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箱I內;所述上料機械手32設于主機箱I內的工作平臺11上,并位于檢測轉盤2的上料工位外側。所述上料機械手32包括U形基架321、第一氣缸322、第二氣缸323、第三氣缸324、第四氣缸325、第三直線滑軌326和第三滑塊327;所述U形基架321安裝在主機箱I內的工作平臺11上,且進料輸送帶31的出料端位于U形基架321的U形口內;所述第一氣缸322和第三直線滑軌326相互平行地水平設置在U形基架321的頂部,所述第三滑塊327可左右移動地卡在第三直線滑軌326上,且第三滑塊327上設有縱向安裝板328;所述第二氣缸323垂直向下地安裝在縱向安裝板328上,所述第三氣缸324可上下移動地垂直安裝在縱向安裝板328上(具體為,所述上料機械手32還包括有第四直線滑軌329和第四滑塊320,所述第四直線滑軌329垂直向下地設于縱向安裝板328上,所述第四滑塊320可上下移動地卡在第四直線滑軌329上,且其上設有所述第三氣缸324。)、并與第二氣缸323的驅動軸連接;所述第四氣缸325垂直向下地安裝在第三氣缸324的滑塊上,并隨滑塊前后移動,且其驅動軸上設有第一夾持爪3251;而且第一氣缸322、第二氣缸323、第三氣缸324和第四氣缸325均與電控箱6導通連接。
[0037]所述觸點檢測機構設于主機箱I內的工作平臺11上、并位于檢測轉盤2的檢測工位外側;具體結構可以為:所述觸點檢測機構包括縱向檢測機構41和/或橫向檢測機構42 ;所述縱向檢測機構41主要由第一基架411、第一測試組件412、第一產品定位組件413組成;所述第一基架411安裝在主機箱I內的工作平臺11上;所述第一測試組件412包括第一滾珠絲桿414、第一壓力傳感器415和第一壓力頂針416,所述第一滾珠絲桿414垂直于檢測轉盤2地安裝在第一基架411上,其驅動滑塊417上設有延伸至檢測轉盤2縱向檢測工位上方的第一傳感器安裝座418,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415安裝在第一傳感器安裝座418上;所述第一壓力頂針416垂直向下地設于第一壓力傳感器415上,并位于縱向檢測工位正上方,且在第一滾珠絲桿414的驅動下上下移動;所述第一產品定位組件413包括第一驅動氣缸419和第一產品固定爪410,所述第一驅動氣缸419垂直于檢測轉盤2地安裝在第一基架411上,所述第一產品固定爪410可上下移動地安裝在第一基架411上(具體為,所述第一產品定位組件413還包括有第一直線滑軌4102和第一滑塊4103,所述第一直線滑軌4102垂直向下地設于第一基架411上,所述第一滑塊4103可上下移動地卡在第一直線滑軌4102上,所述第一產品固定爪410安裝在第一滑塊4103上。),并與第一驅動氣缸419的驅動軸連接,而且第一基架411上設有對其固定的待測底板進行通電的第一測試探針4101;當測試時,所述第一壓力頂針416穿過第一產品固定爪410、并作用在第一產品固定爪410內固定的待測底板上,使待測底板縱向導通連接的觸點分離、斷開通電。所述橫向檢測機構42主要由第二基架421、第二測試組件422、第二產品定位組件423組成;所述第二基架421安裝在主機箱I內的工作平臺11上;所述第二測試組件422包括第二滾珠絲桿424、第二壓力傳感器425和第二壓力頂針426,所述第二滾珠絲桿424水平安裝在第二基架421上、并延伸至檢測轉盤2橫向檢測工位的上方,其驅動滑塊427上設有第二傳感器安裝座428,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425安裝在第二傳感器安裝座428上;所述第二壓力頂針426水平地設于第二壓力傳感器425上,并位于橫向檢測工位正上方,且在第二滾珠絲桿424的驅動下前后移動;所述第二產品定位組件423位于第二測試組件422的前方,包括第二驅動氣缸429和第二產品固定爪420,所述第二驅動氣缸429垂直于檢測轉盤2地安裝在第二基架421上,所述第二產品固定爪420可上下移動地安裝在第二基架421上(具體為,所述第二產品定位組件423還包括有第二直線滑軌4202和第二滑塊4203;所述第二直線滑軌4202垂直向下地設于第二基架421上,所述第二滑塊4203可上下移動地卡在第二直線滑軌4202上,所述第二產品固定爪420安裝在第一滑塊4203上。),并與第二驅動氣缸429的驅動軸連接,而且第二基架421上設有對其固定的待測底板進行通電的第二測試探針4201;當測試時,所述第二壓力頂針426在第二滾珠絲桿424的驅動下伸入第二產品固定爪420內、并作用在第二產品固定爪420內固定的待測底板上,使待測底板橫向導通連接的觸點分離、斷開通電。而且,所述第一滾珠絲桿414、第一壓力傳感器415、第一驅動氣缸419、第一產品固定爪410、第一測試探針4101、第二滾珠絲桿424、第二壓力傳感器425、第二驅動氣缸429、第二產品固定爪420、第二測試探針4201均與電控箱6導通連接。
[0038]所述出料機構5包括出料輸送帶51和用于將檢測轉盤2下料工位夾具22上的已檢測底板搬運至出料輸送帶31進料端的下料機械手52;所述出料輸送帶51設于主機箱I外,且其進料端伸入主機箱I內;所述下料機械手52設于主機箱I內的工作平臺11上,并位于檢測轉盤2的下料工位外側。所述下料機械手52包括旋轉馬達521、旋轉臂522和第五氣缸523;所述旋轉馬達521安裝在主機箱I內的工作平臺11上,且其轉動軸524垂直朝上;所述旋轉臂522的一端安裝在轉動軸524上,另一端設有第五氣缸523,而且第五氣缸523的驅動軸垂直朝下、并設有第二夾持爪525;所述旋轉馬達521和第五氣缸523均與電控箱6導通連接。
[0039]本實用新型所述底板智能測試裝置工作時,首先上料機械手32將進料輸送帶31出料端的待測底板搬運至檢測轉盤2上料工位夾具22上,然后轉動的檢測轉盤2將其運送至檢測工位,觸點檢測機構4即對檢測工位上的底板進行壓力檢測(具體為:第一步,縱向檢測機構41的第一產品定位組件413通過第一產品固定爪410對縱向檢測工位上的待測底板進行定位,并通過其上的第一測試探針4101對待測底板進行供電,此時待測底板導通,接著第一測試組件412的第一壓力頂針416穿過第一產品固定爪410、并作用在第一產品固定爪410內固定的待測底板上,使待測底板縱向導通連接的觸點分離、斷開通電,此時第一壓力傳感器415將斷電瞬間的壓力值傳送給電控箱1,最后根據壓力值判斷底板縱向觸點斷開壓力是否符合要求,并通過檢測轉盤2將待測底板運送至橫向檢測工位;第二步,橫向檢測機構42的第二產品定位組件423通過第二產品固定爪420對待測底板進行定位,并通過其上的第二測試探針4201對待測底板進行供電,此時待測底板導通,接著第二測試組件422的第二壓力頂針426穿過第二產品固定爪420、并作用在第二產品固定爪420內固定的待測底板上,使待測底板橫向導通連接的觸點分離、斷開通電,此時第二壓力傳感器425將斷電瞬間的壓力值傳送給電控箱1,最后根據壓力值判斷底板橫向觸點斷開壓力是否符合要求,并通過檢測轉盤2將待測底板運送至下料工位。),最后下料機械手52將檢測轉盤2下料工位夾具22上的已檢測底板搬運至出料輸送帶31進料端、輸出。
[0040]這樣,通過本實用新型所述底板智能測試裝置即可自動完成底板縱向、橫向觸點斷開壓力檢測,無需人工操作,使用方便,而且大大提高檢測準確度和檢測效率,既保證了出廠產品的優(yōu)良率,又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和生產成本,進一步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而獲得商業(yè)成功。
[0041]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優(yōu)選方案,所述出料輸送帶51上設有不良品自動分揀機構7,所述不良品自動分揀機構7包括一個以上推出氣缸71和一個以上分揀盒72,所述推出氣缸71和分揀盒72分別相對地設置在出料輸送帶51的左右兩側(如:所述推出氣缸71和分揀盒72分別并排地設于出料輸送帶51的左右兩側,且一對一地相對設置;可以包括Fl觸點壓力不良分揀盒、F2觸點壓力不良分揀盒、F3觸點壓力不良分揀盒和F2-FI觸點壓力不良分揀盒。),且推出氣缸71與電控箱6導通連接、并在電控箱6的控制下通過其驅動軸伸出至出料輸送帶51內將不良品推入分揀盒72內。這樣,本實用新型所述底板智能測試裝置即可自動將不良底板進行分類分揀,免去了返工的分揀流程,返工工作量減少,返工更方便、成本更低。
[0042]另外,每個推出氣缸71靠近出料輸送帶51上料端的旁側設有位置傳感器73,所述位置傳感器73可以是超聲波傳感器或紅外線傳感器,與電控箱6導通連接。這樣,通過位置傳感器73即可準確檢測到對應不良品的位置,以便電控箱6控制相應的推出氣缸71將其推入分揀盒72內,分揀精確度進一步提高。
[0043]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底板智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機箱(I)、檢測轉盤(2)、進料機構(3)、用于測試彈片觸點斷開壓力的觸點檢測機構、出料機構(5)和電控箱(6),且所述檢測轉盤(2)、進料機構(3)、觸點檢測機構和出料機構(5)均與電控箱(6)導通連接;其中, 所述檢測轉盤(2)可轉動地設于在主機箱(I)內的工作平臺(11)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