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熱管,包括管體以及蓋體。管體具有中空腔室以及開口。蓋體具有通道。蓋體完全密封開口,使得中空腔室呈現(xiàn)真空狀態(tài)。在蓋體完全密封開口后,通道被管體遮蔽。由于蓋體上具有通道,因此本發(fā)明可在對管體的中空腔室進行抽真空時,使中空腔室中的氣體通過此通道排出管體。接著,使蓋體完全密封開口,即可使中空腔室呈現(xiàn)真空狀態(tài)。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不只結構簡單且操作容易,可有效提升生產(chǎn)效率。
【專利說明】熱管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熱管,尤其涉及一種在蓋體上形成有通道的熱管。
【背景技術】
[0002]散熱裝置與電子產(chǎn)品的發(fā)展息息相關。由于電子產(chǎn)品在運作時,電路中的電流會因阻抗的影響而產(chǎn)生不必要的熱能,如果這些熱能不能有效地排除而累積在電子產(chǎn)品內(nèi)部的電子組件上,電子組件便有可能因為不斷升高的溫度而導致?lián)p壞。因此,散熱裝置的優(yōu)劣對電子產(chǎn)品的運作影響甚巨。
[0003]一般而言,許多散熱裝置中都設置有熱管,用來將電子組件所產(chǎn)生的熱能傳導至散熱器,再由散熱器將熱能排出電子產(chǎn)品外部。熱管是由中空管體、毛細結構以及工作流體組成。在制造熱管時,現(xiàn)有技術是先將中空管體的一端密封,于中空管體中形成毛細結構,將工作流體自中空管體一端的開口填充于中空管體中,再將開口焊接密封。由于焊接密封與抽真空必須同時進行,作業(yè)難度較大,且生產(chǎn)效率較低。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在蓋體上形成有通道的熱管,以解決上述問題。
[0005]本發(fā)明的熱管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所述熱管包括管體以及蓋體。管體具有中空腔室以及開口。蓋體具有通道。蓋體完全密封開口,使得中空腔室呈現(xiàn)真空狀態(tài)。在蓋體完全密封開口后,通道被管體遮蔽。
[0007]所述蓋體以緊配合的方式完全密封所述開口。
[0008]所述蓋體具有外螺紋,所述開口具有內(nèi)螺紋,所述外螺紋與所述內(nèi)螺紋完全嚙合,以使所述蓋體完全密封所述開口。
[0009]所述熱管還包括毛細結構,形成于所述中空腔室中。
[0010]所述熱管還包括工作流體,填充于所述中空腔室中。
[0011 ] 因此,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熱管至少具有下列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由于蓋體上具有通道,因此本發(fā)明可在對管體的中空腔室進行抽真空時,使中空腔室中的氣體通過此通道排出管體。接著,使蓋體完全密封開口,即可使中空腔室呈現(xiàn)真空狀態(tài)。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不只結構簡單且操作容易,可有效提升生產(chǎn)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熱管的剖面示意圖。
[0013]圖2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熱管的剖面示意圖。
[0014]圖3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熱管的剖面示意圖。
[0015]圖4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熱管的剖面示意圖。
[0016]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17]熱管10管體
[0018]12蓋體14毛細結構
[0019]16工作流體18下蓋
[0020]20散熱鰭片100中空腔室
[0021]102開口104內(nèi)螺紋
[0022]120通道122外螺紋
【具體實施方式】
[0023]請參考圖1,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熱管I的剖面示意圖。如圖1所示,熱管I包括管體10、蓋體12、毛細結構14以及工作流體16。管體10具有中空腔室100以及開口102。管體10可由金屬(例如,鋁、銅等)、陶瓷、石墨、鉆石、其它高導熱率材料的組合(例如,共燒金屬、共燒陶瓷、復合材料等)或其它高導熱率材料制成。在本實施例中,管體10是一體成型,但不以此為限。蓋體12具有通道120。在本實施例中,通道120是呈L形,但不以此為限。毛細結構14形成于中空腔室100中,且工作流體16填充于中空腔室中100。毛細結構14用以增進工作流體16的散熱循環(huán)。在實際應用中,毛細結構14可以是溝槽式毛細結構、多孔性毛細結構、網(wǎng)狀毛細結構、粉末燒結毛細結構或復合式毛細結構,視實際應用而定。上述的復合式毛細結構可由溝槽式毛細結構、多孔性毛細結構、網(wǎng)狀毛細結構與粉末燒結毛細結構中的至少兩種毛細結構組成。此外,工作流體16可以是水或其它液體。
[0024]在對熱管I進行真空密封前,可先于管體10的中空腔室100中形成毛細結構14,且于管體10的中空腔室100中填充工作流體16。此外,也可以先于管體10的中空腔室100中形成毛細結構14,再于后續(xù)對熱管I進行抽真空時,一并將工作流體16填充于管體10的中空腔室100中。
[0025]在對管體10的中空腔室100進行抽真空時,可使管體10的中空腔室100中的氣體通過蓋體12的通道120排出管體10。接著,使蓋體12完全密封管體10的開口 102,即可使管體10的中空腔室100呈現(xiàn)真空狀態(tài)。在蓋體12完全密封管體10的開口 102后,蓋體12的通道120即會被管體10遮蔽。需說明的是,在蓋體12完全密封管體10的開口 102前,管體10的中空腔室100中的氣體都可通過蓋體12的通道120順暢地排出管體10。借此,可在蓋體12即將完全密封管體10的開口 102時,有效避免些微氣體無法抽出而殘留于中空腔室100中。此外,本發(fā)明可預先于蓋體12周圍和/或管體10的開口 102周圍涂布密封物質(zhì)(例如,樹脂、密封膠等)。在將蓋體12推入管體10的開口 102而將開口 102密封后,密封物質(zhì)可進一步加強蓋體12與管體10的開口 102間的真空密封性。
[0026]請參考圖2,圖2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熱管I’的剖面示意圖。熱管I’與上述的熱管I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熱管I’的蓋體12具有外螺紋122,且熱管I’的管體10的開口 102具有內(nèi)螺紋104。因此,本實施例是使蓋體12的外螺紋122與管體10的開口 102的內(nèi)螺紋104完全嚙合,進而使蓋體12以螺紋嚙合的方式完全密封開口 102。同理,在蓋體12完全密封管體10的開口 102后,蓋體12的通道120即會被管體10遮蔽。需說明的是,圖2中與圖1中所示相同標號的組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0027]請參考圖3,圖3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熱管I’ ’的剖面示意圖。熱管I’ ’與上述的熱管I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熱管I’’的管體10另包括下蓋18。如圖3所示,下蓋18可由焊接、緊配或其它金屬加工方法組裝于管體10下方。換句話說,管體10可由多個部件組成,其中此多個部件可由焊接、緊配或其它金屬加工成型方法組成管體10。進一步地,下蓋18包含至少一發(fā)熱源,且發(fā)熱源包含半導體組件。需說明的是,圖3中與圖1中所示相同標號的組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0028]請參考圖4,圖4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熱管I’’’的剖面示意圖。熱管I’’’與上述的熱管I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熱管I’’’還包括多個散熱鰭片20。如圖4所示,散熱鰭片20是以放射狀的方式自管體10周圍延伸出。在本實施例中,散熱鰭片20與管體10是一體成型,但不以此為限。在其它實施例中,散熱鰭片20也可借由焊接、卡合、黏合或其它固定方式與管體10結合。散熱鰭片可將管體10的熱量向外導出,以增進散熱效果。需說明的是,圖4中與圖1中所示相同標號的組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0029]因此,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熱管至少具有下列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由于蓋體上具有通道,因此本發(fā)明可在對管體的中空腔室進行抽真空時,使中空腔室中的氣體通過此通道排出管體。接著,使蓋體完全密封開口,即可使中空腔室呈現(xiàn)真空狀態(tài)。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不只結構簡單且操作容易,可有效提升生產(chǎn)效率。
[0030]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管包括: 管體,具有中空腔室以及開口 ;以及 蓋體,具有通道,所述蓋體完全密封所述開口,使得所述中空腔室呈現(xiàn)真空狀態(tài),在所述蓋體完全密封所述開口后,所述通道被所述管體遮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體以緊配合的方式完全密封所述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體具有外螺紋,所述開口具有內(nèi)螺紋,所述外螺紋與所述內(nèi)螺紋完全嚙合,以使所述蓋體完全密封所述開口。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管還包括毛細結構,形成于所述中空腔室中。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管還包括工作流體,填充于所述中空腔室中。
【文檔編號】H05K7/20GK104519706SQ201310444532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26日
【發(fā)明者】施權峰, 傅圣文, 吳炫達, 賴志銘, 郭鐘亮 申請人:君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