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面植絨面料,特別是一種舒適型雙面植絨面料。
背景技術:
目前,一般通過靜電使絨毛帶電后,利用電荷異性相吸的原理,絨毛呈垂直狀飛速吸附在需要植絨的面料上,并在面料表面設置粘結層來連接絨毛。但是,現(xiàn)有的植絨面料的舒適性不理想,而且在使用過程中,絨毛容易脫落,導致舒適性降低。因此,現(xiàn)有的植絨面料存在著絨毛易脫落和舒適性不理想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舒適型雙面植絨面料。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防止絨毛脫落,還具有舒適性好的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舒適型雙面植絨面料,包括海綿層,海綿層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連接有上基布層和下基布層;上基布層的上表面和下基布層的下表面分別設置有上粘接層和下粘接層,上粘接層的上表面連接有長絨層,下粘結層的下表面連接有短絨層;所述長絨層和上粘接層之間設置有網格層,短絨層和下粘接層之間也設置有網格層。
前述的舒適型雙面植絨面料中,所述網格層包括交叉設置的多根網格線,相鄰網格線之間設有網孔,長絨層的底端部或短絨層的底端部位于網孔內。
前述的舒適型雙面植絨面料中,所述網格線包括竹炭纖維線芯,竹炭纖維線芯外側螺旋連接有化學纖維和粘結纖維。
前述的舒適型雙面植絨面料中,所述化學纖維和粘結纖維的旋向相同且相互交錯分布。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改進了現(xiàn)有的植絨面料結構,通過設置上基布層和上粘接層連接長絨層,并通過設置下基布層和下粘接層來連接短絨層,從而形成雙面植絨結構,提高面料雙面的舒適性;并通過在上基布層和下基布層之間設置海綿層進一步提高了舒適性;同時,通過設置網格層對長絨層的底端部和短絨層的底端部進行固定,配合上粘接層和下粘接層的粘接作用,能夠提高長絨層、短絨層在上基布層、下基布層上的連接,提高連接穩(wěn)定性,防止絨毛脫落,進一步提高了舒適性。此外,本實用新型的網格層的網格線包括竹炭纖維線芯、化學纖維和粘結纖維,通過竹炭纖維提高網格層的結構強度,通過化學纖維能夠起靜電,提高長絨層、短絨層的靜電吸附效果,通過粘結纖維能夠從長絨層和短絨層的底端部(即側面的底部)進行粘接,進一步提高長絨層和短絨層的連接結構強度,防止絨毛脫落并提高舒適性;通過化學纖維和粘結纖維的旋向相同且相互交錯分布,能夠形成雙螺旋結構,能夠使化學纖維和粘結纖維能夠同時與長絨層或短絨層連接,同時起到靜電吸附和粘接效果,進一步防止絨毛脫落。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防止絨毛脫落,還具有舒適性好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網格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網格線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海綿層,2-上基布層,3-下基布層,4-上粘接層,5-下粘接層,6-長絨層,7-短絨層,8-網格層,9-網格線,10-網孔,11-竹炭纖維線芯,12-化學纖維,13-粘結纖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限制的依據。
實施例。舒適型雙面植絨面料,構成如圖1至3所示,包括海綿層1,海綿層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連接有上基布層2和下基布層3;上基布層2的上表面和下基布層3的下表面分別設置有上粘接層4和下粘接層5,上粘接層4的上表面連接有長絨層6,下粘結層5的下表面連接有短絨層7;所述長絨層6和上粘接層4之間設置有網格層8,短絨層7和下粘接層5之間也設置有網格層8。
所述網格層8包括交叉設置的多根網格線9,相鄰網格線9之間設有網孔10,長絨層6的底端部或短絨層7的底端部位于網孔10內。所述網格線9包括竹炭纖維線芯11,竹炭纖維線芯11外側螺旋連接有化學纖維12和粘結纖維13。所述化學纖維12和粘結纖維13的旋向相同且相互交錯分布。
工作原理:使用時,化學纖維12和粘結纖維13同向的螺旋連接在竹炭纖維線芯11外,構成雙螺旋結構并組成網格線9,然后通過網格線9交叉形成網格層8;植絨時,網格層8粘接在上粘接層4、下粘接層5上,然后將長絨層6粘接在上粘接層4上,將短絨層7粘接在下粘接層5上;長絨層6和短絨層7的底端部均位于網孔10內,側面與網格線9連接;網格線9上的化學纖維12通過靜電吸附加強長絨層6、短絨層7在上粘接層4、下粘接層5上的連接;網格線9上的粘結纖維13為具有自粘性的纖維或浸過木膠的纖維,具有粘接性,能夠從側面粘接長絨層6和短絨層7,進一步提高絨毛的連接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