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桂花茶的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茶葉指茶樹的葉子和芽,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以及用這些葉子泡制的飲料,后來引申為所有用植物花、葉、種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種藥材泡制的“涼茶”等,在中國文學中亦稱雷芽,有些國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葉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茶葉源于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后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fā)展為藥用,西漢后期才發(fā)展為宮廷高級飲料,普及民間作為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后的事,發(fā)現(xiàn)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跡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遺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飲茶始于中國,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依據(jù)品種和制作方式以及產品外形分成六大類;依據(jù)季節(jié)采制可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種毛茶或精制茶葉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為花茶、緊壓茶、萃取茶、藥用保健茶、含茶飲料等。茶葉中含有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堿、肌醇、葉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進人體健康,茶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
桂花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屬于花茶,由桂花和茶葉窨制而成,香味馥郁持久,湯色綠而明亮,在采集、配置、生產、包裝等各流程中,嚴格經過茶胚制備、新鮮桂花采收、茶胚窨花、通花散熱、篩除花渣、復烘干燥、慮網包裝、保質貯藏等工序;桂花茶具有溫補陽氣、美白肌膚、排解體內毒素、止咳化痰、養(yǎng)生潤肺的功效。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桂花茶的制作工藝。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桂花茶的制作工藝。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桂花茶的制作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茶胚制備:茶胚制備采用一芽二葉或三葉的新鮮茶葉作為原料,具體制作過程如下:(1)殺青:將采摘回來的一芽二葉或三葉的新鮮茶葉放置到殺青機內,殺青機轉速設定為20-25轉/min,殺青機進口溫度為200-220℃,中段溫度為160-180℃,末端溫度為115-135℃,殺青茶葉的溫度為60-70℃,殺青時間為0.5-1.5min,當殺青機內的茶葉表面出現(xiàn)霧氣且表面綠色顏色變深時,將茶葉下機后平攤開冷卻;(2)揉捻:將殺青后的茶葉放到揉捻機中,揉捻機轉速為20-28轉/min,揉捻時間為15-20min,揉捻時茶葉的成條率需達到80%以上,并對揉捻后的茶葉進行攤放散熱,攤放厚度為4-5毫米,攤放散熱時間為0.5-0.8h;(3)烘干:將揉捻后的茶葉放入到自動烘干機中,烘干機內溫度控制在80-100℃,采用快速進行烘干,烘干處理時間為8-105min,使茶葉含水量為6-8%。
步驟二:桂花胚制備:桂花胚制備采用中秋前后的新鮮桂花作為原料,具體制作過程如下:(1)桂花采摘:當桂花的花朵成虎爪形、顏色為金黃色且含苞初放時進行采摘,采摘時要做到輕采輕放,對采摘回來的桂花剔除花梗、樹葉等雜物;(2)桂花糖漬:將采摘回來的桂花放置風干,將桂花放入到容器內,一層白糖一層桂花,容器放到陰涼地方進行儲藏。
步驟三:茶胚窨花:對糖漬后的桂花進行篩分,去除白糖,按照茶胚和桂花胚的配比為3:1的用量,將茶胚平鋪到白布上,將桂花胚攤放到茶胚上,一層茶胚一層桂花胚重復鋪成堆,頂層以茶胚堆窨,放置1-2天。
步驟四:通花散熱:扒開茶堆,進行平鋪攤放,使得茶堆溫度降至20-30℃。
步驟五:復烘干燥:對通花散熱后的茶胚和桂花胚進行篩分,去除細小雜物,對篩分后的茶胚和桂花胚進行復烘干燥,使得其含水量降至3-5%。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在我國傳統(tǒng)的茶葉加工工藝的基礎上加入桂花胚的制備工藝,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得制作出的桂花茶外形緊細有毫,條索勻整,色深綠尚潤,內質香氣鮮靈濃純,滋味鮮爽,湯色綠黃清亮,葉底綠黃明亮細嫩柔軟,香味濃厚而高雅持久。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對本發(fā)明進一步闡述。
一種桂花茶的制作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茶胚制備:茶胚制備采用一芽二葉或三葉的新鮮茶葉作為原料,具體制作過程如下:(1)殺青:將采摘回來的一芽二葉或三葉的新鮮茶葉放置到殺青機內,殺青機轉速設定為20-25轉/min,殺青機進口溫度為200-220℃,中段溫度為160-180℃,末端溫度為115-135℃,殺青茶葉的溫度為60-70℃,殺青時間為0.5-1.5min,當殺青機內的茶葉表面出現(xiàn)霧氣且表面綠色顏色變深時,將茶葉下機后平攤開冷卻;(2)揉捻:將殺青后的茶葉放到揉捻機中,揉捻機轉速為20-28轉/min,揉捻時間為15-20min,揉捻時茶葉的成條率需達到80%以上,并對揉捻后的茶葉進行攤放散熱,攤放厚度為4-5毫米,攤放散熱時間為0.5-0.8h;(3)烘干:將揉捻后的茶葉放入到自動烘干機中,烘干機內溫度控制在80-100℃,采用快速進行烘干,烘干處理時間為8-105min,使茶葉含水量為6-8%。
步驟二:桂花胚制備:桂花胚制備采用中秋前后的新鮮桂花作為原料,具體制作過程如下:(1)桂花采摘:當桂花的花朵成虎爪形、顏色為金黃色且含苞初放時進行采摘,采摘時要做到輕采輕放,對采摘回來的桂花剔除花梗、樹葉等雜物;(2)桂花糖漬:將采摘回來的桂花放置風干,將桂花放入到容器內,一層白糖一層桂花,容器放到陰涼地方進行儲藏。
步驟三:茶胚窨花:對糖漬后的桂花進行篩分,去除白糖,按照茶胚和桂花胚的配比為3:1的用量,將茶胚平鋪到白布上,將桂花胚攤放到茶胚上,一層茶胚一層桂花胚重復鋪成堆,頂層以茶胚堆窨,放置1-2天。
步驟四:通花散熱:扒開茶堆,進行平鋪攤放,使得茶堆溫度降至20-30℃。
步驟五:復烘干燥:對通花散熱后的茶胚和桂花胚進行篩分,去除細小雜物,對篩分后的茶胚和桂花胚進行復烘干燥,使得其含水量降至3-5%。
本發(fā)明在我國傳統(tǒng)的茶葉加工工藝的基礎上加入桂花胚的制備工藝,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得制作出的桂花茶外形緊細有毫,條索勻整,色深綠尚潤,內質香氣鮮靈濃純,滋味鮮爽,湯色綠黃清亮,葉底綠黃明亮細嫩柔軟,香味濃厚而高雅持久。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步驟實施例的限制,步驟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