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機中通常都是沿軸向方向的。
【附圖說明】
[0021]下文中將參照附圖借助于優(yōu)選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在附圖中:
[0022]圖1為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空氣對空氣式熱交換器的主要部件的軸測分解圖。
[0023]圖2為示出了圖1的熱交換器呈組裝形式的軸測圖。
[0024]圖3為示出了圖1和圖2中的熱交換器的上部部分的第一橫向截面。
[0025]圖4為示出了圖1和圖2中的熱交換器的下部部分的第二橫向截面。
[0026]圖5為示出了熱交換器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橫向截面。
[0027]圖6為示出了根據(jù)先前附圖的熱交換器用于冷卻電機的豎向截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圖1為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空氣對空氣式熱交換器的主要部件的軸測分解圖。圖2為示出了圖1的熱交換器呈組裝形式的軸測圖。
[0029]空氣對空氣式熱交換器包括第一殼體100,第一殼體100包括相反的兩個端壁111和112、相反的兩個側壁113和114、底板115以及頂板116。端壁111、端壁112、側壁113、側壁114、底板115以及頂板116形成矩形容積的封閉件。第一殼體100的側壁113、114沿軸向方向A-A延伸。第一殼體100的端壁111、112沿相對于軸向方向A-A的橫向方向延伸。
[0030]熱交換器還包括兩個熱交換單元160、180,所述兩個熱交換單元160、180包括在第一殼體100的側壁113、114之間延伸的空氣通道161、162、181、182。所述兩個熱交換單元160、180將第一殼體100的內部分成中間部段170和兩個端部部段150、190,其中,中間部段170位于所述兩個熱交換單元160、180之間,端部部段150位于殼體100的端壁111與熱交換單元160之間,端部部段190位于殼體100的端壁112與熱交換單元180之間。在第一殼體100的側壁113、114中具有接納空氣通道161、162、181、182的端部的開口。每個空氣通道161、162、181、182的端部的周邊密封至側壁113、114中的對應開口??諝馔ǖ?61、162、181、182沿相對于軸向方向A-A的橫向方向延伸。該圖在每個熱交換單元160、180中示出了僅兩個空氣通道161、162、181、182,但是,在每個熱交換單元160、180中當然會具有多個空氣通道161、162、181、182??諝馔ǖ?61、162、181、182可以以形成任何圖案的方式彼此相距開成豎排和/或橫排地定位??諝馔ǖ?61、162、181、182沿著熱交換單元160、180的從底板115至頂板116的整個高度并沿著相應的熱交換單元160、180的在軸向方向A-A上的整個長度定位。
[0031]第一殼體100中的中間部段170和所述兩個端部部段150、190有利地是空的空間。所述兩個端部部段150、190通過在熱交換單元160、180中的空氣通道161、162、181、182之間形成的空氣通路與中間部段170連通。
[0032]熱交換器還包括位于殼體100的側壁113、114處并沿著殼體100的相應的側壁113、114沿軸向方向A-A延伸的側導管130、140。每個側導管130、140均包括第一端部130A、140A和相反的第二端部130B、140B。每個側導管130、140通過分隔壁119、120被分成上隔室131、141和下隔室132、142,其中,分隔壁119、120在側導管130、140的第一端部13(^、14(^與相反的第二端部130B、140B之間延伸。每個側導管130、140還包括位于側導管130、140的第一端部130A、140A處、隔室131、132、141、142中的一者中的入口開口 135、145以及位于相對的側導管130、140中的對應隔室131、132、141、142的第二端部130B、140B處的出口開口 136、146。第一側導管130——即,圖中左邊的側導管130——包括位于上隔室131中的入口開口 135和位于下隔室132中的出口開口 136。第二側導管140——即圖中右邊的側導管140——包括位于下隔室142中的入口開口 145和位于上隔室141中的出口開口 146??諝馔ǖ?61、162、181、182的端部通向側導管130、140中的相應的隔室131、132、141、142中。定位在每個熱交換單元160、180的下部部分中的空氣通道161、162、181、182通向側導管130、140中的下隔室132、142中。定位在每個熱交換單元160、180的上部部分中的空氣通道161、162、181、182通向側導管130、140中的上隔室131、141中。因此,第一殼體100的內部與側導管130、140的內部彼此隔離,即,空氣無法在第一殼體100的內部與側導管130、140的內部之間傳遞??諝鈨H通過空氣通道161、162、181、182在側導管130、140之間傳遞。
[0033]當然,這種情況也可以反過來,使得第一側導管130—一S卩,圖中左邊的側導管130——包括位于下隔室132中的入口開口 135和位于上隔室131中的出口開口 136。第二側導管140—一即,圖中右邊的側導管140—一在這種情況下包括位于上隔室141中的入口開口 145和位于下隔室142中的出口開口 146。
[0034]側導管130、140由與第一殼體100的側壁113、114平行的外側壁117、118形成。每個側導管130、140還包括兩個端壁、底板和頂板。側導管130、140中的所述兩個端壁、底板和頂板有利地由第一殼體100的延伸超出第一殼體100的側壁113、114的端壁111、端壁112、底板115和頂板116構成。每個側導管130、140中的分隔壁119、120由安裝到側導管130、140中的單獨部件構成。每個側導管130、140中的上隔室131、141的內部與下隔室132、142的內部也彼此隔離,即,空氣無法在上隔室131、141的內部與下隔室132、142的內部之間傳遞。
[0035]圖3為示出了圖1和圖2中的熱交換器的上部部分的第一橫向截面,并且圖4為示出了該熱交換器的下部部分的第二橫向截面。
[0036]通過第一冷卻空氣風扇310將第一外部冷卻空氣環(huán)流LI引導至位于第一側導管130的第一端部130A處的入口開口 135而被引導到熱交換器中。第一外部冷卻空氣環(huán)流LI從入口開口 135傳遞到第一側導管130的上隔室131中并且進一步穿過所述兩個熱交換單元160、180的上部部分中的空氣通道161、162、181、182傳遞至第二側導管140中的上隔室141。第一外部冷卻空氣環(huán)流LI隨后穿過第二側導管140的第二端部140B中的出口開口 146從第二側導管140中的上隔室141傳遞出去。
[0037]通過第二風扇320將第二外部冷卻空氣環(huán)流L2引導至位于第二側導管140的第一端部140A處的入口開口 145而引導到熱交換器中。第二外部冷卻空氣環(huán)流L2從入口開口 145傳遞到第二側導管140的下隔室142中并且進一步穿過所述兩個熱交換單元160、180的下部部分中的空氣通道161、162、181、182傳遞至第一側導管130中的下隔室132。第二外部冷卻空氣環(huán)流L2隨后穿過位于第一側導管130的第二端部130B處的出口開口 136從第一側導管130中的下隔室132傳遞出去。
[0038]第一外部冷卻空氣環(huán)流LI和第二外部冷卻空氣環(huán)流L2可以從熱交換器所在的空間或者從外部空間或者從室外空氣獲得。
[0039]第一外部冷卻空氣環(huán)流LI和第二外部冷卻空氣環(huán)流L2在側通道130、140的第二端部130B、140B處被引導離開熱交換器。可以通過定位在側通道130、140的第二端部1308、140B處的接合導管200將出口開口 136、146連接在一起。接合導管200具有定位在側導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