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組合物及其用圖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醫(y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術】
[0002]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又稱貝爾麻痹(又稱Bell麻痹),是因莖乳內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癥所致的周圍性面癱。本病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病,男性略多,以青壯年為多見,絕大多數(shù)表現(xiàn)為單側發(fā)病。面神經麻痹中醫(yī)稱“面癱”、“口僻”等,屬“中風”范疇。其病因有風寒、風痰、痰瘀、氣血不足等,病機為局部經絡不暢,氣血失常。運用中醫(yī)療法辨證施治,能有效治療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癥,并且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應,具有很好的研宄意義和臨床推廣價值。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的新的藥物組合物,克服了以往單純西醫(yī)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不足,對痰瘀互阻型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有較好的療效,毒副作用小。所述藥物組合物由以下原料藥制得:白芍、防風、川考、桂枝、當歸、全蝎、僵蠶、白術。
[0004]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治療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白芍15-25g,防風10-20g,川芎5-15g,桂枝5-15g,當歸5-15g,全蝎3-12g,僵蠶1-1Og,白術1-1Ogo
[0005]優(yōu)選的是,所述藥物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藥物制得:白芍18_22g,防風14_16g,川芎 8-12g,桂枝 8-12g,當歸 8_12g,全蝎 5_10g,僵蠶 5_8g,白術 4_6g。
[0006]本發(fā)明最優(yōu)選技術方案是,所述本發(fā)明藥物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得:白茍20g,防風15g,川考10g,桂枝1g,當歸10g,全蝎8g,僵蠶6g,白術5g。
[0007]本發(fā)明還提供了所述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將上述重量份的原料藥白芍、防風、川芎、桂枝、當歸、全蝎、僵蠶、白術,分別粉碎后,混合均勻,加藥材總重量的8倍量的水,煎煮兩次,每次3h后,濾過,濾液合并后濃縮至稠膏,干燥后粉碎即可。
[0008]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制得的本發(fā)明藥物活性成分基礎上直接入藥使用或加入藥劑學上可接受的輔料按常規(guī)工藝制備成所需制劑。優(yōu)選的是,本發(fā)明藥物組合物按照常規(guī)制備工藝制備成片劑或膠囊劑。所述膠囊劑,是將活性成分8份粉碎后和輔料甘露醇0.9份、微晶纖維素0.9份、硬脂酸0.2份,過40目篩,混合均勻,用干法制粒機進行制粒,18目篩進行整粒,將制得的顆粒填充于硬質膠囊中即得本品。
[0009]本發(fā)明還請求保護上述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治療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特別是在制備治療痰瘀互阻型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藥物中的用途。在臨床觀察過程中,治療組脫落3例病例,對照組脫落4例病例,該7例患者均是有效后退出,以有效統(tǒng)計療效,其余均完成臨床觀察。治療組療效結果如下:治愈30例(50.0% ),有效27例(45.0% ),無效3例(5.0% ),總有效率95.0對照組治愈18例(30.0% ),有效29例(48.3% ),無效13例(21.7%),總有效率78.3%。兩組間總有效率比較,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組治療過程中生命體征平穩(wěn)且無過敏等嚴重不良反應,治療結束后對治療組60例患者的實驗室指標血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小便常規(guī)、心電圖等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未見明顯異常。結果表明本方的臨床運用是安全有效的,值得進一步研宄并推廣應用。
[0010]進一步地,本發(fā)明所述藥物組合物,各中藥組份的功能效果及方解如下:
[0011]所述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經、脾經。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經、斂陰止汗。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血藥。
[0012]防風,性溫,味甘、辛。歸膀胱經、肝經、脾經。發(fā)表、祛風、除濕。屬解表藥下分類辛溫解表藥。
[0013]川芎,性溫,味辛。歸肝經、膽經、心包經?;钛袣猓铒L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止痛藥。
[0014]桂枝,味辛、甘,性溫。歸膀胱經,心經,肺經。發(fā)表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屬辛溫解表藥。實驗表明,桂皮醛還有抗驚厥、抗菌、抗病毒、擴張血管和抗炎作用。用治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jié)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0015]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經、心經、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血藥。
[0016]全蝎,辛,平;有毒。歸肝經。熄風鎮(zhèn)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用于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禍,半身不遂,破傷風癥,風濕頑痹,偏正頭痛,瘡瘍,瘰疬。
[0017]僵蠶,性平,味咸、辛。歸肝經、肺經、胃經。祛風定驚、化痰散結。屬平肝息風藥下屬分類的息風止痙藥。
[0018]白術,性溫,味甘、苦。歸脾經、胃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0019]痰瘀互阻型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癥候分析:氣血不足,脈絡空虛,風寒之邪人絡,夾痰夾瘀痹阻經絡,故口眼歪斜而致面癱;瘀血阻絡,清竅不利,故頭痛肢麻;氣血不足,故頭暈,神疲乏力;健運失司壩u納呆;舌質黯,苔薄膩,脈細滑或細澀為氣虛血滯,痰瘀互阻之象。本發(fā)明方中白芍,當歸,補血活血、平肝止痛;防風,桂枝,祛風除濕、溫經通脈;川芎,全蝎,僵蠶,活血行氣,熄風鎮(zhèn)痙,通絡止痛,化痰散結;白術,健脾、益氣、祛濕利水。本發(fā)明藥物組合物組方合理,諸藥合用,可活血散結、健脾益氣、溫經通脈、通絡散結,對痰瘀互阻型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病癥狀有明顯改善。經臨床應用驗證,其療效確切,藥性平和,未出現(xiàn)明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安全系數(shù)高,臨床觀察總有效率達到95%。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不僅僅限于以下具體實施例。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或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內容、精神和范圍內,對本發(fā)明進行的變更、組合或替換,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且包含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
[0021]實施例1
[0022]按以下重量份稱取本發(fā)明各原料:白芍20g,防風15g,川芎10g,桂枝10g,當歸10g,全蝎8g,僵蠶6g,白術5go
[0023]制備工藝如下:
[0024]將上述重量份的原料藥白芍、防風、川芎、桂枝、當歸、全蝎、僵蠶、白術分別粉碎后,混合均勻,加藥材總重量的8倍量的水,煎煮兩次,每次3h后,濾過,濾液合并后濃縮至稠膏,干燥后粉碎。取干燥后的活性成分8份粉碎后和輔料甘露醇0.9份、微晶纖維素0.9份、硬脂酸0.2份,過40目篩,混合均勻,用干法制粒機進行制粒,18目篩進行整粒,將制得的顆粒填充于硬質膠囊中即得。
[0025]使用本發(fā)明藥物組合物治療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癥時,服用所制備的膠囊劑,每粒含生藥量0.3g,每日2次,每次3粒,飯后半小時服用。
[0026]實施例2
[0027]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