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降低串擾的雙帶狀線的布設(sh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文描述了一種信號線設(shè)計。電路板可以包括第一信號線和第二信號線。第一信號線包括位于電路板的一個部分的第一深度處的一對信號線,其中,中心線在這對信號線之間縱向延伸。第二信號線被布置在電路板的第二深度處。第二信號線包括第一段,其在距中心線第一位移處平行于第一信號線而伸展。第二信號線包括第二段,其在中心線的另一側(cè),在距中心線第二位移距離處平行于第一信號線而伸展。
【專利說明】用于降低串擾的雙帶狀線的布設(shè)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公開總體上涉及用于降低計算設(shè)備中信號線之間的串擾的技術(shù)。更具體地,本公開描述了一種用于布設(shè)傳輸線以便降低傳輸線之間的串擾的技術(shù)。
【背景技術(shù)】
[0002]現(xiàn)代計算設(shè)備持續(xù)將增長數(shù)量的部件包含到更小的設(shè)備機箱中。隨著機箱體積減小,電路板的布線密度增加,這導(dǎo)致電路板的信號線之間串擾噪聲的相對應(yīng)增加。計算設(shè)備的電路板可以包括配置為承載從電路板的一個部件到另一個部件的信號的跡線。帶狀線是指位于兩個平面導(dǎo)電結(jié)構(gòu)之間的導(dǎo)電跡線,其中電介質(zhì)材料完全包圍所述跡線。因此,帶狀線跡線被布設(shè)到板的內(nèi)部,并且不暴露于外部環(huán)境。雙帶狀線是指位于平面導(dǎo)電結(jié)構(gòu)之間的兩條跡線,其中電介質(zhì)材料包圍這兩條跡線。雙帶狀線設(shè)計被用在在疊層式電路板中,并且在諸如半寬度服務(wù)器平臺這樣的計算機系統(tǒng)中普遍存在,這是因為,由于更高密度的信號傳送,這些設(shè)計通過降低疊層中部分的數(shù)量而節(jié)約了電路板成本。雙帶狀線設(shè)計的相鄰跡線在同一個部分中共置,并且在這兩條跡線之間產(chǎn)生串擾。串擾往往會降低電路板性能,這往往會限制電路板能夠成功工作的數(shù)據(jù)速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3]圖1是說明疊層式電路板的縱向側(cè)視圖的框圖。
[0004]圖2是說明電路板的一個部分的邊緣視圖的框圖。
[0005]圖3是說明電路板和兩個信號線對的俯視圖的圖。
[0006]圖4是說明作為信號線的中心線之間的位移間隔的測度的串擾幅度的圖。
[0007]圖5是說明當信號線未對準時作為所述信號線的中心線之間的間隔位移的測度的串擾幅度的圖。
[0008]圖6是說明形成信號線以降低串擾的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本文公開的主題涉及配置為降低串擾的信號線。更具體地,本文公開的主題涉及雙帶狀線布設(shè),其中,一條信號線橫跨另一條信號線,這能夠降低串擾。本文公開的技術(shù)通過按照降低信號線之間的串擾的方式來安排布置在兩個平面之間的信號線,提供了電路板的布線密度的顯著增加。增加布線密度使得能夠制造出具有相對較小量的疊層部分的疊層式電路板。
[0010]在下面的描述和權(quán)利要求書中,可以使用術(shù)語“耦合”和“連接”連同其派生詞。應(yīng)該理解,這些術(shù)語并不意在作為彼此的同義詞。而是,在特定實施例中,“連接”可以用于指示兩個或者更多個元件彼此直接物理或電接觸。“耦合”可以表示兩個或者更多個元件直接物理或電接觸。然而,“耦合”也可以表示兩個或者更多個元件彼此不直接接觸,但是仍然彼此協(xié)同操作或者彼此交互。
[0011]圖1是說明疊層式電路板的縱向側(cè)視圖的框圖。疊層式電路板100包括由括號102指示的第一部分以及由括號104指示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102和第二部分104由導(dǎo)電平面106分隔開。第一部分102包括導(dǎo)電平面108。同樣,第二部分104包括導(dǎo)電平面110。導(dǎo)電平面106、108、110是基準平面,如接地平面。導(dǎo)電平面106、108、110是諸如信號線112、114、116、118這樣的信號線的基準平面。信號線112、114、116、118配置為在電路板100上傳送信號。信號線112、114、116、118可以被布置在電介質(zhì)材料120中。信號線112、114、116、118可以配置為經(jīng)過通孔(未示出)而使得能夠在第一部分102和第二部分104之間進行通信。盡管在圖1中未示出,但是從水平面上方可以看到,信號線112可以在該水平面中橫跨信號線114。例如,信號線112可以包括被布置在相對于信號線114的中心線的第一側(cè)上的第一段、以及被布置在相對于信號線114的中心線的第二側(cè)上的第二段。下面更加詳細地描述信號線的布置。
[0012]圖2是說明電路板的一個部分的邊緣視圖的框圖。所述部分可以是圖1的電路板100的第一部分102,包括被導(dǎo)電平面106、108夾在中間、并且位于電介質(zhì)材料120內(nèi)的信號線112、114。導(dǎo)電平面106、108是接地平面,并且可以向信號線112、114提供基準。如圖2所示,信號線112、114可以分別包括一對信號線。在這一實施例中,信號線112、114中的每一個被配置為傳送差分信號,其中每一對中的一個信號線被配置為承載具有正極性的信號,而每一對中的另一信號線被配置為承載具有負極性的信號。信號線112、114可以被布置在電介質(zhì)材料內(nèi)相對于各自的接地平面106、108的一深度處。例如,一對信號線112可以被布置在相對于接地平面108的深度Hla處。一對信號線114可以被布置在相對于接地平面106的深度Hlb處。每一對信號線112、114可以被布置在相對于彼此的一深度處,如由圖2的H2所指示的。每一對信號線112、114可以具有位于所述對之間的中心點。例如,信號對114可以具有與信號對114之間的虛線202 —致的中心點。同樣,信號對112可以具有與信號對112之間的虛線204 —致的中心點。中心點之間的距離可以是虛線202和虛線204之間的距離“D”,如在圖2中指示的。本文可以將中心點之間的距離D稱為“中心對中心位移”。該中心對中心位移被配置為使得能夠降低成對信號線112和114之間的串擾。換句話說,信號線112和信號線114可以分別相對于彼此的中心線202、204而移位。如在圖4中說明的,所述降低通過使信號線112、114彼此橫向遠離地進行移位來降低、并且在一些情況下消除信號線112和114之間的串擾,從而使得能夠降低串擾。諸如圖3中討論的實施例這樣的進一步實施例描述了位于信號線對114的中心線的兩側(cè)上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0013]圖3是說明兩個信號線對的俯視圖300的圖。所述信號線對可以是圖1和圖2的信號線對112和信號線對114。出于簡化目的,示出了信號線對112、114的俯視圖300,而未示出接地平面106、108,并且未示出圖1和圖2中所示的電介質(zhì)材料120。圖3的信號線112、114的俯視圖300說明了當信號線對112、114縱向延伸穿過諸如圖1的部分102這樣的電路板部分時它們的幾何形狀。
[0014]如上面討論的,參照圖2,本文可以將每一對信號線112、114之間的中心點之間的距離稱為“中心對中心位移”。在圖3中,中心對中心位移由箭頭302、303指示,其中虛線306是在第一信號線對112的信號對之間縱向延伸的中心線。第二信號線對114包括由虛線矩形310指示的第一段。第二信號線對114包括由虛線矩形312指示的第二段。第二信號線對114包括由虛線矩形314指示的第三段314。第三段314將第一段310耦合到第二段312。虛線304指示在第二信號線對114的第一段310的信號線對之間縱向延伸的中心線。虛線308指示在第二信號線對114的第二段312的信號線對之間縱向延伸的中心線。箭頭302說明了中心線304的距中心線306的中心對中心位移。箭頭303說明了中心線308的距中心線306的中心對中心位移。
[0015]如在圖3中說明的,第一段310與第一信號線對112平行地縱向伸展。第二段312與第一信號線對平行地縱向伸展。第二段312沿與第一段310的位移方向相反的方向從中心線306移位。因此,第二信號線對114在第一段310處接收具有第一極性的串擾,并且在第二段312處接收具有與第一極性相反的第二極性的串擾。具有第一極性的串擾與具有相反的第二極性的串擾的組合導(dǎo)致串擾的實質(zhì)性抵消??梢岳斫?,串擾可以是在第一信號線對112處從第二信號線對114接收到的,并且可以出現(xiàn)串擾降低。
[0016]本文可以將位移302稱為第一位移,并且本文可以將位移303稱為第二位移。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位移303是與第一位移302相同的位移。在其它實施例中,各自的位移是不同的,例如當如下面參照圖5討論的信號線112和114由于制造公差而未對準時。
[0017]可以理解,盡管圖3說明了兩對信號線112、114,但是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信號線中的一條可以是單向單端信號,只要另一條信號線被配置為是一對差分信號線即可。當所述信號線中的至少一條是一個差分信號對時,信號線的幾何形狀使得能夠降低串擾,這是因為,所述降低部分地取決于在所述信號線的至少一條中作為差分對而傳輸?shù)南喾吹臉O性。
[0018]也可以理解,盡管圖3僅說明了第二信號線對114的三個段310、312、314,但是附加的段也是可能的。如在圖3中說明的,距離316包括第一段310以及第三段314的一半,并且距離318包括第三段314的一半以及第二段312,其中距離316與距離318實質(zhì)上相同。距離316、318的實質(zhì)類似性使串擾幅度使得實質(zhì)上類似、但是具有相反的極性。因此,可以設(shè)想有橫貫第一信號線對112的第二信號線對114的附加的段,只要附加的段包含類似的尺度,例如與距離318相對的距離316。
[0019]圖4是示出作為信號線的中心線之間的位移間隔的測度的串擾幅度的圖。如上面結(jié)合圖2和圖3所述的,信號線對的中心線之間的間隔使得串擾能夠被降低。圖400示出了串擾的幅度在點402、404處為零,而在點406處是峰值幅度。線408的圖示出了根據(jù)距峰值幅度406的距離而在串擾幅度和極性上的變化。峰值幅度406出現(xiàn)在第一信號線對112之間由虛線410指示的中心點處。中心點410與以上結(jié)合圖3所討論的中心線306 —致。第二信號線對114的第一段310的中心點由虛線412指示。中心點412與以上結(jié)合圖3所討論的中心線304 —致。第二信號線對114的第二段312的中心點由虛線414指示。中心點414與以上結(jié)合圖3所討論的中心線308 —致。
[0020]隨著第二信號線對114的中心點412、414關(guān)于第一信號線對112的中心點410的相對位移增大,串擾幅度降低直到其達到零,在該點之后,串擾的幅度變?yōu)樨撝?。當?shù)诙盘柧€對114的中心點412、414被布置在與零點402、404—致的位移處時,第一信號線對112和第二信號線對114之間的串擾降低。
[0021]圖5是示出當信號線不對準時作為在信號線的中心線之間的間隔位移的測度的串擾幅度的圖。在一些實施例中,信號線112、114可能由于制造公差而未對準。在該實施例中,中心點410與圖4所示的中心點相同。第二信號線對114的第一段310和第二段312可以通過被布置在距第一信號線對114的中心點140的一位移處而降低串擾。與圖4相比,第二信號線對114的中心點已經(jīng)如箭頭502所示而移動。第一段310的中心點由虛線504所示,第二段312的中心點由虛線506所示。即使第二信號線對114的中心點504、506不為零,由箭頭503、505所指示的在各自中心點504、506處的串擾的幅度在大小上相等而符號相反。對相等但是符號相反的串擾幅度的組合可以降低或者消除第一信號對112和第二信號對114之間的串擾。
[0022]圖6是示出形成信號線以降低串擾的方法的流程圖。在框602處,在電路板的一個段內(nèi)在第一深度處形成一對信號線。該對信號線可以被配置為用于差分信號傳輸。
[0023]在框604處,在電路板的第二深度處形成第三信號線,包括在第一位移距離處的第一段。在框604處形成的第三信號線的第一段在距中心線第一位移距離處平行于第一信號線而伸展。在框606處,形成第三信號線的第二段。第二段平行于第一信號線而伸展。相對于第一段,第二段在中心線的另一側(cè)伸展。換句話說,第一段和第二段位于在框602處形成的一對信號線的中心線的相對側(cè)。通過將第一段和第二段放置在相對于一對信號線的中心線的相對側(cè),可以降低串擾,這是因為在第一段處接收到的串擾可以是第一極性而在第二段處接收到的串擾可以具有與第一極性相反的第二極性。因此,在這些段中的每個處接收到的串擾可以被顯著降低。
[0024]方法600還可以包括形成(未示出)第三信號線的第三段。第三段可以耦合第一段和第二段。因此,以分別相對于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一角度來布置第三段。
[0025]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信號線和第二信號線都是信號線的差分對。在框602、604、606處的形成可以包括形成針對第一信號線和第二信號線中的每個的信號線的差分對。在該實施例中,中心線可以是第一中心線,而第二信號線包括在第二信號線的一對信號線之間縱向延伸的第二中心線。第一位移和第二位移可以是從第一中心線到第二中心線。
[0026]在一些實施例中,信號線中的一個是差分對,而另一信號線是單向單端信號線。在該實施例中,在框602、604、606處形成信號線可以包括形成差分對和單向單端信號線。第一位移和第二位移是從差分對的中心線到單向單端信號線的中心線。
[0027]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600可以包括形成第一基準平面,以及形成第二基準平面。信號線可以形成在基準平面之間在電介質(zhì)之內(nèi)。因此,方法600可以包括形成被布置在第一基準平面和第二基準平面之間的電介質(zhì),其中第一信號線和第二信號線被布置在電介質(zhì)內(nèi)。
[0028]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600可以包括形成第二信號線的第三段。第三段耦合第一段和第二段。
[0029]示例 I
[0030]這里描述了電路板。電路板包括位于電路板的第一深度處的一對信號線,其中,中心線在該對信號線之間縱向延伸。電路板包括位于電路板的第二深度處的第三信號線,該第三信號線包括在距中心線一位移距離處平行于該對信號線而伸展的段。
[0031]示例 2
[0032]這里描述了帶狀線信號系統(tǒng)。帶狀線信號系統(tǒng)包括布置在電介質(zhì)內(nèi)的一對信號線,該對信號線被布置在電介質(zhì)的第一深度處,其中,中心線在該對信號線之間縱向延伸。帶狀線信號系統(tǒng)包括布置在電介質(zhì)內(nèi)的第三信號線,該第三信號線包括平行于該對信號線而伸展的段,該段被布置在相對于中心線的一位移距離處。
[0033]示例3
[0034]這里描述了在電路板中形成信號線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電路板的第一深度處形成一對信號線,其中,中心線在該對信號線之間縱向延伸。該方法包括在電路板的第二深度處形成第三信號線,該第三信號線包括在距中心線一位移距離處平行于該對信號線而伸展的段。
[0035]一些實施例可以以硬件、固件和軟件之一或其組合來實現(xiàn)。一些實施例還可以實現(xiàn)為存儲于有形的非瞬態(tài)機器可讀介質(zhì)中的指令,所述指令可以由計算平臺讀取并執(zhí)行以實施所描述的操作。另外,機器可讀介質(zhì)可以包括用于存儲或傳輸機器(例如,計算機)可讀形式的信息的任意機制。例如,機器可讀介質(zhì)可以包括只讀存儲器(ROM);隨機存取存儲器(RAM);磁盤存儲介質(zhì);光學(xué)存儲介質(zhì);閃存設(shè)備;或者電的、光的、聲學(xué)的或其它形式的傳播信號,例如載波、紅外信號、數(shù)字信號、或者發(fā)送和/或接收信號的接口,等等。
[0036]實施例是一種實現(xiàn)方式或者示例。在說明書中提及“實施例”、“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各種實施例”或者“其它實施例”表示結(jié)合所述實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結(jié)構(gòu)或者特性包含于至少一些實施例中,但是不必是本技術(shù)的所有實施例。各種形態(tài)的“實施例”、“一個實施例”或者“一些實施例”不必都指相同的實施例。
[0037]本文所描述和圖示的部件、特征、結(jié)構(gòu)、特性等不必都包含于一個特定實施例或多個實施例中。例如,如果說明書聲明部件、特征、結(jié)構(gòu)或特性“可以”、“可能”、“能夠”或者“能”被包括,則所述特定部件、特征、結(jié)構(gòu)或特性不要求一定被包括。如果說明書或權(quán)利要求書提及“一(a)”或“一(an)”元件,這并不意味著僅存在一個所述元件。如果說明書或權(quán)利要求書提及“附加的”元件,則這并不排除存在多于一個的所述附加元件。
[0038]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已經(jīng)結(jié)合特定實現(xiàn)方式描述了一些實施例,但是根據(jù)一些實施例的其它實現(xiàn)方式也是可以的。另外,在圖中示出的和/或本文中描述的電路元件或其它特征的布置和/或次序不必以所示出的和描述的特定方式進行安排。根據(jù)一些實施例的許多其它布置也是可以的。
[0039]在圖中示出的每個系統(tǒng)中,在一些情況下每個元件可以具有相同附圖標記或不同的附圖標記,以暗示所表示的元件可以不同和/或類似。然而,元件可以足夠靈活以具有不同的實現(xiàn)方式,并且可以用于本文所示或所描述的一些或所有系統(tǒng)。在圖中示出的各種元件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將哪一個稱作第一元件且將哪一個稱作第二元件是隨意的。
[0040]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示例中的細節(jié)可用于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的任意地方。例如,上述計算設(shè)備的所有可選特征還可以關(guān)于本文所描述的方法或計算機可讀介質(zhì)來實現(xiàn)。此夕卜,雖然本文使用流程圖和/或狀態(tài)圖來描述實施例,但是所述技術(shù)并不局限于那些圖或者本文中對應(yīng)的描述。例如,流程并不需要經(jīng)過每個示出的框或狀態(tài)、或者以如本文所示或描述的完全相同的次序來移動。
[0041]本技術(shù)并不限于本文所列出的特定細節(jié)。事實上,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受益于本公開將會理解可以在本技術(shù)的范圍內(nèi)根據(jù)前述描述和附圖做出許多其它變型。因此,后續(xù)權(quán)利要求包括對其的任意修改限定了本技術(shù)的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電路板,包括: 位于所述電路板的第一深度處的一對信號線,其中,中心線在所述一對信號線之間縱向延伸;以及 位于所述電路板的第二深度處的第三信號線,所述第三信號線包括在距所述中心線一位移距離處平行于所述一對信號線而伸展的段。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路板,其中,所述段是第一段并且所述位移距離是第一位移,包括在所述中心線的另一側(cè)在距所述中心線第二位移距離處平行于所述一對信號線而伸展的第二段。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路板,其中,所述一對信號線和所述第三信號線被布置在所述電路板內(nèi),所述電路板包括: 第一基準平面; 第二基準平面;以及 電介質(zhì),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準平面和所述第二基準平面之間,其中,所述一對信號線和所述第三信號線被布置在所述電介質(zhì)內(nèi)。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路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深度處的第四信號線,其中,所述第三信號線和所述第四信 號線形成用于傳送差分信號的第二對信號線。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電路板,其中,所述一對信號線的中心線是第一中心線,并且其中,第二中心線在所述第二對信號線之間縱向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位移距離和所述第二位移距離是從第一信號線對的第一中心線到第二信號線對的第二中心線。
6.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路板,其中,所述第一位移距離和所述第二位移距離大致相坐寸ο
7.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路板,其中,由于相對于在第二段上接收的串擾的極性,在第一段上接收的串擾具有相反的極性,所述一對信號線和所述第三信號線之間的串擾得以降低。
8.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路板,其中,所述一對信號線傳送差分信號,并且所述第三信號線傳送單端信號。
9.一種帶狀線信號系統(tǒng),包括: 布置在電介質(zhì)內(nèi)的一對信號線,所述一對信號線被布置在所述電介質(zhì)的第一深度處,其中,中心線在所述一對信號線之間縱向延伸;以及 布置在所述電介質(zhì)內(nèi)的第三信號線,所述第三信號線包括平行于所述一對信號線而伸展的段,所述段被布置在相對于所述中心線的一位移距離處。
10.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帶狀線信號系統(tǒng),其中,所述段是第一段并且所述位移距離是第一位移,包括平行于所述一對信號線而伸展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被布置在與所述第一位移相反的方向上在相對于所述中心線的第二位移距離處。
11.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帶狀線信號系統(tǒng),其中,所述電介質(zhì)是電路板的一部分,所述電路板包括: 第一基準平面;以及 第二基準平面,其中,所述電介質(zhì)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準平面和所述第二基準平面之間。
12.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帶狀線信號系統(tǒng),包括位于第二深度處的第四信號線,其中,所述第三信號線和所述第四信號線形成用于傳送差分信號的第二對信號線。
13.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帶狀線信號系統(tǒng),其中,第一信號線的中心線是第一中心線,并且其中,第二中心線在所述第二對信號線之間縱向延伸,并且其中,第一位移距離和第二位移距離是從第一信號線對的第一中心線到第二信號線對的第二中心線。
14.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帶狀線信號系統(tǒng),其中,第一位移距離和第二位移距離大致相坐寸ο
15.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帶狀線信號系統(tǒng),其中,由于相對于在第二段上接收的串擾的極性,在第一段上接收的串擾具有相反的極性,所述一對信號線和所述第三信號線之間的串擾得以降低。
16.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帶狀線信號系統(tǒng),包括相對于第一段以一角度延展的第三段,其中,所述第三段耦合第一段和第二段。
17.如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帶狀線信號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三段的大致一半和所述第一段在長度上等于所述第三段的大致一半和所述第二段。
18.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帶狀線信號系統(tǒng),其中,所述一對信號線傳送差分信號,并且所述第三信號線傳送單端信號。
19.一種用于在電路板中形成信號線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電路板的第一深度處形成一對信號線,其中,中心線在所述一對信號線之間縱向延伸;以及 在所述電路板的第二深度處形成第三信號線,所述第三信號線包括在距所述中心線一位移距離處平行于所述一對信號線而伸展的段。
20.如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段是第一段并且所述位移距離是第一位移,其中,形成所述第三信號線包括形成在所述中心線的另一側(cè)在第二位移距離處平行于所述一對信號線而伸展的第二段。
21.如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二深度處形成第四信號線,其中,所述第三信號線和所述第四信號線形成用于傳送差分信號的第二對信號線。
22.如權(quán)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對信號線的中心線是第一中心線,并且其中,第二中心線在所述第二對信號線之間縱向延伸,并且其中,第一位移距離和第二位移距離是從所述第一中心線到所述第二中心線。
23.如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對信號線和所述第三信號線被布置在所述電路板的一個部分內(nèi),所述方法包括: 形成所述電路板的第一基準平面; 形成所述電路板的第二基準平面;以及 形成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準平面和所述第二基準平面之間的電介質(zhì),其中,所述一對信號線和所述第三信號線被布置在所述電介質(zhì)內(nèi)。
24.如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包括形成所述第三信號線的第三段,所述第三段被相對于第一段以一角度布置,其中,所述第三段耦合第一段和第二段。
25.如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對信號線被配置為傳送差分信號,并且所述第三信號線傳送單端信號。
【文檔編號】H05K1/02GK104053298SQ201410099286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3月15日
【發(fā)明者】K·肖, J·許, Y-L·李, R·K·孔澤 申請人:英特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