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器人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烹飪機器人的自動計量機構。
背景技術: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機器人之父”英格伯格曾提出用機器人為人類做菜的設想,在我國,隨著AIC等烹飪機器人的出現,烹飪機器人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我國的烹飪機器人以中國烹飪的部分技法為主,如煮、燉、炸、蒸、燜等。上述烹飪需要對原料尤其是調料進行精確的計量,否則難以滿足口味要求。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設計仍然較少,烹飪主要還是以事先匹配好的原料直接倒入為主。
有鑒于此,需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以滿足目前對實際烹飪尤其是中式烹飪的使用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烹飪機器人的自動計量機構,可實現調料的密封供給,安全衛(wèi)生,結構緊湊。
為實現上述目的,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烹飪機器人的自動計量機構,包括:電機、上軸承、上蓋、小齒輪、下殼體、大齒輪、底板、螺桿、內圓筒、外圓筒、密封圈、活塞、下軸承、通孔。
進一步的,上蓋和下殼體構成傳動室,其內部固定有底板,底板對上軸承進行限位,在傳動室內貫穿安裝螺桿,大齒輪套設在螺桿上,大齒輪與小齒輪嚙合,小齒輪受電機驅動。
進一步的,傳動室下部的內圓筒、外圓筒共同構成一個供給室,螺桿從內圓筒的中心通過,螺桿的下端固連活塞,活塞上設置密封圈,從而內圓筒與活塞、密封圈構成一個密封腔。
進一步的,下軸承支撐著內圓筒,下軸承通過下部的外部機架限位,外圓筒固設在外部機架上并支撐著傳動室。
進一步的,內圓筒下端開有與外界連通的通孔,通孔與液態(tài)調料罐相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烹飪機器人的自動計量機構示意圖。
(注意:附圖中的所示結構只是為了說明實用新型特征的示意,并非是要依據附圖所示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烹飪機器人的自動計量機構,包括:電機1、上軸承2、上蓋3、小齒輪4、下殼體5、大齒輪6、底板7、螺桿8、內圓筒9、外圓筒10、密封圈11、活塞12、下軸承13、通孔14。
其中,上蓋3和下殼體5構成傳動室,其內部固定有底板7,底板7對上軸承2進行限位。在傳動室內貫穿安裝螺桿8,大齒輪6套設在螺桿8上,大齒輪6與小齒輪4嚙合,小齒輪4受電機1驅動。電機1為步進電機,減速比為1∶30,電機1驅動小齒輪4,與螺桿8構成滑動螺旋副的大齒輪6在上軸承2的約束下,將小齒輪4的轉動轉換為螺桿8的轉動和上下移動。
進一步的,傳動室下部的內圓筒9、外圓筒10共同構成一個供給室。其中,螺桿8從內圓筒9的中心通過,螺桿8的下端固連活塞12,活塞12上設置密封圈11,從而內圓筒9與活塞12、密封圈11構成一個密封腔。
此外,下軸承13支撐著內圓筒9,下軸承13通過下部的外部機架限位。外圓筒10固設在外部機架上并支撐著傳動室。
內圓筒9下端開有與外界連通的通孔14,通孔14與液態(tài)調料罐相連。當活塞12上移時,液態(tài)調料從通孔14被吸入密封腔,當活塞12下移時,液態(tài)調料從通孔14被推出。通過控制步進電機1轉動的轉數控制液態(tài)調料被吸入的容量。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烹飪機器人的自動計量機構,與傳統(tǒng)的烹飪機器人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可實現調料的密封供給;(2)無敞口件,安全衛(wèi)生;(3)結構緊湊,體積小。
以上所述,僅為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