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氣缸套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氣缸套切割機自動送料機構。
背景技術:
氣缸套是內燃機的核心零部件,它的性能直接決定發(fā)動機的性能。
在汽缸套總管的加工過程中,經常需要按一定尺寸要求將汽缸套總管進行切割,這種簡單有重復的工作,在早期完全是有人工切割完成的,隨后市場上就出現了專門用于切割汽缸套總管的設備,即切管機。
現有的切管機結構都較為簡單,其中在切總長這一工序中,需要人工將待分切的汽缸套總管從堆垛處送到分切工位上,降低了生產效率,增加了企業(yè)的人力成本,影響生產的連續(xù)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氣缸套切割機自動送料機構,自動上料,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自動化生產水平。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氣缸套切割機自動送料機構,其組成包括:
機架,所述機架包括用于承載并傳輸氣缸套總管的左機架、右機架,所述右機架連接于左機架的進料方向;
鏈輪送管機構,所述鏈輪送管機構設于右機架上,包括用于將單根氣缸套總管運輸至左機架的鏈輪送管組件和用于將單根氣缸套總管送至翻轉上料組件;
單管送管機構,所述單管送管機構設于左機架上,所述單管送管機構包括設于左機架出料端的限位板、設于限位板一側的用于將限位板另一側的若干氣缸套總管提取出一根單管的單管提取組件,所述單管提取組件和限位板之間間隔設有傳輸輥,所述傳輸輥的傳輸方向和左機架的來料方向垂直。
優(yōu)選地,所述翻轉上料組件包括設于右機架進料端的用于承載并定位氣缸套總管的托板以及用于將托板上的氣缸套總管翻轉至鏈輪送管組件上的轉軸,所述托板一端鉸接于右機架上,通過第一驅動件將托板以鉸接點為中心翹起或釋放,所述轉軸通過軸承座安裝在右機架上,所述轉軸上間隔設套設有翻管片。
優(yōu)選地,所述鏈輪送管組件包括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勾管鏈條以及勾管件,勾管鏈條套設于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上,勾管件等間隔的固定于勾管鏈條上,兩個勾管件之間形成夾持氣缸套總管的夾持空間。
優(yōu)選地,所述單管提取組件包括第一氣缸、撬板和第二氣缸,所述第一氣缸設有多組,平行間隔設于傳輸輥一側,所述第一氣缸的缸體傾斜設置,面向傳輸輥的一端略高,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末端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撬板一端鉸接于左機架的支腿上,另一端延伸至限位板,所述第二氣缸的缸體鉸接于左機架的支腿上,其活塞桿鉸接于撬板中段。
優(yōu)選地,還包括有壓輥機構,所述壓輥機構設于傳輸輥的出料端,所述壓輥機構包括安裝座以及設于安裝座上的第三氣缸,所述第三氣缸的活塞桿末端連接有壓輥座,所述壓輥座上轉動連接有壓輥,所述壓輥正對著傳輸輥,且其轉動方向和傳輸輥的轉動方向一致。
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為:氣缸套總管設于托板上,第一驅動件將托板一端翹起,氣缸套總管隨之翹起,頂到托板的側端,隨后第一驅動件將托板釋放,轉軸翻轉,將翻管片上的氣缸套總管翻轉至勾管鏈條的兩個勾管件之間,勾管鏈條在主動鏈輪的旋轉作用下,將氣缸套總管送至左機架上,左機架傾斜設置,氣缸套總管被限位板或之前的氣缸套總管擋住,這時候左機架上已并列有多根氣缸套總管,前一個氣缸套總管被切割完成以后,第一氣缸將支撐桿向前推進,同時撬板翹起,將距離限位板最近的氣缸套總管翹起,氣缸套總管越過限位板,被支撐桿撐住,支撐桿逐漸回縮,將氣缸套總管放到傳輸輥上,傳輸輥將氣缸套總管傳輸至切割工位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可自動上料,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自動化生產水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向視圖。
圖3為圖1中B-B向視圖。
附圖中:1、機架;101、左機架;102、右機架;2、鏈輪送管機構;201、托板;202、轉軸;203、翻管片;204、主動鏈輪;205、從動鏈輪;206、勾管鏈條;207、勾管件;3、單管送管機構;301、限位板;302、傳輸輥;303、第一氣缸;304、撬板;305、第二氣缸;306、支撐板; 4、壓輥機構;401、安裝座;402、第三氣缸;403、壓輥座;404、壓輥。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對本發(fā)明的結構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用以較佳的實施例及附圖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
一種氣缸套切割機自動送料機構,其組成包括:
機架1,所述機架1包括用于承載并傳輸氣缸套總管的左機架101、右機架102,所述右機架102連接于左機架101的進料方向;
鏈輪送管機構2,所述鏈輪送管機構2設于右機架102上,包括用于將單根氣缸套總管運輸至左機架的鏈輪送管組件和用于將單根氣缸套總管送至翻轉上料組件;
單管送管機構3,所述單管送管機構3設于左機架101上,所述單管送管機構3包括設于左機架101出料端的限位板301、設于限位板301一側的用于將限位板301另一側的若干氣缸套總管提取出一根單管的單管提取組件,所述單管提取組件和限位板301之間間隔設有傳輸輥302,所述傳輸輥302的傳輸方向和左機架的來料方向垂直。
所述翻轉上料組件包括設于右機架進料端的用于承載并定位氣缸套總管的托板201以及用于將托板201上的氣缸套總管翻轉至鏈輪送管組件上的轉軸202,所述托板201一端鉸接于右機架102上,通過第一驅動件將托板201以鉸接點為中心翹起或釋放,所述轉軸202通過軸承座安裝在右機架102上,所述轉軸202上間隔設套設有翻管片203。
所述鏈輪送管組件包括主動鏈輪204、從動鏈輪205、勾管鏈條206以及勾管件207,勾管鏈條206套設于主動鏈輪204和從動鏈輪205上,勾管件207等間隔的固定于勾管鏈條206上,兩個勾管件207之間形成夾持氣缸套總管的夾持空間。
所述單管提取組件包括第一氣缸303、撬板304和第二氣缸305,所述第一氣缸303設有多組,平行間隔設于傳輸輥302一側,所述第一氣缸303的缸體傾斜設置,面向傳輸輥302的一端略高,所述第一氣缸303的活塞桿末端連接有支撐板306,所述撬板304一端鉸接于左機架101的支腿上,另一端延伸至限位板301,所述第二氣缸305的缸體鉸接于左機架101的支腿上,其活塞桿鉸接于撬板304中段。
還包括有壓輥404機構4,所述壓輥404機構4設于傳輸輥302的出料端,所述壓輥404機構4包括安裝座401以及設于安裝座401上的第三氣缸402,所述第三氣缸402的活塞桿末端連接有壓輥座403,所述壓輥座403上轉動連接有壓輥404,所述壓輥404正對著傳輸輥302,且其轉動方向和傳輸輥302的轉動方向一致。
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為:氣缸套總管設于托板201上,第一驅動件將托板201一端翹起,氣缸套總管隨之翹起,頂到托板201的側端,隨后第一驅動件將托板201釋放,轉軸202翻轉,將翻管片203上的氣缸套總管翻轉至勾管鏈條206的兩個勾管件207之間,勾管鏈條206在主動鏈輪204的旋轉作用下,將氣缸套總管送至左機架101上,左機架101傾斜設置,氣缸套總管被限位板301或之前的氣缸套總管擋住,這時候左機架101上已并列有多根氣缸套總管,前一個氣缸套總管被切割完成以后,第一氣缸303將支撐桿向前推進,同時撬板304翹起,將距離限位板301最近的氣缸套總管翹起,氣缸套總管越過限位板301,被支撐桿撐住,支撐桿逐漸回縮,將氣缸套總管放到傳輸輥302上,傳輸輥302將氣缸套總管傳輸至切割工位處。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的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