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夾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夾持機構,所述夾持機構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貫穿槽包括第一夾持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夾持部一側的第一開口部,所述第一開口部與所述第一夾持部沿第三方向布置,且所述第一開口部沿所述第三方向貫通地延伸,所述第三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機構用于與一導向機構連接,所述夾持機構還包括鎖緊件,所述鎖緊件用于選擇性地鎖緊所述夾持機構與所述導向機構或解除所述夾持機構與所述導向機構間的鎖緊;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夾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機構還包括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包括基座、第一限位凸塊和第二限位凸塊,所述基座與所述第一夾持塊連接,所述第一限位凸塊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塊分別位于所述基座在第三方向上的相對兩側,所述第一限位凸塊及所述第二限位凸塊用于將所述夾持機構限制在所述導向機構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夾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件包括壓塊、第一驅動部和第二彈性件;所述壓塊可活動地設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驅動部設置在所述基座上,并用于驅使所述壓塊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正方向移動至鎖緊位置;所述第二彈性件設置在所述壓塊與所述基座之間,并被配置為在所述壓塊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正方向運動時存儲彈性勢能;所述第二彈性件還被配置為在釋放彈性勢能時驅使所述壓塊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負方向運動至解鎖位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夾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部位于所述壓塊靠近所述第一夾持塊的一側,且所述第一驅動部與所述基座可活動地連接,所述第一驅動部被配置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運動,并驅使所述壓塊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正方向運動,或允許所述第二彈性件釋放彈性勢能。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夾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部的軸線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驅動部被配置為能夠繞其軸線自傳,且所述第一驅動部的側壁上設有驅動凹槽,所述驅動凹槽的槽壁與所述壓塊靠近所述第一夾持塊的一端接觸;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夾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塊靠近所述第一夾持塊的一端設有傳動斜面,所述傳動斜面到所述第一夾持塊的距離沿第三方向的正方向逐漸減小,所述第三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9.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夾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塊與所述基座連接,并與所述基座保持相對靜止,所述第二限位凸塊能夠相對于所述基座運動;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夾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機構還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包裹所述連接部的部分結構,所述調節(jié)件包括第二驅動部和第三彈性件,所述第二驅動部與所述殼體可活動地連接;所述第三彈性件連接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塊,且所述第二驅動部與所述第二限位凸塊連接;或者,所述第三彈性件連接所述第二驅動部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塊;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夾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彈性件連接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塊;所述第二驅動部與所述第二限位凸塊連接,且所述第二驅動部與所述殼體滑動連接,所述第二驅動部被配置為能夠相對于所述殼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沿靠近或遠離所述基座方向移動;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夾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彈性件連接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塊;所述第二驅動部包括成角度連接的受力桿和傳動桿,所述第二驅動部在所述受力桿與所述傳動桿的相接處通過一中心軸與所述殼體可轉動地連接,所述傳動桿與所述第二限位凸塊連接;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夾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彈性件連接所述第二驅動部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塊,且所述第二限位凸塊與所述殼體可轉動地連接;所述第二驅動部與所述殼體可轉動地連接;
14.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夾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系統(tǒng)還包括所述導向機構,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導向座和兩個限位擋片,所述導向座上設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導向槽;兩個所述限位擋片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兩個所述限位擋片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間隔布置,且每個所述限位擋片與所述導向槽的一個槽壁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