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測試儀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激光對焦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近紅外激光測距技術可以根據(jù)光子的飛行時間快速測量被測物體到傳感器的距離。而其中的激光測距傳感器可通過發(fā)射和接收近紅外線,然后通過發(fā)射光子和接收光子的TOF(time of fly,飛行時間)來測量目標距離。當將該測距技術應用于具有拍照功能的移動終端,例如手機、數(shù)碼相機等。該技術可加快自動聚焦速度,有助于在暗光條件下對附近物體進行對焦,以獲得較佳的拍照體驗。
因此,各類移動終端逐漸運用近紅外激光測距技術,以在拍攝過程中實現(xiàn)激光對焦功能。而應用該項技術的移動終端,在出廠前需要對其進行激光對焦測試,以確保對焦的準確性。目前常規(guī)的激光對焦測試主要采用人工逐一測試,所存在的缺點包括:人工操作步驟繁瑣,測試效率較低;人工測試所處的弱光環(huán)境不穩(wěn)定,測試準確率低;人工操作容易對測試品造成磨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激光對焦測試裝置,可實現(xiàn)對移動終端激光對焦功能高效率、高準確率的檢測。
一種激光對焦測試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待測試產品,所述待測試產品用于發(fā)射和接收激光;
第一反射板,所述第一反射板位于所述激光發(fā)射的路徑上,用于將所述待測試產品發(fā)射的激光進行反射形成第一反射激光并反射給所述待測試產品;
第二反射板,與所述第一反射板間隔設置并位于所述激光發(fā)射的路徑上,用于將所述待測試產品發(fā)射的激光進行反射形成第二反射激光并反射給所述待測試產品;
旋轉裝置,用于驅動所述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旋轉,以使所述第一反射板與所述第二反射板中任意一者位于所述激光發(fā)射的路徑上以反射所述待測試產品所發(fā)射的激光,另一者偏移至所述激光發(fā)射的路徑外以不能反射所述待測試產品所發(fā)射的激光;
處理模組,根據(jù)所述第一反射激光、所述第二反射激光、所述待測試產品與所述第一反射板之間的距離、所述待測試產品與所述第二反射板之間的距離檢測出所述待測試產品是否對焦。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激光對焦測試裝置,通過所述旋轉裝置驅動所述第一反射板、所述第二反射板旋轉,以使所述第一反射板與所述第二反射板中任意一者位于所述激光發(fā)射的路徑上以反射所述待測試產品所發(fā)射的激光,另一者偏移至所述激光發(fā)射的路徑外以不能反射所述待測試產品所發(fā)射的激光,以便于所述處理模組分別獲取所述待測試產品與所述第一反射板或者所述第二反射板的測試距離,根據(jù)所述第一反射激光、所述第二反射激光、所述待測試產品與所述第一反射板之間的距離、所述待測試產品與所述第二反射板之間的距離檢測出所述待測試產品是否對焦。該激光對焦裝置通過機械自動化檢測,實現(xiàn)對待測試產品激光對焦功能高效率、高準確率的檢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一種激光對焦測試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一種激光對焦測試裝置的立體圖;
圖3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一種激光對焦測試裝置中處理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一種激光對焦測試裝置中處理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1 固定件 102 第一反射板
103 旋轉裝置 104 第二反射板
105 處理模組 106 箱體
1031 驅動電機 1032 連接軸
1033 支撐板 1051 檢測單元
1052 計算單元 1053 比較單元
1054 校準單元 1061 側板
1062 頂板 1063 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具體請參照圖1與圖2,其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激光對焦測試裝置的結構圖。所述激光對焦測試裝置用于對待測試產品進行對焦測試。所述測試產品用于發(fā)射和接收激光。作為一個優(yōu)選,所述待測試產品為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包括但不局限于平板電腦、手機、智能手機、電子閱讀器、筆記本電腦等。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移動終端內置或外置連接有攝像頭,較佳可以為與顯示屏幕不同側的后置攝像頭。所述移動終端與攝像頭同側的一側面設置有激光測距傳感器,所述激光測距傳感器可通過發(fā)射和接收近紅外線,然后通過發(fā)射光子和接收光子的TOF(time offly,飛行時間)來測量目標距離。
所述激光對焦測試裝置包括固定件101、第一反射板102、第二反射板104、旋轉裝置103以及處理模組105。
所述固定件101用于固定所述待測試產品,所述待測試產品用于發(fā)射和接收激光;
所述第一反射板102位于所述激光發(fā)射的路徑上,用于將所述待測試產品發(fā)射的激光進行反射形成第一反射激光并反射給所述待測試產品;
第二反射板104與所述第一反射板102間隔設置并位于所述激光發(fā)射的路徑上,用于將所述待測試產品發(fā)射的激光進行反射形成第二反射激光并反射給所述待測試產品;
所述旋轉裝置103用于驅動所述第一反射板102、第二反射板104旋轉,以使所述第一反射板102與所述第二反射板104中任意一者位于所述激光發(fā)射的路徑上以反射所述待測試產品所發(fā)射的激光,另一者偏移至所述激光發(fā)射的路徑外以不能反射所述待測試產品所發(fā)射的激光;
處理模組105,根據(jù)所述第一反射激光、所述第二反射激光、所述待測試產品與所述第一反射板102之間的距離、所述待測試產品與所述第二反射板104之間的距離檢測出所述待測試產品是否對焦。
作為一個優(yōu)選,所述裝置還包括箱體106。所述第一反射板102、所述第二反射板104、旋轉裝置103、處理模組105均設置于所述箱體106內。其中,所述第一反射板102與所述第二反射板104間隔設置于所述箱體106內。所述第一反射板102與第二反射板104的位置關系并非唯一,本實施例優(yōu)選所述第一反射板102間隔設置于所述第二反射板104與所述固定件101之間,以作進一步說明。
所述箱體106包括頂板1062、兩個側板1061,兩個側板1061相對設置頂板1062。所述頂板1062連接于兩個側板1061之間,用于支撐所述頂板1062。所述待測試產品設置所述頂板1062的頂面,所述頂面遠離所述兩個側板1061,所述頂板1062設有通孔1063。
在具體實施中,所述箱體106的內表面設置有吸光件(圖中未標號),所述吸光件為吸光膠。通過所述吸光件,可以有效吸收來自于箱體106外部或者箱體106內部其他與測試不相關的光線,有效地降低了箱體106內的衰減程度值(crosstalk值),增強了測試的準確性。所述衰減程度值(crosstalk值)為意法半導體VL6180芯片中的一項校準參數(shù),其值取決于測試環(huán)境的介質、密封性等。所述衰減程度值用于對所述激光對焦傳感器的實際測量值進行校準,采用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出現(xiàn)隨著移動終端與物體之間的距離增大時,實際測量值跟真實值相差也隨之增大導致的測距準確性偏低的問題。
具體地,所述固定件101可以設置于所述箱體106的外表面,也可以設置于所述箱體106的內表面。若所述固定件101設置于所述箱體106的外表面,所述固定件101與箱體106的接觸面上開設有一通孔1063,所述通孔1063可讓激光自由通過,并不阻礙所述移動終端發(fā)射與接收激光。所述固定件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待測試產品的容納槽。所述通孔1063開設于所述容納槽中。
所述第一反射板102和所述第二反射板104連接于所述兩個側板1061之間;所述待測試產品發(fā)射的激光通過所述通孔1063投射到所述第一反射板102或者所述第二反射板104上。
所述第一反射板102位于所述激光發(fā)射的路徑上,用于將所述待測試產品發(fā)射的激光進行反射形成第一反射激光并反射給所述待測試產品。
所述第二反射板104,與所述第一反射板102間隔設置于所述箱體106并位于所述激光發(fā)射的路徑上,用于將所述待測試產品發(fā)射的激光進行反射形成第二反射激光并反射給所述待測試產品。
作為一個優(yōu)選,所述第一反射板102和所述第二反射板104平行設置于所述箱體106內,所述第一反射板102位于所述激光發(fā)射的路徑上,當所述第一反射板102旋轉90度時,所述第一反射板102偏移至所述激光發(fā)射路徑外以使所述第二反射板104位于所述激光發(fā)射的路徑上。
具體地,所述第一反射板102與第二反射板104的位置可以互換。例如,所述第一反射板102可以在所述第二反射板104的上方,所述第一反射板102也可以在所述第二反射板104的下方。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板102位于所述第二反射板104的上方。需要注意的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涉及的上方下方均為相對位置,并不構成位置限制。
特別地,所述第一反射板102可以優(yōu)選為白色的卡片或者攝影用白平衡校驗灰卡,所述第一反射板102為白色的卡片時,所述閥值距離能量值對應的屏幕燈變暗的閥值距離為5厘米;所述第一反射板102為攝影用白平衡校驗灰卡時,所述閥值距離能量值對應的屏幕燈變暗的閥值距離為2厘米。
同理,所述第二反射板104也可以優(yōu)選為白色的卡片或者攝影用白平衡校驗灰卡,所述第二反射板104為白色的卡片時,所述閥值距離能量值對應的屏幕燈變暗的閥值距離為5厘米;所述第二反射板104為攝影用白平衡校驗灰卡時,所述閥值距離能量值對應的屏幕燈變暗的閥值距離為2厘米。
為了使檢測結果更佳,所述第一反射板102與所述第二反射板104所選用的卡片顏色不相同。
作為一個優(yōu)選,所述第一反射板102和所述第二反射板104通過第一樞軸和第二樞軸連接于所述側板1061上。
所述旋轉裝置103,所述旋轉裝置103驅動所述第一樞軸或者第二樞軸旋,以驅動所述第一反射板102或者第二反射板104旋轉,從而使所述第一反射板102或者所述第二反射板104至少一者位于所述激光發(fā)射的路徑上以反射所述待測試產品所發(fā)射的激光,另一者偏移至所述激光發(fā)射的路徑外以不能反射所述待測試產品所發(fā)射的激光。
具體實施中,所述旋轉裝置103可驅動所述第一反射板102或者所述第二反射板104。作為一個優(yōu)選,在所述移動裝置完成對所述第一反射板102的測試后,若所述旋轉裝置103驅動所述第一反射板102旋轉,自動切換到對所述第二反射板104的測試。避免人工操作,極大地提高了測試效率。同時,還可防止在所述移動終端在對所述第二反射板104進行激光對焦測試時,發(fā)射至所述第二反射板104的第二激光被所述第一反射板102遮擋,影響測試結果。
特別地,所述旋轉裝置103不僅限于驅動所述第一反射板102旋轉。若所述第二反射板104位于所述第一反射板102的上方,則所述旋轉裝置103驅動所述第二反射板104旋轉。
具體實施中,所述旋轉裝置103包括驅動電機1031、支撐板1033、連接軸1032。其中,所述驅動電機1031用于提供驅動動力。所述支撐板1033用于支撐所述第一反射板102或者所述第二反射板104。所述連接軸1032用于連接所述支撐板1033與所述驅動電機1031。
作為一個優(yōu)選,所述驅動電機1031為舵機。所述舵機包括電機、傳感器和控制器,它自身就是一個完整的伺服電機。所述舵機能夠將PWM信號與滑動變阻器的電壓相比對,通過硬件電路實現(xiàn)固定控制增益的位置控制。
作為一個優(yōu)選,所述連接軸1032的橫截面呈D型。特別地,所述連接軸1032與所述第一反射板102通過螺釘固定于所述D型軸的平面上。
作為一個優(yōu)選,所述旋轉裝置103還包括聯(lián)軸器,所述聯(lián)軸器的一端與所述驅動電機1031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連接軸1032連接。通過所述聯(lián)軸器可以實現(xiàn)無極調整所述第一反射板102的角度。
所述處理模組105,根據(jù)所述第一反射激光、所述第二反射激光、所述待測試產品與所述第一反射板102之間的距離、所述待測試產品與所述第二反射板104之間的距離檢測出所述待測試產品是否對焦。
具體實施中,所述處理模組105與所述移動終端電性連接。所述處理模組105可以設置于箱體106內,也可以通過電性連接或者各類通信協(xié)議設置于所述箱體106外。
所述處理模組105包括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若獲取到第一反射激光,控制所述第一反射板102旋轉至90度;若所述控制單元若獲取到第二反射激光,控制所述第一反射板102旋轉以復位。
具體實施中,在所述移動終端進行激光對焦測試前,所述第一反射板102已通過所述旋轉裝置103調整至于與所述移動終端所在平面平行的狀態(tài)。因而,在完成對所述第一反射板102的激光對焦測試后,所述第一反射板102所需旋轉的較佳角度為90度,相當于通過所述旋轉裝置103將所述第一反射板102旋轉至于所述移動終端所在平面垂直的狀態(tài)。
具體請參照圖3,其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激光對焦裝置中處理模組105的結構示意圖。所述處理模組105包括檢測單元1051、計算單元1052、比較單元1053。其中,
所述檢測單元1051用于根據(jù)所述第一反射激光檢測所述待測試產品與所述第一反射板102之間的第一測試距離,還用于根據(jù)所述第二反射激光檢測所述待測試產品與所述第二反射板104的第二測試距離。
所述計算單元1052用于計算所述第一測試距離和所述第二測試距離之間的差值。
所述比較單元1053將所述計算出差值與實際差值進行比較,若差異值大于預設閾值,所述待測試產品對焦不合格。
所述實際差值為所述待測試產品與所述第一反射板102之間的第一實際距離和所述待測試產品與所述第二反射板104之間的第二實際距離的差值。
特別地,所述待測試產品的檢驗標準并非唯一,根據(jù)實際情況可進行相應調整。
例如,所述檢測單元1051還可用于根據(jù)所述第一反射光檢測所述待測試產品與所述第一反射板102之間第一測試距離,還用于根據(jù)所述第二反射光檢測所述待測試產品與所述第二反射板104的第二測試距離。
所述計算單元1052還用于計算所述第一測試距離和所述第一實際距離的差值以及第二測試距離和所述第二實際距離的差值;所述第一實際距離為所述待檢測裝置與所述第一反射板102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二實際距離為所述待檢測裝置與所述第二反射板104之間的距離。
所述比較單元1053還可將所述計算出差值與實際差值進行比較,若差異值大于預設閾值,所述待測試產品對焦不合格。
作為一個優(yōu)選,具體請參照圖4,其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激光對焦裝置中處理模組105的結構示意圖。所述處理模組105還包括校準單元1054,所述校準單元1054用于獲取所述移動終端與所述第一反射板的第一測試距離,根據(jù)所述第一測試距離與所述移動終端與所述第一反射板的第一實際距離,對所述激光的零點坐標進行校準。
具體實施中,所述第一實際距離優(yōu)選為10厘米,所述第二實際距離優(yōu)選為60厘米。第一實際距離相對較小,容易導致激光測焦的零點坐標發(fā)生偏移。因此,需要對激光測焦的零點坐標進行校準。通過所述第一實際距離與所述第一測試距離對所述移動終端的激光對焦傳感器對應的測焦零點進行校準,可以避免出現(xiàn)激光對焦器件本身存在光線繞射導致的測距準確性偏低的問題。
進一步地,所述校準單元1054還用于獲取所述移動終端與所述第二反射板的第二測試距離,根據(jù)所述第二測試距離與所述移動終端與所述第二反射板的第二實際距離,對所述激光的衰減程度值進行校準。
與其它實施例中,所述處理模組105還用于獲取所述移動終端的產品序列號,沒分產品序列號只對應一個移動終端,是所述移動終端的唯一身份標識碼。
獲取所獲取的產品序列號對應的移動終端的檢測結果;
記錄所述產品序列號與所述產品序列號對應的檢測結果。
通過對所述產品序列號與檢測結果的跟蹤記錄,可對檢測結果進行自動分析,無需人工跟蹤,提高了檢測效率。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終端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xiàn)。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xiàn)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tǒng),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執(zhí)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通信接口,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于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wǎng)絡模塊上??梢愿鶕?jù)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xiàn)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fā)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模塊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模塊中。
本發(fā)明實施例方法中的步驟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順序調整、合并和刪減。
本發(fā)明實施例終端中的單元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合并、劃分和刪減。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件功能模塊的形式實現(xiàn)并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終端可讀取存儲介質中?;谶@樣的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xiàn)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該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終端(可以是手機、IPAD等)執(zhí)行本發(fā)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移動硬盤、只讀存儲器(ROM,Read-Only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tǒng)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各種等效的修改或替換,這些修改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