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集成電路領域,特別低壓檢測電路。
背景技術:
用于工業(yè)控制、交通運輸甚至某些消費類領域的IC往往需要很寬范圍的工作電壓。例如用于無刷電機位置控制IC最高可能達到40V,最低需要在3V就能正常工作。在低于額定電壓下,電路工作是不正常,嚴重得會帶來不能正常啟動或者影響電路穩(wěn)定性等后果。
現(xiàn)有電路基本都是通過再產(chǎn)生一個reference電壓與待檢測電壓進行比較產(chǎn)生。這樣整個電路結構會相對來說比較復雜;而且reference電壓的產(chǎn)生,供電電源必須達到正常工作電壓,若待檢測電壓同時作為供電電源,則低于正常工作電壓的電壓點會檢測不出;或者提供另一個供電電源,這無形中增加了電路的復雜程度和某些不可操作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用于降低電路復雜程度的低壓檢測電路。
為了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低壓檢測電路,所述低壓檢測電路連接輸入電壓的輸入電壓端以及接地端,在輸入電壓端以及接地端之間,還設有:
分壓電阻陣列、開關K、電平比較器電路和輸出電路;
在所述分壓電阻陣列中設有依次連接的電阻R1、R2、R3,在所述電平比較器電路中設有PMOS管PM1、PM2以及PM3,NPN三極管Q1和Q2,電阻R4、R5、R6、R8,NMOS管NM1,在所述輸出電路中設有PMOS管PM4和電阻R7;
其中,在所述電平比較器電路中,PM1與PM2的柵極相連,PM1的漏極與Q1的集電極相連,PM2的漏極與Q2的集電極相連,Q1的發(fā)射極與接地端之間設有R8,Q2的發(fā)射極與R8之間設有R5,PM3的柵極與PM2的漏極相連,PM3的漏極經(jīng)由R6與NM1的源極連接,NM1的漏極與接地端連接,NM1的柵極與Q1、Q2的基極連接;
開關K的兩端分別與R1的兩端相連,PM3的漏極與開關K的一端連接,在PM4與R7之間設有電壓輸出端。
可選的,所述PM1與所述PM2的參數(shù)完全相同,二者構成電流鏡。
可選的,所述MOS管PM1的溝道寬度與溝道長度的比值為W/L(PM1),所述MOS管PM2的溝道寬度與溝道長度的比值為W/L(PM2),
可選的,當所述輸入電壓從零升高至三極管導通電壓之前,流經(jīng)所述三極管Q1的飽和電流為Is(Q1),流經(jīng)所述三極管Q2的飽和電流為Is(Q2),Is(Q1)=Is(Q2)。
可選的,當所述電壓繼續(xù)升高時,流經(jīng)所述三極管Q1集電極的電流為Ic(Q1),流經(jīng)所述三極管Q2的飽和電流為Ic(Q2),Ic(Q1)=mIc(Q2)。
可選的,在所述電平比較器中,在輸入電壓端以及接地端之間,還設有:
分壓電阻陣列、開關K、電平比較器電路和輸出電路;
在所述分壓電阻陣列中設有依次連接的電阻R9、R10、R11,在所述電平比較器電路中設有PMOS管PM5、PM6以及PM7,NPN三極管Q1和Q2,電阻R12、R13、R14,NMOS管NM2,在所述輸出電路中設有PMOS管PM8和電阻R15;
其中,在所述電平比較器電路中,PM5與PM6的柵極相連,PM5的漏極與Q1的集電極相連,PM6的漏極與Q2的集電極相連,Q1的發(fā)射極與接地端相連,Q2的發(fā)射極與接地端之間設有R14,PM7的柵極與PM6的漏極相連,PM7的漏極經(jīng)由R13與NM2的源極連接,NM2的漏極與接地端連接,NM2的柵極與Q1、Q2的基極連接;
開關K的兩端分別與R9的兩端相連,PM7的漏極與開關K的一端連接,在PM8與R15之間設有電壓輸出端。
可選的,所述PM5與所述PM6的參數(shù)完全相同,二者構成電流鏡。
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控制三極管的工作狀態(tài),來檢測供電電源是否進入正常工作電壓區(qū)域。在準確得檢測出低壓電平的前提下簡化了電路的復雜程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為本發(fā)明的低壓檢測電路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是為本發(fā)明的低壓檢測電路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3是為本發(fā)明的低壓檢測電路的輸入輸出的仿真曲線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結構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結構作進一步地描述。
實施例一
本發(fā)明提供了低壓檢測電路,如圖1所示,所述低壓檢測電路連接輸入電壓的輸入電壓端以及接地端,在輸入電壓端以及接地端之間,還設有:
分壓電阻陣列、開關K、電平比較器電路和輸出電路;
在所述分壓電阻陣列中設有依次連接的電阻R1、R2、R3,在所述電平比較器電路中設有PMOS管PM1、PM2以及PM3,NPN三極管Q1和Q2,電阻R4、R5、R6、R8,NMOS管NM1,在所述輸出電路中設有PMOS管PM4和電阻R7;
其中,在所述電平比較器電路中,PM1與PM2的柵極相連,PM1的漏極與Q1的集電極相連,PM2的漏極與Q2的集電極相連,Q1的發(fā)射極與接地端之間設有R8,Q2的發(fā)射極與R8之間設有R5,PM3的柵極與PM2的漏極相連,PM3的漏極經(jīng)由R6與NM1的源極連接,NM1的漏極與接地端連接,NM1的柵極與Q1、Q2的基極連接;
開關K的兩端分別與R1的兩端相連,PM3的漏極與開關K的一端連接,在PM4與R7之間設有電壓輸出端。
可選的,所述PM1與所述PM2的參數(shù)完全相同,二者構成電流鏡。
基于如圖1所示的低壓檢測電路,MOS管PM1的溝道寬度與溝道長度的比值為W/L(PM1),MOS管PM2的溝道寬度與溝道長度的比值為W/L(PM2),
當輸入電壓從零升高至三極管導通電壓之前,流經(jīng)三極管Q1的飽和電流為Is(Q1),流經(jīng)三極管Q2的飽和電流為Is(Q2),Is(Q1)=Is(Q2)。當電壓繼續(xù)升高時,流經(jīng)三極管Q1集電極的電流為Ic(Q1),流經(jīng)三極管Q2的飽和電流為Ic(Q2),Ic(Q1)=mIc(Q2)。
VDD電壓從0V慢慢啟動時,開關K打開,電阻R1、R2與R3形成分壓電阻,將待檢測電壓即供電電壓取1/N。
在參數(shù)完全相同的前提下,PMOS管PM1、PM1構成了電流鏡,
且
NPN三極管Q1、Q2相同,即Is(Q1)=Is(Q2),其中Is為三極管的飽和電流。當輸入電壓VDD=0至電壓升至使三極管導通之前,PMOS管PM4截止,電壓輸出端UVL的輸出電壓為0。隨著供電電源慢慢升高,三極管Q1和Q2逐漸打開。流經(jīng)三極管Q1和Q2集電極的電流分別為Ic5和Ic6,則由于PMOS管PM1和PM2形成了電流鏡,導致Ic5=m×Ic6。由于此時管子導通電流很小,在MOS管PM3的柵極處得電壓很低,使得PMOS管PM4的柵極電壓接近于輸入電壓VDD,電壓輸出端UVL輸出的電壓仍然為0。
當由分壓電阻得到得三極管的基極電壓與的集電極電壓相等時,此時:VDD/N=VDD-Vgs_PM1。則由PMOS管PM1和PM2、三極管Q1和Q2、電阻R3組成了帶隙基準電壓結構。此時流經(jīng)電阻R5的電流為
Vt×ln(Ic5/Ic6)/Res(R5) (1)
即Vt×lnm/Res(R5)。 (2)
此時三極管Q1的基極電壓為
(Vt×lnm/Res(R5))×(1+m)×Res(R8)+Vbe(Q1) (3)
三極管Q2處于飽和區(qū)和線性放大區(qū)拐點處。且在此之前,道通之間處于飽和區(qū),Vce(Q2)≈0。
隨著供電電源繼續(xù)升高,三極管Q1的基極電壓將大于閾值電壓,由于基極電流Ib(Q1)將會變大,導致PMOS管PM1的漏電流繼續(xù)升高。由于MOS管PM1和MOS管PM2構成得電流鏡作用,流經(jīng)三極管Q2的集電極電流將會按比例升高。由于三極管Q1和三極管Q2得基極發(fā)射極有電壓差得原因,且
Vbe(Q2)+Ic(Q2)×Res(R5)=Vbe(Q1) (4)
三極管Q2將不能流經(jīng)比(1)式更大的電流,三極管Q2將進入線性放大區(qū)。同時,三極管Q2的集電極電壓升高,PMOS管PM3進入截止區(qū),而NMOS管NM1打開,進入飽和區(qū)。故PMOS管PM4的柵極電壓等于0,導致電壓輸出端UVL的輸出電壓等于輸入電壓VDD。同時開關K閉合,分壓電阻輸出的電壓將變成1/X。通過設置合適比例的電阻值,可以得到合適的遲滯電壓窗口。
經(jīng)上述分析,當
VDD/N<(Vt×lnm/Res(R5))×(1+m)×Res(R8)+Vbe(Q1)(5)時,UVL輸出為0;當
VDD/N>(Vt×lnm/Res(R5))×(1+m)×Res(R8)+Vbe(Q1)(6)時,UVL輸出為高,同時UVL輸出為0的電壓值變成
VDD/N>(Vt×lnm/Res(R5))×(1+m)×Res(R8)+Vbe(Q1)(7)。
上述公式中的Vt=kT/q,k是指波爾茲曼常量,T是指溫度,q是指電子電荷量。
分壓電阻將檢測電壓取1/N連接三極管的基極,通過控制三極管的工作狀態(tài),來檢測供電電源是否進入正常工作電壓區(qū)域。此電路結構電路簡單,且能準確得檢測出低壓電平。通過合理的參數(shù)設計,能滿足大部分電路應用。
在實施中,本實施例提出的低壓檢測電路除了如圖1所示的結構外,還有另一種實現(xiàn)方式,如圖2所示,
在所述電平比較器中,在輸入電壓端以及接地端之間,還設有:
分壓電阻陣列、開關K、電平比較器電路和輸出電路;
在所述分壓電阻陣列中設有依次連接的電阻R9、R10、R11,在所述電平比較器電路中設有PMOS管PM5、PM6以及PM7,NPN三極管Q1和Q2,電阻R12、R13、R14,NMOS管NM2,在所述輸出電路中設有PMOS管PM8和電阻R15;
其中,在所述電平比較器電路中,PM5與PM6的柵極相連,PM5的漏極與Q1的集電極相連,PM6的漏極與Q2的集電極相連,Q1的發(fā)射極與接地端相連,Q2的發(fā)射極與接地端之間設有R14,PM7的柵極與PM6的漏極相連,PM7的漏極經(jīng)由R13與NM2的源極連接,NM2的漏極與接地端連接,NM2的柵極與Q1、Q2的基極連接;
開關K的兩端分別與R9的兩端相連,PM7的漏極與開關K的一端連接,在PM8與R15之間設有電壓輸出端。
相對于圖1所示的電路結構,NPN三極管Q1的發(fā)射極與接地端直接相連,NPN三極管Q2的發(fā)射極經(jīng)由R14與接地端直接相連。
可選的,所述PM5與所述PM6的參數(shù)完全相同,二者構成電流鏡。
當選用如圖2所述的低壓檢測電路時,由于不存在圖1所示的電阻R8,因此對應的公式(5)-(7)變更為:
當
VDD/N<Vbe(Q1)(5)時,
UVL輸出為0;當
VDD/N>Vbe(Q1)(6)時,
UVL輸出為高,同時UVL輸出為0的電壓值變成
VDD/N>Vbe(Q1)(7)。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低壓檢測電路,低壓檢測電路連接輸入電壓的輸入電壓端以及接地端,在輸入電壓端以及接地端之間,還設有分壓電阻陣列、開關K、電平比較器電路和輸出電路。在分壓電阻陣列中設有依次連接的電阻R1、R2、R3,在電平比較器電路中設有PMOS管PM1、PM2以及PM3,NPN三極管Q1和Q2,電阻R4、R5、R6、R8,NMOS管NM1,在輸出電路中設有PMOS管PM4和電阻R7。通過控制三極管的工作狀態(tài),來檢測供電電源是否進入正常工作電壓區(qū)域。在準確得檢測出低壓電平的前提下簡化了電路的復雜程度。
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各部件的組裝或使用過程中的先后順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