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旋轉軸,45—按壓面部,45a—貝壓板槽,46 —凸輪隨動件,47 —凸輪,48—彈黃,49—軸環(huán),50—穿孔部,51—鉆頭,52—馬達,61 —移送引導件,63—引導板,65—彈簧,67—馬達,69—帶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48]接下來,根據(jù)表示實施方式的附圖,對基于本申請發(fā)明的雙殼貝自動穿孔機10的貝輸送姿勢矯正裝置進一步詳細地進行說明。此外,便于說明,對起到相同的功能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其說明。
[0049]雙殼貝自動穿孔機10具備貝輸送部20、轉臺部30、按壓部40以及穿孔部50。
[0050]貝輸送部20由旋轉的輸送機21構成。該輸送機21朝向輸送方向以α ° (圖4(A)所示。在圖示實施例中,α =7° )的傾斜上升角度設置于輸送路20a上,通過驅動輪22向箭頭Rl方向旋轉。上述輸送路20a如圖4(B)最佳表示的那樣傾斜(在圖示實施例中,為45° )地設置。在輸送路20a設置有向與該輸送機21的輸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箭頭R2方向)間歇地旋轉的輸送鏈23,在該輸送鏈23的鏈節(jié)23a安裝有矯正輸送中的扇貝I的輸送姿勢的矯正板25。24a為該輸送鏈23的驅動輪,24b為從動輪。
[0051]上述矯正板25由經(jīng)由配件23b安裝于上述輸送鏈23的鏈節(jié)23a的安裝部25a、矯正面25d以鈍角β (圖5(C)所示。在圖示實施例中,β = 140° )傾斜地形成并且該矯正面25d朝向與輸送機21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設置的傾斜部25b、以及下端部與上述安裝部25a連續(xù)并且上端部與上述傾斜部25b連續(xù)的直立部25c構成。上述直立部25c的高度Hl形成為小于被輸送的貝I的耳狀突起3的高度H2(直立部高Hl <貝的耳狀突起高H2)(圖5(C)所示)。貝的耳狀突起高H2設定為被投入、輸送的貝I的最低高度。
[0052]27為引導輸送路20a的輸送引導件。該輸送引導件27如圖4 (B)所示固定于L字金屬件27a,上方被敞開,從而成為供扇貝I投入的投入口 29。扇貝I以表面為上側從上述投入口 29被投入。
[0053]與上述貝輸送部20鄰接地設置轉臺部30。轉臺部30由轉臺31構成,并設置為相對于上述輸送機21正交。該轉臺31構成為在間歇地旋轉的圓形的滾筒32的周面安裝多個(實施例為8個)工作臺33。各工作臺33由扁平狀的平板構成,如圖7(A)、(B)所示,在上表面立設第一定位柱34以及構成貝換乘裝置38的第二定位柱35。在第一定位柱34與第二定位柱35之間形成供鉆頭51向下前進的穿孔部位39。
[0054]如圖7(A)、(B)所示,上述第一定位柱34為呈中空圓筒狀形成的比較大徑的不銹鋼制支柱,圓形狀面34b形成于扇貝I的側面。上述第一定位柱34形成與貝殼的側緣4a抵接的a點以及與前耳狀突起3a的側面抵接的b點。上述第二定位柱35形成與貝殼的后耳狀突起3b的下端緣3d抵接的c點。第一定位柱34的周面部形成有由水平的鋸齒狀刻紋構成的貝壓板槽34a。上述第二定位柱35由能夠旋轉的旋轉輥構成,且為呈圓柱狀形成的不銹鋼制支柱。上述第二定位柱35以與耳狀突起3的下端緣3d滑動接觸而與后耳狀突起3b抵接的方式與上述第一定位柱34并排設置。在上述第二定位柱兼旋轉輥35的周面沿軸向形成有滾花槽35a(圖12所示)。
[0055]如圖5(A)、(B)所示,上述的第二定位柱兼旋轉輥35分別設置于多個工作臺33,該多個工作臺33設置于間歇地旋轉的滾筒32的周面,以在上述工作臺33位于換乘位置Pl時旋轉,在上述工作臺33位于穿孔位置P2時停止旋轉的方式間歇地旋轉。S卩,如圖5(A)以及圖12所示,狹縫板36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設置于上述滾筒32的外側,在貝I到達換乘位置Pl時,該狹縫板36被按壓輥37按壓而變形,因此旋轉力經(jīng)由狹縫36a (圖6 (A)所示)傳遞至旋轉輥35。貝換乘裝置38由上述的旋轉輥35、狹縫板36以及按壓輥37構成。上述狹縫板36沿著端緣部的圓周設置有由長槽構成的狹縫36a。36b為狹縫板36的旋轉軸,并相對于滾筒32的旋轉軸32a以向圖6(A)的右方偏心的方式設置。
[0056]按壓部40由第一按壓單元41以及第二按壓單元44構成。
[0057]如圖8以及圖9所示,第一按壓單元41由呈舌片狀形成的不銹鋼板構成,并能夠沿正反方向轉動。該第一按壓單元41在扇貝I成為在圖5(B)中由“l(fā)b”表示的水平狀態(tài)的穿孔位置P2時,與貝殼的腹緣4b(圖7(B)所示)抵接,從而將扇貝I向在圖7㈧中由箭頭X表示的直線方向按壓。第一按壓單元41的下部41a彎曲,在該彎曲下部41a構成為設置由向用于從上方抑制貝殼的腹緣4b的貝方向突出地設置的框架構成的貝壓板41b。42為卡定該第一按壓單元41的升降體,在向下前進時,使第一按壓單元41向扇貝I方向移動。43為使上述第一按壓單元41復原成原來位置的拉伸彈簧。
[0058]如圖7(B)以及圖8所示,第二按壓單元44構成為在由不銹鋼構成的板44a安裝金屬制造的按壓面部45,能夠向正反方向自如轉動。第二按壓單元44在扇貝I成為在圖5⑶中由“l(fā)b”表示的水平狀態(tài)的穿孔位置P2時,向在圖7(B)中由箭頭Y表示的方向旋轉,此時,上述按壓面部45與后耳狀突起3b的側面抵接。該按壓面部45在與后耳狀突起3b抵接的按壓面形成有由水平的鋸齒狀刻紋構成的貝壓板槽45a。上述第二按壓單元44具有凸輪隨動件46,該凸輪隨動件46效仿旋轉的凸輪47并與之接觸,從而向正反方向轉動。48為對上述第二按壓單元44向扇貝I方向進行施力的拉伸彈簧,49為上述第二按壓單元44的旋轉軸44b的軸承。
[0059]如圖8以及圖9所示,穿孔部50由上下移動的鉆頭51構成。52為使該鉆頭51旋轉的馬達。該鉆頭51在將扇貝I定位、固定于轉臺31的規(guī)定的穿孔位置P2后,向下前進而進行穿孔。
[0060]61為設置于在上述轉臺部30形成的換乘位置Pl的正上方的能夠升降的移送引導件。如圖10所示,該移送引導件61在下端部設置有以規(guī)定的角度傾斜的引導板63,整體能夠升降。上述移送引導件61在貝換乘Ia時,在上限位置待機,在轉臺31旋轉前下降,在轉臺31旋轉時,位于下限位置。圖10表示位于該下限位置的狀態(tài)。貝的輸送與穿孔時間相同。貝的換乘動作在上述移送引導件61位于在圖10中由點劃線表示的上限位置時,S卩,轉臺31停止,在貝Ia不位于換乘位置Pl的期間進行。上述引導板63若接觸到開口的貝的貝殼,則貝自己閉口,由此對貝Ia進行引導。65為附屬設置于上述移送引導件61而向貝方向施力的彈簧,例如在貝進入兩處換乘位置Pl的情況下,使引導板63向上方回避,而防止機器的損傷。
[0061]以表面A為上側從貝的投入范圍T的投入口 29投入的扇貝I被輸送機21供給至轉臺31 (圖4(A)、(B))。在基于輸送機21的輸送時,將通過矯正板25使其姿勢形成適當姿勢的扇貝Ia(圖5(A)、(B)所示)換乘在工作臺33上。對該換乘之后詳述。
[0062]伴隨著轉臺31的旋轉的扇貝Ia到達在圖5(B)中由“l(fā)b”表示的穿孔位置P2。此時,扇貝Ib成為水平狀態(tài),但關于正確的定位,在后述的換乘工序中詳述。
[0063]接下來,第一按壓單元41向下前進,與貝殼的腹緣4b抵接,從而對扇貝I向第一定位柱34以及第二定位柱35方向按壓(圖8、圖9)。
[0064]另外,在大致同時,第二按壓單元44轉動而與貝殼的后耳狀突起3b的橫端部抵接,從而對貝向第一定位柱34方向按壓(圖7(B))。
[0065]供給至轉臺31的貝因大小、形狀、姿勢等供給條件不同而各式各樣,未必如理想那樣與定位柱的各抵接點抵接。
[0066]S卩,扇貝I優(yōu)選通過第一按壓單元41以及第二按壓單元44的按壓而在第一定位柱34的a點、b點兩點以及第二定位柱35的c點合計三點抵接。但是,供給條件各式各樣,因此在應該通過第一按壓單元41在第一定位柱34的a點以及第二定位柱35的c點抵接后,存在在一點與第一定位柱34抵接的情況。
[0067]即便在上述的情況下,第二按壓單元44也對扇貝I的前耳狀突起3a進行按壓,由此,在貝I在c點接觸的情況下,被引導為在c點滑動,從而稍微修正其方向,在兩點與第一定位柱34抵接,因此實現(xiàn)三點支承。
[0068]因此,扇貝I可靠地定位于規(guī)定的位置。
[0069]在該狀態(tài)下,基于第一按壓單元41以及第二按壓單元44的扇貝I的按壓繼續(xù),因此扇貝I穩(wěn)定地固定于規(guī)定的位置。
[0070]在上述的狀態(tài)下,鉆頭51向下前進,而穿孔貝殼的耳狀突起3的一片部分3c的規(guī)定的穿孔部位39。由此,形成供卡定銷5插入的卡定孔2 (圖14所示)。此外,對該點也后述。
[0071]被穿孔的扇貝1(在圖5(B)中表示為“l(fā)c”)因轉臺31的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