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保健食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茯苓淮山面條。
背景技術:
茯苓,別名云苓、茯靈、松茯苓、松薯等,是寄生在松樹根部的多孔菌科植物,是一種珍貴的藥食兩用菌,自古以來就是藥食同源的保健食品,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富含茯苓多糖等多種功效成分,具有健脾胃、利水消腫、降血脂、調節(jié)機體免疫、抗衰老、抗腫瘤、抗突變等功能;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fā)揮其獨特功效。
淮山,是薯蕷科薯蕷屬植物,中醫(yī)學上稱山藥,富含有蛋白質、維生素、膽堿、淀粉酶、碘、鈣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其使用價值高,可廣泛運用于醫(yī)藥、食品、保健等方面?!侗静菥V目》就認為,淮山能“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瀉、化痰涎、潤皮毛”。而近代中醫(yī)也常用山藥治療脾虛久瀉、慢性腸炎、肺虛咳喘、慢性胃炎、糖尿病等。
芡實,別名雞頭米、雞頭苞、雞頭蓮、刺蓮藕、肇實等,為睡蓮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種仁。以顆粒飽滿,均勻,粉性足,無破碎、干燥無雜質者為佳。有收斂固精等功效,適用于慢性泄瀉和小便頻數,夢遺滑精,婦女帶多腰酸等。
目前,對于上述組分的藥物的應用主要是以簡單的散劑為主,需要經過人體機體的消化后方能被吸收,使得其這些制劑生物利用率相對較低,使用不方便,起效慢,需要長期服用,因而也有將這些藥物成分制成食品,用以在日常生活中對其有效成分進行吸收,但是其配方多存在一定缺陷,要么口感較差,要么成分過于復雜,導致吸收效率也較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茯苓淮山面條,以解決上述技術背景中的缺陷。
本發(fā)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茯苓淮山面條,包括以下質量份的原料:
面粉:100~120份、蕎麥粉:20~25份、茯苓:20~30份、淮山:10~20份、芡實:10~15份、山楂:10~15份、蓮心:10~15份、桑葉:10~15份、葛根:8~10份、防風:8~10份、三七:1~3份、酵母粉:0.5~2份。
其優(yōu)選質量份為:面粉:100份、蕎麥粉:24份、茯苓:24份、淮山:15份、芡實:12份、山楂:12份、蓮心:12份、桑葉:12份、葛根:9份、防風:9份、三七:2份、酵母粉:1份。
其具體制備方法如下:
1)將茯苓與三七炮制、烘干,然后用粉體磨將茯苓與三七磨細,過80~100目篩,同時將淮山制泥,兩者分開備用。
2)將按配方比例的芡實、山楂、蓮心、桑葉、葛根、防風合并,按每500g藥物總質量加入5000~6000ml的比例加水,然后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煎煮2~3h,進行固液分離,然后再加入2000~3000ml水,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煎煮1~2h,進行固液分離后合并兩次的煎液,過濾,濾液濃縮至密度為1.05~1.25的清膏。
3)將面粉、蕎麥粉、茯苓粉、三七粉、酵母粉混合后加水和面,并在和面過程中分三次等量加入清膏和淮山泥,面和好之后靜置發(fā)酵。
4)將發(fā)酵完成后的面加入面條機中成型即得成品。
作為上述步驟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面粉和蕎麥粉是分別將面粉和蕎麥干燥至含水量≤5%后粉碎至50~70目制成。
所述淮山為去皮淮山,其在步驟1)中制泥的具體過程是首先將淮山蒸制,在蒸制完成時將其搗爛制成淮山泥,所述蒸制過程中的蒸制溫度為100~120℃,蒸制的時間為20~30min。
所述步驟2)中煎液過濾時用50~70目濾布進行過濾。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茯苓淮山面條口感好,有淡甜味,老少咸宜,通過在茯苓中添加芡實進行調和補充,不僅可發(fā)揮組分的各自功效,又可體現上述組分的協同功效,強化了增強營養(yǎng)、抗衰老、促生長、預防消化不良、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利于人們接受、且促進了有效成分的吸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實施例一:
在該實施例中包括以下組分的原料:
面粉:1100g、蕎麥粉:240g、茯苓:260g、淮山:180g、芡實:100g、山楂:100g、蓮心:150g、桑葉:150g、葛根:90g、防風:90g、三七:20g、酵母粉:10g。
其中,淮山為去皮淮山,而面粉和蕎麥粉為含水量5%,且過70目篩的面粉和蕎麥粉。
制備時,先將茯苓與三七炮制、烘干,用粉體磨將兩者分別磨細,并過80目篩;同時淮山在120℃的溫度條件下蒸制20min,在蒸制完成時將其搗爛制成淮山泥,冷卻后與茯苓、三七粉分開備用。
將上述質量比的芡實、山楂、蓮心、桑葉、葛根、防風合并后投入瓦罐中,同時往瓦罐中加入7600ml水,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煎煮120min,然后進行固液分離,固液分離后的藥渣中再加3400ml,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煎煮90min,固液分離后合并兩次的煎液,用70目濾布進行過濾濾液濃縮至密度為1.15的清膏。
將上述比例的面粉、蕎麥粉、茯苓粉、三七粉、酵母粉混合后加水和面,并在和面過程中分三次等量加入清膏和淮山泥,面和好之后靜置發(fā)酵,發(fā)酵完成后的面加入面條機中成型即得成品。
實施例二:
在該實施例中包括以下組分的原料:
面粉:1000g、蕎麥粉:240g、茯苓:240g、淮山:150g、芡實:120g、山楂:120g、蓮心:120g、桑葉:120g、葛根:90g、防風:90g、三七:20g、酵母粉:10g。
其中,淮山為去皮淮山,而面粉和蕎麥粉為含水量4%,且過60目篩的面粉和蕎麥粉。
制備時,先將茯苓與三七炮制、烘干,用粉體磨將兩者分別磨細,并過90目篩;同時淮山在100℃的溫度條件下蒸制30min,在蒸制完成時將其搗爛制成淮山泥,冷卻后與茯苓、三七粉分開備用。
將上述質量比的芡實、山楂、蓮心、桑葉、葛根、防風合并后投入瓦罐中,同時往瓦罐中加入7200ml水,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煎煮150min,然后進行固液分離,固液分離后的藥渣中再加3300ml,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煎煮60min,固液分離后合并兩次的煎液,用60目濾布進行過濾濾液濃縮至密度為1.20的清膏。
將上述比例的面粉、蕎麥粉、茯苓粉、三七粉、酵母粉混合后加水和面,并在和面過程中分三次等量加入清膏和淮山泥,面和好之后靜置發(fā)酵,發(fā)酵完成后的面加入面條機中成型即得成品。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