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低電磁場安全型電熱用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熱用具,特別是關于低電磁場的電熱用具。
近年來國際國內(nèi)生物電磁學研究進展表明,一定強度的工頻電磁場(例如高壓輸配電站、長期使用電熱毯等)暴露,足以對人群和實驗動物的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國內(nèi)對家用電熱器具的GB檢測中沒有對電磁場強度加以限制,以致家用電熱用具普遍存在著伴生較高電磁場的問題。有些采用變壓器降壓以低壓供電及外罩附以接地裝置的用具,雖電場可降低,但磁場仍較高。中國專利CN85201217u公布了一種名稱為“帶安全接地系統(tǒng)的全夜型電熱毯”,其結構是在電熱絲絕緣層外疏繞以單根裸銅線層并將其接地,以達到防止觸電的目的。該銅線層無意中也起了降低電場的作用,但其磁場強度仍然較高(實測達2μT)因而對人體有害,同時由于其接地層僅采用單根裸銅線纏繞且螺距較寬,因而易折斷,使接地不可靠。另一種使用變壓器的“低壓安全型電熱毯”,雖然電場較低,也消除了觸電危險,但其磁場輻射反而更強,從衛(wèi)生學角度講是更不安全,而且成本較高。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降低電磁場至人體允許的安全值,并增強電場屏蔽的效果與可靠性,成本較低的安全型電熱用具。
本發(fā)明由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該電熱用具由整流調溫開關與固定在支撐體上的電熱元件組成,在整流調溫開關電路中增設一只二極管,電熱元件具雙層絕緣層,中間設置一層導電屏蔽層,電熱元件在支撐體上的布線采用雙線或雙帶平行緊排,且排列軌跡一致。
本發(fā)明將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電熱用具的結構示意框圖。
圖2是圖1中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電熱元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電熱元件布線示意圖。
參照圖1,本發(fā)明的電熱用具由整流調溫開關1和固定在支撐體3上的電熱元件2組成。
參照圖2,圖1所示的調溫開關1,在原有電路中增設一只二極管D2,以保證低溫檔電場強度比高溫檔電場有所下降,電源插頭采用帶保安接地的三腳插頭,其地線接電熱元件2中的導電屏蔽層5,兩個進線接電熱元件2雙線或雙帶的二個端頭。
參照圖3,電熱元件2由絕緣芯線8、電熱絲7、絕緣層4、6和導電屏蔽層5組成,該導電屏蔽層5可采用電鍍薄膜或擠塑導電塑料層工藝制作,也可采用編織屏蔽網(wǎng)套或用多股銅線密繞等工藝制作。
參照圖4,電熱元件2在支撐體3上的布線采用雙線或雙帶沿同一軌跡平行緊排,雙線或雙帶間距離在保證電氣絕緣散熱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在磁場<0.3μT范圍內(nèi)盡量靠緊,以保證最大限度抵消磁場。布線用的雙線或雙帶可采用單線或單帶在中點彎曲180°后形成,但不得交叉纏繞,彎曲后的二端與電源的二個進線連接固定;也可采用擠塑成形的平行雙根連線或連體帶布線,其一端用專用工藝將兩線頭連通,另一端二線頭接電源的兩個進線。
采用本發(fā)明布線結構的電熱用具,在通電使用時,使流進電熱元件一端的電流到達中點后即沿著與進線平行而接近重合的相同軌跡從另一端流出,這樣必然產(chǎn)生兩個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的磁場,由于其幾何位置緊密平行靠近,因而絕大部分磁場被互相抵消。同時電熱元件中設置了導電屏蔽層,并與開關中地線連通,用以接地屏蔽電場。
本發(fā)明的布線結構適用于任何使用電熱絲、電熱線、電熱膜等與人體有較密接觸的電熱用具,如電熱毯、電熱褥、電熱墊、電熱腰帶、電熱背心、電熱臺板等等。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1、通過電熱元件雙線緊排的布線結構,使絕大部分磁場互相抵消,從而解決了工頻磁場對人體危害這一問題。
2、電熱元件中設置的導電屏蔽層,用以接地屏蔽電場,從而大幅度降低了電場,消除了電場對人體的危害,同時由于采用鍍膜、擠塑等工藝,使該導電屏蔽層增強了屏蔽電場的效果與可靠性,克服了單線纏繞易折斷、屏蔽不夠嚴密的缺點。
3、在整流調溫開關中增設一只二極管,可降低低溫檔電場。
4、成本較低、使用壽命較長。
權利要求1.一種低電磁場安全型電熱用具,主要由整流調溫開關(1)和具有雙層絕緣層(4)、(6)的電熱元件(2)組成并固定在支撐體(3)上,其特征在于電熱元件(2)的雙層絕緣層(4)、(6)之間設置了導電屏蔽層(5),電熱元件(2)的布線采用雙線或雙帶平行緊排在支撐體(3)上,且排列軌跡一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用具,其特征在于電熱元件(2)布線的雙線或雙帶間距離在磁場<0.3μT范圍內(nèi)緊排。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用具,其特征在于在整流調溫開關(1)電路中設置一只二極管。
專利摘要一種低電磁場安全型電熱用具,在電熱元件中設有導電屏蔽層,可大幅度降低電場,消除電場對人體的危害,發(fā)熱體中的電熱元件布線采用雙線或雙帶平行緊排結構,從而使絕大部分磁場互相抵消,解決了工頻磁場對人體危害的問題,采用本發(fā)明制成的電熱用具,成本較低且安全可靠。
文檔編號H05B3/10GK2094844SQ9120756
公開日1992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1991年5月4日 優(yōu)先權日1991年5月4日
發(fā)明者魯?shù)聫?申請人:浙江醫(y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