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量為臨床病人的3943. 7倍。提示該藥急性 毒性極低,臨床用藥安全。
[0043] (二)、長期毒性實驗 1、試驗?zāi)康模河^察試驗動物在食用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后的毒性反應(yīng),評估本發(fā)明中藥制 劑的基本安全性。
[0044] 2、試驗材料: (1)、動物:選用成年健康SD大鼠60只,初始體重225±10g,雌雄各半,雌性大鼠均無 孕。
[0045] (2)、藥物:按本發(fā)明中藥組方和制備工藝生產(chǎn)的顆粒劑,折合生藥含量為0. 285g 生藥/g顆粒,按1:5加純化水,制成稀糊。單位體重給藥量按臨床用藥量的20倍計算(臨 床用藥量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
[0046] 3、試驗方法 (1)、將60只SD大鼠分成2組,每組30只,雌雄各半。試驗動物雌雄分籠飼養(yǎng),每籠5 只,定量喂食(每籠1250-1400g/周),基礎(chǔ)飼料為實驗鼠全價顆粒飼料,自由飲水。實驗溫 度(21 ±2) °C,濕度60%-80%。自然光照明暗周期。SD大鼠購入后,在本實驗室飼養(yǎng)條 件下適應(yīng)2周,觀察一般行為表現(xiàn)。試驗前測量動物攝食量,選出合格的大鼠。
[0047] (2)、給藥方法 用本發(fā)明中藥顆粒劑所制稀糊,對其中1組SD大鼠灌胃給藥,每日2次,每次體積為 0.2ml/10g體重,連續(xù)給藥26周。剩余一組為對照組,按同樣方法灌胃等量的生理鹽水。試 驗動物每周稱體重1次,根據(jù)體重變化調(diào)整給藥量。在第13周給藥后24h,每組處死10只, 雌雄各半,觀察并檢測各項指標(biāo);余下的繼續(xù)給藥觀察至26周,最后1次給藥后24h,每組 再處死10只,雌雄各半,觀察并檢測各項指標(biāo);余下的10只進行8周恢復(fù)期觀察。
[0048] (3)、檢測項目及時間 一般檢查:每天觀察動物的一般狀況,如精神狀態(tài)、動態(tài)反應(yīng),行為活動,飲食量的變 化,排便情況,眼睛及孔道分泌物,毛色,清潔度等。體重變化情況及攝食量每周測定1次。
[0049] 血液學(xué)檢查:給藥后第13、26周及停藥恢復(fù)期末(第34周)分別檢測下列指標(biāo):紅 細胞壓積(HCT)、紅細胞計數(shù)(RBC)、血紅蛋白含量(HGB)、白細胞計數(shù)(WBC)、淋巴細胞相對 計數(shù)(LY)、血小板計數(shù)(PLT)、中性粒細胞相對計數(shù)(NE)、單核細胞相對計數(shù)(Mon)和凝血 時間(CT)。
[0050] 血液生化指標(biāo)檢查:給藥后第13、26周及停藥恢復(fù)期末(第34周)分別檢測下列指 標(biāo):丙氨酸轉(zhuǎn)氨酶(ALT)、堿性磷酸酶(AST)、門冬氨酸轉(zhuǎn)氨酶(AST)、總膽紅素(TB)、白蛋白 (ALB)、總蛋白質(zhì)(TP)、血糖(GLU)、尿素氮(BUN)、總膽固醇(TC)、肌酐(Crea)、尿酸(UA)、 血鈉(Na+)、血鉀(K+)、血鈣(Ca+)以及β 2-微球蛋白。
[0051] 尿生化學(xué)和尿液常規(guī)檢查:給藥后第13、26周及停藥恢復(fù)期末(第34周)各測1 次。動物代謝籠單籠飼養(yǎng)收取24h尿,試驗前禁食過夜,檢測尿膽紅素(BIL)、葡萄糖(GLU)、 酮體(KET)、蛋白質(zhì)、PH值、尿膽原(UR0)、尿隱血(BL0)、亞硝酸鹽(NIT)、比重及白細胞 (WBC);放射免疫法定量測定尿P2-MG (腎小管功能障礙敏感指標(biāo))。
[0052] 系統(tǒng)尸檢和病理組織學(xué)檢查:對各臟器進行肉眼檢查,將心臟、肝臟、肺臟、腎臟、 脾臟、腦、腎上腺、胸腺、甲狀腺、胰腺、子宮、卵巢、睪丸、前列腺等器官取出稱重,計算臟器 系數(shù)(臟器重量/體重)。對上述臟器及脊髓、胸腺、膀胱、骨髓(胸骨)、十二指腸、胃、回腸、 胰腺、腦垂體、視神經(jīng)、淋巴結(jié)、結(jié)腸和直腸等用光鏡進行組織學(xué)檢查。
[0053] 4、試驗結(jié)果 一般觀察所有大鼠均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異常情況;血液學(xué)檢查、血液生化指標(biāo)檢查、尿生 化學(xué)、尿液常規(guī)檢查、系統(tǒng)尸檢和病理組織學(xué)檢查,各項指標(biāo)與對照組動物相比,均沒有明 顯的差異。因此,本發(fā)明中藥膠囊劑對SD大鼠是沒有任何毒性作用的,鑒于其為人服用量 的20倍比例,所以可以推測本發(fā)明中藥制劑供患者服用是安全的。
[0054] 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臨床試驗: 1、試驗基本資料 本次臨床試驗的受試者由某市人民醫(yī)院提供,該院自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共收 治了 672名肥胖癥患者,從中遴選出120例適合并自愿參與本次臨床試驗的患者,其中男50 名,年齡,15-52歲,女70名,年齡18-49歲,本組病例按1989年全國第二屆肥胖病會議修訂 的肥胖癥診斷標(biāo)準(zhǔn)確診。120例體重平均89. 2±9. lkg,其中輕度肥胖21例(占17. 5%),中 度肥胖59例(占49. 2%),重度肥胖40例(占33. 3%)。試驗前對所有患者記錄血液流變、血 脂等情況。
[0055] 2、試驗藥物 按本發(fā)明中藥組方和制備工藝生產(chǎn)的顆粒劑,折合生藥含量為〇. 285g生藥/g顆粒。
[0056] 3、試驗方法 所有患者口服本發(fā)明中藥顆粒劑,每日2次,每次20g,4周為一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 療程。
[0057] 4、療效評價標(biāo)準(zhǔn) 參考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肥胖病研究組的標(biāo)準(zhǔn)。
[0058] (1)、特效:癥狀和體征改善,腹部三圍中任何一圍縮小> 8cm或三圍總和縮小 > 15cm,體重減輕> 1% ; (2) 、顯效:癥狀和體征改善,腹部三圍中任何一圍縮小> 5cm或三圍總和縮小 彡10cm,體重減輕> 1%。; (3) 、有效:癥狀和體征改善,腹部三圍中任何一圍縮小> 2cm或三圍總和縮小> 4cm, 體重減輕< 1% ; (4) 、無效:癥狀和體征改善不明顯或無變化,均未達到上述數(shù)據(jù)。
[0059] 5、治療結(jié)果統(tǒng)計分析 (1)、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xué)指標(biāo)對比,以t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xué)處理,見表1 : 表1血液流變學(xué)指標(biāo)對比表(i± SD)
【主權(quán)項】
1. 一種治療肥胖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制劑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成 的: 薏仁14-26份、決明子7-17份、漏蘆6-16份、白術(shù)18-30份、生地22-34份、大腹皮6-18 份、黃芪20-32份、茯苓17-31份、防己6-16份、蒼術(shù)7-17份、冬瓜皮7-19份、陳皮6-14份、 荷葉7-17份、人參4-10份、蜈蚣2-6份、甘草7-13份。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肥胖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制劑還可以是 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成的: 薏仁20份、決明子12份、漏蘆11份、白術(shù)24份、生地28份、大腹皮12份、黃芪26份、 茯苓24份、防己11份、蒼術(shù)12份、冬瓜皮13份、陳皮10份、荷葉12份、人參7份、蜈蚣4 份、甘草10份。
3.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肥胖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制劑還可以是 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成的: 薏仁22份、決明子13份、漏蘆12份、白術(shù)26份、生地27份、大腹皮13份、黃芪25份、 茯苓23份、防己12份、蒼術(shù)13份、冬瓜皮15份、陳皮11份、荷葉14份、人參6份、蜈蚣5 份、甘草11份。
4.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肥胖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制劑還可以是 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成的: 薏仁21份、決明子11份、漏蘆13份、白術(shù)23份、生地29份、大腹皮15份、黃芪28份、 茯苓25份、防己12份、蒼術(shù)13份、冬瓜皮14份、陳皮11份、荷葉13份、人參7份、蜈蚣5 份、甘草12份。
5. 如權(quán)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種治療肥胖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制劑的 制備方法為以下工藝步驟: (1 )、按組方比例準(zhǔn)確稱取各味中藥材,分別洗凈,烘干,粉碎,備用; (2) 、取大腹皮、蒼術(shù)、冬瓜皮、陳皮分別研磨,過120目篩,混合得細粉a,備用; (3) 、取薏仁和一半重量的茯苓、白術(shù),分別炒制,研磨,過120目篩,混合得細粉b,備 用; (4) 、取生地、黃芪、防己、漏蘆、決明子、荷葉、人參、蜈蚣、甘草和剩余一般重量的茯苓、 白術(shù),混合,加7-11倍的蒸餾水,浸泡12-24小時,回流煎煮3次,每次1-3小時,過濾,混合 3次濾液,減壓濃縮至60°C時所測相對密度為1. 28-1. 35,然后減壓干燥得干浸膏,將干浸 膏粉碎,研磨,過120目篩,得細粉c,備用; (5) 、將細粉a、細粉b、細粉c混合均勻,添加適當(dāng)?shù)妮o料,利用現(xiàn)代通用的中藥制劑技 術(shù)制成臨床所需求的劑型。
6. 如權(quán)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種治療肥胖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制劑可 以制成片劑、膠囊劑、散劑、丸劑和顆粒劑。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肥胖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領(lǐng)域。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是由薏仁、決明子、漏蘆、白術(shù)、生地、大腹皮、黃芪、茯苓、防己、蒼術(shù)、冬瓜皮、陳皮、荷葉、人參、蜈蚣、甘草等中藥材,通過本發(fā)明的制備工藝制造的現(xiàn)代中藥成品制劑。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在治療肥胖癥方面具有效果好、標(biāo)本兼治、調(diào)制結(jié)合、健康減肥等技術(shù)優(yōu)勢;并且其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制劑藥效穩(wěn)定、普遍適應(yīng)性好、易于推廣應(yīng)用。
【IPC分類】A61K36-8994, A61P3-04, A61K35-648
【公開號】CN104547738
【申請?zhí)枴緾N201410828102
【發(fā)明人】鄧鳳桂
【申請人】廣東聚智誠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4月29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