝置,所述起重臂(60)的基本臂(61)上固定設置有連接座(62 ),所述超起裝置可轉動地固定設置在所述連接座(62 )上。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座(62)可拆卸地固定設置在所述基本臂(61)的端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超起裝置及其張角控制裝置、包含該超起裝置的起重機。該張角控制裝置包括撐桿連接座,其上設置有銷軸連接孔;第一超起撐桿(20)、第二超起撐桿(20’)、第三超起撐桿(40)和第四超起撐桿(40’),所述第一超起撐桿(20)、第二超起撐桿(20’)、第三超起撐桿(40)和第四超起撐桿(40’)的第一端均可樞轉地連接在撐桿連接座上;第三超起撐桿(40)位于第一超起撐桿(20)外側,第四超起撐桿(40’)位于第二超起撐桿(20’)外側。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張角控制裝置,能夠增大對起重機的起重臂的約束作用,進一步提高起重機的起重性能。
文檔編號B66C23/72GK102674172SQ201210154578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17日
發(fā)明者劉權, 寧瑋, 李孟寒, 詹純新 申請人:中聯(lián)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