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X射線聚焦光學元件及其設(shè)計方法,屬于同步輻射光束線工程、同步輻射光學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
同步輻射具有高亮度、寬波譜、高準直性、脈沖性、以及良好的偏振特性,是材料學、環(huán)境學、生物醫(yī)學、化學等領(lǐng)域不可缺少的高性能光源。同步輻射裝置是高性能X射線的主要來源。X射線穿透能力強,在X射線譜學分析、熒光分析、X射線衍射、X射線吸收與相位成像等很多領(lǐng)域應用廣泛。在上述研究領(lǐng)域,微米尺度甚至納米尺度的X射線聚焦光斑十分有必要。但是在X射線被發(fā)現(xiàn)之后的一百多年里,由于X射線在材料中的折射效應非常微弱,吸收效應很大,導致人們一度認為X射線的折射透鏡是無法實現(xiàn)的。從而發(fā)展了其他的聚焦技術(shù),比如利用X射線反射進行聚焦的KB鏡[P.Kirkpatrick and A.V.Baez,Formation of optical images by X-rays,J.Opt.Soc.Am,38,766-772(1948)],利用X射線衍射進行聚焦的菲涅耳波帶片[A.V.Baez,Fresnel zone plate for optical image formation using extreme ultraviolet and soft X radiation,J.Opt.Soc.Am.51,405-421(1961)]。直到1996年Snigirev等人使用低原子序數(shù)的材料制備出復合折射透鏡(CRL)[A.Snigirev et al,A compound refractive lens for focusing high-energy X-rays,Nature,384,49-51(1996)],解決了X射線在材料中折射效應微弱并且吸收大的問題,實現(xiàn)了X射線的一維折射聚焦。這種復合折射透鏡是由一系列聚焦單元組合起來的。最早的X射線CRL是使用計算機控制的鉆床在金屬片上鉆出的一系列的圓孔,這種圓形面形的透鏡存在著嚴重的像差。隨著加工技術(shù)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非球面的CRL,如使用拋物面形或者橢圓面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像差。
最常見的CRL為N個相同的聚焦單元的組合。有的聚焦單元為雙面拋物線,有的聚焦單元為一側(cè)平面另一側(cè)為拋物面,例如文獻[B.Lengeler,et al.,Imaging by parabolic refractive lenses in the hard x-ray range,J.Synchrotron Rad.(1999).6,1153-1167][Andrzej Andrejczuk,et al.,A planar parabolic refractive nickel lens for high-energy X-rays,J.Synchrotron Rad.21,57(2014)]。無論由上述的哪一種聚焦單元組成的CRL,其N個聚焦單元均是相同的,X射線經(jīng)過第一個透鏡不產(chǎn)生像差,但是經(jīng)過第一個透鏡之后,光路相較于入射光線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后續(xù)使用相同的面形會引入像差。而且拋物面并非是將平行光或者點光源發(fā)出的發(fā)散光聚焦至一個點的完美解析面形。本發(fā)明設(shè)計的消像差CRL,每一個透鏡的面形均嚴格按照入射到面形上的實際光線來設(shè)計,從而可以實現(xiàn)消像差。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
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的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消像差X射線復合折射透鏡及其設(shè)計方法。針對上面提到的兩種聚焦單元,本發(fā)明的設(shè)計過程分別為:
設(shè)所需CRL的焦距為f(定義從透鏡的初始端至焦點的距離為焦距),X射線在材料中的折射率為n(n<1,空氣的折射率為1),CRL透鏡的物理口徑為D(-D/2<y<D/2),共有N個折射單元,即2*N個面組成。X光平行入射至CRL上。下面根據(jù)兩種聚焦單元分別闡述:
1.聚焦單元的兩個面均有聚焦作用。
(1)設(shè)平行光由空氣入射到透鏡(透鏡材料折射率為n)的第一個面L1(即入射面)的最近的點處在x=0平面。由于n<1,根據(jù)費馬原理推導出的面L1為一雙曲面形,實際焦距應減掉透鏡本身的厚度d1,于是可以將入射光聚焦至f1(f1>f)的面形表達式為同時,由x=0時y=D/2可以得到L1的厚度d1。
(2)通過第一個面L1進入折射率為n的材料的光由平行光變?yōu)闀酃猓鋾埸c為(f1,0)。根據(jù)費馬原理,可以將其折射入空氣并在空氣中進一步聚焦至點(f2,0)(f<f2<f1)的面L2的表達式為這是一個四次曲線方程。將y=D/2代入L2的表達式,求出x的值,取最小正數(shù)值xmin,則面形L2在x軸方向的厚度為d2=xmin-d1。
(3)通過第二個面L2的光重新回到空氣中,為會聚點為(f2,0)的會聚光,同樣根據(jù)費馬原理,可以將其折射入透鏡材料并且在材料中進一步聚焦至點(f3,0)(f<f3<f2)的面L3的表達式為這是一個四次曲線方程。其在x軸方向的厚度為d3,同時,當y=D/2時,x=d1+d2,帶入上式,可得d3。
(4)通過第三個面L3的光為會聚點為(f3,0)的會聚光,根據(jù)費馬原理,可以將其折射入空氣并且在空氣中進一步聚焦至點(f4,0)(f<f4<f3)的面L4的表達式為這是一個四次曲線方程。其在x軸方向的厚度為d4,將y=D/2代入L3的表達式,求出x的值,取最小正數(shù)值xmin,則面L3在x軸方向的厚度為d3=xmin-d1-d2。
(5)依此類推,直到第i個面形,若i為奇數(shù),則光通過第i個面,由空氣折射入材料中。通過第i-1個面的光為會聚點為(fi-1,0)的會聚光,經(jīng)過面Li進入到材料中,將其進一步聚焦至焦點(fi,0)(f<fi<fi-1)的面Li的表達式為其在x軸方向的厚度為di,同時,當y=D/2時,x=d1+d2+…+di-1,帶入上式,可得di。
若i為偶數(shù),則光通過第i個面,由材料重新折射入空氣中。通過第i-1個面的光為會聚點為(fi-1,0)的會聚光,經(jīng)過面Li由材料進入到空氣中,將其在空氣中進一步聚焦至焦點(fi,0)(f<fi<fi-1)的面Li的表達式為其在x軸方向的厚度為di,同時,當y=D/2時,代入Li的表達式,求出x的值,取最小正數(shù)值xmin,則面Li在x軸方向的厚度為di=xmin-d1-d2-…-di-1。
(6)當i=2*N時,為透鏡最后一個面,將會聚點為(f2N-1,0)的會聚光折射入空氣并且進一步在空氣中聚焦至焦點(f,0)(f<f2N-1)的面形L2N的表達式為其在x方向的厚度為d2N,當y=D/2時,代入L2N的表達式,求出x的值,取最小正數(shù)值xmin,則面L2N在x軸方向的厚度為d2N=xmin-d1-d2-…-d2N-1。(最后一個面和i為偶數(shù)是一致的,只不過f2N=f)
2.聚焦單元只有一個面有聚焦作用(第一個面不影響傳播方向,第二個面聚焦)。
(1)平行光入射。第一個聚焦單元的第一個面為平面。這時L1為x=0平面。
(2)通過第一個面L1的光由空氣進入到折射率為n的材料中,仍然為平行光。根據(jù)費馬原理,可以將其折射入空氣中并且在空氣中聚至點(f1,0)(f1<f)的面L2的表達式為其為一橢圓面形。將y=D/2代入L2的表達式,可以得到L2的厚度d1(取x最小的那個值),即第一個聚焦單元的厚度。
(3)通過第二個面L2的光由材料進入空氣,并且變?yōu)闀酃?,其波面為圓形,圓心位于點(f1,0),不改變其傳播方向的面L3的表達式為將x=d1,y=D/2代入表達式,得到圓的半徑從而得到L3的完整表達式。將y=0代入L3表達式,得到x的值記為x3,即為L3的頂點(x3,0)。
(4)經(jīng)過第三個面L3的光由空氣再次進入到折射率為n的介質(zhì)中,并且不改變傳播方向,仍然為焦點在(f1,0)的會聚光,根據(jù)費馬原理,將其進一步從材料折射到空氣中,并且在空氣中聚焦至(f2,0)(f<f2<f1)的面L4的表達式為將y=D/2代入L4的表達式,求出x的值,取最小正數(shù)值xmin,則面L4在x軸方向的厚度為d2=xmin-d1,即為第二個聚焦單元的厚度。
(5)依次類推,直到第i個面。當i為奇數(shù)時,第i個面為不改變光線傳播方向的非聚焦面。來自第i-1個面的光為焦點位置在(f(i-1)/2,0)的會聚光,不改變其傳播方向的面Li的表達式為(x-f(i-1)/2)2+y2=ri2,f(i-1)/2<f(i-3)/2。將x=d(i-1)/2,y=D/2代入表達式,得到圓的半徑從而得到Li的表達式。將y=0代入表達式,得到x的值記為xi,從而得到Li的頂點的坐標(xi,0)。
當i為偶數(shù)時,第i個面為從透鏡材料折射入空氣的聚焦面。根據(jù)費馬原理,可以將會聚點在(f(i/2-1),0)的會聚光折射進入空氣并且聚焦進一步聚焦至(fi/2,0)的面Li的表達式為f<fi/2<fi/2-1。
(6)當i=2N時,為透鏡最后一個面。經(jīng)過第2*N-1個面L2N-1的光由空氣再次進入到折射率為n的材料中,并且不改變傳播方向,仍然為焦點在(fN-1,0)的會聚光,根據(jù)費馬原理,得到將其進一步從材料折射至空氣中并且聚焦至(f,0)(f<fN-1)的面L2N的表達式為將y=D/2代入L2N的表達式,求出x的值,取最小正數(shù)值xmin,則面形L2N在x軸方向的厚度為dN=xmin-d1-d2-dN-1。(最后一個面和i為偶數(shù)是一致的,只不過f2N=f)
另,前面的設(shè)計為入射光為平行光的情況,當入射光為點光源或者會聚光的時候,設(shè)計思路不變,僅需要將第一個面變?yōu)榭梢詫酃饣蛘甙l(fā)散光聚焦的面或者變成不改變光路的圓面即可。本專利設(shè)計的時候認為不同的聚焦單元之間緊挨著,中間沒有距離,當距離不為零時,設(shè)計方法不變,僅需要改變一些參數(shù)。聚焦單元兩個面之間的距離不為零的情況,也在本專利的保護范圍內(nèi)。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為:
本發(fā)明依據(jù)前一個透鏡面形的出射光來設(shè)計后面的透鏡面形,使其聚焦到一個點,解決了傳統(tǒng)CRL由于相同面形而導致的像差問題,從而達到更好的聚焦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四個面構(gòu)成的消像差CRL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使用4個相同的面組成的傳統(tǒng)CRL
圖3為實施例一CRL透鏡的焦點附近光線的分布示意圖;
(a)本發(fā)明的消像差CRL透鏡的焦點附近光線的分布情況,(b)為傳統(tǒng)的CRL透鏡的焦點附近光線的分布情況;
圖4為實施例一CRL透鏡的統(tǒng)計焦點分布示意圖;
(a)本發(fā)明的無像差CRL透鏡的統(tǒng)計焦點分布情況,(b)為傳統(tǒng)CRL透鏡的統(tǒng)計焦點分布情況,
圖5為實施例二CRL結(jié)構(gòu)示意圖;
(a)八個面構(gòu)成的消像差CRL,(b)為使用4個相同聚焦單元組成的傳統(tǒng)CRL;
圖6為實施例二CRL透鏡的焦點附近光線的分布示意圖;
(a)為本發(fā)明的消像差CRL透鏡的焦點附近光線的分布情況,(b)為傳統(tǒng)的CRL透鏡的焦點附近光線的分布情況;
圖7為實施例二CRL透鏡的統(tǒng)計焦點分布示意圖;
(a)為本發(fā)明的消像差CRL透鏡的統(tǒng)計焦點分布情況,(b)為傳統(tǒng)的CRL透鏡的統(tǒng)計焦點分布情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設(shè)所需CRL的焦距為f為10毫米(定義從透鏡的初始端至焦點的距離為焦距),透鏡的材料為硅。能量為8keV的X射線在硅材料中的折射率n為0.99999231。設(shè)計物理口徑D為40微米,(-20微米<y<20微米),由4個聚焦面組成。焦距為f的傳統(tǒng)CRL包含n個相同聚焦面,每一個面的聚焦焦距為nf,光經(jīng)過第一個面,聚焦至(nf,0),再經(jīng)過第二個面,聚焦至(nf/2,0);以此類推,經(jīng)過第n個聚焦面,聚焦至(nf/n,0)。所以我們這里的例子將光經(jīng)過每一級聚焦面以后聚焦的焦點位置選為(4f,0),(2f,0),(4f/3,0),(f,0),方便與傳統(tǒng)CRL進行聚焦結(jié)果比較。
實施例一,平行光入射。聚焦單元的兩個面均為聚焦面。
1.假設(shè)平行光由空氣入射到透鏡的第一個面L1(即入射面)的最近的點處在x=0平面,焦距f1=4f=40毫米。由于n<1,所以L1為一雙曲線面形,實際焦距應減掉透鏡本身的厚度d1,于是L1面的表達式為由x=0時,y=D/2,可得L1的厚度D1=650.1900179910831微米。
2.通過第一個面L1的光由空氣進入透鏡材料,并且由平行光變?yōu)闀酃?,其會聚點為(4f,0)??梢詫⑵溆赏哥R材料折射進入空氣,并且進一步聚焦至點(f2,0)(f2=2f=20毫米)的面L2的表達式為當y=20微米時,代入L2的表達式,求出x的值,取最小的x值,xmin=1373.138658292883微米,所以面L2在x軸方向的厚度d2=xmin-d1=722.9486403018微米。
3.通過第二個面L2的光重新進入空氣中,并且為會聚至點(f2,0)的會聚光,可以將其由空氣折射進入透鏡材料,并且進一步聚焦至點(f3,0)(f3=4f/3)的面L3的表達式為其在x軸方向的厚度為d3,同時,當y=D/2時,x=d1+d2,帶入上式,可得d3=778.2596446651091微米。
4.通過第三個面L3的光重新進入透鏡材料,為會聚點為(f3,0)的會聚光,可以將其進一步由透鏡材料折射至空氣中,并且聚焦至焦點(f4,0)(f4=f=10毫米)的面L4的表達式為其在x軸方向的厚度為d4,當y=20微米時,代入L4的表達式,求出x的值,取最小的那個xmin=3511.877133812778微米,則d4=xmin-d1-d2-d3=1054.988581754054微米。
5.這四個面構(gòu)成的消像差CRL如附圖1所示,附圖2為使用4個相同的面組成的傳統(tǒng)CRL。其中陰影部分為硅材料。通過使用光線追跡的方法,考慮X光在介面上的折射以及在材料中的吸收,計算平行光入射后,兩種透鏡焦點位置的光線的分布情況,見附圖3。其中,附圖3(a)為本設(shè)計的消像差CRL透鏡的焦點附近光線的分布情況,附圖3(b)為傳統(tǒng)的CRL透鏡的焦點附近光線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傳統(tǒng)CRL存在像差,而本設(shè)計的無像差CRL很好的消除了像差。在考慮X射線在材料中的吸收的情況下,對焦點處的光線進行統(tǒng)計,得到焦點的統(tǒng)計分布見附圖4。附圖4(a)為本設(shè)計的無像差CRL透鏡的焦點分布情況,附圖4(b)為傳統(tǒng)CRL透鏡的焦點分布情況,計算得到本設(shè)計的消像差CRL的焦點的半高全寬為1.6納米,傳統(tǒng)CRL的焦點半高全寬為2.2納米并且?guī)еL長的拖尾;焦點強度極值,本設(shè)計是傳統(tǒng)CRL的近2倍。
實施例二,平行光入射。聚焦單元僅有一個面為聚焦面。
1.設(shè)計焦距同實施例一,由4個聚焦單元面組成(共8個面)。平行光入射,第一個聚焦單元的第一個面為平面。這時L1為x=0平面。
2.通過第一個面L1的光由空氣進入到透鏡材料硅中,仍然為平行光,根據(jù)費馬原理,可以將其由透鏡材料折射入空氣中,并且在空氣中聚至點(f1,0)(f1=4f)的面L2的表達式為將y=D/2代入L2的表達式,可以得到L2的厚度d1=661.1220765040347微米(取最小的x值)。
3.通過第二個面L2的光為會聚光,其波面為圓形,圓心位于點(f1,0),表達式為將x=d1,y=D/2代入表達式,得到圓的半徑微米,從而得到第三個面L3的表達式。將y=0代入表達式,得到x的值記為x3=661.1169924752684微米(x取最小的值),從而得到L3的頂點的坐標(661.1169924752684,0)。
4.經(jīng)過第三個面L3的光由空氣再次進入到硅中,并且不改變傳播方向,仍然為焦點在(f1,0)的會聚光,根據(jù)費馬原理,得到將其進一步將其重新折射入空氣,并且在空氣中聚焦至(f2,0)(f2=2f)的面L4的表達式為將y=D/2代入L4的表達式,求出x的值,取最小正數(shù)值xmin1384.7331199954006微米。則面L4在x軸方向的厚度為d2=xmin-d1=723.6110434913659微米。
5.經(jīng)過第四個面L4的光為焦點位置在(f2,0)的會聚光,其表達式為將x=d1+d2,y=D/2代入表達式,得到圓的半徑微米,從而得到L5的表達式。將y=0代入表達式,得到x的值記為x5=1384.7223761288953微米(取最小的值),從而得到L5的頂點的坐標(1384.7223761288953,0)。
6.經(jīng)過第五個面L5的光由空氣再次進入到透鏡材料硅中,并且不改變傳播方向,仍然為焦點在(f2,0)的會聚光,根據(jù)費馬原理,得到將其再次折射入空氣,并且進一步在空氣中聚焦至(f3,0)(f3=4f/3)的面L6的表達式為將y=D/2代入L6的表達式,求出x的值,取最小正數(shù)值xmin2268.4622863121213微米,則面L6在x軸方向的厚度為d3=xmin-d2-d1883.7291663167206微米。
7.經(jīng)過第六個面L6的光為焦點位置在(f3,0)的會聚光,其表達式為將x=d1+d2+d3,y=D/2代入表達式,得到圓的半徑微米,從而得到L7的表達式。將y=0代入表達式,得到x的值記為x7=2268.444211104935微米(取最小的值),從而得到L7的頂點的坐標(2268.444211104935,0)。
8.經(jīng)過第七個面L7的光由空氣再次進入到透鏡材料硅中,并且不改變傳播方向,仍然為焦點在(f3,0)的會聚光,根據(jù)費馬原理,得到將其再次折射入空氣,并且進一步在空氣中聚焦至(f,0)的面L8的表達式為將y=D/2代入L8的表達式,求出x的值,取最小正數(shù)值xmin3695.055909939311微米,則面形L8在x軸方向的厚度為d4=xmin-d3-d2-d11426.5936236271896微米。
這八個面構(gòu)成的消像差CRL如附圖5(a)所示,附圖5(b)為使用4個相同聚焦單元組成的傳統(tǒng)CRL。其中陰影部分為硅材料。通過使用光線追跡的方法,考慮X光在介面上的折射以及在材料中的吸收,計算平行光入射后,兩種透鏡焦點位置的光線的分布情況,見附圖6。其中,附圖6(a)為本設(shè)計的消像差CRL透鏡的焦點附近光線的分布情況,附圖6(b)為傳統(tǒng)的CRL透鏡的焦點附近光線的分布情況??梢钥闯鰝鹘y(tǒng)CRL存在像差,而本設(shè)計的無像差CRL很好的消除了像差。在考慮X射線在材料中的吸收的情況下,對焦點處的光線進行統(tǒng)計,得到焦點的統(tǒng)計分布見附圖7。附圖7(a)為本設(shè)計的無像差CRL透鏡的焦點分布情況,附圖7(b)為傳統(tǒng)CRL透鏡的焦點分布情況,計算得到本設(shè)計的消像差CRL的焦點的半高全寬為1.6納米,傳統(tǒng)CRL的焦點半高全寬為2.2納米并且?guī)еL長的拖尾;焦點強度極值,本設(shè)計是傳統(tǒng)CRL的近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