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天然乳膠枕制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天然乳膠枕自動生產線。
背景技術:
天然乳膠枕是由橡膠樹的汁液做的,100%純天然的天然乳膠枕,是其汁液經過全物理過程加工而成。1929年,科學家E.A.墨菲(E. A. Murphy)在英國伯明翰研發(fā)出世界上第一款乳膠。乳膠是一款非常環(huán)保的材料,因此其應用的范圍也非常廣泛,除了天然乳膠枕,乳膠床墊以外,乳膠還經常被用在各類醫(yī)用手套,安全套,宇航員外太空行走的手套等。
天然乳膠枕目前主要有鄧祿普生產工藝,而天然乳膠枕的制作過程簡單的說可以分為“配料——注膠——硫化——冷卻——清理——脫水——烘干”四步。由于橡膠汁液獨有的乳香氣味,所制成的天然乳膠枕具有防螨抑菌的功效。同時由于制作工藝中,天然乳膠枕往往具有蜂窩式的透氣孔設計,較之其他枕頭天然乳膠枕的透氣性來的更強,能夠將人體睡眠中身體產生的汗水和熱氣通過自然循環(huán)排出。
目前來說,乳膠寢具在歐美的普及度非常高,基本上每3個家庭中就會有一家擁有純天然的乳膠寢具。而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以及人們對健康的重視乳膠寢具也開始走進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其中以泰國的乳膠寢具為主。
天然乳膠枕頭的需求量不斷增大,這就對天然乳膠枕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xiàn)有的天然乳膠枕生產線往往是直線式的,生產線上設備布置松散,生產線占地面積大,使天然乳膠枕生產線的推廣受到地域的限制。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解決了現(xiàn)有天然乳膠枕生產線占地面積大、生產效率低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天然乳膠枕自動生產線。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
一種天然乳膠枕自動生產線,它包括移栽機、輸送裝置以及用于硫化烘干注膠后的天然乳膠枕的烘箱線和用于冷卻并清理成型后的天然乳膠枕模具的冷卻線,所述移栽機包括第一移栽機與第二移栽機,烘箱線與冷卻線之間通過輸送裝置首尾相接,所述輸送裝置由轉彎輥道、過渡輥道、旋轉上升運輸部與旋轉下降運輸部組成,其特征在于:
冷卻線設置于烘箱線上方,烘箱線起始部通過輸送裝置與第一移栽機連接,烘箱線尾部通過輸送裝置與冷卻線起始部連接,冷卻線尾部與第二移栽機連接,第一移栽機與第二移栽機之間設置有注膠工位;注膠后并經過烘箱線烘干后的乳膠枕及注膠模具在輸送裝置上依次經過自動清理工位、機械手自動開模工位、人工拔模工位、冷卻線、自動吹水工位、預留風冷工段與機械手自動合模工位,具體如下:
乳膠經注膠工位注膠成型后由第二移栽機將注膠模具連同乳膠枕一同運送至第一過渡輥道起始部,第一過渡輥道尾部連接旋轉下降運輸部首部,旋轉下降運輸部尾部連接烘箱線首部,乳膠枕與注膠模具經過旋轉下降運輸部后旋轉向下運動運送至下層烘箱線內;
乳膠枕及注膠模具在下層烘箱線內經第二過渡輥道水平運送至第一轉彎輥道,第一轉彎輥道尾部連接第三鏈板運輸線起始部,乳膠枕及注膠模具在下層烘箱線上繼續(xù)經第三鏈板運輸線水平運送至旋轉上升運輸部,旋轉上升運輸部末端連接第四過渡輥道,乳膠枕及注膠模具旋轉向上運動進入上層第四過渡輥道;在第四過渡輥道上,乳膠枕與注膠模具首先經過自動清理工位,其次乳膠枕與注膠模具經過機械手自動開模工位開模,再次乳膠枕與注膠模具經過人工拔模工位拔模后獲得成品乳膠枕,然后注膠模具進入冷卻線冷卻;所述冷卻線中部位于第一轉彎輥道上方設置有第二轉彎輥道,第二轉彎輥道尾部連接第五鏈板運輸線,冷卻線尾部通過第五鏈板運輸線連接自動吹水工位,注膠模具經過第二轉彎輥道后由第五鏈板運輸線運輸至自動吹水工位,注膠模具經過吹水工序后經過第五鏈板運輸線運送至預留風冷工段,注膠模具在第六過渡輥道上繼續(xù)運動至機械手自動合模工位,注膠模具合模,注膠模具通過第二移栽機運輸至注膠工位,等待下一個工作的循環(huán)。
進一步地,所述注膠工位平行設置有三組,其起始部均與第一移栽機連接,尾部均與第二移栽機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注膠模具的打開或閉合采用機器手形式控制,機械手采用插補控制軌跡為弧線,實現(xiàn)打開或閉合上蓋的動作。
進一步地,所述注膠模具外表面采用伺服和PLC電控裝置控制刷子清理,刷掉注膠模具表面殘余物料。
進一步地,所述注膠模具的內表面冷卻采用高壓微霧方式冷卻。
進一步地,所述自動吹水工位使用的自動吹水裝置使用高壓氣泵輸出高壓氣流,采用伺服和PLC系統(tǒng)控制伺服電機帶動氣嘴,沿注膠模具表面勻速吹除注膠模具表面及內部的水滴。
進一步地,冷卻線段全程采用變頻減速機運送,烘箱線段采用變頻電機帶動的鏈板式運輸線運送。
進一步地,所述過渡輥道采用天然橡膠包膠輥,所述第一轉彎輥道和第二轉彎輥道均采用不銹鋼錐輥。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上升運輸部與旋轉下降運輸部均為皮帶傳送裝置。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天然乳膠枕自動生產線,本生產線高度集成乳膠生產過程中必須的設備,大大的減少了人工的成本,冷卻線與烘箱線采用雙層循環(huán)模式,最大化的減少了生產空間的布局,有利于天然乳膠枕生產線的推廣,同時提高了天然乳膠枕的生產效率,本生產線傳輸速度是原來生產線的3倍,產量可達每天10小時8000件,能夠滿足人們對天然乳膠枕日益增長的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俯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主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天然乳膠枕自動生產線,它包括移栽機、輸送裝置以及用于硫化烘干注膠后的天然乳膠枕的烘箱線5和用于冷卻并清理成型后的天然乳膠枕模具的冷卻線10,所述移栽機包括第一移栽機2與第二移栽機14,烘箱線5與冷卻線10之間通過輸送裝置首尾相接,所述輸送裝置由轉彎輥道、過渡輥道、旋轉上升運輸部42與旋轉下降運輸部41組成,其特征在于:
冷卻線10設置于烘箱線5上方,烘箱線5起始部通過輸送裝置與第一移栽機2連接,烘箱線5尾部通過輸送裝置與冷卻線10起始部連接,冷卻線10尾部與第二移栽機14連接,第一移栽機2與第二移栽機14之間設置有注膠工位1;注膠后并經過烘箱線5烘干后的乳膠枕及注膠模具在輸送裝置上依次經過自動清理工位7、機械手自動開模工位8、人工拔模工位9、冷卻線10、自動吹水工位11、預留風冷工段12與機械手自動合模工位13,具體如下:
乳膠經注膠工位1注膠成型后由第二移栽機2將注膠模具連同乳膠枕一同運送至第一過渡輥道31起始部,第一過渡輥道31尾部連接旋轉下降運輸部41首部,旋轉下降運輸部41尾部連接烘箱線5首部,乳膠枕與注膠模具經過旋轉下降運輸部41后旋轉向下運動運送至下層烘箱線5內;
乳膠枕及注膠模具在下層烘箱線9內經第二過渡輥道及鏈板傳輸線32水平運送至第一轉彎輥道61,第一轉彎輥道61尾部連接第三鏈板運輸線33起始部,乳膠枕及注膠模具在下層烘箱線5上繼續(xù)經第三鏈板運輸線33水平運送至旋轉上升運輸部42,旋轉上升運輸部42末端連接第四過渡輥道34,乳膠枕及注膠模具旋轉向上運動進入上層第四過渡輥道34;在第四過渡輥道34上,乳膠枕與注膠模具首先經過自動清理工位7,其次乳膠枕與注膠模具經過機械手自動開模工位8開模,再次乳膠枕與注膠模具經過人工拔模工位9拔模后獲得成品乳膠枕,然后注膠模具進入冷卻線10冷卻;所述冷卻線10中部位于第一轉彎輥道61上方設置有第二轉彎輥道62,第二轉彎輥道62尾部連接第五鏈板運輸線35,冷卻線10尾部通過第五鏈板運輸線35連接自動吹水工位11,注膠模具經過第二轉彎輥道62后由第五鏈板運輸線35運輸至自動吹水工位11,注膠模具經過吹水工序后經過第五鏈板運輸線35運送至預留風冷工段12,注膠模具在第六過渡輥道36上繼續(xù)運動至機械手自動合模工位13,注膠模具合模,注膠模具通過第二移栽機14運輸至注膠工位1,等待下一個工作的循環(huán)。
進一步地,所述注膠工位1平行設置有三組,其起始部均與第一移栽機2連接,尾部均與第二移栽機14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注膠模具的打開或閉合采用機器手形式控制,機械手采用插補控制軌跡為弧線,實現(xiàn)打開或閉合上蓋的動作。
進一步地,所述注膠模具外表面采用伺服和PLC電控裝置控制刷子清理,刷掉注膠模具表面殘余物料。
進一步地,所述注膠模具的內表面冷卻采用高壓微霧方式冷卻。
進一步地,所述自動吹水工位11使用的自動吹水裝置使用高壓氣泵輸出高壓氣流,采用伺服和PLC系統(tǒng)控制伺服電機帶動氣嘴,沿注膠模具表面勻速吹除注膠模具表面及內部的水滴。
進一步地,冷卻線10段全程采用變頻減速機運送,烘箱線5段采用變頻電機帶動的鏈板式運輸線運送。
進一步地,所述過渡輥道采用天然橡膠包膠輥,所述第一轉彎輥道61和第二轉彎輥道62均采用不銹鋼錐輥。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上升運輸部42與旋轉下降運輸部41均為皮帶傳送裝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