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手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通信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自鎖功能的拉手條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模塊化數據通信設備通常的結構是模塊插在機箱上,不同的模塊可實現不同的功能,模塊結構主要是通過拉手條結構上裝配有PCB板實現。現有拉手條結構上設置有扳手以方便于整個模塊整體插入或者從機箱內拔出,在模塊插入機箱后,通過配合松不脫螺釘固定在機箱上以保證模塊與機箱的可靠固定。然而,隨著通信技術的發(fā)展,通信設備的數據交換速率越來越高,端口的布局密度也越來越高,因此松不脫螺釘會占用較多的空間,嚴重影響了模塊上的布局密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可自鎖固定于機箱的拉手條結構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拉手條結構,包括:
[0006]拉手條底板;
[0007]拉手條面板,自所述拉手條面板一側引出;
[0008]扳手,延伸至所述拉手條面板的外側;
[0009]第一連接件,設置于扳手尾部;
[0010]第二連接件,設置于所述拉手條面板上;
[0011]其中,在所述扳手的頭部夾持于機箱時,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第二連接件配合卡勾限位。
[0012]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連接于所述扳手尾部的連接部,以及沿所述連接部彎折延伸出的第一卡勾;其中,所述連接部通過插銷連接于所述扳手尾部,并且所述第一連接件可被控制地以所述插銷為軸轉動。
[0013]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還包括固定于所述連接部端部的第一彈性件,所述第一彈性件包括U型彈性本體,以及沿所述彈性本體的底面向外彎曲設置的彈性臂;其中,所述第一彈性件抵觸于所述扳手的內側壁,以使所述第一連接件在外力作用下被轉動后,待外力消除后恢復至初始位置。
[0014]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還包括沿所述連接部相背的方向延伸出、供施力于所述第一連接件的按壓部。
[0015]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連接本體,以及沿所述連接本體延伸出、與所述第一卡勾配合連接的第二卡勾;其中,所述連接本體貫穿于所述拉手條面板,并被固定于所述拉手條面板內側面或者所述拉手條底板上。
[0016]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U型殼體和第三卡勾,所述U型殼體夾持于所述扳手朝向所述拉手條面板一側,所述第三卡勾沿所述U型殼體的底面彎折向外延伸;其中,所述U型殼體通過插銷連接于所述扳手,并且所述第一連接件可被控制地以所述插銷為軸轉動。
[0017]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U型殼體底面與所述扳手朝向所述拉手條面板一側之間的第二彈性件。
[0018]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二連接件為所述拉手條面板的預設位置的開口,以供所述第一連接件卡勾入或者松脫出。
[0019]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扳手包括設置于扳手頭部的長虎口,短虎口,以及形成于所述長虎口和所述短虎口之間、供卡合于機箱上的U型凹槽;其中,所述扳手通過連接軸固定于所述拉手條底板上且以所述連接軸為軸轉動,以使所述長虎口和所述短虎口配合夾持所述機箱或松脫于所述機箱。
[0020]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拉手條面板的底面相對所述拉手條底板設置有段差,所述扳手連接于所述拉手條面板的底面,所述第二連接件對應地固定于所述拉手條面板的底面。
[002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拉手條結構通過在扳手的尾部設置有第一連接件與在拉手條面板上設置有第二連接件配合卡勾實現自鎖功能,并且配合扳手頭部與機箱卡勾限位,實現了拉手條結構固定于機箱上,避免在拉手條面板上使用松不脫螺釘,占用了拉手條面板上的布局空間。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部分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4]圖3為圖2中A部分的放大圖;
[0025]圖4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部分結構剖面示意圖;
[0026]圖5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中扳手一運動狀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6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中扳手又一運動狀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7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中扳手又一運動狀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8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又一實施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30]圖9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又一實施例的部分結構剖面示意圖;
[0031]圖10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又一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32]圖11為圖10中一角度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0034]在本實用新型使用的術語是僅僅出于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實用新型。在本實用新型和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的“一種”、“所述”和“該”也旨在包括多數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義。還應當理解,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和/或”是指并包含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列出項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組合。
[0035]如圖1和圖2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拉手條結構的部分剖面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拉手條結構1取消了在拉手條面板12上使用松不脫鉚釘,從而提高拉手條面板12的布局空間,并設計了一種具有自鎖功能的扳手13,通過自鎖功能實現了拉手條結構1裝配于機箱后與機箱(未圖示)的固定連接。
[0036]具體地,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拉手條結構1包括:拉手條底板11,設置于拉手條底板11 一側面的拉手條面板12,自拉手條面板12 —側引出的扳手13。另外,該拉手條結構1還包括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電路板),屏蔽簧片等。其中,該PCB板安裝在拉手條底板11上,拉手條結構1通過該PCB板上承載的各類電子元器件實現與其他通信設備通信。屏蔽簧片可以設置在拉手條面板12或者拉手條底板11的周側以與機箱相連,從而起到電磁屏蔽作用,防止電磁泄露。
[0037]拉手條結構1還包括可相互配合實現自鎖的第一連接件14和第二連接件15。該第一連接件14設置于扳手13尾部,第二連接件15設置于拉手條面板12上。其中,第一連接件14與第二連接件15配合卡勾限位,以使扳手13頭部抵持于機箱,進而使拉手條結構1固定于機箱上。
[0038]進一步地,如圖3至圖7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14包括連接于扳手13尾部的連接部141,以及沿連接部141彎折延伸出的第一卡勾142 ;其中,該連接部141通過插銷144連接于扳手13尾部,并且第一連接件14可被控制地以插銷144為軸轉動。在本實用新型中,如此設置以使該第一連接件14可被調節(jié)地轉動以形成適配卡勾于第二連接件15的角度。具體地,在第一連接件14與第二連接件15配合卡勾時,利用第一連接件14旋轉以與第二連接件15具有適配的卡勾角度,在第一連接件14可以卡勾于第二連接件15后,使第一連接件14復位以完成第一連接件14和第二連接件15配合卡勾。
[0039]優(yōu)選地,第一連接件14還包括固定于連接部端部的第一彈性件143,以使第一連接件14在被控制轉動后形成使第一連接件14復位的回復力。該第一彈性件143包括U型彈性本體1431,以及沿彈性本體1431的底面向外彎曲設置的彈性臂1432。其中,第一彈性件143抵觸于扳手13的內側壁,以使第一連接件14在外力作用下被轉動后,待外力消除后恢復至初始位置。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彈性件143可拆卸地裝配于連接部141上,該U型彈性本體1431上設置有開孔1433,連接部141上設置有與開孔1433配合的倒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