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食品加工設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方便拆卸攪拌軸的面粉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和面工序的要求是使面團形成料胚狀,吸水均勻而充足,面筋擴展適宜,顆粒松散,粒度大小一致。目前的攪拌和面設備,大多比較復雜,有些結構簡單的則大多是由攪拌桶和攪拌軸構成的,而在需要加水和面粉的時候,需要人工搬抬,消耗較多勞動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方便拆卸攪拌軸的面粉加工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方便拆卸攪拌軸的面粉加工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的攪拌桶、攪拌桶內的攪拌機構、攪拌桶下方的攪拌電機;攪拌機構包括攪拌軸和裝于攪拌軸上的攪拌刀;攪拌刀包括軸向間隔的兩個套筒,兩套筒之間連接有刀體,刀體包括分別固定在兩套筒上的立柱、連接在兩立柱間的刀片,立柱沿套筒徑向設置,套筒側壁開設有沉頭孔,沉頭孔內設有鎖緊螺釘,攪拌軸外圓開設有與鎖緊螺釘對應配合的螺紋孔;攪拌軸下端伸出攪拌桶并與攪拌電機傳動連接;機架上的兩側設有導槽,機架上設有沿導槽內移動的移動支架,移動支架下端設有滾輪;移動支架上安裝有水箱和送面機構;水箱設有伸向攪拌桶的出水管;送面機構包括面斗、豎向連接在面斗下端的出面管,出面管內設有送料螺桿,送料螺桿的上端伸出面斗并傳動連接有送料電機;攪拌桶上設有蓋子。
進一步地,所述送料螺桿的上端與送料電機通過皮帶傳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上設有閥門;攪拌刀為兩個,在攪拌軸兩側對稱設置。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攪拌電機帶動攪拌軸攪拌和面,上方移動支架上的水箱和面斗進行相應的加水和面粉,面粉由送料螺桿送人攪拌桶內,抽插板的抽插實現(xiàn)出面管的啟閉,結構簡單,加工容易,成本低,移動支架在導槽內移動,方便取出面團,需要加水加面時將移動支架移動到攪拌桶上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方便拆卸攪拌軸的面粉加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提供的方便拆卸攪拌軸的面粉加工裝置,包括機架1、機架1上的攪拌桶2、攪拌桶2內的攪拌機構、攪拌桶2下方的攪拌電機;攪拌機構包括攪拌軸3和裝于攪拌軸3上的攪拌刀;攪拌刀包括軸向間隔的兩個套筒4,兩套筒4之間連接有刀體,刀體包括分別固定在兩套筒4上的立柱12、連接在兩立柱12間的刀片13,立柱12沿套筒4徑向設置,套筒4側壁開設有沉頭孔,沉頭孔內設有鎖緊螺釘14,攪拌軸2外圓開設有與鎖緊螺釘14對應配合的螺紋孔;攪拌軸3下端伸出攪拌桶2并與攪拌電機傳動連接;機架1上的兩側設有導槽,機架1上設有沿導槽內移動的移動支架5,移動支架5下端設有滾輪11;移動支架5上安裝有水箱6和送面機構;水箱6設有伸向攪拌桶2的出水管7;送面機構包括面斗8、豎向連接在面斗8下端的出面管9,出面管9內設有送料螺桿10,送料螺桿10的上端伸出面斗8并傳動連接有送料電機,出面管9的下端設有抽插板;攪拌桶2上設有蓋子。
攪拌刀為兩個,在攪拌軸兩側對稱設置。機架1下端可設置行走輪,行走輪上設置剎車,方便移動。送料螺桿10的上端與送料電機通過皮帶傳動連接。
出水管7上設有閥門。水箱6側壁設有計量刻度,定量加水。攪拌軸3的下端可開設方便快捷安裝的卡槽或鍵槽,方便固定皮帶輪等。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內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等,均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