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吊重脫鉤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脫鉤裝置,尤其是指一種適用于重錘平衡脫鉤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在落錘沖擊應用中,通常要求把具有一定重量的重錘等設備起吊到一定高度,然后釋放重錘,使重錘自由落體實現(xiàn)沖擊工作。根據(jù)工程需要,要求起吊的重錘重量越來越大,受機械本身限制及其摩擦阻力等影響,重錘脫鉤的難度也不斷加大,甚至無法實現(xiàn)。如圖I所示,傳統(tǒng)的脫鉤裝置包括吊鉤
10、吊臂20及連接桿30 ;吊鉤10上端與起重機連接,下端樞接在吊臂20的中部;吊臂20一端設置連接桿30,另一端形成掛鉤201。使用時,掛鉤201鉤住重錘40的重錘鉤401,借助起重機將重錘40吊起至一定高度;然后拉動連接桿30使吊臂20傾斜,從而使重錘40的·重錘鉤401脫離吊臂20的掛鉤201,使重錘40自由落體。然而,傳統(tǒng)的簡易脫鉤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一、重錘鉤脫開后,瞬間下落的重錘在摩擦力作用下會發(fā)生轉(zhuǎn)動,造成重錘底面與地平面形成一定角度,從而出現(xiàn)偏心錘擊,影響錘擊效果;二、重錘偏心下落易造成重錘側(cè)翻,存在安全隱患。鑒于現(xiàn)有技術脫鉤裝置的上述缺陷,本發(fā)明人研發(fā)出一種克服上述缺陷的吊重脫鉤裝置,本案由此產(chǎn)生。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jié)構簡單、可靠性高、操作省力及可實現(xiàn)大噸位重錘順利平衡脫鉤的吊重脫鉤裝置。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為一種吊重脫鉤裝置,包括吊板、掛鉤、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的上端相對地鉸接在一起,然后鉸接在吊板下端;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的下端向內(nèi)彎折形成鉤部,在鉤部處由上至下依次設置凹圓弧傾斜段及凸圓弧段,且凹圓弧傾斜段與凸圓弧段一上一下臺階狀設置;掛鉤樞接在第一吊臂上,掛鉤的一端設置鉤槽,第二吊臂上設置螺栓,掛鉤的鉤槽鉤在螺栓上將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閉合。進一步,在起吊重錘狀態(tài)下,凸圓弧段與重錘的重錘鉤接觸切面形成5°的圓切角。進一步,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為“匚”形吊臂,兩“匚”形吊臂鉸接在一起后,在鉤部形成上端開口的倒“凸”形凹槽。進一步,還包括連接桿,連接桿固定在與設置鉤槽相對的另一端掛鉤上。進一步,第一吊臂或者第二吊臂由鉸接部及本體組成,鉸接部設置在本體上端,本體下端向內(nèi)彎折形成鉤部。進一步,吊板由兩直板組成,兩直板的上下兩端分別通過絞軸固定連接;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的上端鉸接在吊板下端的絞軸上。[0016]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將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展開,并掛入重錘的重錘鉤之后合攏,將掛鉤的鉤槽鉤在第二吊臂的螺栓上保證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閉合,在起重機的作用下將重錘吊起;脫鉤時,向下拉動或者打擊掛鉤,掛鉤的鉤槽脫開螺栓,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展開,重錘被平衡釋放、自由下落實現(xiàn)沖擊工作。因此,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一、重錘鉤脫開后,重錘平衡釋放,平穩(wěn)自由落體,重錘下落時不偏心,較大提高落錘錘擊效果;二、重錘平穩(wěn)自由落體不易造成重錘側(cè)翻,從而提高安全生產(chǎn)系數(shù)。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在起吊重錘狀態(tài)下,凸圓弧段與重錘的重錘鉤接觸切面形成5°的圓切角,該5°圓切角使重錘產(chǎn)生較小水平推擠力,使得重錘脫鉤時,受到的摩擦 阻力較小。同時,本實用新型還包括連接桿,連接桿固定在與設置鉤槽相對的另一端掛鉤上,增加動力臂,得在使掛鉤的鉤槽脫開第二吊臂的螺栓的操作更省力。
圖I是現(xiàn)有技術脫鉤裝置的結(jié)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圖;圖3A是圖3的局部放大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側(cè)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吊重錘時的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釋放重錘時的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凸圓弧段與重錘鉤接觸切面形成的圓切角示意圖。標號說明吊鉤10吊臂2O掛鉤201連接桿30重錘40重錘鉤401吊板I直板11絞軸12掛鉤2鉤槽21連接桿22第一吊臂3本體31鉤部311凹圓弧傾斜段3111 凸圓弧段3112鉸接部32第二吊臂4鉤部41[0041 ]凹圓弧傾斜段411 凸圓弧段412重錘5重錘鉤51圓切角B。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的說明。參閱圖I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的一種吊重脫鉤裝置,包括吊板I、掛鉤2、
第一吊臂3及第二吊臂4。為便于生產(chǎn)時開模,第一吊臂3可以設計成由本體31及鉸接部32組成,鉸接部32設置在本體31上端,本體31下端向內(nèi)彎折形成鉤部311。當然,也可以將第二吊臂4設計成與第一吊臂3 —樣由本體及鉸接部組成,其所達到的效果一樣。第一吊臂3及第二吊臂4的上端可以通過鉸接部32相對地鉸接在一起,然后鉸接在吊板I下端。第一吊臂3及第二吊臂4的下端向內(nèi)彎折形成鉤部(311、41),在鉤部(311、41)處由上至下依次設置凹圓弧傾斜段(3111、411)及凸圓弧段(3112、412),且凹圓弧傾斜段(3111,411)與凸圓弧段(3112、412) —上一下臺階狀設置。第一吊臂3及第二吊臂4優(yōu)選為“匚”形吊臂,兩“匚”形吊臂鉸接在一起后,在鉤部(311、41)處形成上端開口的倒“凸”形凹槽,如圖3A所示。掛鉤2樞接在第一吊臂3上,掛鉤2 —端設置鉤槽21 ;第二吊臂4上設置螺栓42,掛鉤2的鉤槽21鉤在螺栓42上將兩吊臂閉合。掛鉤2優(yōu)選樞接在第一吊臂3本體31的下端,減小第一吊臂3及第二吊臂4閉合時的夾持力,便于脫鉤。為增加動力臂,使得在使掛鉤2的鉤槽21脫開第二吊臂4的螺栓42時更省力,本實用新型還可包括連接桿22,連接桿22固定在與設置鉤槽21相對的另一端掛鉤2上。如圖5、圖6及圖7所示,為使得重錘5脫鉤時,其受到摩擦阻力較小,進一步使重錘5平穩(wěn)自由落體,本實用新型設計成在起吊重錘5狀態(tài)下,凸圓弧段(3112、412)與重錘5的重錘鉤51接觸切面形成5°的圓切角B。本實用新型的吊板I由兩直板11組成,兩直板11的上下兩端分別通過絞軸12固定連接;第一吊臂3及第二吊臂4的上端鉸接在吊板I下端的絞軸12上。本實用新型使用時,起重機與吊板I的上端絞軸12連接,然后將兩個“匚”形吊臂展開,并將“匚”形吊臂鉤部(311、41)掛入重錘鉤51后,合攏兩個“匚”形吊臂,將掛鉤2的鉤槽21鉤在第二吊臂4的螺栓42上將兩吊臂閉合,在起重機的作用下將重錘5吊起。當起重機提升重錘5至一定高度時,掛鉤2的溝槽21將與第二吊臂4的螺栓42張緊,從而保證兩“匚”形吊臂不被張開。重錘鉤51在重力作用下沿凹圓弧傾斜段(3111、411)自由滑落,落至上端開口的倒“凸”形凹槽中,如圖7所示。將重錘5吊至一定高度后,待錘身穩(wěn)定可脫鉤時,向下拉動或向下?lián)舸蜻B接桿22,隨后掛鉤2的鉤槽21與第二吊臂4的螺栓42脫開,接著兩個“匚”形臂展開,重錘5被平衡釋放而自由落體。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并非對本案設計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設計關鍵所做的等同變化,均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吊重脫鉤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板、掛鉤、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的上端相對地鉸接在一起,然后鉸接在吊板下端;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的下端向內(nèi)彎折形成鉤部,在鉤部處由上至下依次設置凹圓弧傾斜段及凸圓弧段,且凹圓弧傾斜段與凸圓弧段一上一下臺階狀設置;掛鉤樞接在第一吊臂上,掛鉤的一端設置鉤槽,第二吊臂上設置螺栓,掛鉤的鉤槽鉤在螺栓上將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閉合。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吊重脫鉤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起吊重錘狀態(tài)下,凸圓弧段與重錘的重錘鉤接觸切面形成5°的圓切角。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吊重脫鉤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為“匚”形吊臂,兩“匚”形吊臂鉸接在一起后,在鉤部形成上端開口的倒“凸”形凹槽。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吊重脫鉤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桿,連接桿固定在與設置鉤槽相對的另一端掛鉤上。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吊重脫鉤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吊臂或者第二吊臂由鉸接部及本體組成,鉸接部設置在本體上端,本體下端向內(nèi)彎折形成鉤部。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吊重脫鉤裝置,其特征在于吊板由兩直板組成,兩直板的上下兩端分別通過絞軸固定連接;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的上端鉸接在吊板下端的絞軸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吊重脫鉤裝置,包括吊板、掛鉤、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的上端相對地鉸接在一起,然后鉸接在吊板下端;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的下端向內(nèi)彎折形成鉤部,在鉤部處由上至下依次設置凹圓弧傾斜段及凸圓弧段,且凹圓弧傾斜段與凸圓弧段一上一下臺階狀設置;掛鉤樞接在第一吊臂上,掛鉤的一端設置鉤槽,第二吊臂上設置螺栓,掛鉤的鉤槽鉤在螺栓上將第一吊臂及第二吊臂閉合。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簡單、可靠性高、操作省力及可實現(xiàn)大噸位重錘順利平衡脫鉤。
文檔編號B66C1/10GK202687741SQ20122027754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13日
發(fā)明者孫雪峰, 張八芳, 陳鷺琳, 張勇 申請人:廈門市工程檢測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