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揭露一種同軸金屬柱,特別是設置于芯片封裝的電路板側(PCB side),適合于電子訊號傳輸時,具有噪聲屏蔽,保持信號傳輸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的同軸金屬柱。
背景技術:
參照圖1,芯片封裝單元電性耦合于外部的系統(tǒng)電路板11。系統(tǒng)電路板11的底表面具有多個金屬墊113;芯片封裝單元具有多個焊球123電性耦合于系統(tǒng)電路板11之金屬墊113。芯片封裝單元包括:一基材12、一介電層122和一芯片13,基材12具有多個上層金屬墊121;介電層122設置于基材12之上表面;芯片13設置于基材12之底部。
圖1所示習知技藝的缺點為噪聲干擾,在更密集的設計,電路與電路愈靠近,噪聲干擾的狀況愈嚴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希望提供一種設置于芯片封裝的電路板側(PCB side),適合于電子訊號傳輸時,具有噪聲屏蔽,保持信號傳輸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的同軸金屬柱,并提供前述同軸金屬柱的制作方法。
根據(jù)實施例,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同軸金屬柱,包括軸心金屬柱、介電層和外層金屬層,軸心金屬柱設置于封裝基材的上層金屬墊的上表面;介電層包覆于軸心金屬柱的外側表面;外層金屬層包覆于介電層的外側表面。
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本發(fā)明前述同軸金屬柱中,軸心金屬柱底部電性耦合于金屬墊的上表面。
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本發(fā)明前述同軸金屬柱中,金屬墊為封裝基材的電路系統(tǒng)的表面鏈接端點。
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本發(fā)明前述同軸金屬柱中,電路系統(tǒng)進一步包括第一底部電路重新分配層、上層金屬墊、第二底部電路重新分配層和下層金屬墊,第一底部電路重新分配層設置于同軸金屬柱的底部,埋設于第一介電層中;上層金屬墊設置于第一底部電路重新分配層的上方,具有第一密度,適合將封裝基材電性耦合至外部的系統(tǒng)電路板;第二底部電路重新分配層設置于第一底部電路重新分配層的下方,埋入至第二介電層中;下層金屬墊設置于第二底部電路重新分配層下方,具有第二密度;第二密度高于第一密度,適合于芯片安置用。
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本發(fā)明前述同軸金屬柱中,外部的系統(tǒng)電路板包括軸心金屬墊和環(huán)形金屬墊,軸心金屬墊設置于外部的系統(tǒng)電路板上;環(huán)形金屬墊環(huán)繞于軸心金屬墊的外圍,電性獨立于軸心金屬墊;當封裝基材與外部的系統(tǒng)電路板連接時,軸心金屬墊對應連接同軸金屬柱的軸心金屬柱,環(huán)形金屬墊對應連接同軸金屬柱的外層金屬層。
根據(jù)實施例,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同軸金屬柱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工藝步驟:
準備封裝基材,表面具有上層介電層,多個上層金屬墊裸露于上方,具有一個密度適于將芯片封裝單元電性耦合至外部的系統(tǒng)電路板;封裝基材具有下層介電層,多個下層金屬墊裸露于下方,適于芯片安置用;
涂布種子層,于上金屬墊的上表面與上層介電層的上表面;
涂布第一光阻層,于種子層的上表面;
圖案化第一光阻層,制作多個第一溝槽;
電鍍金屬(例如銅)于第一溝槽內(nèi),制作多個金屬柱;
移除第一光阻層;
移除金屬柱與金屬柱之間的種子層;
涂布第二光阻層,于介電層的上表面與金屬柱的上表面;
圖案化第二光阻層,制作多個第二溝槽,第二溝槽環(huán)繞特定的金屬柱;
填充介電材料于第二溝槽內(nèi),包覆裸露的金屬柱;
移除頂部多余材料,使第二光阻層、介電材料以及金屬柱具有相同的高度;
移除第二光阻層;
涂布第三光阻層;
圖案化第三光阻層,制作多個第三溝槽,第三溝槽環(huán)繞已被介電材料包覆之特定的金屬柱;
無電電鍍金屬材料(例如銅)層,包覆于介電材料的裸露外表面與軸心金屬柱的上表面;
移除第三光阻層;
移除覆蓋于介電材料上表面與軸心金屬柱上表面的金屬材料層。
根據(jù)一個實施例,本發(fā)明前述同軸金屬柱的制作方法中,進一步包括如下工藝步驟:
至少一片芯片電性耦合至下層金屬墊;
底部填充材料填充于芯片與基材之間的空間;
切割得到多個芯片封裝單元。
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使用同軸金屬柱(coaxial metal pillar)作為芯片封裝的電路板側(PCB side)接點,同軸金屬柱應用于電路訊號傳輸時,外層金屬可以隔離噪聲干擾,而保持金屬柱對訊號傳送之完整性。
附圖說明
圖1為習知技藝之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A-2C為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之同軸金屬柱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2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之同軸金屬柱的制作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這些實施例應理解為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在閱讀了本發(fā)明記載的內(nèi)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效變化和修改同樣落入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
本發(fā)明以下實施例以銅(copper)導線制成同軸金屬柱作為范例說明。本發(fā)明以下實施例提供的同軸金屬柱包括軸心銅金屬柱、外層包覆介電層、再包覆外層金屬層于介電層外部;軸心銅金屬柱電性耦合于外部的系統(tǒng)電路板的電路訊號傳輸線。介電層包覆于軸心銅金屬柱之外側表面。第二銅金屬材料層,再包覆于介電層之外側表面,電性耦合至外部的系統(tǒng)電路板的零電位,即是接地(ground),構成一個同軸金屬柱。
圖2A-2C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之示意圖。
參照圖2A,系統(tǒng)電路板21具有同軸金屬墊210。同軸金屬墊210設置于系統(tǒng)電路板21之底表面,包括軸心金屬墊211和環(huán)形金屬墊212;其中,環(huán)形金屬墊212環(huán)繞于軸心金屬墊211之外圍。軸心金屬墊211經(jīng)由系統(tǒng)電路板21上的電路(圖中未表示)電性耦合至電子系統(tǒng)之訊號線。環(huán)形金屬墊212經(jīng)由系統(tǒng)電路板21上的電路(圖中未表示)電性耦合至電子系統(tǒng)之接地線。
圖2B為圖2A中同軸金屬墊210之仰視圖。參照圖2B,環(huán)形金屬墊212環(huán)繞于軸心金屬墊211之外圍。環(huán)形金屬墊212具有軸心金屬墊211之訊號遮蔽功能。
圖2C為本發(fā)明之同軸金屬柱之截面結構圖。
參照圖2A,封裝基材22上方為電路板側(PCB side)具有多個上層金屬墊121,提供封裝單元電性耦合至外部系統(tǒng)電路板用。同軸金屬柱310設置于特定的上層金屬墊121之上表面。
同軸金屬柱310包括軸心金屬柱125、介電層225與金屬材料層325。軸心金屬柱125底部電性耦合至特定的上層金屬墊121。介電層225包覆于軸心金屬柱125之外側表面。銅金屬材料層325包覆于介電層225之側表面。
封裝基材22具有第一重新分配電路RDC1埋設于第一介電層D1、D2中。第二重新分配層RDL2具有第二重新分配電路RDC2埋設于第二介電層D3、D4中。上層金屬墊121設置于封裝基材22之上層,電性耦合至第二重新分配電路RDC2。
至少一片芯片13設置于封裝基材22之下方,即是封裝基材22的芯片側(chip side);芯片13電性耦合至封裝基材22之下層金屬墊221。底部填充材料(underfill)126填充于芯片13與封裝基材22之間的空間。封裝材料(molding compound)127包覆于芯片13之外側周邊。
上層介電層122設置于封裝基材22之上表面,裸露上層金屬墊121之上表面中央?yún)^(qū)域,提供后續(xù)制作金屬柱(metal pillars)之用。
圖3-21為本發(fā)明同軸金屬柱之制作方法
一同軸金屬柱的制作方法,包括:
參照圖3,準備封裝基材22,該封裝基材22,包括:復數(shù)個上層金屬墊121自上層介電層122裸露出來;
參照圖4,涂布種子層(seed layer)123于上層金屬墊121之上表面與介電層122之上表面;
參照圖5,涂布第一光阻層(PR1)于種子層之上表面;
參照圖6,圖案化第一光阻層(PR1),制作多個第一溝槽124;
參照圖7,電鍍金屬,如:銅金屬,于第一溝槽124內(nèi),制作多個金屬柱125;
參照圖8,移除第一光阻層(PR1);
參照圖9,移除金屬柱125與金屬柱125之間的種子層;
參照圖10,涂布第二光阻層(PR2)于介電層122之上表面與金屬柱125之上表面;
參照圖11,圖案化第二光阻層(PR2),制作多個第二溝槽224,并使特定的金屬柱得以裸露;
參照圖12,填充介電材料225于第二溝槽224內(nèi);包覆裸露的金屬柱;
參照圖13,移除頂部多余材料,使第二光阻層(PR2)、介電材料225以及金屬柱125,具有相同的高度;
參照圖14,移除第二光阻層(PR2);
參照圖15,涂布第三光阻層(PR3);
參照圖16,圖案化第三光阻層(PR3),制作多個第三溝槽324,使已被介電材料225包覆之特定的金屬柱125得以裸露;
參照圖17,無電電鍍銅金屬,制作一銅金屬材料層325與325T;其中,銅金屬材料層325包覆于介電材料之外側表面,銅金屬材料層325T包覆于軸心金屬柱125與介電材料225之上表面;
參照圖18,移除第三光阻層(PR3);
參照圖19,移除軸心金屬柱125上表面與介電材料225上表面之銅金屬材料層325T;
參照圖20,至少一片芯片13,電性耦合至下層金屬墊221之底表面;底部填充材料(underfill),填充于芯片13與封裝基材22之間的空間;以及
參照圖21,切割得到多個芯片封裝單元。