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核電站乏燃料干式貯存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乏燃料籃抓取裝載裝置。
背景技術:
中核運行三廠有兩臺重水堆核電機組,其主要優(yōu)勢是不停堆換料,每天均有相應數量的乏燃料從反應堆中卸出,存放于燃料水池,由于燃料水池存放乏燃料能力有限,只能滿足6.5年存放,如不將燃料水池中乏燃料轉運出去,反應堆的燃料就無法卸載,堆內反應性就會下降,導致機組降功率或被迫停堆停機。為了重水堆機組能穩(wěn)定運行,重水堆核電廠需將水池乏燃料轉移到另一地方存放。也就是將存放在燃料水池中乏燃料放置在一個密閉的籃子里,再將密閉的籃子通過抓取裝載裝置送到存放地,到達存放地后地再通過乏燃料籃抓取裝載裝置,下放到存放地就位即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將乏燃料籃抓取提升到位,通過相應運輸工具運送到目的地后,再通過乏燃料籃抓取裝載裝置,下降燃料籃到位后,抓取裝載裝置抓取部分與燃料籃分離,提供了一種乏燃料籃抓取裝載裝置。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乏燃料籃抓取裝載裝置,包括電動葫蘆鏈條、氣缸活塞、傳動桿、鋼球、微動開關和殼體;殼體吊裝在電動葫蘆鏈條的下端;氣缸活塞、傳動桿、鋼球和微動開關位于殼體的內部;傳動桿固定在氣缸活塞的下端;微動開關位于傳動桿的外側;鋼球位于傳動桿的外側,同時位于微動開關的下方。
如上所述的電動葫蘆鏈條整體為鏈條狀,上端與起吊裝置連接,下端與殼體的上端固定連接。
如上所述的殼體整體為中空的圓柱體形,分為上下兩個部分;殼體下半部分的外徑小于上半部分的外徑,與乏燃料籃中心柱導向口的內徑相匹配,下半部分的內徑與傳動桿的直徑相匹配;在殼體下半部分的外壁上均布有多個通孔;殼體上半部分的內徑大于下半部分的內徑,與氣缸活塞的直徑相匹配;在殼體上半部分的外壁上設置有兩個氣管連接孔和一個電纜孔,分別連接氣管和信號電纜。
如上所述的通孔共有三個,通孔直徑為鋼球直徑的二分之一。
如上所述的氣缸活塞位于殼體內部的上部,下端與傳動桿固定連接。
如上所述的傳動桿整體為圓柱體形,中部設置有環(huán)形凸臺,下端設置有圓錐形凸臺。
如上所述的鋼球放置在殼體下半部分的通孔內。
如上所述的鋼球共有三個,分別設置在殼體下半部分的三個通孔內。
如上所述的微動開關共有兩個,分別設置在傳動桿兩側的殼體的內壁上,位于氣缸活塞的下方;左右兩側的微動開關的上緣平齊,左側的微動開關的下緣低于右側的微動開關的下緣;在左側微動開關的上緣設置有鎖緊觸點,當氣缸活塞的下端與鎖緊觸點接觸時,微動開關發(fā)出乏燃料籃鎖緊信號;左側微動開關的下緣設置有釋放觸點,當傳動桿中部的環(huán)形凸臺的上端與釋放觸點接觸時,微動開關發(fā)出乏燃料籃釋放信號;右側微動開關的下緣設置有抓具頭高位觸點,當釋放觸點失效時,傳動桿繼續(xù)向上運動并與抓具頭高位觸點接觸,微動開關發(fā)出抓具頭高位信號;微動開關與信號電纜連接。
如上所述的電動葫蘆鏈條、氣缸活塞、傳動桿、鋼球和殼體均采用不銹鋼 材料制成。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包括電動葫蘆鏈條、氣缸活塞、傳動桿、鋼球、微動開關和殼體。本發(fā)明中描述乏燃料籃抓取聯動裝置,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從根本上能滿足乏燃料籃進行抓取、釋放、抓具頭回收,杜絕了工作人員意外受到傷害風險及設備受到損壞的風險。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種乏燃料籃抓取裝載裝置釋放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一種乏燃料籃抓取裝載裝置鎖緊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電動葫蘆鏈條,2.氣缸活塞,3.傳動桿,4.鋼球,5.氣管,6.微動開關,7.信號電纜,8.鎖緊觸點,9.釋放觸點,10.抓具頭高位觸點,11.殼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描述。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乏燃料籃抓取裝載裝置,包括電動葫蘆鏈條1、氣缸活塞2、傳動桿3、鋼球4、微動開關6和殼體11。殼體11吊裝在電動葫蘆鏈條1的下端。氣缸活塞2、傳動桿3、鋼球4和微動開關6位于殼體11的內部。傳動桿3固定在氣缸活塞2的下端。微動開關6位于傳動桿3的外側。鋼球4位于傳動桿3的外側,同時位于微動開關6的下方。
電動葫蘆鏈條1整體為鏈條狀,上端與起吊裝置連接,下端與殼體11的上端固定連接。電動葫蘆鏈條1用于實現整個裝置的吊起或降下。
殼體11整體為中空的圓柱體形,分為上下兩個部分。殼體11下半部分的外徑小于上半部分的外徑,與乏燃料籃中心柱導向口的內徑相匹配,下半部分的內徑與傳動桿3的直徑相匹配。在殼體11下半部分的外壁上均布有多個通孔, 在本實施例中,通孔共有三個,通孔直徑為鋼球4直徑的二分之一,用于容納鋼球4。殼體11上半部分的內徑大于下半部分的內徑,與氣缸活塞2的直徑相匹配。在殼體11上半部分的外壁上設置有兩個氣管連接孔和一個電纜孔,分別連接氣管5和信號電纜7。殼體11用于容納氣缸活塞2、傳動桿3、鋼球4和微動開關6,為整個裝置提供結構支撐。
氣缸活塞2位于殼體11內部的上部,下端與傳動桿3固定連接。氣缸活塞2用于帶動傳動桿3的上升和下降。
傳動桿3整體為圓柱體形,中部設置有環(huán)形凸臺,下端設置有圓錐形凸臺。傳動桿3中部的環(huán)形凸臺用于與微動開關6接觸并使得微動開關6產生接觸信號。傳動桿3下端的圓錐形凸臺用于實現鋼球4的頂出和收回。
鋼球4放置在殼體11下半部分的通孔內,用于對乏燃料籃中心柱導向口進行固定。在本實施例中,鋼球4共有三個,分別設置在殼體11下半部分的三個通孔內。
微動開關6共有兩個,分別設置在傳動桿3兩側的殼體11的內壁上,位于氣缸活塞2的下方。左右兩側的微動開關6的上緣平齊,左側的微動開關6的下緣低于右側的微動開關6的下緣。在左側微動開關6的上緣設置有鎖緊觸點8,當氣缸活塞2的下端與鎖緊觸點8接觸時,微動開關6發(fā)出乏燃料籃鎖緊信號。左側微動開關6的下緣設置有釋放觸點9,當傳動桿3中部的環(huán)形凸臺的上端與釋放觸點9接觸時,微動開關6發(fā)出乏燃料籃釋放信號。右側微動開關6的下緣設置有抓具頭高位觸點10,當釋放觸點9失效時,傳動桿3繼續(xù)向上運動并與抓具頭高位觸點10接觸,微動開關6發(fā)出抓具頭高位信號。微動開關6與信號電纜7連接,用于向上位機發(fā)送反饋信號。
在本實施例中,電動葫蘆鏈條1、氣缸活塞2、傳動桿3、鋼球4和殼體11 均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微動開關6采用現有的微動開關實現,可從市場上購得。
本發(fā)明所述乏燃料籃抓取裝載裝置將密閉的乏燃料籃從水池提起,然后將整個抓取裝置吊至運輸車輛,通過運輸車輛將帶有乏燃料籃的抓取裝置運抵目的地,再通過乏燃料籃抓取裝置將乏燃料籃放置存放地,隨后返回廠房進行重復性的工序。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將乏燃料籃抓取裝載裝置就位于廠房相應乏燃料籃上方,啟動起吊裝置電源開關,電動葫蘆鏈條1帶動整個裝置向下運動,殼體11向下進入乏燃料籃中心柱導向口,殼體11頭部完全進入乏燃料籃中心柱導向口后,起吊裝置停止運行。
2.將氣管5與產氣裝置連接,打開氣管5閥門的鎖緊開關,向殼體11內部通氣驅動氣缸活塞2。氣缸活塞2帶動傳動桿3向下運動,傳動桿3下部將鋼球4頂出,鋼球4一部分伸出殼體11,與乏燃料籃中心柱完全卡住。同時氣缸活塞2碰到鎖緊觸點8,微動開關6向發(fā)出“乏燃料籃已鎖緊”的反饋信號。
3.啟動起吊裝置電源開關,電動葫蘆鏈條1帶動整個裝置向上運動。利用乏燃料籃生產廠房吊裝設備將乏燃料裝載裝置吊至運輸設備,將乏燃料籃抓取裝載裝置運至乏燃料籃存放地。
4.啟動起吊裝置電源開關,電動葫蘆鏈條1帶動整個裝置向下運動,到位后停止運動。
5.將氣管5與產氣裝置連接,打開氣管5閥門的鎖緊開關,向殼體11內部通氣驅動氣缸活塞2。氣缸活塞2帶動傳動桿3向上運動,傳動桿3下部上移后鋼球4收縮,與乏燃料籃中心柱完全分開。傳動桿3中部的環(huán)形凸臺與釋放觸點9接觸,微動開關6發(fā)出“乏燃料籃已解鎖”的反饋信號。當釋放觸點9失 效時,傳動桿3繼續(xù)向上運動,與抓具頭高位觸點10接觸,微動開關6發(fā)出“傳動桿已處于高位”的反饋信號。
6.利用乏燃料籃存放區(qū)域吊裝設備將乏燃料裝載裝置吊回運輸設備,返回生產廠房進行下一個乏燃料籃的繼續(xù)轉裝載。
上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法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本發(fā)明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均可以采用現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