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式饋送器和在帶式饋送器中的帶安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帶式饋送器和在帶式饋送器中的帶安裝方法,該帶式饋送器向部件加載機構的拾取位置供應要在部件安裝裝置中安裝并且被載帶保持的電子部件,該帶安裝方法將載帶安裝到帶式饋送器。
背景技術:
已知帶式饋送器作為在部件安裝裝置中的電子部件的供應裝置。通過間歇地發(fā)送保持電子部件的載帶,帶式饋送器向部件加載機構的傳送頭的拾取位置供應電子部件。在載帶的上部被蓋帶覆蓋并且載帶被引導的同時,載帶被帶發(fā)送機構沿著在接近拾取位置的帶式饋送器的主體部分中設置的帶路徑而節(jié)距發(fā)送。因此,在拾取位置,部件加載機構的傳送頭通過覆蓋構件具有的部件取出開口拾取電子部件。
保持電子部件的載帶通常通過圍繞供帶盤纏繞而被供應,并且當安裝新的載帶時,執(zhí)行帶安裝操作,該操作插入從供帶盤的帶取出部分拉出的載帶,并且在拾取位置中設置在覆蓋構件的下側處。在這個帶安裝操作中,需要復雜的操作,即,在載帶的發(fā)送孔與形成帶發(fā)送機構的鏈輪齒的發(fā)送銷適當?shù)慕雍现螅d帶被將要在主體部分中設置的按壓構件從上按壓到帶路徑。因此,為了使得帶安裝操作容易,傳統(tǒng)上已知帶式饋送器,其中,在拾取位置附近引導載帶的帶導軌可附接到主體部分并且可從主體部分拆下,并且?guī)金佀推靼ㄔ趲к壷械膭冸x構件,其從載帶剝離蓋帶(例如,參見專利文件I )。根據該結構,當從主體部分拆下帶導軌時,可以將載帶設置到帶導軌,并且存在可以改善帶安裝操作的可操作性的優(yōu)點?,F(xiàn)有技術文件專利文件專利文件I :日本專利公布No. 4370058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然而,在包括上述專利文件的現(xiàn)有技術中,當從主體部分拆下帶導軌時設置載帶,并且在帶導軌中包括從載帶剝離蓋帶的剝離構件,在該現(xiàn)有技術中,當將載帶安裝到帶式饋送器時存在下面的缺點。即,如上所述,當安裝載帶時,必須精確地將用于剝離蓋帶的剝離構件與載帶和蓋帶的接合表面對齊,并且該對齊需要操作員的仔細的手指操作。因此,存在下述問題當載帶被安裝到帶導軌時需要時間來確認該對齊,并且在載帶安裝操作中需要人力和時間。因此,本發(fā)明意欲提供一種帶式饋送器和一種在該帶式饋送器中的帶安裝方法,其通過使得在載帶安裝操作中的對齊容易使得有可能改善操作性和操作效率。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本發(fā)明的一種帶式饋送器通過節(jié)距發(fā)送在部件容納凹陷部分中保持電子部件的載帶來向傳送頭的拾取位置依序供應所述電子部件,所述帶式饋送器包括主體部分,其具有帶路徑,所述帶路徑引導所述載帶,所述載帶包括其中形成所述凹陷部分的基帶和通過覆蓋所述凹陷部分而附接在所述基帶的上表面上的蓋帶;帶發(fā)送機構,其被設置在所述主體部分中,并且當鏈輪齒的發(fā)送銷與在所述基帶中設置的發(fā)送孔接合時通過使得所述鏈輪齒間歇地旋轉而以預定節(jié)距來節(jié)距發(fā)送所述載帶;以及,引導部分,其在所述主體部分上在包括所述拾取位置的預定范圍中引導由所述帶發(fā)送機構發(fā)送的所述載帶,并且被形成為可附接到所述主體部分并且可從所述主體部分拆下,其中,所述引導部分包括下部構件,所述下部構件引導所述載帶的下側,并且具有附接和拆卸機構,用于向所述主體部分附接和從所述主體部分拆下;上部構件,其在寬度方向上引導所述載帶,并且通過使用引導表面將所述載帶從上按下來引導所述載帶的上表面;打開和關閉機構,其相對于所述下部構件打開和關閉所述上部構件;下引導構件,其被設置在所述上部構件中,并且當在通過所述打開和關閉機構從所述下部構件打開所述上部構件后向所述上部構件安裝所述載帶時從下引導所述載帶;剝離構件,其被設置在所述上部構件的所述引導表面處,并且使得通過在所述載帶的所述節(jié)距發(fā)送中在所述基帶和所述蓋帶的所述接合表面之間插入來在至少包括所述凹陷部分的剝離對象范圍中剝離接合表面;以及,上推單元,其在剝離開始位置從下側上 推所述下引導構件,在所述剝離開始位置,在所述節(jié)距發(fā)送方向上在所述剝離構件的上游端處設置的銳利形狀的剝離刀尖開始剝離所述接合表面,并且其中,當向所述上部構件安裝所述載帶時,所述上推單元將要安裝的所述載帶與所述下引導構件一起上推,以使得在所述剝離開始位置中的所述剝離刀尖與所述接合表面對齊,并且進入所述接合表面之間。在帶式饋送器中的本發(fā)明的一種帶安裝方法,所述帶式饋送器通過節(jié)距發(fā)送在部件容納凹陷部分中保持電子部件的載帶來向傳送頭的拾取位置依序供應所述電子部件,所述帶式饋送器包括主體部分,其具有帶路徑,所述帶路徑引導所述載帶,所述載帶包括其中形成所述部件容納凹陷部分的基帶和通過覆蓋所述凹陷部分而附接在所述基帶的上表面上的蓋帶;帶發(fā)送機構,其被設置在所述主體部分中,并且當鏈輪齒的發(fā)送銷與在所述基帶中設置的發(fā)送孔接合時通過使得所述鏈輪齒間歇地旋轉而以預定節(jié)距來節(jié)距發(fā)送所述載帶;以及,引導部分,其在所述主體部分的包括所述拾取位置的預定范圍中引導由所述帶發(fā)送機構發(fā)送的所述載帶,并且被形成為可附接到所述主體部分并且可從所述主體部分拆下,其中,所述引導部分包括下部構件,所述下部構件引導所述載帶的下側,并且具有附接和拆卸機構,用于向所述主體部分附接和從所述主體部分拆下;上部構件,其在寬度方向上弓I導所述載帶,并且通過使用弓I導表面將所述載帶從上按下來引導所述載帶的上表面;打開和關閉機構,其相對于所述下部構件打開和關閉所述上部構件;下引導構件,其被設置在所述上部構件中,并且當在通過所述打開和關閉機構從所述下部構件打開所述上部構件后向所述上部構件安裝所述載帶時從下引導所述載帶;以及,剝離構件,其被設置在所述上部構件的所述引導表面處,并且使得通過在所述載帶的所述節(jié)距發(fā)送中在所述基帶和所述蓋帶的所述接合表面之間插入來在至少包括所述凹陷部分的剝離對象范圍中剝離接合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帶安裝方法向所述帶式饋送器安裝所述載帶,并且在在從所述主體部分拆下所述引導部分后向所述引導部分內引入所述載帶的帶引入步驟中,當向所述上部構件安裝所述載帶時,在剝離開始位置,與所述下引導構件一起上推要安裝的所述載帶,以使得在所述剝離開始位置中的剝離刀尖與所述接合表面對齊,并且進入所述接合表面之間,其中,在所述剝離開始位置,在所述節(jié)距發(fā)送方向上在所述剝離構件的上游端處設置的銳利形狀的所述剝離刀尖開始剝離所述接合表面。本發(fā)明的效果根據本發(fā)明,在通過使得剝離構件在基帶和蓋帶的接合表面之間插入來在載帶的節(jié)距發(fā)送中剝離接合表面的結構中,在其中在所述剝離構件的上游端處設置的銳利形狀的所述剝離刀尖開始剝離所述接合表面的所述剝離開始位置,包括所述上推單元,所述上推單元從下側上推從下引導所述載帶的所述下引導構件,并且當安裝了所述載帶時,所述上推單元將所述載帶與所述下引導構件一起上推,以使得在所述剝離開始位置中的所述剝離刀尖與所述接合表面對齊,并且進入所述接合表面之間。由此,便利了在載帶安裝操作中的對齊,并且可以改善操作性和操作效率。
圖I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部件安裝裝置的頂視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部件安裝裝置的部分截面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帶式饋送器的結構的說明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帶式饋送器的透視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安裝到帶式饋送器的引導部分的結構的說明圖。圖6 (a)和6 (b)是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安裝到帶式饋送器的引導部分的功能的說明圖。圖7是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安裝到帶式饋送器的引導部分的功能的說明圖。圖8是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安裝到帶式饋送器的引導部分的功能的說明圖。圖9 (a)和9 (b)是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安裝到帶式饋送器的引導部分的上部構件的結構的說明圖。圖10 (a)和10 (b)是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裝配到帶式饋送器的引導部分的帶剝離機構的剝離構件的形狀的說明圖。圖11 (a)至11 (C)是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裝配到帶式饋送器的引導部分的帶剝離機構的布置的說明圖。圖12 (a)至12 (d)是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在帶式饋送器中的帶剝離行為的說明圖。圖13 (a)至13 (e)是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在帶式饋送器中的帶剝離行為的說明圖。圖14 (a)和14 (b)是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在帶式饋送器的帶剝離機構中的上推單元的結構和功能的說明圖,該上推單元將載帶與下引導構件一起上推。圖15 (a)和15 (b)是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在帶式饋送器的帶剝離機構中的上推單元的結構和功能的說明圖,該上推單元將載帶與下引導構件一起上推。圖16是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在帶式饋送器的帶剝離機構中的上推單元的結構和功能的說明圖,該上推單元將載帶與下引導構件一起上推。圖17 (a)至17 (c)是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在帶式饋送器中的帶安裝方法的步驟的說明圖。
圖18 (a)至18 (b)是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在帶式饋送器中的帶安裝方法的步驟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接下來,將參考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首先,參考圖I和2描述在基板上安裝電子部件的部件安裝裝置I的結構。部件安裝裝置I具有在基板上安裝諸如半導體芯片的電子部件的功能,并且圖2部分地示出了在圖I中的AA截面。在圖I中,在X方向(基板傳送方向)上在基座Ia的中心布置了基板傳送結構2?;鍌魉徒Y構2傳送從上游輸入的基板3,并且在被設置來執(zhí)行部件安裝操作的安裝階段定位基板3。在基板傳送結構2的兩側均布置部件供應部分4,并且,在每一個部件供應部分4中并行地設置多個帶式饋送器5。帶式饋送器5通過節(jié)距發(fā)送保持電子部件的載帶來向下述的傳送頭的吸嘴的拾取位置供應電子部件。Y軸工作臺6A和6B被布置在基座Ia的上表面的兩端處,并且在Y軸工作臺6A和 6B上建立兩個X軸工作臺7A和7B。通過驅動Y軸工作臺6A,X軸工作臺7A在Y方向上水平地移動,并且通過驅動Y軸工作臺6B,X軸工作臺7B在Y軸上水平地移動。分別與傳送頭8 一體地移動的基板識別相機9被安裝到X軸工作臺7A和7B。通過分別組合和驅動Y軸工作臺6A、X軸工作臺7A、Y軸工作臺6B和X軸工作臺7B,傳送頭8水平地移動,使用吸嘴8a (參見圖2)從部件供應部分4拾取電子部件,并且安裝在被基板傳送結構2定位的基板3上。Y軸工作臺6A、X軸工作臺7A、Y軸工作臺6B和X軸工作臺7B變?yōu)橐苿觽魉皖^8的頭移動結構。在基板3上方與傳送頭8 —起移動的基板識別相機9將基板3成像并識別基板3。而且,在從部件供應部分4至基板傳送結構2的路徑上布置部件識別相機10。當從部件供應部分4取出電子部件的傳送頭8移動到由安裝階段定位的基板3時,當由吸嘴8a保持的電子部件在部件識別相機10上方在X方向上移動時部件識別相機10將由吸嘴8a保持的電子部件成像。當識別裝置(在附圖中未示出)識別上面的成像結果時,識別由吸嘴8a保持的電子部件的位置,并且識別該電子部件的類型。嘴保持部分11以預定姿態(tài)容納多個類型的吸嘴8a,并且當傳送頭8進入嘴保持部分11并且執(zhí)行交換行為時根據在傳送頭8中要安裝的電子部件的類型來執(zhí)行嘴交換。描述部件供應部分4的結構。如圖2中所示,在部件供應部分4中設置饋送器基座4a以安裝多個帶式饋送器5。帶式饋送器5被饋送器安裝滑架12布置在部件供應部分4中,并且滑架12具有卷盤保持部分13,用于保持用于以纏繞狀態(tài)容納載帶15的帶卷盤14。卷盤保持部分13包括用于可旋轉地保持帶卷盤14的保持輥,并且通過旋轉在部件供應部分4中布置的帶卷盤14,可以拉出載帶15。接下來,參考圖3來描述帶式饋送器5的結構和功能。如圖3中所示,帶式饋送器5包括主體部分5a和安裝部分5b,安裝部分5b從主體部分5a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當通過使得主體部分5a的下表面沿著饋送器基座4a來安裝帶式饋送器5時,在安裝部分5b中設置的連接器5c與饋送器底座4a適配。由此,在帶式饋送器5被固定和安裝到部件供應部分4的同時,帶式饋送器5電連接到部件安裝裝置I的控制裝置21。在主體部分5a內從主體部分5a的后端向主體部分5a的前端連續(xù)地設置引導從帶卷盤14拉出并且被帶入主體部分5a內的載帶15的帶路徑5d。載帶15具有如下結構在形成帶主體的基帶15a中,以預定節(jié)距設置作為用于容納和保持電子部件16的部件容納凹陷部分的部件容器15b和用于節(jié)距發(fā)送載帶15的發(fā)送孔15d。在部件容器15b的下側處形成從基帶15a向下突出的凸起部分15c。蓋帶15e通過覆蓋部件容器15b而附接在基帶15a的上表面上,以防止電子部件16從部件容器15b掉出。在主體部分5a中內置了用于節(jié)距發(fā)送載帶15的帶發(fā)送部分17。帶發(fā)送部分17包括發(fā)送電機19,其可旋轉地驅動在帶路徑5d的前端設置的鏈輪齒20 ;以及,饋送器控制部分18,其控制發(fā)送電機19。當向饋送器底座4a安裝帶式饋送器5時,饋送器控制部分18連接到控制裝置21。在鏈輪齒20上以預定的節(jié)距設置了與發(fā)送孔15d適配的發(fā)送銷20a (參見圖8)。當這些發(fā)送銷與發(fā)送孔15d接合時,通過驅動發(fā)送電機19以使得鏈輪齒20通過耦合到旋轉軸19a的錐齒輪25而間歇地旋轉,向下游側(在圖3中的左側)節(jié)距發(fā)送載帶15。鏈輪齒20和發(fā)送電機19形成帶發(fā)送機構,該帶發(fā)送機構通過下述方式以預定節(jié)距來節(jié)距發(fā)送 載帶15 :當在主體部分5a處設置的鏈輪齒20的發(fā)送銷20a與發(fā)送孔15d接合時使得鏈輪齒20間歇地旋轉。鏈輪齒20的前側變?yōu)槭叭∥恢茫渲?,在部件容?5b中的電子部件16被傳送頭8的吸嘴8a吸住和取出,由上述的帶發(fā)送機構沿著帶路徑5d發(fā)送的載帶15被下述的引導部分30在包括上面的拾取位置的預定范圍內引導,該范圍即用于將載帶15向吸嘴8a的拾取位置引導并且使得發(fā)送孔15d適當?shù)嘏c發(fā)送銷20a接合所需的范圍。對于附接在基帶15a上的蓋帶15e,在引導部分30中包含的帶剝離機構部分地剝離與基帶15a的接合表面,使得暴露在部件容器15b中的電子部件16。如圖4中所示,在主體部分5a中的前端的預定范圍(在帶發(fā)送方向上的下游側)成為引導安裝部分22,引導部分30附接到該引導安裝部分22并且從其拆下。引導部分30包括下部構件31和上部構件32。通過將下部構件31具有的下游安裝部分31a和上游安裝部分31b分別接合和固定到下游適配部分23和上游鎖定部分24,引導部分30被安裝到引導安裝部分22,并且通過相反地執(zhí)行上面的操作,從引導安裝部分22拆下引導部分30。接下來,將參考圖5至8來描述形成引導部分30的部件和這些部件的功能。如圖5中所示,引導部分30包括下部構件31和上部構件32。如在A-A截面中所示,下部構件31具有如下結構在形成下部構件31的主體的縱向形狀的矩形截面構件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凹槽31g,并且下部構件31具有使用在凹槽31g的兩側處的帶支撐部分31e和31f來從下側支撐載帶15的功能。當在下部構件31上承載載帶15時,在凹槽31g中適配凸起部分15c,在其中形成發(fā)送孔15d的范圍中通過帶支撐部分31e來支撐發(fā)送孔15d,并且通過帶支撐部分31f來支撐基帶15a的相對端,使得引導帶的發(fā)送。在沒有凸起部分15c的平基板形狀的紙帶的情況下,載帶15也被帶支撐部分31e和31f支撐。下游安裝部分31a在下部構件31的下游端(在圖5中的左側)處向下延伸,并且,在下游安裝部分31a的下端處設置嵌入部分31c,并且嵌入部分31c具有與下游適配部分
23的嵌入凹陷部分23a (參見圖8)適配的形狀。上游安裝部分31b在下部構件31的上游側(在圖5中的右側)延伸。鎖定部分31d被設置在下部構件31的前端處,并且具有與上游鎖定部分24的鎖定構件24a可鎖定的形狀。當向帶式饋送器5的引導安裝部分22安裝引導部分30時,在嵌入部分31c與下游適配部分23的嵌入凹陷部分23a適配后,通過鎖定構件24a來鎖定鎖定部分31d。當從帶式饋送器5的引導安裝部分22取下引導部分30時,在釋放鎖定部分31d與鎖定構件24a的鎖定后,嵌入部分31c從嵌入凹陷部分23a拆下。因此,下部構件31具有的嵌入部分31c和鎖定部分31d形成用于附接和拆卸下部構件31的附接和拆卸機構。即,在本實施例中的引導部分30的結構中,下部構件31 具有引導載帶15的下側的功能,并且具有設置了用于附接和拆卸的附接和拆卸機構的結構。描述上部構件32的形狀。如在圖5中的B-B截面所示,上部構件32的主要部分是縱向構件,該縱向構件具有向下打開的矩形框形狀截面,即,其中側部分32b從水平上部部分32a的兩個側端向下延伸的截面。上部部分32a的背面是用于引導載帶15的上表面的引導表面32s。上部構件32的下游端具有通過向下延伸側部分32b而形成的樞軸支撐板32c ;通過向下彎曲上部部分32a而形成并且覆蓋樞軸支撐板32c的上部的上蓋部分32d。樞軸支撐板32c具有樞軸孔32e,并且當上部構件32耦合到下部構件31時,與下游安裝部分31a具有的樞軸支撐孔31h適配的樞軸支撐銷33被插過樞軸孔32e,使得上部構件32被樞軸支撐銷33可繞軸旋轉地支撐。由此,上部構件32以自由打開/關閉的方式耦合到下部構件31。S卩,下游安裝部分31a具有的樞軸支撐孔31h、樞軸支撐板32c具有的樞軸孔32e和樞軸支撐銷33成為打開和關閉機構,用于相對于下部構件31打開和關閉上部構件32。即,該打開和關閉機構通過下述方式來相對于下部構件31打開和關閉上部構件32 :使得上部構件32圍繞在下部構件31中的在帶發(fā)送方向上的下游設置的樞軸點(在樞軸支撐孔31h中適配的樞軸支撐銷33)旋轉。在上部構件32的幾乎全長范圍中在上部構件32中布置下引導構件40。下引導構件40的一端通過固定構件32 j被固定到屈曲部分32f,并且,下引導構件40的另一端通過固定構件32k被固定到樞軸支撐板32c。下引導構件40位于在B-B截面中的上部部分32a下方,并且對應于在下部構件31中的凹槽31g的位置。下引導構件40是諸如葉片彈簧的彈性板構件,并且具有當在通過上述的打開和關閉構件從下部構件31打開上部構件32后向上部構件32安裝載帶15時從下引導載帶15的功能。當相對于下部構件31關閉上部構件32時,即,當上部構件32圍繞樞軸支撐銷33旋轉并且覆蓋下部構件31的上部(參見圖6 (a))時,上部構件32的側部分32b位于帶支撐部分31e和31f旁邊,并且在寬度方向上引導載帶15,并且作為上部部分32a的背表面的引導表面32s位于通過下部構件31發(fā)送的載帶15的上表面上,并且從上向下支承載帶15使得引導上表面(參見圖6 (b)的C-C截面)。將,上部構件32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引導載帶15的功能和通過使用引導表面32s從上向下支承載帶15來引導載帶15的上表面的功能。在上部構件32的上游,側部分32b變?yōu)檠由旌拖蛳聫澢那糠?2f,并且在兩個屈曲部分32f之間的空間形成帶插入開口 32g,帶插入開口 32g被設置來在上游打開并且向內部引導載帶15。當在引導部分30處設置載帶15時,載帶15的前端從帶插入開口 32g插入,并且載帶15被在上部構件32內設置的下引導構件40引導,并且被引導到在上部構件32中的下游。即,在上部構件32中的帶發(fā)送方向的上游處設置帶插入開口 32g,并且?guī)Р迦腴_口 32g成為帶引入部分,其向上部構件32內引入載帶15。
而且,屈曲部分32f的下端具有用于鎖定的鎖定銷32i,并且當將上部構件32向下部構件31關閉時,屈曲部分32f適配于在上游安裝部分31b的下游處設置的鎖定凹陷部分31k內。通過壓縮彈簧構件35水平地在下游偏置的銷狀的鎖定構件34通過在鎖定凹陷部分31k中突出而被安裝到上游安裝部分31b,并且當將上部構件32向下部構件31關閉時,通過使用鎖定構件34鎖定鎖定銷32i來固定上部構件32的位置。上部構件32的上游端具有握環(huán)32h,并且操作員在上部構件32的打開和關閉操作時抓著握環(huán)32h以執(zhí)行下推和上拉的操作。當引導部分30被安裝到引導安裝部分22時,在與鏈輪齒20干擾的范圍內在帶支撐部分31e中設置與鏈輪齒20形狀對應的釋放部分31i,并且,在帶支撐部分31e中設置切口部分31 j,以包含下述的定位機構。通過部分地切割帶支撐部分31e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來形成切口部分31 j,并且,在其中容納對齊構件36的范圍中設置切口部分31 j,對齊構件36是細長構件,其一端向上彎折以成為銷安裝部分36a。對齊構件36被樞軸支撐銷38在下部構件31中可繞軸旋轉地支撐,并且樞軸支撐銷38的一端被支撐支架39支撐,支撐支架39 被固定到帶支撐部分31e的側表面。在除了圖5的附圖中,省略了支撐支架39的圖示。在銷安裝部分36a的上表面上,在與在載帶15中的發(fā)送孔15d之間的節(jié)距對應的間隔中設置一對對齊銷37,并且,可以通過切口部分31 j在帶支撐部分31e的上表面上暴露對齊銷37。接下來,參考圖6 (a)、6 (b)和7來描述當上部構件32向下部構件31關閉時的引導部分30的形狀和部分的功能。圖6 (a)示出上部構件32通過圍繞樞軸支撐銷33旋轉而相對于下部構件31處于閉合狀態(tài)。此時,通過使用鎖定構件34鎖定在屈曲部分32f中設置的鎖定銷32i來固定上部構件32。在該狀態(tài)中,通過偏置單元(在附圖中未示出)來在圍繞樞軸支撐銷38的逆時針方向(箭頭a)上偏置對齊構件36,并且對齊銷37在帶支撐部分31e的上表面上通過切口部分31 j突出。由此,當引導部分30從引導安裝部分22拆下時,總是在固定位置的對齊銷37被適配于在上部構件32中引導并且在上部構件32和下部構件31之間保持的載帶15的發(fā)送孔15d中,并且確定在帶發(fā)送方向上的引導部分30和載帶15的相對位置。在此,當確定對齊銷37的位置時,將載帶15的發(fā)送孔15d設置在其中鏈輪齒20的發(fā)送銷20a被確定地接合的位置處。因此,通過在通過對齊銷37定位載帶15后將引導部分30安裝和固定到引導安裝部分22,將載帶15設置在其中鏈輪齒20的發(fā)送銷20a與發(fā)送孔15d接合的位置,而沒有其他位置調整操作。圖6 (b)示出在圖6 Ca)中所示的條件下從下面向銷安裝部分36a的相對端36b施加用于釋放適配的外力F。即,使用該外力F,在相對于偏置力的順時針方向上圍繞樞軸支撐銷38旋轉對齊構件36,并且,銷安裝部分36a隨著對齊銷37 (箭頭b)降低,并且從帶支撐部分3Ie的上表面退出。在這個實施例中,在引導安裝部分22中,在對應于與銷安裝部分36a相對的端部36b的位置處布置葉片彈簧構件26 (參見圖8)。由此,當向引導安裝部分22安裝引導部分30時,葉片彈簧構件26向對齊構件36施加向上的外力(參見圖6(b)),并且對齊銷37從載帶15的發(fā)送孔15d離開。因此,載帶15的節(jié)距發(fā)送不被對齊銷37阻礙。在上述的結構中,被樞軸支撐銷38可繞軸旋轉地支撐的對齊構件36和在銷安裝部分36a處設置的對齊銷37形成定位機構,該定位機構通過使得對齊銷37接合在引導部分30中的載帶15的發(fā)送孔15d中而在帶發(fā)送方向上定位載帶15和引導部分30的相對位置。該定位機構通過在本實施例中在下部構件31中設置對齊銷37而形成,并且成為下述結構該結構包括適配釋放機構,以使得當下部構件31被安裝到引導安裝部分22時對齊銷37從發(fā)送孔15d分離。在本實施例中,示出結構示例,其中,通過作為適配釋放機構的葉片彈簧構件26來在對齊構件36上施加繞軸旋轉力,但是可以將諸如壓縮彈簧的其他機構用作用于使得對齊構件36移動使得銷安裝部分36a降低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中,示出其中在下部構件31中設置定位機構的結構示例,但是可以在上部構件32中設置定位結構,只要該結構具有用于定位在帶發(fā)送方向上的載帶15和引導部分30的相對位置的功能。圖7示出通過上拉握環(huán)32h (箭頭c)而使得上部構件32圍繞樞軸支撐銷33旋轉來打開引導部分30的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中執(zhí)行新的載帶15的設置。在這個狀態(tài)中,對齊銷37在帶支撐部分31e的上表面上通過切口部分31 j突出,并且這個狀態(tài)是可以對齊載帶15的狀態(tài)。當通過關閉上部構件32來將對齊銷37適配在發(fā)送孔15d時,被引導到上部構件32 內的載帶15被相對于引導部分30定位于帶發(fā)送方向上。圖8示出當以該方式關閉下部構件31和上部構件32時將引導部分30安裝到引導安裝部分22的行為。在該安裝操作中,當下游安裝部分31a與下游適配部分23對齊并且將上游安裝部分31b與上游鎖定部分對齊時,首先,下游安裝部分31a降低(箭頭e),使得嵌入部分31c與嵌入凹陷部分23a適配,然后,上游安裝部分31b降低(箭頭d)使得通過鎖定構件24a來鎖定鎖定部分31d。此時,期望更精確地定位下游安裝部分31a和上游安裝部分31b的對齊銷被設置在下游適配部分23和上游鎖定部分24,并且與在下游安裝部分31a和上游安裝部分31b中設置的適配孔適配。因此,在該狀態(tài)中,引導安裝部分22具有的葉片彈簧構件26從下面抵靠對齊構件36的相對端36b,使得向相對端36b施加用于釋放對齊銷37的適配的外力,并且因此,從帶支撐部分31e的上表面撤出對齊銷37。接下來,將參考圖9 (a)至11 (C)來描述在引導部分30的上部構件32中設置的蓋帶剝離機構50的結構。圖9 (a)示出上部構件32的頂視圖,并且上部部分32a具有第一開口 41和第二開口 42。第一開口 41包括部件取出開口 41a,其中,在載帶15上保持的電子部件16被吸嘴8a拾??;銷釋放開口 41b,用于避免鏈輪齒20的發(fā)送銷20a對于上部部分32a的干擾;以及,帶釋放開口 41c,用于防止蓋帶15e在下述的帶剝離時被部件取出開口 41a捕獲。第二開口 42被用作識別開口,以當通過下述的蓋帶剝離機構50從載帶15剝離蓋帶15e時可視地識別剝離狀態(tài)。如圖9 (b)中所示,蓋帶剝離機構50被設置于作為上部構件32的上部部分32a的背表面的引導表面32s處。蓋帶剝離機構50具有從其中從載帶15的基帶15a提供部件容器15b的一側剝離蓋帶15e的功能,以使得在部件容器15b中的電子部件16暴露(參見圖13(e))。S卩,蓋帶剝離機構50通過在載帶15的節(jié)距發(fā)送中在基帶15a和蓋帶15e的接合面之間插入來從在至少包括部件容器15b (參見圖13 Ce))的剝離對象范圍R中的一側剝離接合表面,并且包括下述的第一剝離構件51和第二剝離構件52。如在下述的移動說明中詳細描述,蓋帶剝離機構50通過下述方式使得在拾取位置中的蓋帶15e向基帶15a折疊為平面形狀使得第一剝離構件51和第二剝離構件52從基帶15a剝離的蓋帶15e的一側向另一側彎曲,并且在將載帶15向拾取位置引導的處理中將彎曲的蓋帶15e從下側向上部構件32的引導表面32s按壓。當從帶插入開口 32g導入的載帶15到達蓋帶剝離機構50的上游端處時,開始帶剝離,但是為了此時使得在蓋帶剝離機構50的前端設置的剝離刀尖51f 確定地進入在基帶15a和蓋帶15e的接合表面之間,在與側部分32b中的剝離刀尖51f的附近等同的預定范圍中設置切口部分321。切口部分321被設置來用于使得從帶插入開口 32g插入的載帶15的接合表面通過下引導構件40確定地與蓋帶剝離機構50對齊的操作。即,使用切口部分321,可以使用操作員的手指的上推移動或通過在上部構件32中布置的機械上推機構來抬起下引導構件40。如圖10 Ca)和10 (b)中所示,通過下述方式來形成蓋帶剝離機構50 :將由金屬桿制成的第二剝離構件52覆蓋在從金屬板制成的第一剝離構件51的上表面上。第一剝離構件51是在中間具有折疊部分KL的細長形狀的板構件,并且包括在折疊部分KL的下游處的水平部分51a和在折疊部分KL的上游處的斜坡部分51c。水平部分51a具有部件取出部分51b,從其中,取出電子部件16。在斜坡部分51c的上游側端和前端設置分別被邊緣切割 為錐形形狀的側刀尖51d和前刀尖51e,并且,側刀尖51d和前刀尖51e的交點變?yōu)殇J利形狀的剝離刀尖51f。如下所述,在帶剝離處理中,剝離刀尖51進入到在基帶15a和蓋帶15e的接合面之間。第二剝離構件52是桿狀構件,其具有與第一剝離構件51的斜坡部分51c的上表面對應的基座形狀。如在D-D截面中所示,第二剝離構件52的側表面具有錐形的凹圓錐表面52c,諸如其曲率半徑向下游逐漸減小的內圓錐表面。第二剝離構件52的上表面具有定位孔52a和用于附接到上部構件32的附接螺孔52b。凹圓錐表面52c作為彎曲工作表面,以當被剝離刀尖51f剝離并且被帶發(fā)送到下游的蓋帶15e抵靠凹圓錐表面52c時使得蓋帶15e向折疊方向彎曲。通過下述方式來形成蓋帶剝離機構50 :使得第二剝離構件52的下表面抵靠第一剝離構件51的斜坡部分51c,并且使用諸如釬焊的結合方法來粘結第一剝離構件和第二剝離構件。在該狀態(tài)中,水平部分51a具有與第二剝離構件52的上表面相同的表面,并且前刀尖51e和剝離刀尖51f從第二剝離構件51的前端向上游突出,并且側刀尖51d從第二剝離構件52側面突出。當蓋帶剝離構件50被安裝到上部構件32時,通過將定位孔52a和附接螺孔52b與上部構件32對齊并且經由上部部分32a通過螺紋將固定螺栓接合到附接螺孔52b,將蓋帶剝離機構50固定和安裝到上部構件32。在該狀態(tài)中,如圖11 (a)中所示,部件取出部分51b對應于上部部分32a的部件取出開口 41a,并且剝離刀尖51f位于第二開口 42之下。因此,在圖11 (b)中所示的上部構件32向下部構件31關閉的安裝狀態(tài)中,蓋帶剝離機構50的剝離刀尖51f位于下部構件31的凹槽31g之上,如圖11 (c)中所示。由此,蓋帶剝離機構50在載帶15的寬度方向上位于對齊銷37附近,對齊銷37被設置在作為載帶15的定位機構的銷安裝部分36a處,并且,定位機構和蓋帶剝離機構50被布置在非干擾位置處,在該非干擾位置處,定位機構和蓋帶剝離機構50不相互干擾。通過布置蓋帶剝離機構50和定位機構,防止引導部分30的縱向尺寸增大,并且緊湊的引導部分30變得可行。接下來,參考圖12 (a)至12 (d)和13 (a)至13 (e)來描述使用蓋帶剝離機構50的蓋帶15e的帶剝離處理。圖12 (a)示出在其中打開上部構件32的引導部分30中(參考圖7),從帶插入開口 32g插入的載帶15的前端到達蓋帶剝離機構50的剝離刀尖51f,并且可以從第二開口 42被看到。在該狀態(tài)中,載帶15被下引導構件40從下面抬起,并且如圖13 (a)中所示,剝離刀尖51f進入基帶15a和蓋帶15e的接合表面之間,并且由此開始帶剝離。S卩,如圖12 (b)中所示,當載帶15被帶發(fā)送到下游側(箭頭f)時,在剝離刀尖51f的兩側形成的側刀尖51d和前刀尖51e插入在基帶15a和蓋帶15e的接合表面之間,并且蓋帶剝離機構50和載帶15相對于彼此移動。由 此,如圖13 (b)中所示,蓋帶15e從其中在基帶15a中設置部件容器15b的一側(在圖13 (b)中的右側)剝離。被剝離并且部分地變?yōu)閺幕鶐?5a直立狀態(tài)的蓋帶15e抵靠凹圓錐表面52c,并且利用凹圓錐表面52c的彎曲工作被彎曲到與所述一側相對的另一側(在圖13 (b)中,為左側),因此,如圖12 (c)中所示,通過進一步帶發(fā)送載帶15 (箭頭g),蓋帶15e的剝離范圍沿著側刀尖51e的刀范圍擴大。同時,如圖13 (c)中所示,當載帶15被上推并且被下引導構件40沿著第一剝離構件51的斜下表面抬起時,抬起基帶15a。當使用該抬起剝離的蓋帶15e沿著錐形形狀的凹圓錐表面52c并且被上推時,剝離的蓋帶15e的彎曲程度增大。如圖12 (d)中所示,進一步帶發(fā)送載帶15 (箭頭h),并且當要吸住的電子部件16到達與拾取位置對應的部件取出開口 41a時,載帶15變得與上部部分32a的引導表面32s相鄰,由此,如圖13 (d)中所示,從其彎曲程度逐漸地增大的蓋帶15e被從下側向引導表面32a按壓,并且被向基帶15a折疊為平面形狀。在該狀態(tài)中,如圖13 (e)中所示,在被設置為包括部件容器15b的剝離對象范圍R中完全地剝離蓋帶15e,并且,在上側暴露到達在部件取出開口 41a中的部件取出部分51b的位置的電子部件16。當吸嘴8a (參見圖3)對于以這種方式暴露的電子部件16執(zhí)行拾取行為時,電子部件16被真空吸住和取出。在這個拾取位置中,因為蓋帶15e被折疊為平面形狀,所以與其中當剝離的蓋帶15e在直立狀態(tài)中時執(zhí)行拾取行為的現(xiàn)有技術作比較,有可能將拾取行為所需的吸嘴8a的上和下沖程設置得較小。由此,可以防止隨著上和下沖程的增大的缺陷,諸如,因為嘴安裝精度和因為當嘴上和下移動時產生的水平位置偏離導致的部件吸住精度的降低。在本實施例中示出的引導部分30中設置的蓋帶剝離機構50具有下述結構該結構具有第一剝離構件51和第二剝離構件52,該第一剝離構件51和第二剝離構件52通過在載帶15的節(jié)距發(fā)送中在基帶15a和蓋帶15e的接合表面之間插入來在至少包括凹陷部分的剝離對象范圍R中從一側剝離接合表面。在通過第一剝離構件51和第二剝離構件52從基帶15a剝離的蓋帶15e以其一側向另一側彎曲的同時,在將載帶15向與拾取位置對應的部件取出開口 41a引導的過程中,通過從下側向上部構件32的引導表面32s按壓彎曲的蓋帶15e,在拾取位置中的蓋帶15e被向基帶15a折疊為平面形狀。即,形成蓋帶剝離機構50的第一剝離構件51和第二剝離構件52具有以銳利形狀在帶發(fā)送方向上的上游端處設置并且在基帶15a和蓋帶15e的接合表面之間進入的剝離刀尖51f ;以及,向拾取位置逐漸變細的凹圓錐表面52c,其作為彎曲工作表面,被剝離刀尖51f剝離并且被節(jié)距發(fā)送到下游的蓋帶15e抵靠該彎曲工作表面,使得蓋帶15e被彎曲到折疊方向。
在這個帶剝離中,因為如上所述的蓋帶剝離機構50位于在載帶15的寬度方向上的、包括銷安裝部分36a和對齊銷37的載帶15的定位機構附近,所以當從基帶15a剝離蓋帶15e時,載帶15被定位機構水平地定位。即,其位置趨向于在剝離蓋帶15e后變得不穩(wěn)定的基帶15a可以被對齊銷37確定地固定,并且可以容易地將載帶15與引導部分30精確地對齊。接下來,參考圖14 (a)、14 (b)、15 (a)和15 (b),描述上推單元,該上推單元在剝離開始位置從下側上推下引導構件40,在該剝離開始位置,當在蓋帶剝離機構的前端處的剝離刀尖51f進入基帶15a和蓋帶15e的接合表面之間時開始剝離。在本實施例中的引導部分30中的帶剝離中,重要的是,確保當載帶15到達蓋帶剝離機構50時使得剝離刀尖51f進入接合表面之間進入。在此,在剝離開始位置處包括從下側上推下引導構件40的上推單元,該下引導構件40從下側引導載帶15,在剝離開始位置,剝離刀尖51f 開始剝離接合表面,g卩,剝離開始位置是其中從帶插入開口 32g插入的載帶15的前端到達剝離刀尖51f的位置。S卩,當向上部構件32安裝載帶15時,上推單元將作為安裝對象的載帶15與下引 導構件40引起上推,以使得接合表面在剝離開始位置與剝離刀尖51f的高度適當?shù)貙R,并且使得剝離刀尖51f確定地在接合表面之間進入。此時,載帶15的上表面被從下向以與剝離刀尖51f的預定間隔在上游處設置的按壓構件43按壓,并且,在其中按壓構件43抵靠的范圍中禁止蓋帶15e從基帶15a剝離。由此,防止了因為剝離蓋帶15e和打開部件容器15b導致的電子部件16的掉落。即,按壓構件43作為剝離防止機構,其通過從上側向下按壓蓋帶15e來禁止蓋帶15e從還沒有到達蓋帶剝離機構50的基帶15a剝離。操作員可以通過上部構件32具有的第二開口 42可視地識別剝離刀尖51f和載帶15的對齊。即,在作為剝離防止機構的按壓構件43和在上部構件32中的蓋帶剝離機構50之間形成的第二開口 42作為識別開口,使用它,通過部分地去除上部構件32的上表面來可視地識別使用該蓋帶剝離機構進行的蓋帶的剝離狀態(tài)。首先,參考圖14 (a)和14 (b),描述使用在屈曲部分32f處布置的手操作的桿構件44 (桿構件)上推下引導構件40的結構。在圖14 (a)中,在屈曲部分32f中,具有分別向上游和下游延伸的鄰接端44b和操作端44c的桿構件44被圍繞在中心部分設置的樞軸支撐銷44a周圍可旋轉地可繞軸旋轉地支撐。鄰接端44b被延伸到切口部分321內,并且在接近其中可以從下上推下引導構件40的第二開口 42并且在其下的位置。操作端44c從屈曲部分32f向上游延伸,并且處于操作員可以執(zhí)行下推操作的位置處。圖14 (b)示出了將載帶15通過帶插入開口 32g安裝到上部構件32的狀態(tài)。此時,操作員在載帶15的前端到達剝離刀尖51f (箭頭i)前執(zhí)行下推操作端44c的操作。由此,鄰接端44b升起(箭頭j ),抵靠下引導構件40,并且將載帶15與凸起部分15c —起抬起。由此,載帶15的上表面通過被按壓頂著按壓構件43的下表面而在高度上被定位,并且在這個狀態(tài)中,向下游發(fā)送載帶15,使得蓋帶剝離機構50的剝離刀尖51f適當?shù)剡M入基帶15a和蓋帶15e的接合表面之間。并且開始正常的剝離。即,在圖14 (a)和14 (b)中所示的示例中,在上部構件32的屈曲部分32f中支撐上推單元,并且上推單元被形成使得當操作員操作所設置的桿構件44 (桿構件)的操作端44c (另一端)使得鄰接端44b (—端)抵靠下引導構件40的下表面時從下側上推下引導構件40。
接下來,參考圖15 (a)和15 (b),描述下述示例其中,操作員執(zhí)行通過使用手指來抬起下引導構件40的操作。在此,通過上部構件32具有的切口部分321,可以使用手指來觸及下引導構件40。圖15 (a)示出將載帶15通過插入帶插入開口 32g而安裝到上部構件32的狀態(tài)。此時,因為凸起部分15c的形狀的厚度,下引導構件40可能未適當?shù)靥鸷鸵龑蛊鸩糠?5c,并且有可能基帶15a和蓋帶15e的接合表面可能未適當?shù)嘏c剝離刀尖51f對齊。在這樣的情況下,操作員通過如圖15(b)中所示的第二開口 42觀看,使得手指45進入切口部分321,使用手指45抬起下引導構件40。并且向下游帶發(fā)送載帶15。由此,載帶15的上表面通過被按壓頂著按壓構件43的下表面而在高度上被定位,并且在這種狀態(tài)中,載帶15被發(fā)送到下游,使得蓋帶剝離機構50的剝離刀尖51f適當?shù)剡M入基帶15a和蓋帶15e的接合表面之間,并且開始正常的剝離。即,在圖15 (a)和15 (b)中所示的示例中,上推單元被形成使得操作員使用手指45從下側通過在上部構件32中設置的切口部分321 上推下引導構件40,使得操作員的手指45可以觸及在上部構件中的下引導構件40。除了在圖14 (a)和14 (b)與圖15 (a)和15 (b)中所示的那些的結構也是可能的,只要實現(xiàn)相同的功能。例如,圖16示出卷盤保管單元140,卷盤保管單元140將多個帶卷盤14集體地保管,引導部分30預先被安裝到每一個帶卷盤14內。卷盤保管單元具有通過平行和同軸地布置而保管多個帶卷盤14的功能,并且具有通過使得下部構件31適配在帶卷盤14的卷盤側板14a中來根據帶卷盤14而容納和保管引導部分30的結構。在盒狀容器141中布置多個帶卷盤14,并且在盒狀容器141的兩個側面部分的上部上橫向地建立按壓桿142。當在這種狀態(tài)中向上部構件32安裝載帶15時,上部構件32從按壓桿142的上部降低,并且按壓桿142位于切口部分321中。通過逐漸地下推上部構件32,下引導構件40抵靠按壓桿142,并且相對于上部構件32上推下引導構件40。由此,載帶15與蓋帶剝離機構50在高度方向上對齊,并且獲得與在圖14 (a)和14 (b)與圖15 (a)和15 (b)中所示的示例的效果相同的效果。接下來,參考圖17 (a)和17 (b)與圖18 (a)和18 (b),描述向帶式饋送器5內安裝新的載帶15的帶安裝方法。首先,當從主體部分5a拆下引導部分30時,將載帶15從帶插入開32g引入上部構件32內(帶引入步驟)。如圖17 (a)中所示,當通過下述方式打開引導部分30時執(zhí)行這個操作從鎖定凹陷部分31k拉出屈曲部分32f,并且使得上部構件32相對于下部構件31繞軸旋轉(箭頭m)。在帶引入步驟中,當向上部構件32安裝載帶15時,通過在剝離開始位置將要安裝的載帶15與下引導構件40 —起從下側上推,在剝離開始位置處的剝離刀尖51f對齊并且被使得在接合表面之間進入,在該剝離開始位置處,具有銳利形狀的、在節(jié)距發(fā)送方向上在第一剝離構件51的上游端設置的剝離刀尖51f開始剝離接合表面。使用在圖14 (a)和14(b)與圖15 Ca)和15 (b)中所示的方法的任何一種來執(zhí)行下引導構件40的上推。其后,通過從剝離開始位置向下游發(fā)送載帶15,蓋帶剝離機構50執(zhí)行帶剝離。即,當向上部構件32內引入載帶15時,如圖13 (c)至13 (e)中所示,當被第一剝離構件51從基帶15a剝離的蓋帶15e以部件容器15b的一側向另一側彎曲時,在向被設置來對應于拾取位置的部件取出開41a引導載帶15的過程中,通過從下側向上部構件32的引導表面32s按壓彎曲的蓋帶15e,在拾取位置中的蓋帶15e向基帶15a折疊為平面形狀。在帶剝離中,通過使用在蓋帶剝離機構50的上游處設置的按壓構件43從上按壓載帶15來禁止蓋帶15e從還沒有到達蓋帶剝離機構50的基帶15a剝離。因此,防止了缺陷,諸如在部件容器15b中的電子部件16在直立姿態(tài)中的部件站立或電子部件16從在打開狀態(tài)中的部件容器15b掉出的部件掉落。在帶引入步驟后的過程中,操作員從作為識別開口的第二開42可視地識別使用蓋帶剝離機構50的蓋帶15e的剝離狀態(tài),通過部分地去除在蓋帶剝離機構50和按壓構件43之間的上部構件32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來提供該識別開口。由此,通過監(jiān)控諸如剝離異常的故障的出現(xiàn)來防止缺陷。然后,通過使得對齊銷37適配在引入載帶15的發(fā)送孔15d中,載帶15和引導部分30在帶發(fā)送方向上的相對位置對齊(對齊步驟)。S卩,如圖17 (b)中所示,調整載帶15的位置,使得發(fā)送孔15d的位置對應于對齊銷37,并且通過將上部構件32向下部構件31關閉,在發(fā)送孔15d中適配對齊銷37。
然后,如圖17 (C)中所示,向下部構件31關閉上部構件32。此時,因為如圖11
(a)至11(c)所示布置包括對齊銷37和銷安裝部分36的定位機構和蓋帶剝離機構50,上部構件32可以與下部構件31整合,而不使得定位機構和蓋帶剝離機構50相互干擾。由此,在處于上部下部整合條件中的引導部分30中,當在蓋帶剝離機構50剝離蓋帶15e的前部后完成饋送操作時,通過在帶發(fā)送方向上適當?shù)囟ㄎ粊碓O置新的載帶15。在該狀態(tài)中執(zhí)行載帶15的安裝。S卩,如圖18 (a)中所示,在載帶15被安裝到的引導部分30與引導安裝部分22對齊后,安裝和固定引導部分30 (引導部分固定步驟)。在引導部分固定步驟中,如圖8中所示,當下游安裝部分31a與下游適配部分23對齊并且上游安裝部分31b與上游鎖定部分對齊時,首先,下游安裝部分31a降低(箭頭O),然后,上游安裝部分31b降低(箭頭η)。圖18
(b)示出以這種方式來完成引導部分固定步驟的狀態(tài)。即,通過使得嵌入部分31c適配于在下游適配部分23中的嵌入凹陷部分23a中,并且使用在上游鎖定部分24中的鎖定構件24a鎖定鎖定部分31d,引導部分30被固定到引導安裝部分22。由此,葉片彈簧構件26抵靠銷安裝部分36a,并且對齊銷37被向下退出并且與載帶15的發(fā)送孔15d分離,使得釋放定位,并且可以執(zhí)行載帶15的帶發(fā)送。同時,在鏈輪齒20中的發(fā)送銷20a與載帶15的發(fā)送孔15d接合,并且可以執(zhí)行載帶15的節(jié)距發(fā)送。如上所述,在通過使得第一剝離構件51和第二剝離構件52插入基帶15a和蓋帶15e的接合表面之間來在載帶15的節(jié)距發(fā)送中剝離接合表面的結構中,在本實施例中所示的帶式饋送器5包括上推單元,上推單元將從下引導載帶15的下引導構件在剝離開始位置從下側上推,在該剝離開始位置,以銳利形狀在第一剝離構件51的前端設置的剝離刀尖51f開始剝離接合表面,并且當安裝載帶15時,通過上推單元將載帶15與下引導構件40 —起上推以使得在剝離開始位置處的剝離刀尖51f與接合表面對齊,并且進入接合表面之間進入。由此,便于在載帶安裝操作中的對齊,并且可以改善操作性和操作效率。雖然參考實施例詳細描述本發(fā)明,顯然,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可以在不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進行各種變更和修正。本申請基于在2011年I月25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專利申請No. 2011-012605),其內容通過引用被包含在此。
工業(yè)上的適用本發(fā)明的帶式饋送器和在帶式饋送器中的帶安裝方法具有使得在載帶安裝操作中的對齊容易并且改善操作性和操作效率的效果,并且在其中電子部件被從帶式饋送器取出并且被安裝在板上的部件安裝領域中有益。符號的描述I部件安裝裝置3基板4部件供應部分
5帶式饋送器5a主體部分5d帶路徑8傳送頭15 載帶15b 部件容器15d 發(fā)送孔15e 蓋帶16 電子部件17 帶發(fā)送部分19 發(fā)送電機20 鏈輪齒20a 發(fā)送銷22 引導安裝部分23 下游適配部分24 上游鎖定部分30 引導部分31 下部構件31a 下游安裝部分31b 上游安裝部分31c 嵌入部分31d 鎖定部分31e 帶支撐部分32 上部構件32a 上部部分32b 側部部分32c 樞軸支撐板32g 帶插入開口321 切口部分32s 引導表面33 樞軸支撐銷
34 鎖定構件36 對齊構件37對齊銷38樞軸支撐銷40下引導構件41第一開口42第二開口43按壓構件
44桿構件50蓋帶剝離機構51第一剝離構件51f剝離刀尖52第二剝離構件52c凹圓錐表面(彎曲工作表面)R剝離對象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帶式饋送器,其通過節(jié)距發(fā)送在部件容納凹陷部分中保持電子部件的載帶來向傳送頭的拾取位置依序供應所述電子部件,所述帶式饋送器包括 主體部分,其具有帶路徑,所述帶路徑引導所述載帶,所述載帶包括其中形成所述凹陷部分的基帶和通過覆蓋所述凹陷部分而附接在所述基帶的上表面上的蓋帶; 帶發(fā)送機構,其被設置在所述主體部分中,并且當鏈輪齒的發(fā)送銷與在所述基帶中設置的發(fā)送孔接合時通過使得所述鏈輪齒間歇地旋轉而以預定節(jié)距來節(jié)距發(fā)送所述載帶;以及, 引導部分,其在所述主體部分上在包括所述拾取位置的預定范圍中引導由所述帶發(fā)送機構發(fā)送的所述載帶,并且被形成為可附接到所述主體部分并且可從所述主體部分拆下,其中,所述引導部分包括 下部構件,所述下部構件引導所述載帶的下側,并且具有附接和拆卸機構,用于向所述主體部分附接和從所述主體部分拆下; 上部構件,其在寬度方向上引導所述載帶,并且通過使用引導表面將所述載帶從上按下來引導所述載帶的上表面; 打開和關閉機構,其相對于所述下部構件打開和關閉所述上部構件; 下引導構件,其被設置在所述上部構件中,并且當在通過所述打開和關閉機構從所述下部構件打開所述上部構件后向所述上部構件安裝所述載帶時從下引導所述載帶; 剝離構件,其被設置在所述上部構件的所述引導表面處,并且使得通過在所述載帶的所述節(jié)距發(fā)送中在所述基帶和所述蓋帶的所述接合表面之間插入來在至少包括所述凹陷部分的剝離對象范圍中剝離接合表面;以及, 上推單元,其在剝離開始位置從下側上推所述下引導構件,在所述剝離開始位置,在所述節(jié)距發(fā)送方向上在所述剝離構件的上游端處設置的銳利形狀的剝離刀尖開始剝離所述接合表面, 其中,當向所述上部構件安裝所述載帶時,所述上推單元將要安裝的所述載帶與所述下引導構件一起上推,以使得在所述剝離開始位置中的所述剝離刀尖與所述接合表面對齊,并且進入所述接合表面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式饋送器,其中,在所述上部構件上可繞軸旋轉地支撐所述上推單元,并且所述上推單元被形成使得當操作員操作桿構件的一端時從下側上推所述下引導構件,所述桿構件被設置使得另一端抵靠所述下引導構件的下表面。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式饋送器,其中,所述上推單元被形成使得操作員使用手指從下側通過切口部分上推所述下引導構件,所述切口部分設置在所述上部構件中使得所述操作員的手指能夠觸及在所述上部構件中的所述下引導構件。
4.一種帶安裝方法,所述帶式饋送器通過節(jié)距發(fā)送在部件容納凹陷部分中保持電子部件的載帶來向傳送頭的拾取位置依序供應所述電子部件,所述帶式饋送器包括主體部分,其具有帶路徑,所述帶路徑引導所述載帶,所述載帶包括其中形成所述部件容納凹陷部分的基帶和通過覆蓋所述凹陷部分而附接在所述基帶的上表面上的蓋帶;帶發(fā)送機構,其被設置在所述主體部分中,并且當鏈輪齒的發(fā)送銷與在所述基帶中設置的發(fā)送孔接合時通過使得所述鏈輪齒間歇地旋轉而以預定節(jié)距來節(jié)距發(fā)送所述載帶;以及,引導部分,其在所述主體部分上在包括所述拾取位置的預定范圍中引導由所述帶發(fā)送機構發(fā)送的所述載帶,并且被形成為可附接到所述主體部分并且從可所述主體部分拆下,其中,所述引導部分包括下部構件,所述下部構件引導所述載帶的下側,并且具有附接和拆卸機構,用于向所述主體部分附接和從所述主體部分拆下;上部構件,其在寬度方向上引導所述載帶,并且通過使用引導表面將所述載帶從上按下來引導所述載帶的上表面;打開和關閉機構,其相對于所述下部構件打開和關閉所述上部構件;下引導構件,其被設置在所述上部構件中,并且當在通過所述打開和關閉機構從所述下部構件打開所述上部構件后向所述上部構件安裝所述載帶時從下引導所述載帶;以及,剝離構件,其被設置在所述上部構件的所述引導表面處,井且使得通過在所述載帶的所述節(jié)距發(fā)送中在所述基帶和所述蓋帶的所述接合表面之間插入來在至少包括所述凹陷部分的剝離對象范圍中剝離接合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帶安裝方法向所述帶式饋送器安裝所述載帯,并且在在從所述主體部分拆下所述引導部分后向所述引導部分內引入所述載帶的帶引入步驟中,當向所述上部構件安裝所述載帶時,在剝離開始位置,與所述下引導構件一起上推要安裝的所述載帶,以使得在所述剝離開始位置中的剝離刀尖與所述接合表面對齊,并且進入所述接合表面之間,其中,在所述剝離開始位置,在所述節(jié)距發(fā)送方向上在所述剝離構件的上游端處設置的鋭利形狀的所述剝離刀尖開始剝離所述接合表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在帶式饋送器中的帶安裝方法,其中,操作員操作桿構件的一端,使得從下側上推所述下引導構件,在所述上部構件上可繞軸旋轉地支撐所述桿構件,并且所述桿構件被設置使得所述桿構件的另一端抵靠所述下引導構件的下表面。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帶安裝方法,其中,操作員使用手指從下側通過切ロ部分上推所述下引導構件,所述切ロ部分設置在所述上部構件中使得所述操作員的手指能夠觸及在所述上部構件中的所述下引導構件。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意欲提供一種帶式饋送器和在該帶式饋送器中的一種帶安裝方法,其通過使得在載帶安裝操作中的對齊容易使得有可能改善操作性和操作效率。在通過使得蓋帶剝離機構(50)插入在基帶(15a)和蓋帶(15e)的接合表面之間而在載帶(15)的節(jié)距發(fā)送中執(zhí)行剝離的結構中,在其中在前端設置的銳利形狀的剝離刀尖(51f)開始剝離接合表面的剝離開始位置,從下引導載帶(15)的下引導構件(40)被桿構件(44)從下側上推,并且當安裝載帶(15)時,與下引導構件(40)一起上推載帶(15),以使得在剝離開始位置的剝離刀尖(51f)與接合表面對齊,并且進入到接合表面之間。
文檔編號H05K13/02GK102783263SQ201280000801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月25日
發(fā)明者中井伸弘, 木下豐, 永尾和英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